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住房痛苦指数全球最高 北京是全国之最 [复制链接]

查看: 6606|回复: 30
21#

一个月能挣一平米的烧友是幸福的。
TOP
22#

其实这么算很不科学。

人不全是住的,而是生活。生活包括很多了,住房只是一方面而已。

如果把交通、穿衣、吃饭、娱乐等算在一起看看。
TOP
23#

上海70亿国有资产借道委托贷款进入房地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1:16 南方新闻网

本报记者陈芳上海报道 70多亿元的国有资金从委托贷款渠道进入了上海的房地产业。

  这个调查结果是伴随着上海市国资委高层的变动传出来的。10月24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小组就“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副主任吴鸿玫是否涉及社保案”一事向境外媒体证实,“两人正在协助调查”。

随着凌、吴被调查,上海市国资系统一位干部认为,上海国资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将逐渐浮出水面。

  “调查更加深入”

  据说,社保案发后,上海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资经营公司”)有多位干部来到驻在马勒别墅的中纪委调查组,反映公司的有关问题。

  而在社保案发后,上海市国资委也主动对上海国资经营公司进行了一次调查。

  据悉,上海国资委调查结果的人士透露,调查显示,上海国资经营公司对房地产领域的委托贷款有70多亿元,超过公司对重大市政工程、基建等领域的投资。这70多亿元当中,有80%以上贷给了民营房地产企业,委托贷款年利率则从6%-15%。

  基于这一情况,10月中旬,上海市国资委向上海国资经营公司发出专项整改通知。

  接近市国资委的人士透露,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上海国资经营公司必须积极配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对公司委托贷款的调查工作,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央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有关规定,立即停止对房地产领域的委托贷款。

  “市国资委要求,公司在收到通知15日内递交有关整改的书面报告,并在一个月内完成整改。”这位人士透露。

  知情人士透露,在国资委进入公司调查期间,有关审计部门以及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也进入公司调查华易豪等地产项目的委托贷款情况。“几拨人马同时或相继在公司调查。”

  在凌宝亨、吴鸿玫被宣布调查前,国资委的几位领导曾约见上海国资经营公司高层,要求国资经营公司限期整改,保全国有资金,把借贷给房地产企业的巨额委托贷款追回来。

  到了10月底,调查进一步深入。

  公司内部人士称,10月27日和30日,中纪委、上海市纪委一行数人两度来到上海国资经营公司,找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谈话。

  “他们不是按照以往的程序通过公司安排谈话,而是突然直接上门来的。”上海国资经营公司内部人士说,虽然不知具体谈话内容,但估计与委托贷款问题有关。

  该人士还透露,在“十一”国庆节前后,公司几个部门负责人还集中一个多星期时间,试图对以前的一些事情进行“补充处理”。

  “估计就是倒签、补签一些合同,”一位消息人士说,“比如在资金来源方面,有些资金原本是用银行的贷款然后通过某种渠道委托贷给房地产企业的,现在追补一些手续、合同,把它做成是公司或下属公司的自有资金。另外就是与某些客户补签利息方面的合同。”

  这位消息人士还透露,“公司曾将一笔巨额资金以很低的利率借贷给了某位前领导亲属的关联企业。”

  这些消息尚未得到上海国资经营公司方面的证实。至于是否最终采取并实施这些补充手续,目前也还不清楚。

  国资委要求尽快回收给房地产企业的委托贷款资金。据内部人士说,上海国资经营公司委托贷款项目之一的“大上海国际花园”,因种种原因,最后采取以几套住房来抵偿对国资经营公司的部分欠款。

  但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原来一些资金来源渠道被相继堵住,是否有能力在短期内还款还是一个疑问。

  事实上,因部分开发商资金紧张,上海国资经营公司的一些委托贷款项目已经展期,并有继续展期的趋势。
TOP
24#

初烧友 在 2006-11-1 16:17:05 发表的内容
只要官商一勾结,一切皆自然!
拉登称中国是最不能惹的国家:
基地组织曾向中国派出五名恐怖分子袭击中国
一人炸立交桥,转晕于桥上;
一人炸公交车,没挤上车;
一人炸超市,遥控器被盗
一人炸高楼,被保安狂揍:"叫你讨薪,叫你上访";
最后一人成功炸矿,死伤数百人。潜回基地后,半年都没见新闻报道,遂被基地组织以"撒谎罪"处决


顶!
TOP
25#

俺是北京的,月供7000多块,MD痛苦中!!!
TOP
26#

与上海、深圳比,北京的房价并不太高。
TOP
27#

海-浪 在 2006-11-2 13:05:32 发表的内容
其实这么算很不科学。

人不全是住的,而是生活。生活包括很多了,住房只是一方面而已。

如果把交通、穿衣、吃饭、娱乐等算在一起看看。
北京的交通痛苦指数高是出了名的,吃的穿的也不见得便宜,至于娱乐嘛,看看那恶心的国家大剧院就知道什么是“高雅”了!
TOP
28#

