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玩家真的很有意思,思维总喜欢固定在过去,其实相对于将来,现... [复制链接]

查看: 4696|回复: 27
21#

NVIDIA 的历史你知道Trident 9750?

哈哈,牛的,把不是一样的公司出的居然放一起
讨论电脑真还不错,俺的本行啊,不过后来半途而废改当公务员学法律了

NVIDIA的第一代芯片应该是NV1把,后来好象帮NEC的一个游戏机做显示芯片,可惜失败了,第二代的NV2是帮世嘉游戏机Dreamcast做显示芯片,可惜这个游戏机也失败了
它开始做专业显卡是从TNT开始的,那时候德国ELSA公司和它合作开发了第一款基于通用显示平台的专业级显示卡
3DLABS目前已经给CREATIVE买下来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新产品问世,不过这个牌子我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陪伴了我很多年,作为当时专业显卡的骄傲,记得以前最顶级的是野猫系列吧

俺其实是很喜欢那种繁杂做工的东西,看着很亲切,所以现在对那些垃圾显卡完全没星期,要买也买做工好的,尽管其实知道性能其实差不多,固态电容和怛电容虽然性能好又耐用,其实打打游戏区别也不是很大

至于说专业,小时候的梦想是玩SGI的东西,尽管在交大也只能用用破电脑练耐心,能混到老师办公室用苹果的G2已经很兴奋了,家里N多的SOFTIMAGE和MAYA的书,可惜喜欢的东西太多也没有投入太大的精力,毕竟不是我的工作
TOP
22#

B&W805之我见

两年前我是非常崇拜B&W的,那时我对这家出品的声音并没有形成什么概念,听过B&W603之后,就给自己定下了追求的目标,我日后的组合里肯定有它的身影,当然级别肯定会高一二个档次。而此前对B&W的了解是因为他的名声,纵观国内自有了音响传媒的那天起,(我依稀记得自己是93年初从书摊上见到《音响世界》这本当时仿如音响硬件圣经的书,这么多年就是靠它引导自己起步)B&W这个光环就从没有消失过,而有越照越亮的趋势,随便翻阅任何一种音响刊物,没有说B&W的不好,也正是因为名声所至,更是定下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这两年来因为对它的热爱,而促使自己对这个品牌及部分型号作了一些探讨,说实话,它的高档型号也就是N801、N802、N803我是没有考虑的。一是因为价格,二是自己并非“烧到拆屋”,没有那么大的房间来安置。所以当时的N804及N805就是计划之中了,记得当时准备购下N805之前,曾大量的听各种品牌的箱来作对比。计有spendor、ATC、PROAC、HBERTH、丹拿、WESKLAKE等等,当然都是价位与N805相当的音箱,那一天终于来到音响迷的圣地“海印”在必达的橱窗前细细的端详自己的梦中情人。进入里面的一间小房,但见一架上放着1NT,功放为Class151,碟机也是Class,第一张碟《民歌蔡琴》,一开声我的脑海里思绪万千,万千什么呢?这两年来自己因为对一款音箱(N805)的热爱,而把自己的耳朵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我说:“老板,我是来购N805的,你放N805给我听吧”。两支鹦鹉螺便摆上了架子,再开声《民歌蔡琴》,我当时的反映是,难道我这两年里听过的声音都错了吗?是的,发烧友们!你们别再用味道不一样,风格不一样来指正一切有关音箱的问题了,细细的谈一谈感受吧:我的第一感觉是声音空洞无物,没有肉感,说是一种很现代的声音风格,但感觉就是异样,仿佛歌者的余音部分都自动减弱(或缺失?),当然这个减弱并非在某一频段上,而是高中低频全部如此,也就是说这种减弱是人为设计的。尽管它的全频衔接平衡良好,也有一定的分析力,籍此带来的声场也成形,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较为单薄——即没有厚度。这大概就是那些人形容的“加入了一些年轻人的活泼”的原因所在吧。声音薄了密度却很高,因此金属声便出现,人声每句起头时,人声未出“嗤”、“嘶”声先行,尾声又少又薄之余有一丝硬化的倾向,私下认为也许正是这些因素,使得N805有着诸如“声音比较清醇,新派英国声”之说,还有一家媒体说B&W是“英国国际声”。是的,这的确是一种风格,正如同油画有“学院派、印象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等。你不能说那一种更好,但你的声音只达到了这一素质,却以中性、准确、监听风格为卖点,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什么是中性?什么是准确?这个题目太大了,如果你家的声音是准确,那么多的名箱便不准确了。因为明显的,每家的声音都不一样。接着谈那次的试听感受,鉴于发烧友言及功放越好805的声音就越好之说法,请店家换上了Class双单声道后级“奥米嘉”,象电脑机箱一般大,一边一台,前级也是“奥米嘉”,线材VDH红衣主教信号线CARDS,因为试听,不好再要求更换更好的线材,首先声音确实是好了一部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音场、控制力、动态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明显的感到,功放诉之的形体感、力度感、象真度不一般。既然能反映出功放的不同,那么为什么不能说是监听箱呢?因为N805的声底没有改观,它还是把自己的感受加之于声音之上,还是那种尾音稚嫩的感觉,只是高频金属声不那么刺耳了。为了验证自己的感受,来听《邓丽君15周年》第四首“在水一方”,曾经比较过在SPENDOR 31P、PROAC 1SC、西湖6.75、JBL4312MK2等等同级音箱。31P暖黄暖黄的感觉缺少一点生气,西湖诠释最为中肯,全然感觉不到或暖或冷之说,你只想听而不再考虑箱子。然而最有感觉的是1SC当唱到“我愿逆流而上......”,高频尽处尾音颤颤又孱孱,直捣人的肺腑。中频丰润又蓬松,如果你不刻意区分,根本不需要去理会什么高中低,音色美艳绝伦,除了下盘量感少了点,平衡度非常完美。那么N805怎么样呢?邓丽君轮廓是较更鲜明了些,但这个邓丽君更重了一些,少了小家碧玉的精致,多了一丝冷漠,令我联想到了李娜的身材。看来,这类讲求女声韵味的唱片N805播来还是硬了点,不适合播。但哪一款播来更真实、更监听、更HIFI,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听过邓丽君的真实声音,我只感到讲HIFI这些箱都不差了,HIFI元素样样都有,我只管那个更能吸引我,更好听。无疑,N805是排在末尾的。先后试听了斯托科夫斯基《狂想曲集》,主要是考察动态。《当铺爵士》主要是考察分析力及速度,《罗西尼的弦乐四重奏》《黄金四季》主要是考察弦乐的质感及厚度,《炎黄一鼓》看弹跳力,还有比较过阿尔卡多、勃拉姆斯、贝多芬弦乐奏鸣曲、巴赫《伯蓝登堡》、《布兰诗歌》等等各类及京剧《红灯记》,总的感觉是大失所望。正如前文,N805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因为HIFI元素它有了,高频延伸、中频声音密度、低频下潜,单说任何一项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但合在一起就不是味了。因为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音色它不是没有,而是冷、硬,缺少灵气,这在表现人声及弦乐上有很大的缺失。听过805之后,我敢说,如果有发烧友说N805放小提琴好听的话,那他听过的箱子太少了。那么它的长处是什么呢?相对它播弦乐和人声,爵士比较好一点,放交响乐好过小四重奏,放小四重奏呢,又好过独奏。交响乐的弦乐群削弱了高频的锐利,单一小提琴出现时,脑海里就出现“薄”“削”这几个字。返回后数天脑海里就琢磨这样的声音为何有这样的名声,陆续又在不同的地方和朋友那里听过这款箱,搭配的功放有:KERLL300il、马兰士PM14a、KERLL KAS200S后级,还有一款欧博的EL34胆机等等,配胆机声音会厚实一些,但高音还是粗,动态还有压缩。曾在深圳一二手店见到一对N805,他家有麦景图,JADIS的高档胆机前后级,但已无兴趣再听。近日听闻一老乡准备出售N805,打长途电话给我,但我没有兴趣了。再从网上看了不少论坛,对B&W还是热火朝天,但只限于入门级DM等型号为多 ,那是些初哥吧!也发现近期放二手N805的不少,总的反映是:声音不象传闻中的那么好,不耐听,特别是高音的金属声,控制不好的话刺耳,功放很难搭配,石机又硬声,胆机又乏力,在这个价位段它名不付实,有商业炒作之嫌。是的,音响文化不同于电脑,不是追求高科技的摆设,回想那个鹦鹉螺,这种吸收单元后腔声波辐射的技术也不是没有科学依据,象丹拿、D260、西雅士EXECL等高音背后都设有独立的腔室,内填充海绵,作用同鹦鹉螺一样,但关键还是对音响文化领悟的设计,这比那些火箭筒般的鹦鹉螺强得多,否则那么多的厂家难道只有你B&W会放火箭吗?
   由此我想到了一句古话:“侥跷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你也可以来辩论的,只要你有水平...
TOP
23#

