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肯定会问:世界杯都已经结束了,齐达内都已经退役了,意大利都已经捧了杯了,老妇人都已经不是一个人降级了,张胖子是GO坛碟友都已经周知了,豪门盛宴已经拆台散席了,黄建翔都已经内部检讨了。。。。你还在这里喊什么“好”?
其实偶还真没在世界杯的时候为CCTV喊过好,也就是随大流DI赞了几声张胖子罢了,连小黄都要批评几下,给CCTV当QS,偶这也算是挖过深坑和战壕了。。。旁人问,那你深更半夜瞎喊个什么“好”?不知道邻居们白天还要上班的么?偶们又不赞助你球鞋,你跳得也不够高。。。。。。
其实偶是真的要喊这声“好”很久了,起码也压抑了几十个小时了,但这声好与CCTV5或者世界杯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为了:
《再说长江》。
生活在长江边上其实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因为几乎所有外地的朋友见了都赞:长江可真TM长。。。。可偶却汗如雨下,WHY?谁让咱在“捂汗”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原因,从前沿着长江一溜摆开的N大火炉最近十来年日渐名不副实,全国每年夏天的极致高温一直都出现在华北地区,可偶还是乐于在武汉的桑拿天里光着膀子泡着GO坛,三不之叫几嗓子:今天这天可真热啊?找个啥来附附体啊?。。。嘿嘿,天热不热其实没关系,这传统调调还免不了。。。。
其实好多年以来,很多人就像习惯武汉就是“捂汗”一样,习惯看着CCTV骂骂咧咧。隔三岔五,本地报纸的娱乐版里就要嘲笑或者开涮一把CCTV的某人某事,诸如某主持人如何出丑,某档央视节目被人杯葛,诸如此类,如此这般,甚至邻家电视台有点啥动静,那免不了娱记们就要不怀好意DI酸几句央视的反映,诸如每年的超女,娱记们都分两拨,一拨看湖南卫视的比赛,一拨专瞧CCTV的热闹。其实CCTV也确实不算是什么好鸟,这么些年来也算劣迹罄竹难书了,光是某人一句“全世界最商业的国家电视台”,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因此偶深更半夜这么一嗓子“好”,觉得要鼓的勇气比当QS还要甚几倍,也确实,这年代,开骂谁都会,叫好?这行当除了偶之外,也只有CCTV文艺晚会上的职业鼓掌班子们等为数不多DI人来干了。。。。。唯一的不同是,他们叫好有钱拿,偶叫好等于白叫。
说回这个《再说长江》。看名字都知道这东东是个续集了。其实它的正集《话说长江》那会儿,偶算有幸经历了中国电视彩色化的时代。那光景,彩电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奢侈消费,基本是单位才有的公款消费。偶嫌家里的17寸黑白金星不够爽利,所以天天跑到母亲单位的阶梯教室里和学生姐姐们挤在一起看日立的20寸大彩电(偶应该没记错DI),虽然隔着差不多有十米,但是彩色的长江还是很迷人的风景,那时候偶老觉得有点疑问,为啥白头陈铎的影像色彩总是正确清晰,而到了长江实景的时候,图像色彩会怪怪的偏点青绿呢?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话说长江》的多数外景都是日本摄制组拍摄的,CCTV上播出的《话说长江》其实是进口货,转过制,所以会有偏色现象。
八十年代那会儿,长江除了葛洲坝那会儿火过之外,社会上基本是黄河的天下,后来有几个拿黄河乱整事的据说也没讨到什么好下场,这个就不瞎扯了,不过《话说长江》确实成了一个很著名的商标式东东,那首主题曲,武汉人民绝大多数都会哼哼的。虽然据说从音乐的学术角度看,《话说长江》的音乐水准比起后来日本人同类的《丝绸之路》差得老鼻子了,可那也得敝帚自珍啊?!黄河那么糟糕的水系居然都有过箩筐装的名曲名歌,咱长江难得有首像粮食的歌曲,死整也得整成个经典搁着吧?!偶估计武汉人民里这么想DI肯定不止偶一个了。。。。嘿嘿。
这一别二十多年,长江也挣过不少眼球DI,且不说什么三峡之类的相关事件,好久前还有什么长江漂流之类脑子发热的事情,或者百年大洪水之类的,反正也没算消停,每年武汉还要举行什么“渡江搭台、经济唱戏”的乱哄哄的事情(其实个人觉得把渡江这个事情整得更正规和体育点,绝对比什么唱戏要来得可靠和实际得多),也总不会让你觉得长江离自己很远,虽然它每天还是那么流淌过你的身边,它也没想过自己能被旁边的人们整得这么古怪离奇。。。。。不过二十多年过去,今日之长江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之长江,今日之中国也已不是二十年前之中国,《再说长江》其实也不是再说当年之《话说长江》了。
其实到今天,《再说长江》才刚播出两集,正经事才刚说一集,可偶却在看过之后忍不住跳将出来,叫一声好,这肯定不够常人所倡导的冷静或者客观,也或许偶这一声叫好,到最后会证明是个错误,但是仅仅就偶两夜的观看,就足以为之狠狠喝彩一把----《再说长江》不是续貂,而是创造!
