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音乐还是玩器材? [复制链接]

查看: 7970|回复: 43
11#

5月份去西安拜访了几位音响爱好者其中有一位比较特殊,此人不但音响玩的很溜,还会弹奏一手好的钢琴当然了琴也好(卡瓦衣),我问你弹了多长时间了他说2年,我就地没话了,此人演奏的乐感非常好这就是说他在练习钢琴之前有了很高的听音标准心中有了钢琴在他的手中应该是个什么味道,看看我们的孩子们生硬的练习灌输性的教育弹出来的音乐是个什么样字,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当然和老师有关和我们好多基础教育的误导有直接的关系,音乐的感觉不是弹出来是有了一个好的音乐氛围所熏陶出来的,这点我们的发烧友应该感到幸福,我们谈的钢琴音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的感觉。
TOP
12#

嘉嘉 在 2006-6-6 17:14:08 发表的内容
还会 错音??寒啊~~~~~
很久以前去听过现场,但那时没听过好的音响
现在听了一些好的音响,但没机会去听现场了
。。。。。。。。
不过想想,那么大的场地,坐的位置不同
听感一定会相差甚远吧~~~呵呵


如果一个不会欣赏钢琴音乐,会欣赏手机铃声上的土尔其进行曲的现场听众都能听的出来跑调了(错音)能说后排的JBL监听喇叭前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吗这太简单不过了。
TOP
13#

为听音乐,好的系统,好的软件能使你听的更加津津有味.
TOP
14#

谢谢! 一定去逛逛!
TOP
15#

王2麻子 在 2006-6-6 17:22:09 发表的内容
一开始是人玩器材,到后来是器材玩人

俺被器材玩了几年啦,直到现在还是,头痛。
TOP
16#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欲大幅增進音響功力,途徑有五種,絕對是缺一不可。
  (一)小心讀音響雜誌──選擇言論公正的音響雜誌來閱讀,那些看罷腦海中好產品全無印象,或每每拿五千元器材比較十萬元器材,然後告訴您前者表現較后者是如何的接近。又或是今期說某某器材可聽過世,但下一期卻說可以拿來填海,只因有另一款更佳雲雲南省…………此等言論的背后,有什麼動機您全不知道;加之用詞誇張,讀者一不留神很容易受到迷惑,相信五千元可買十萬元質素的產品,最終蒙受損失的只是閣下一人。
 (二)多參加音樂欣賞會──音響器材是作為重塑錄音訊息的工具。若要拿出標準判斷音響器材的好與壞,欣賞現場演奏(不加擴音的場合),的確有助我們認識真樂器聲音究竟是什麼樣子。當比較現場音樂與音響重播的差異時,不可忽略現場樂器聲受到了該處(室內或室外)音響特性所影響。那最終抵達尊耳的聲音,很大部分非樂器的直射聲,而是經二次、三次並無限次四周反彈,再加上前聲與后聲混和后製造的獨特音響。有否留意,不同場地聲音的不一樣?這還不只,觀眾席上聆聽位置一變動,效果也不盡相同,故此,現場演奏只可作為判斷音響系統聲音的參考原素,不可一成不變,強求音響系統聲音必定要與現場(?)一樣。
 朋友中有位頭班唱片監製,家中音響系統是以日常接觸的近距離真樂器聲為調聲依歸。此君理應因天時、地利、人和而對音響物事有充分的理解,事實卻非如此。在朋友的主觀角度看,經他調整聲音的音響系統,播唱所喜歡的爵士音樂,效果不賴,自然心滿意足,亦自相信音響一物亦不過如此﹗畢竟尋常的器材提供了先天優勢,但我們必認同一個客觀事實,錄音本不完善,亦受到唱片監製的個人意愿而裁剪出具個人風格的“聲音”,假若將迄今仍在不斷進步,具缺陷的音響系統,刻意調整出某種類似近距離演奏爵士樂的音響效果時,亦即表現該系統在調聲方面加鹽加醋。當調味料用得過多時,就會導致不宜於別些類型音樂(如古典)的重播。倘若看官未能理解上文含義,那倒不如反過來設想一下,假如音響系統與錄音水準已至達完美無瑕,我們又何需為搭配而煩惱?道理就是如此這般簡單。
 再說回現場演奏,觀眾席上的位置,與台上幾位爵士樂手少說也有一段距離,家中音響系統給調出來的聲音,結像如在眼前,似把耳朵貼近樂器來聽,這種強大的能量感也不一定人人喜歡。畢竟,音響只是供人娛樂,聲音除要真實外也要加進客觀原素,才不失玩的原意。世事無絕對嘛﹗
 (三)認識技術──發燒友必定遇到許多所謂音響神話,例如磨CD碟面,例如冷藏CD碟,例如在牆上貼些大概一寸多面積金屬片等,據稱這樣可以改善聲音雲雲。君不見在香港這些所謂“調聲大法”過不了多久便銷聲匿跡,大概是經不起時間考驗吧?
 音響圈之所以存在神話,全因為發燒友重視音響理論,將改變聲音視作為改善聲音。還好聲音只是變了質,可以有“痛改前非”之日;萬一生出意,把碟面的水滴進碟倉、線路板上,或因CD的磨花,造成碟面不夠光滑透明,CD機改錯系統不斷進行修正而影響聲音甚至導致故障,這便冤枉也。即使這真的有效,我們也不應舍本逐末,只講旁枝而講理論,不求對音響的認知。
 市場上許多關於電聲技術的專門書籍;音響雜誌亦間有提及技術性也玩音響心得的文章,對於音響初入門者或會艱深了點,一時間未能明了沒關係,總可以剪存下來,留待日后學以致用,在玩音響的過程中總會有機會遇上文中所述的情況,屆時自當心領神會,得益匪淺。
 (四)廣交益友──對一二般發燒友來說,不似部分寫稿人,可以經常在設備良好的環境裡,利用不同搭配品味無可計數的音響器材。故此,論見識發燒友固然大打折扣,對聲音的好與壞可能說沒有了相對準則。要知道,音響若無比較,發燒友只是閉門造車,是很易滿足於眼前器材的表現,相信這就是音響終極理想,再無改進的餘地。發燒友欲增加音響認識多些發燒高手,以及多看技術性文章,事關音響一物是以技術特性為本,有結合調聲與搭配這類“臨床實踐”互相印証,音響功力方能大增。發燒友不可掉以輕心。
 (五)多聽不同類型音樂──倘若您只聽單類音樂(特別是流行曲),由於錄音多屬一般,聲音沒動態,層次欠佳,結像位置也不夠自然,甚至乎還加上許多人工化效果(例如人造殘響),根本沒有資格作為調聲工具。有些爵士樂發燒友,給系統調校出來的聲音側重於濃重剛勁,這便不宜於重播講究聲部層次,大型編製的音樂。事實上,好的音響系統表現較具適應性,聽每類音樂均有基礎表現,若要達到這個理想,我們便要接觸古典音樂。從獨奏、聲樂到交響樂都應多聽一點。古典音樂講究嚴格的清晰度,堂音、空氣感、動態對比與寬闊的頻率附應,這些都不是其它類型音樂可比。音響系統透過古典音樂的考驗才能接近理想,至於我們根據個人口味,給聲音稍為調校一下,當然悉聽尊便,無可非議。如果一句我不聽古典音樂,就抹殺了古典音樂的調聲的重要性,置之於不理,那么音響系統個性多會強烈,無標準可依,達到真正特性與音樂感受兩者並存的境界。

