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音箱还是要煲的!
不好意思,不要扯到文化高低的上面去,许多人文化不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地方乡土音乐的理解能力非常强,为什么?听多了就能够感悟了。
所有的声音都可以认为是“语言”,因为它都能够告诉我们些“信息”。
例如:什么样的风声、什么样的雷声、什么样的尖叫声、什么样的呼吸声、等等……等等,这些声音都能够传递一些非常明确的“信息”;是天高气爽,还是雨前、雨中、或是雨后;是痛苦、开心、还是惊骇,或是激动兴奋、再或强烈体力运动中………………。
音乐的“声音”(旋律)也是同样道理,都有相同互通之处,只是“旋律语言、音乐词汇”更加丰富动听感人。他需要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去共鸣。从自己认为美妙动听或喜欢的乐器的协奏曲开始,去体会、感受它的美妙所在,慢慢地就可以积累到不同的旋律语言、音乐词汇,音乐其实和所有声音一样,听多了就能够感悟了。
不知道这样说清楚了吗,我们这里就有一些老太太,中文都认识不了几个,却可以和外佬顺利交谈做生意,甚至聊天。为什么?为了卖出手上的东西,他们必须和外佬打交道,并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外佬的“声音”(最初外佬的语言对他们来说绝对只是声音),和外佬打交道多了,就可以和外佬顺利交谈了。这个实例还真和文化程度扯不上关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