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听大海 [复制链接]

查看: 7742|回复: 47
11#

对于大海,德彪西和里姆斯基倒是有着类似家庭观点,“我家里原想让我去当一名水手,这可是个好行当”。不同的是:一个不想做水手却做了水手,一个想做水手却没有做成。
  德彪西一开始就凭着“我高兴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勇气,硬是闯出了一片音乐表现的新天地来。这位印象派音乐大师的《大海》虽然也是标题性的,但却没有给我们讲故事。
  全曲三个乐章的标题:黎明到中午的大海、浪之嬉戏、风与海的对话。尽管与后两个有诗意的标题相比,第一个标题纯粹是描述性的,但听其乐,却还是诗意盎然。黎明的海面上,薄雾朦胧、水汽蒸腾,平静而又宽广。云开雾散之际,管乐如同格里格的晨景,茫茫的大海波光粼粼,披上了一道迷人的彩霞。这海之美景由外及内,既在听者的耳畔荡漾着,也在听者的眼前展现着,更在听者的内心感受着,在听者的脑海里想象着。
最后编辑aimo6666
TOP
12#

chopin 在 2006-9-9 17:08:39 发表的内容
莱纳的大海属于浓墨重彩一类的,确实有点像油画。

  对比再听海廷克的版本。chopin兄的话更显得有道理。莱纳的大海的确是浓墨重彩,形象性的描绘非常好。建议初听者最好听此版。
  海廷克的版本乍一听,可以说与莱纳简直判差两样。这个版本不仅是淡妆轻彩一些,更感觉重不在状物写景,而在于写意。初听可能不大习惯,对比听来确是有些意思的。
TOP
13#

公牛 在 2006-9-12 10:58:16 发表的内容

其实我是喜欢这个封面,觉得和德彪西的作品比较搭:)

牧神午后~~~~~~~~~~


我觉扫描比照相好,下午买个扫描机去:)


千万别买太贵的,1000-1500之间的就可以了:)
最后编辑aimo6666
TOP
14#


  今天再听这张唱片,感觉《大海》在德彪西的这些管弦乐作品中,可以说是最形象具体的一部作品了。
  序奏一开始,万籁俱寂的大海,在朦胧飘渺的云雾笼罩之下,广袤而深邃,似乎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在圆号和英国管吹奏的旋律当中,黎明将第一缕朝阳投向海面,粼粼的波光闪现出令人欣喜的无限生机。
  虽然德彪西没有用重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磅礴的日出图景(R.施特劳斯的日出的确令人震撼,让人们从中感受到造物主的伟大力量),但却从另一角度让我们感受到海上日出的美丽。当那旭日跃出海面的时候,水天一色,日海同辉的景象仍然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竖琴似乎是专门为表现水而生的。无论是正午的光彩辉煌的海景,还是第二段阳光照耀之下、微风吹拂着的浪花,竖琴都以其华美的音色,或轻盈地飞舞、或追逐嬉戏,为我们呈现出迷人的图画。
  在“风与海的对话”中,德彪西展现给我们的,是全曲中最激动也最热闹的一节。一开始还是富于诗趣的意境。但不多久这寂静的大海便在管乐的喧哮声中改变的脸色,大海不知是被灼热的骄阳激怒,还是被呼啸的狂风惹恼,它奔涌着、咆哮着……风的呼啸与浪的奔涌,这景象竟然用“对话”一词,德彪西可真是够“谦虚”的。
  风暴过后的大海,一如既往的宁静而温和、宽广而博大。
TOP
15#

klavier 在 2006-9-11 0:13:42 发表的内容
其实楼主列举的monet的画,相对于la mer这部作品来说,
还是稍嫌平静了,若要真的借用绘画来理解这部音乐的
话,我希望是Turner的大海,Monet的画太精致了,缺乏
力度,楼主可以去找找Turner画的大海,绝对不一样的。

谢谢klavier兄!我只所以用莫奈的图,意图并不在大海,只是想说“印象”是怎么来的,是怎么个印象法:)
TOP
16#

牛兄的碟碟总是看起来那么诱人:)
普拉松的法国作品应该是很牛的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