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D類擴大機的工作流程,最前面是將線性的類比聲音信號轉換成PWM信號,經過放大器核心放大之後,透過最後端的LPF低通濾波器還原成類比聲音信號,造成其音質不佳的關鍵就在於頭尾兩端的轉換。先說前段的部分,要將連續的類比信號轉換成PWM,通常是把輸入信號與機器內部提供的鋸齒波做比對,如果高頻頻率響應要好,所需的鋸齒波頻率就要越高(如果輸出的高頻要延伸到20kHz,鋸齒波頻率通常要達到1MHz以上),但頻率過高連帶會產生電磁波輻射的問題。此外,PWM轉換是根據鋸齒波波形而來,如果做為參考基準的鋸齒波本身不夠精準,自然會對PWM轉換與之後輸出的聲音信號有很大的扭曲。然而,要產生精準沒有偏差的鋸齒波,理論上說起來很簡單,但實務上可沒有那麼容易呢。
至於後端的LPF低通濾波有什麼問題呢?一般PWM放大電路末端都會用MOSFET控制電流輸出的多寡,但PWM波形是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的方波,MOSFET必須結合低通濾波器把方波還原成聲頻信號推動喇叭。問題出在由電感與電容所組成的低通濾波器,其性能的高低將會影響最終的聲音表現(包括頻寬與總諧波失真等特性),其中電感隨著通過電流而變化的磁化曲線是非線性的,再加上喇叭的阻抗變化,自然對聲音信號產生或多或少的扭曲。以上兩點,就是傳統D類放大器聲音表現不佳的真正罪魁禍首。那麼,B&Q的ICEpower又如何突破上述兩個關卡呢?答案就是「COM」(Control Oscillation Modulation,控制震盪調變)與「MECC」(Multivariable Enhanced Cascade Control,多重可變增強串聯控制)兩項技術。
[upload=jpg]Upload/2006112719414326708.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