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回避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23294|回复: 190
41#

呵呵,也来支持一下松香味DX,个人也觉得音源最重要,后面的东西只是体现音源的素质,没有好的音源,即使是再好的箱子,功放线才也出不了靓声.
TOP
42#

松香味 在 2006-9-1 22:09:02 发表的内容
所有称得上“录音师”的专门训练出来的录音师,都不会比我们普通人的听音水平差太多,多数情况都比我们普通人的听音水平强。如果你的系统能够还原出录音师“最后处理确定下来的录音”,应该就不会太“难听”了;如果你的系统在还原某公认优秀的正规大公司的某录音时非常“难听”,那么应该是你这个系统有问题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如果松香味大侠对比过国内外的交响乐录音,听听美国60年代RCA的录音,我相信除了演奏的差别和录音器材外,更大差别是录音师的水平差距吧……

如果你听听李克勤,容祖儿,Twins的CD,或者张学友,超女的录音,再对比陈洁丽,杨曼莉,+飞+移的……录音,有区别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TOP
43#

个人以为,要确保“高技术指标”就要从信号源头抓起,信号源头都没有优秀的动态表现、瞬态表现、信息量表现、失真度指标、……等等这些与高技术指标息息相关的“优秀指标”,下面的环节再折腾也于是无补。
TOP
4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5#

恒韵 在 2006-9-2 23:55:47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9-1 21:24:05 发表的内容
回csdam兄:

电声系统的最高境界——就是还原录音师希望给我们的声音。或者说录音师“最后处理确定下来的录音”。
这就不仅仅是好听吧?

呵呵!在下认为让自己的系统发出自己满意的声音就是好的系统,毕竟,录音师"确定下来的录音"很难有一个标准,怎样才是录音师确定下来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或者可以说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上面说的第一种“误区”——就是只重视效声过程,把玩摩机定位在“效声技术”上;忽略了“高技术指标是大方向”的过程里我们更多的应该相信和依靠仪器设备,个人认为这就是DIY或者“摩机”过程里的最常见的一个“误区”。
录音师“最后处理确定下来的录音”如果以我们的耳朵来鉴定的确“很难有一个标准”;如果用“高技术指标”来鉴定,他是有个基本标准的;例如:动态表现、瞬态表现、信息量表现、失真度指标、等等,这些基本的要求都没有达到,何谈准确?何谈标准?何谈“还原录音师最后处理确定下来的录音”?

看了上面的回帖,看来“只重视效声过程,把玩摩机定位在“效声技术”上”的第一个“误区”的提法,很难让部分人“理解”和“接受”了。没有关系!只重视效声过程,把玩摩机定位在“效声技术”上其实也很有玩法,只是“很有局限性”而已;如果不满足这些“很有局限性”的声音,那请从这个“误区”里走出来从头开始吧!
TOP
46#

csdam 在 2006-9-3 22:22:57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至于高技术指标,我一早就说了,日本仔的Hi Fi器材早就做到了全世界最高的技术指标。但结果呢?

我相信日本仔的仪器同样也是很精准的,不会比我们用的差吧?

英国的低价器材技术指标如何呢?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日本的仪器很精准,这不是坏事啊。日本的Hi Fi器材早就做到了全世界最高的技术指标,这也不是坏事啊。但是平衡和谐这个“大原则”他做到了吗?——没有!
英国的低价器材技术指标如何呢?——相对比较差!但是你认为英国的低价器材很HIFI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日本的Hi Fi器材正在向“平衡和谐”发展;英国的HIFI器材也正在向“高技术指标”迈进;这是大家看得到的趋势。
TOP
47#

好吧!关于第一类“只重视效声过程,把玩摩机定位在“效声技术””上的“误区”就说这些了,不接受这个观点的那也没有关系,玩多了自己去体会。

下面就说说第二类常见“误区”——滥用发烧补品元件;
首先,你了解这些元件为什么被称呼为发烧补品元件吗?他们到底有些什么“发烧”特点呢?使用到我们的电路上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你需要这样的作用和影响吗?
TOP
48#

对于摩机,很多人的观点和结果都不同。
最主要是清楚知道为什么而摩机!!!
TOP
49#

回csdam;要听出录音的差别大概不难,能听出录音的差别大概也不能证明这个系统有多么的厉害,比较有说服力的是能够把公认优秀的CD或者LP播放好。如果“三星带花”的播不好、‘TAS’榜单的播出“难听”,我看就不是什么好现象哟。
TOP
50#

csdam 在 2006-9-3 19:43:33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9-1 22:09:02 发表的内容
所有称得上“录音师”的专门训练出来的录音师,都不会比我们普通人的听音水平差太多,多数情况都比我们普通人的听音水平强。如果你的系统能够还原出录音师“最后处理确定下来的录音”,应该就不会太“难听”了;如果你的系统在还原某公认优秀的正规大公司的某录音时非常“难听”,那么应该是你这个系统有问题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如果松香味大侠对比过国内外的交响乐录音,听听美国60年代RCA的录音,我相信除了演奏的差别和录音器材外,更大差别是录音师的水平差距吧……

如果你听听李克勤,容祖儿,Twins的CD,或者张学友,超女的录音,再对比陈洁丽,杨曼莉,+飞+移的……录音,有区别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大哥
纸上谈兵当然热闹啦...........,实听实评易露底呀!想当然当然更易啦,现太多“录音师”的DD用套有平衡度的系统一播就.........完形毕露了!
就别说60年代RCA的录音了,
退一步,听听陈洁丽,杨曼莉对比下当年“粗制滥造”原唱歌曲,不难发现陈/杨和他们的“录音师”出唱片就是为出张唱片而矣。
最后编辑Rea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