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纪念“施瓦茨科埔芙”,建议设置她的唱片资料帖 [复制链接]

查看: 5888|回复: 43
31#

[upload=jpg]Upload/20068712493934668.jpg[/upload]
中文名称:贝多芬D小调第九号交响乐 OP.125
英文名称:Beethoven: Symphonies No 9 "Chorale"
别名:最伟大的贝九
资源类型:APE
版本:1951 Bayreuth
发行时间:1999年
指挥:Furtwangler
乐团 :Bayreuth Festival Orchestra & Chorus
演唱 :Otto Edelmann, Hans Hopf, Elisabeth Hongen, Elisabeth Schwarzkopf
录音日期 :1951.7.29 Bayreuth
CD编号 :EMI CDC 747 0812
TOP
32#

[upload=jpg]Upload/20068712535822738.jpg[/upload]
中文名称:理查·施特劳斯:钢琴奏鸣曲等
英文名称:R.Straussphelia-Lieder, Enoch Arden, Piano Sonata, 5 Piano Pieces
资源类型:APE
发行时间:1992年
演奏:Glenn Gould

专辑介绍:

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 )(1932年9月25日-1982年10月4日),著名加拿大钢琴演奏家,以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乐曲闻名于世。1964年以后停止公开演奏,转向录音。
古尔德演奏时总是同时哼唱乐曲。他声称这种哼唱是下意识的。他也因演奏时所作出的各种奇怪的身体动作而闻名。古尔德坚持要坐在他父亲为他制作的一把折叠椅上才能演奏。当这把椅子已经十分残旧时,他仍然坚持要使用它。
古尔德十分害怕寒冷,因此总是穿着十分暖和的衣服,包括手套、围巾、帽子。即使是在很暖的地方,他仍然会这样穿戴。
古尔德总是避免与他人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后来,他拒绝与他人面对面地交谈,而是通过电话及信件来进行沟通。他也会自己采访自己,并发表采访稿。他终生未婚。他对孤独与隔离特别感兴趣,曾到加拿大北方制作广播节目《孤独三部曲》(Solitude Trilogy),反映孤独与隔离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他说自己是最后一个清教徒(the last puritan)。
古尔德对某些药物有依赖性,包括安定(Valium)。其中的一些药物有副作用,对他的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极度关心,常常为自己测量血压,并担心自己的手的安全。
有医学家怀疑古尔德有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s Syndrome),这种并被认为是一种自闭症(Autism)。他们的理由是,古尔德的各种古怪行为,例如:演奏前在热水理浸泡双手及手臂,演奏时奇异的行为,它的与世隔绝以及社交障碍,在音乐上表现出来的极度专注,以及难以解释的高超技巧,都有可能与这种病有关联。也有医学家对此种观点持反对意见。
TOP
33#

[upload=jpg]Upload/2006871815592468.jpg[/upload]

施瓦茨科普芙轻歌剧选曲 Elisabeth Schwarzkopf Sings Operetta

施瓦茨科普芙演唱 Elisabeth Schwarzkopf
阿克曼 Otto Ackermann
爱乐乐团 Philharmonic Orchestra

EMI CDC 7 47284 2
TOP
34#

[upload=jpg]Upload/20068712341342089.jpg[/upload]
莫扎特歌剧 女人心
Cosi fan tutte
版本:Bohm, Philharmonia Orchestra; 伯姆, 爱乐乐团
发行时间:1963年


伯姆 指挥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施瓦茨科普芙(女高音)——费欧蒂丽
露徳薇(次女高音)——多瑞比莉
克劳斯(男高音)——费兰多
塔徳依(男低音)——古里尔莫
专辑简介:

莫扎特歌剧《女人心》

  洛伦佐·达·庞蒂是个意大利籍的犹太人,一个冒险家和诗人,是当时别具一格的人物之一,莫扎特认为他是和自己的戏剧性气质很相近的脚本作家。两人合作了三部作品:《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女人心》。这几部歌剧是古典主义喜歌剧之冠,而《魔笛》则是浸透了共济会象征主义的巨型幻想作品。《后宫诱逃》和《魔笛》使德国歌剧达到了顶峰。这几部杰作中有大量的反讽,超越了产生它们的如花似锦的世界。它们达到了达·庞蒂所宣称的他和莫扎特的意图:“忠实地用全部色彩描绘各种激情。”

  莫扎特的歌剧《女人心》直译应该是“女人都是如此”。原来歌剧的副标题是“恋人的学校”(La scuola degli amanti),但莫扎特不太喜欢这个副题,尽管剧作者Da Ponte更倾向于它,认为那更能说明剧作的意图。