中国的房子还是不够贵,在翻个七八翻至少。那个时候中国就真的成超级大国了,国民总值比的上全球总和!!!
TOP
29#

全国房价高位运行 国务院对房产调控效果不满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 04:31 第一财经日报

  孙荣飞

  全国房价依然高位运行,建设部官员解释调控政策具有滞后性,专家则开始质疑房地产调控导向。

  “国务院对房地产调控情况并不是很满意,现在有关部门压力很大。”建设部一位人士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从5月17日推出“国六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到10月17日专门听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落实情况的国务院会议,整整5个月,国务院仍基本维持“原判”:少数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房地产市场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

  建设部房地产司副司长姜万荣在日前举行的“2007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坦承,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成效还是初步的、不稳定的,部分地区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提供了佐证: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7%,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2.3%,北京10.9%,厦门10%,成都8.9%,呼和浩特8.4%和广州8.3%等;下降的城市只有2个,分别是:上海2.3%,丹东0.1%。

  对此,姜万荣给了两个解释:由于正在审批的项目因套型结构调整而延期开工,导致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环比下降,因而影响了商品住房的后续供应。另外,随着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今后征地拆迁的成本会更高,周期会更长,也可能会推动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再度上涨。

  “按照目前的调控政策,房价上涨难以改变。”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说,“今年一系列宏调政策出台都没有认真对待房地产行业的巨大真实性需求。”

  对此,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博士后张金华分析,供给方面现在很多政策是从结构调整上去调控,除了会有地方政府阻力外,由于市场中的真实消费需要仍很旺盛,实际效果不会明显。相反,“控制别墅用地,给人的感觉是别墅价格要涨;控制大户型比重,给人的感觉大户型价格要涨。”

  在打击和抑制投机性需求方面,征收个人所得税、五年内转让收受营业税、调高按揭成数、加息等政策,专家认为,一方面局限在了房地产交易环节导致成本被转嫁,另一方面忽视了真实的消费需求。

  董藩说:“房地产市场如果真有泡沫,这5个月来早就应该挤掉了。但目前处于观望期的房市,其价格仍在如此上涨,只能说明存在着巨大真实需求。”

  张金华建议,调控政策必须围绕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供给方面政府要增加土地供应量;需求方面征税重心应从交易环节转向保有环节。

  对于建设部下一步的工作,姜万荣表示,要坚定不移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措施,着力抓好稳定房价、调整结构等工作;其次是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居民理性消费。与此同时,政府将逐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力度。
TOP
30#

财政部通报称房产企业隐瞒利润最高达57%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22:23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财政部本月3号发布的一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通报39户房地产企业存在会计失真问题,今天,财政部官员在接受经济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的房地产企业刻意隐瞒的利润率最高达57%。

  根据财政部提供的信息,2005年,财政部对全国39户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检查,涉及13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这39户企业既涉及全国性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也有区域性中小房地产企业,地域分布上兼顾了东、中、西部地区。检查发现,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隐瞒利润现象相当普遍。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耿虹:“这里面严重程度不一样,有的企业是非常严重的,比如说,我们里面反映了平均利润率是26.79%,比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帐面的12.22%,应该说高了一倍多。但是这当中有的企业根据我们的检查结果,它的实际利润率是达到了57%。”

  不过,耿虹也强调,这次检查的39家企业,大都是接到举报、或重点监控的针对性调查对象,并没有充分证据说明房地产行业存在全行业的隐瞒利润问题。但是财政部将加大力度检查房地产行业隐瞒利润问题。

  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局长耿虹:“我们考虑还要继续选择,一部分房地产企业进行抽查,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热点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有所安排。”

  耿虹表示,财政部从1999年以来,已经连续八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先后12次向社会公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今后,对于发现房地产企业帐务不实,隐瞒利润的,除要求其限期调整帐目,还原真实财务核算,补缴税款外。情况严重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

  联播观点:知道真相只是开始

  房地产业存在暴利,用一位经济学家的话来讲,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事情,但房产商们、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一直在否认这个事实,财政部的检查,算是给了一个定论。知道了真相只是开始,我们还要问问,这利润合不合理,如果不合理,又该怎么办?很明显,一个由各地政府掌握资源,并决定谁可以进入的市场,还是一个远未成熟和健康的市场,也必然会产生暴利。如何通过公平公正分配资源,并进行有效有力的监管,将房产商的暴利降下来,将过高的房价降下来,是主管部门,在面对这些数字时应该认真考虑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