作耆不詳!csdam轉帖!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17#

其实听音乐和玩音响如果按照玩的理论应该是不分家的,如果非常喜欢古典音乐,假入聆听古尔德演奏巴赫那富有节奏感的钢琴音乐和古尔德特有的哼唱在你的音响重播出来非常的清晰,和在聆听富特那特有的指挥风格沧桑带有哲学性历史的回味指挥风格,那你的音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水准,如果你只玩音响欣赏音乐在其次,我想你的音响也就是在响纵然的百万的器材也不会发出好的声音,掉如了高低频的怪圈,自己没有准确的聆听音乐的高标准,调效出来的音响也不待有感人的音乐味道,音响和音乐绝对是不可分家的,如果人为的分成器材派和音乐派那是不对的,如果你的音响通过你的高标准的听音要求调处自己喜欢的音色,那种感觉也是非常幸福的,在说一点,条件一般的发烧友不要追求什么高解析力主要心思用在听音乐上自己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听音标准然后在去调效音响这样你玩音响的水平回有飞速的进步。
TOP
18#

Dr kuang 在 2006-6-6 21:07:42 发表的内容


器材是人设计生产出来的,唱片也是人录的,明白了其中原理就不会被“玩”了。


道理是不错,但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一个玩和被玩的过程,呵呵,这个过程很多发烧友不是都经历过或者是正在经历中吗?所谓“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这一个“跳”子,真没那么简单。
TOP
19#

王2麻子 在 2006-6-6 17:22:09 发表的内容
一开始是人玩器材,到后来是器材玩人


过程就是这样的谁也逃不过这一关,谁让你买了那么多碟片那,标准太高了:)
TOP
20#

[quote]qy123 在 2006-6-6 21:07:02 发表的内容

听音乐和玩音响如果按照玩的理论应该是不分家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看看HIFI168里HIFI乐趣和音乐唱片在线人数比例吧。

非常的正常,他们的问题最终还的自己解决,虽然他们很疑惑迷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