  两幕喜歌剧《女人心》,1790年首演于维也纳。它是莫扎特作品中形式最完美和平衡的一部。在今天它被认为是最富于人情味的最优秀的喜剧之一,是关于人性和人类感受,忠贞与不忠贞的微言大义。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那不勒斯,老光棍阿方索与两位年轻人打赌说:“你们正在热恋的情人对你们的感情是否是如你们自己所说的那样真挚,我很怀疑。要不然我们来验证一下如何?”两位青年欣然同意,于是这个老光棍就出下了一个馊点子,他叫两位青年佯装因公务外出,在与各自的情人道别后,却乔装成斯洛文尼亚富有的青年,去分别追求对方的情人,如果追求成功,则验证他的疑惑是正确的。于是乎两位青年便努力使出了他们各自的追求女人的绝招,来证明另一方的女人的不忠。不过,看来不忠的女人不是一方,而是双方的,因为两位青年都得逞了。两位女人在他们的百般追求下,都答应嫁给对方。最后,两位青年不得不卸去伪装,露出了他们的庐山真面目,为了验证老光棍的话,他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全剧犹如室内歌剧小品一样,角色只有六人。

(序曲)
(第一幕)
(第1场)两个年青军官甲男和乙男在酒店外各自吹嘘他们的女友是如何地贞洁,此时他们的贵族朋友老光棍阿方索前来,听到他们的对话,表示说其实他们的女友也和其它女人没有什幺不同,通不过爱情的测试。这两个年青人都不服气,甚至气得要和光棍决斗,并同意和光棍友人打赌,以一天为限期,其间完全听候光棍的安排要来试一试他们的女友够不够真心。
(第2场)当甲乙女两姐妹陶醉在情人的相片之中的时候,光棍进来告知不好的消息了,原来她们的未婚夫将上前线,甲男和乙男也走了进来忧伤地告别,姐妹两人也哭着叮咛,而光棍则在一旁暗自好笑之中,结束了告别场面。
(第3场)当姐妹在哀怨未婚夫出征时,光棍说动她们的侍女来引介两位他带来的东方的阿尔巴尼亚贵族青年(即是由甲男及乙男假扮),此时,两姐妹上场,两青年即上前倾吐爱意,两女都很生气地予以拒绝,并且表示心如磐石绝不动摇,生气地下场去了,两青年很高兴地要向光棍要赌金,因为他们赢了,不过,光棍表示时限未到,在两青年下场后,光棍又再与侍女商议。
(第4场)在两姐妹思念未婚夫之际,两个东方青年又上场了,这次是拿着毒药在她们面前自杀,剎时服毒而倒地,光棍及侍女都赶上场来,侍女也劝说姐妹不要做得太绝了。接着光棍带着侍女下场找医生去了。一下子,光棍带来了一位“医生”(不过,侍女不见了,因为,“医生”就是侍女扮的)。医生拿出了神奇的磁石,竟让两青年好转过来了。两青年又向姐妹们求爱,不过,她们仍是生气地拒绝了。

(第二幕)
(第1场)在屋内,侍女劝姐妹们不必太正经做作,唱出当女子到了十五岁,就要懂得男人心,而就能知变不惊了。在侍女下场后,两姐妹就开始互道心里话了。妹妹(乙女)诉说她对于甲男有好感,而姐姐(甲女)则看上了乙男。
(第2场)在海边花园里,甲乙两男合唱着小夜曲,而光棍和女侍则设法诱使甲男和乙女,其它人都下场后,这两人也接着开始互诉情意,进而互换信物,互订终身。而这时,乙男追甲女而上,因甲女拒绝接受乙男的追求,在乙男下场后,甲女唱出她心中的千头万绪。而甲男和乙男则互相交换追求的情形,当甲男听到甲女的坚定时很是高兴,但当乙男听到乙女那幺快就变心,心头神伤,但还是唱出对乙女的爱不变。
(第3场)在屋内,甲女责备乙女的变心,乙女告诉甲女,她无法抗拒甲男,并且唱出爱情的喜悦;而甲女也承认在她心中所爱的其实也不只有一个甲男而已。甲女想要身着男装,前往战场寻找未婚夫甲男,此时,乙男又出现表在她面前并且表示说,如果她离开就要自杀,在纠缠之下,终于软化了甲女,互相拥抱。而令见到这个光景的甲男也十分伤心。两男于是向光棍表示要离开变心的两女,侍女示两女要下嫁异邦两男子,要大家把这场戏演完。而光棍则以哲学角度来宽慰两男:当大家指责女人时,我却要为她们辩护,因为,天下的女人都是一样地。
(第4场)在礼堂,女侍和佣人们在准备着婚礼,终于两对新人上场了,其中只有甲男连唱歌都心不在焉外,其余三人唱着三重唱,而此时,假扮成证婚人的侍女上场,开始读婚约。此时,突然光棍宣告军队已返乡回来了,两男连忙躲藏下场,而两女则不知所措。接着,换装了的甲乙两男一脸欢喜状地上场了,甲男追问甲女为何身穿礼服,甲女表示是参加假面舞会方才回来。而光棍则故意把婚书掉在地上,两男拾起看后就指责两女在他们出征时变心,两女羞愧难当。两男再回复异乡人的样子,于是真相大白。两女表示要痛改前非,而光棍则打圆场地说:女人终归是女人,女人大多如此。并唱道“这是嬉戏,千万不要当真”。于是在言归于好的欢乐合唱中结束本剧。
(全剧終)