其实仿制或者克隆一个经典,是件非常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纯粹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美国的IMDB上绝少重拍电影的口碑好过原始版本的,哪怕你铆足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的细胞都调动了,经典却还是经典,重拍还是重拍。所以CCTV为这档节目取名《再说长江》显得有些不智,因为这等于非要逼着观众去比较,逼着观众接受你要续貂。。。。可CCTV偏偏就这么做了。看节目中说,CCTV的《再说长江》的编导居然把最大的精力放在了寻找当年出现在《话说长江》中的人物命运的变迁身上,甚至极端点说,《再说长江》已经不是风光片,而是一部系列故事片,这确实得让人捏一把汗。那么结果到底如何呢?
《再说长江》的第一点,就在三江源,在可可西里,在青藏高原上。不用说,关于这个地方,虽然历来任何书本或者电影电视都号称那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其实那是鬼扯,近二十年,关于那个地方,大概是中国旅游的、写书的、拍电影电视的去得最多的地方,其曝光率比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要高上几十倍!如何让人可以继续期待,继续欣赏,这其实是件算是个问题的问题。《再说长江》的编导们给出的答卷还算有点棒!
《再说长江》的解说词目前看,还远不如《话说长江》,因为《话说长江》那就素诗歌啊!是对神迹和伟大江山的一种谟拜。而《再说长江》是情节剧,是对人生与生态的描绘。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取向,《再说长江》其实不是在说长江,而是在说依江而生的生灵和依江而息的人。因而《话说长江》是地理的长江,而《再说长江》则是人文的长江。
肯定有很多人会对《再说长江》里的美丽,甚至带有些空灵的画面赞不绝口,它甚至会成为今后影像发烧友们竞逐的目标,确实,这些优美的画面甚至比《国家地理杂志》上静止的漂亮画面来得更加生动和真切,但在片中屡屡打动偶的,并非是这些美不胜收的胜景,而是那些深邃而动人的故事,例如那辆急剎在青藏公路上等待藏羚羊穿越公路的越野车,例如拉布寺在风中摇曳的白杨林。。。。。。如此等等,在这些场景背后深藏着的动人故事。江河之美,你未必需要亲历即可在书本报章或者更先进的媒体上领略,而人性之美,却需要有人去发掘去升华。
有人肯定会讪笑,尔等才窥《再说长江》之一斑,何以能定其全貌?其实无论《再说长江》最后会怎样,但在这一刻,CCTV和它的这些编导们,其实走在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就是偶要狠狠叫一声“好”的原因之所在了。其实CCTV的编导们在这一集中也挺媚俗,媚着环保这类主题会显得有些矫情,偶可能不关心藏羚羊灭绝与否和偶的冬季围脖之间有何等关系,但是当作为一个长江边长大的人看着他们告诉你,在长江的某个源头,一家普通藏族老小,倾30万家产五年义务植树造林,只为长江源头的水更加纯净。。。。。若无半分感激,那绝非人族所思所为了。
二十年的变化,不仅变化了国家,变化了长江,变化了电视,也变化了人民。为《再说长江》叫一声“好”,只为它拍到了伟大山河间的一丝人性的光芒;为CCTV叫一声“好”,只因为有一刻,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以上文字. flyer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