非常欣赏LZ的论点,我也是一样的看法,我们发烧也要"与时具进"时代在变,技术也在变的
TOP
24#

看来楼主还非要较真,S3也好,Trident也好,NVIDIA 也好,3DFX也好,Matrox也好,ATI也好,都可以陪你玩玩,不过现在我只对AQ的真伪感兴趣,你自己象个教师般的教发烧友买了劣货还要沾沾自喜,末了还说别人盛气临人.呵呵给你看篇贴子...
TOP
25#

请姿态高些的或者年纪长些的先“刹车”吧。
呵呵,俺就不说啦
这一唱一和的还真有意思,可惜你还是没看明白,你06注册的还乐个什么?
TOP
26#

是的,错了!本想给你讲讲S3的历史的,临时想到了NVIDIA ,我和你不一样,错了就错了,我承认,想想你自己吧....
TOP
27#

相信二位都是心地善良的高人,听我一句劝,就别吵了,毕竟能在坛子里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TOP
28#

哈哈,是你要和我谈专业显卡的啊,之前我可没有标榜过自己什么啊

三个品牌您自己搞浑的,我只是说说,没有别的意思

至于说B&W虽然我接触的也比较早,但确实没有玩过,也不是很了解,据说它的阻抗变化比较大,一般很难控制好,所以也就不考虑冒险了

应该说B&W在专业录音领域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很多朋友不能玩好也不一定是音箱的关系,一般来说越高级的音箱出暇疵的可能就越大,因为它的瞬态和频宽都上去了,反而容易暴露前端搭配和环境处理上的缺陷

鹦鹉螺最近现代音响技术有文章说有上海的发烧友能玩好,用的是马兰士的后级去推的,你可以去看一下以作参考


还有如果只听过一次805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甚至没褒好也可能出恶声

还有就是环境和脚架的处理,轻易下结论去品判一个有很长的历史的知名品牌实在是有失客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