  《女人心》是莫扎特后期创作的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典范之一。同《唐·璜》一样,它深刻地反映了莫扎特对喜歌剧创作所持有的不同寻常的严肃。在保持喜歌剧幽默气氛的同时,在古典诗剧和奏鸣曲式的框架内,莫扎特和剧作者力图表现的是他们对人性,对人物的心理、欲望和情感的认识与理念。它们表面轻松的形式、它们让人喜闻乐见的情节和音乐表述象那个时代很多艺术作品一样,常常能让当时的人们轻易将之等同于通俗。但那些对世俗现象深刻的呈示,对剧情和整幕的音乐结构的精心安排,使后来尤其是现今的人们不难认识到它们在古典美学之外的哲思,这正好像伏尔泰创作《天真汉》时字句中富含深意的笔触。
  另一方面,《女人心》在歌剧的写作上也是别具一格的——常常被称为“Opera Ensemble”。各种重唱占据了通常是男女主角抒情的咏叹调;乐队远远不是在伴奏,木管的织体不是穿插而是轮流的同人声一起歌唱;管弦乐色彩的对比极其丰富……所有这些音乐上的特征,我更愿意用一句话来说明——那是部你听到序曲后就不舍得放下整部的歌剧。
  在这部作品中,莫扎特的歌剧写作技巧达到了最高峰,它是一部奉王命而写的作品。这是一出滑稽热闹的戏,但这一次莫扎特放弃了描写性格的作法,他尽情发挥了他所有的形式的与和声的材料,造成了一篇佳妙的音乐。人称《女人心》是莫扎特的《仲夏夜之梦》,这说明了我们应该怎样欣赏这篇音乐。
——————————————————————————————————
  伯姆于1962年灌录的版本,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演绎能超越其成就。他成熟老练的演绎,可说结合了自然感、幽默感和一种高雅的乐趣。每一段都有完美的速度。他的阵容更是至高无上的组合,施瓦茨科普芙唱费欧蒂丽高贵而优雅,堪称巧夺天工,浓郁芬芳;露徳薇演的多瑞比莉也最为合拍。她俩于音色上的变化,于字里行间提炼意义的功力,仍未有人能相提并论。听听第一幕第二场姐妹俩那段华丽的二重唱,你一定会为之陶醉。其实全剧中她俩所有的二重唱都非常动人。克劳斯唱别的作品不敢保证,但他无疑是最佳的莫扎特歌剧男高音之一。光看声乐阵容的名单,就知道这个录音的豪华程度,施瓦茨科普芙、露徳薇、克劳斯似乎是梦幻般的阵容再加上伯姆与爱乐乐团,似乎这张录音已是人间绝响,充满魅力。
TOP
35#

[upload=jpg]Upload/20068713135897232.jpg[/upload]
中文名称:洪佩尔丁克:汉赛尔与格丽泰尔
英文名称:Humperdinck:Hansel und Gretel

发行时间:1999年
作曲:Engelbert Humperdinck
指挥:Herbert von Karajan
乐团:Philharmonia Orchestra, Choirs of Loughton High School for Girls & Bancroft's School
演唱:Elisabeth Schwarzkopf, Elisabeth Grümmer, Josef Metternich, Maria von Ilosvay, Else Schurhoff, Anny Felbermayer
录音时间:1953

专辑介绍:

