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hold 在 2006-6-30 11:09:57 发表的内容 黄健翔,张斌等人的时代之前,真正的球迷是不屑于听解说的。当时的流行做法是把声音关掉,不听解说瞎扯,怎么踢得,什么战术,自己看,这才是真球迷。
黄健翔等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黄早期解说美洲杯,简直如一股春风,深受众人追捧。
说黄健翔的做法不合适,不是说他有激情是错的,而是他的带有倾向性,甚至是严重倾向性的解说,是有问题的。
黄本人也清楚地知道这样做是不合适的,这在他和张斌连线时的对话中就清楚表明了。球迷怎么看是一个问题,但黄清楚知道他违背了自己的职业守则,明知故犯,积重难返。如果央视暂停他的解说,我认为是不过分的。
你从事一项工作,一个职业,就要遵从这个职业的道德和操守,你不能一边答应着,得到这个机会,一边又肆意践踏你承诺过的守则,疯狂的发泄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做法是应该受到鄙视的。
正如王立斌所说,在ESPN有这样一次的话,饭碗肯定没了。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把矛头指向什么制度,什么意识形态,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在哪都是一样的结果。 |
支持“切-革瓦拉”的发言————这是我最近浏览的有关“黄健翔”的帖子中最客观、最中肯的,也讲出了我想阐明思想。
作为和黄健翔同时代,经历了1981年中国~新西兰比赛以来中国队几乎所有比赛、所有的痛苦多于欢乐的足球时光,并且也是看意甲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实也很理解和了解“黄健翔”这代人的感受的。
对于足球是否需要激情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是无庸质疑的。但这种激情应该是贯穿于比赛过程的始终、是观众一些情绪的宣泄。作为央视的主持人、一个以这个为职业的人,激情是应该提倡、也是我们想要的,但那种忘掉了自己的身份、将主持人的操守抛于九霄云外的、滥清的失态主观宣泄,有违主持人的操守和基本原则还是少要为好。对于其生硬的将新西兰淘汰中国和贬澳大利亚联系在一起的做法更是不感苟同,再者,从广义上讲,澳大利亚加入亚洲足联,不应该看成是抢走了中国队的名额,强手的加入只会促进亚洲足球的发展(这和大自然的生物圈是一个道理),那种中国队在低水平的状况下,碰巧(机会)出线,然后在世界战场上展现其拙劣的表现,还是少要为好。我们想看到一个健康的中国队。
我们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可以追求和享受激情,但不要惟激情论,因为在“激情”的同时我们还要顾及他人的感受、顾及相关的规则和伦理(从那天转播结束后,张冰无奈的表情就可看出)。不能将对“黄”的一些意见看成是对“激情”的否定和对足球背叛——————因为“黄健翔”那天的表演不是激情,而是有违主持人操守、利用手中资源“强奸”广大球迷思想的滥情。
一句话,我们做任何是都要分清时间、场合、身份,将自己容于一个大的环境来考虑,这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修养问题————而非“上岗上线”和足球要不要激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