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国人的服务意识和信用 [复制链接]

查看: 11002|回复: 47
21#

不知smert对 ProAc D100 的听感如何:P
TOP
22#

要商家如此待人,先从我们的政府开始。
TOP
23#

Real.E 在 2006-11-3 9:13:08 发表的内容
我也有个例子,在新西兰的2手店里有1个月不满意无条件退货的制度。我当初还没有发烧,但需要个cd机,(直接接耳机听)就去买,看中了teac的一款2手cd ,70钮币,听了2周后发现店里多了款philiphs的2手cd机。就补差价换了(我一向喜欢这个厂的产品)。后来我想既然有这个制度,不能浪费享受的机会,反正我家离2手店很近,我就每个月都来转转,共换了6部cd机,后来搬家了,我有条件在房间摆放多媒体音箱,就拿着电脑小票,和第6部cd机到了2手店对店员说退货,店员问我原因,我就说不喜欢了,结果我一分钱没花,听遍了这个小店的低档cd机。同时店员没有让我感觉到半点难堪。我感觉,西方人也不一定是尊重人(估计那个店员私下一定和朋友聊起我),主要是他们尊重制度。
不过事实上,由于这个2手店给我留下良好印象,之后几年内我也经常光顾,交易额估计在3,4万人民币。他那里经常有成色不错的老款bw。


由衷的bs一下
TOP
24#

威马大哥其实也是谈自己的一些境遇,特别是回到广州做生意后的一些情况,令他很无奈
TOP
25#

morefeel 在 2006-11-3 7:28:40 发表的内容
西方人对“人”这个字的理解和东方国家是不一样的。


中国就是人力太盛,某程度上对“人”的价值观变得没那公尊重,除非到某一天节育制度能真正连偏远的农村和山区也控制到人口,加上人口老化达到一个程度,全国劳动力开始不足时,“人”才能在中国升值起來。
TOP
26#

anfield 在 2006-11-3 12:58:21 发表的内容
中国在N年前曾经有过诚信的商业体系


这话说的好!其他什么都不用说了,各位自己思考下为什么今天会成这个样子。
TOP
27#

中国在N年前曾经有过诚信的商业体系
TOP
28#

Wilmer威馬 在 2006-11-3 12:50:38 发表的内容
[虽然后來这店总算赚到你这个客人,而你最后也光顾不少,但你开始的出发点确是不妥,西方人卖家尊重制度之余,买家也同寸尊重卖家,在没实在理据和需要的前题下,买家絕少滥用由制度带來的优惠。

我以前也有 60 天不满退款,但现在只选择性进行,部份情况下更缩减到 30 天,原因已尽在不言中。。。

当然大家也会觉得挺下去一定有光明的一天,但问题却不是每个商家也挺得住,一段时间换来退去没实质收益或入不敷出,中型以下商家早晚狗急跳墙迫成 JS,又或中型以上商家也不差那一万几千生意变成专挑大款客人,把普遍的消费者拒之门外!现实是真的有什么客人就出什么商家,市场风气始终是买卖双方合作构成的,说到底,没人真金白银投资开个店,打从开业就为骗人赚快钱的。

老外商家较易支持下去,主要是西方国家在有关债务方面的基制比中国全面得多,只要是实实在在的营商,要从各种合理渠道找到支持是不难的,反观中国的银行只是向富的靠,一般商家只能靠自己,没钱就没门,商家有一腔热血满载热诚,没米就白谈,如果消费者也靠不住。。。。。真的靠西北风?


我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西方人尊重制度,在成熟的商业社会商家制定的制度都是处于长期利益的考虑的。比如这家2手店,本身产品就是2手,没有保修,而且每次换货时一定等值或大于其价值的(补差价)。其实任何一个在国外呆上一段时间的人都回不自主地思考国外社会中进步的地方及原因。就像老兄提到的财务方面的机制,就点到本质了,金钱是有时间成本的。我上面的例子虽然看我没花钱,但商家赚了6个月的利息,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商家鼓励消费者消费不需要的产品,之后再把钱退回消费者,收回产品。就是为了赚取金钱的时间价值。在他们眼中,现金最值钱。但在国内金钱的时间价值远远没被发掘出来。
另外我的一个体会就是西方社会的成熟还在于他们的规范很简单,有规则就好好遵守或利用,不由在乎其他,相反国内就累一些,考虑的东西太多。看了老兄的帖子觉得你是个很务实的商家,很愿意与你交流。
TOP
29#

无题 在 2006-11-3 19:30:21 发表的内容
看了二位的故事,很为你们悲哀这样层次的人都把这些中国人自己认为的聪明的丑陋和世界上真正的高尚来反衬不觉的可怜吗?
只有从自己做起,请精英们自强不息!?!


忘记说了,来退差价的不止我一个人,排在我后面的两个人也是来退的。

既然店家敢承诺是Internet Beating Price,也就是比网上销售还要低的价格,而且价格条款中又说明一个月内如果有更低的价格就可以退差价,那么就应该按照所承诺的价格政策来做。我不过是按照销售合同的条款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罢了,难道这也是丑陋的做法?
TOP
30#

Real.E 在 2006-11-3 9:13:08 发表的内容
我也有个例子,在新西兰的2手店里有1个月不满意无条件退货的制度。我当初还没有发烧,但需要个cd机,(直接接耳机听)就去买,看中了teac的一款2手cd ,70钮币,听了2周后发现店里多了款philiphs的2手cd机。就补差价换了(我一向喜欢这个厂的产品)。后来我想既然有这个制度,不能浪费享受的机会,反正我家离2手店很近,我就每个月都来转转,共换了6部cd机,后来搬家了,我有条件在房间摆放多媒体音箱,就拿着电脑小票,和第6部cd机到了2手店对店员说退货,店员问我原因,我就说不喜欢了,结果我一分钱没花,听遍了这个小店的低档cd机。同时店员没有让我感觉到半点难堪。我感觉,西方人也不一定是尊重人(估计那个店员私下一定和朋友聊起我),主要是他们尊重制度。
不过事实上,由于这个2手店给我留下良好印象,之后几年内我也经常光顾,交易额估计在3,4万人民币。他那里经常有成色不错的老款bw。


虽然后來这店总算赚到你这个客人,而你最后也光顾不少,但你开始的出发点确是不妥,西方人卖家尊重制度之余,买家也同寸尊重卖家,在没实在理据和需要的前题下,买家絕少滥用由制度带來的优惠。

我以前也有 60 天不满退款,但现在只选择性进行,部份情况下更缩减到 30 天,原因已尽在不言中。。。

当然大家也会觉得挺下去一定有光明的一天,但问题却不是每个商家也挺得住,一段时间换来退去没实质收益或入不敷出,中型以下商家早晚狗急跳墙迫成 JS,又或中型以上商家也不差那一万几千生意变成专挑大款客人,把普遍的消费者拒之门外!现实是真的有什么客人就出什么商家,市场风气始终是买卖双方合作构成的,说到底,没人真金白银投资开个店,打从开业就为骗人赚快钱的。

老外商家较易支持下去,主要是西方国家在有关债务方面的基制比中国全面得多,只要是实实在在的营商,要从各种合理渠道找到支持是不难的,反观中国的银行只是向富的靠,一般商家只能靠自己,没钱就没门,商家有一腔热血满载热诚,没米就白谈,如果消费者也靠不住。。。。。真的靠西北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