德国作曲家洪佩尔丁克(Engelbert Humperdinck)的这部三幕童话歌剧,作于 1891—1892年,由洪佩尔丁克的妹妹艾德海特·魏特据格林童话中的同名故事撰脚本。在格林童话中,亨赛尔和格莱泰尔是森林里樵夫前妻所生的兄妹,因后母所逼被其父亲遗弃。亨赛尔因事前偷听到信息,以口袋里的石子作为回家路标,自己回到了家。第二次遗弃,亨赛尔没有带石子,只能以面包屑为路标。在顺着面包屑回家的路上,因面包屑被小鸟吃掉,兄妹迷路而走到巫婆的家。巫婆抓到小孩就会放到大锅里煮熟了吃掉。她让格莱泰尔从早到晚做苦工,却把亨赛尔关在牢笼里,给他吃好吃的东西,希望他养胖而可以下锅。巫婆眼睛不好,每天要摸亨赛尔长胖没有,亨赛尔给予动物的骨头让她摸。巫婆虽见亨赛尔胖不起来,还是决定要把兄妹下锅。巫婆先烤面包,令格莱泰尔在一旁看火,聪明的格莱泰尔装作要巫婆教她如何添火,趁机从背后把巫婆推进火炉,关上了炉门。两兄妹重获自由,口袋里装满巫婆家里的财宝,在一只天鹅的帮助下渡河回家。回家后,后母已死,一家人过上安宁的生活。洪佩尔丁克的妹妹在改编此故事时,把兄妹的父母改成做扫帚的工人,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兄妹因采草莓迷路而在浓雾中做了一个关于巫婆的梦。梦醒后,父母终于找到了他们。

这部歌剧被视为德国近代歌剧的名作,前奏曲以第二幕中亨赛尔和格莱泰尔的“祷告主题”为中心,以圆号宁静的四重奏开始,转入快板后,是小号的“解除魔法动机”。经过部以第三幕孩子们回答说“是风”的动机及活泼的半音阶进行,出现弦乐明亮的“早晨主题”,然后木管提示“快乐之歌”,“早晨主题”回顾一次,从低音“祷告主题”进入发展部。发展部仍以“祷告主题”为中心,加入“快乐之歌”后,就成管弦乐合奏,以包括“早晨主题”的3个主题推向高潮。逐渐平静后,是尾奏式的法国式“祷告主题”。

剧情介绍:

第一幕:

第一场:彼得家中。开幕前先奏出彼得扫帚人家动机,幕启,亨赛尔在做扫帚,格莱泰尔编鞋子,唱德国民歌《亲爱的小苏西》,歌词大意为:“亲爱的小苏西,看着那群嘎嘎叫的鹅没鞋穿,只好光着脚跑。皮匠有好多好多的皮子,为什么不替这些可怜的鹅做几双鞋。”他们做得又累又饿,妹妹拉起哥哥的手要教他跳舞,以忘记饥饿,于是两人唱《跳舞的二重唱》。

第二场:因贫穷而变得神经质的母亲回来,责怪孩子贪玩,把他们赶出屋子,让他们去森林采草莓。

第三场:去市集卖完扫帚回家的父亲彼得唱《只要一点食物和火就够》。他进门见妻子正趴在桌旁睡觉,告诉她卖扫帚卖到了好价钱。妻子见满篮食品,边唱边跳。彼得问孩子的下落,答说去森林采草莓了。彼得担心天黑了,传说森林里住着一个吃小孩的巫婆,唱《年老的巫婆》(Eine Hex’,Steinalt)。低音弦乐表现巫婆骑在扫帚上,在月夜的天空中飞行的情景,夫妇俩决定马上去森林寻找孩子。

第二幕:森林中。

前奏曲:从《巫婆的飞行》接到《巫婆的狂喜之歌》,以半音阶上下行使音乐变得紧张后,小号吹出森林的主题,两段巫婆主题相互缠绕后,变为大提琴与中提琴宁静的气氛。

第一场:森林、花丛中,亨赛尔和格莱泰尔边寻找草莓,格莱泰尔一边唱古老的德国民歌《小矮人之歌》。格莱泰尔装扮成森林女王,亨赛尔扮演骑士。天黑了,他们却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惊慌地呼救,无人应答。这时,一个小矮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第二场:小矮人就是睡眠仙子,随着柔美的“天使主题”,他为两个孩子唱催眠曲,从口袋里掏出细沙,撒在孩子的眼中,兄妹俩唱《晚祷之歌》:“在梦乡中,有14位天使在守护”,就在树下睡着了。

第三场:哑剧。14位天使穿着金光闪闪的衣服在夜祷的音乐中,轮流守护两个孩子。

第三幕

前奏曲《饼干之家》。由圆号吹出轻快的《饼干之家》(德国民歌)的动机,接着从“巫婆的欢宴”动机转入“早晨主题”。

第一场:森林被浓雾笼罩,破晓时,晨露仙子在两个孩子身上洒下风铃草的露水,他唱着:“我是晨露仙子,在黎明时起身,随着金色的阳光驱走残夜。起来吧,孩子,黎明像玫瑰饱含笑意。”格莱泰尔先醒来,两人交谈晚上的梦,格莱泰尔唱:“我听见蟋蟀的叫声,如天使的歌唱,云彩飘在我的头顶,长着翅膀的天使,从金色的梯子上走下来。”

第二场:亨赛尔转向背景。雾消散后,树丛中出现巧克力与饼干做的房子,两人走向房子,二重唱:“这是多美的城堡,不知里面住着什么公主。”在“祷告主题”和“饼干主题”后,是表现孩子与巫婆斗智的“抗争主题”。

第三场:巫婆的声音:“是谁要偷吃我的饼干”。孩子们吓了一跳,他们吃饼干,把墙挖了一个大洞,唱“风,风,是空气之灵”,回答巫婆。巫婆进屋,用绳套抓住亨赛尔,并引诱他们进屋。亨赛尔想挣脱,可挣脱不掉,巫婆念咒语,命令格莱泰尔干活。她施展魔法,在壁炉里点起火,拿起扫帚,跳起丑陋的舞蹈。巫婆在笼子前检查亨赛尔的身体,几次看他长胖没有,接着去磨刀。格莱泰尔趁机偷出巫婆魔杖,学念起咒语,取消了亨赛尔身上的魔法。不知底细的巫婆决定先杀格莱泰尔,把她杀掉变成饼干,她唱歌跳起《巫婆之舞》。

第四场:巫婆从扫帚飞行中下地,令格莱泰尔打开炉门,看饼干烤好没有,亨赛尔要格莱泰尔小心,音乐响起德国民歌《妹妹们》的旋律。巫婆唱:“站在脚尖上,头向前探,试试看,像游戏一样”,站在炉前作示范。兄妹俩趁势用力把她推进火炉,关上炉门。兄妹俩跳《饼干圆舞曲》,这是《巫婆快乐之舞》与《巫婆的满足》的变形。兄妹俩跳舞之时,火炉爆炸,炉中烤制的蜜饯和饼干都散落一地,变成一大群孩子。

第五场:被巫婆烤成饼干的孩子们,以弱音唱歌,兄妹俩去碰他们的脸,眼睛睁开了,可不会动。亨赛尔取魔杖,念出咒语,孩子们醒来,围着兄妹愉快地跳轮舞。亨赛尔唱:“天使们在梦中悄悄说,快活的一天将来临。”孩子们齐声感谢天使。这时彼得夫妇正好找到了孩子。这时两个男孩从炸裂的火炉里拉出巫婆,她已变成了大饼干,最后大家齐唱“苦难已过去,上帝来救助”而终场。
TOP
36#

[upload=jpg]Upload/20068718525166440.jpg[/upload]

雷哈尔 Lehar --- 风流寡妇 The Merry Widow

施瓦茨科普芙, 盖达 Elisabeth Schwarzkopf, Nicolai Gedda
马塔契奇 Lovro von Matacic
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Philharmonic Choir & Orchestra

EMI CDS 7 47178 8 (2CD)
企鹅三星带花
TOP
37#

[upload=jpg]Upload/2006871903386689.jpg[/upload]
莫扎特 Mozart --- 唐乔万尼 Don Giovanni

维希特, 萨瑟兰, 施瓦茨科普芙 Eberhard Wachter, Joan Sutherland, Elisabeth Schwarzkopf
朱利尼 Carlo Maria Giulini
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Philharmonic Choir & Orchestra

EMI CDS 7 47260 8 (3CD)
企鹅三星
TOP
38#

[upload=jpg]Upload/2006871874793244.jpg[/upload]

巴赫 J.S.Bach --- 马太受难曲 St. Matthew Passion

皮尔斯, 施瓦茨科普芙 Peter Pears, Elisabeth Schwarzkopf
克莱姆佩勒 Otto Klemperer
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Philharmonic Choir & Orchestra

EMI CMS 7 63058 2
企鹅三星
TOP
39#

[upload=jpg]Upload/2006871913251267.jpg[/upload]

威尔第 Verdi --- 安魂曲, 4首宗教歌曲 Requiem, Quattro Pezzi Sacri

施瓦茨科普芙, 路德维希, 盖达 Elisabeth Schwarzkopf, Christa Ludwig, Nicolai Gedda
朱利尼 Carlo Maria Giulini
爱乐乐团及合唱团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Chorus

EMI CDS 7 47257 8 (2CD)
企鹅三星保留一星
TOP
40#

[upload=jpg]Upload/20068913122862025.jpg[/upload]
这张唱片企鹅评价不太高,只给了两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