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4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林烧味正浓 [复制链接]

查看: 1544357|回复: 2439
131#

回复:桂林烧味正浓

另外,玩不好高频,就玩不出好低频。
好低频的张力表现,需要自然延伸的高频泛音才能表达。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2#

回复:桂林烧味正浓

以前玩影院时迷恋过一段时间的低频,现在反而不太注重与追求这方面;P ,目前自己玩HIFI觉得能保持一定的量,过得去就行了
一个高素质的主动式密闭低音炮的低频冲击力与速度及下潜在分频器的配合下要比箱子所带的低频单元容易出效果,并且素质要好得多,现在玩HIFI看到大部分烧友都在努力的追求不太容易出效果的情况下,可考虑配合炮玩。很容易低频就出来了。说个可能有些打击大家,即使玩好了低频也不代表声音整体就好听了,只能作为“好声音”的一个基础环节来看。
优秀的炮品牌:大地震,威力登,MK等高端与参考系列,低频数据都比较真实
最后编辑AE芍药 最后编辑于 2007-06-21 11:28:29
TOP
133#

回复:桂林烧味正浓

名琴的MM名花有主了吗?我们AUDIO兄还惦记着呢
男人要多听音乐,才不会胡思乱想。
TOP
134#

回复:桂林烧味正浓

低频是基础,所以入门玩,故低烧烧低频;入门后则应在高频上下功夫,因此说高烧烧高频,正是在这不断的调整中使系统达到平衡。这是不是对系统工程的正确理解?
TOP
135#

回复:桂林烧味正浓

三频段相对平衡的器材相信会让大家长时间坐下欣赏音乐而不累,不过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达到了能够愉快开心的欣赏音乐这个目的就是他心目中的好器材。
TOP
136#

回复: 桂林烧味正浓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07-6-21 11:22:00 发表
名琴的MM名花有主了吗?我们AUDIO兄还惦记着呢

为什么不早说呢?
TOP
137#

回复: 桂林烧味正浓

原帖由 难得不糊涂 于 2007-6-21 12:57:00 发表
低频是基础,所以入门玩,故低烧烧低频;入门后则应在高频上下功夫,因此说高烧烧高频,正是在这不断的调整中使系统达到平衡。这是不是对系统工程的正确理解?


发烧之道的探究是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很高兴与您探讨研究。首先我想了解您对“低烧”与“高烧”的认识并对它们的界定,什么状况叫低烧?什么程度是高烧?然后我们再继续探讨下来的“正确理解”之问题,您看呢?
TOP
138#

回复: 桂林烧味正浓

原帖由 AE芍药 于 2007-6-21 11:21:00 发表
以前玩影院时迷恋过一段时间的低频,现在反而不太注重与追求这方面;P ,目前自己玩HIFI觉得能保持一定的量,过得去就行了
一个高素质的主动式密闭低音炮的低频冲击力与速度及下潜在分频器的配合下要比箱子所带......

AE兄说的这种办法我认为难行得通,各频段的量\速度以及正确的衔接至少是个头痛的问题.
越高档的器材高音延伸越细致,中频越透明有实体感,低音越结实逼真,低频结实,形体越大越有实体感.高音单元能够轻盈的展现受有声音细节,中音单元能够控制所有的干净的人声和乐器,低音单元能够说动就动,说停就停.这几点是一套音箱和一个炮很难做好的.反应快速与具重量感才是高质量的低频表现,重量感越重,低频就越饱满.根据环境得到密度高\重量感强\饱满又结实的低频才是我们对低频的正确追逐目标,没质量的低频,播音乐时沉不下去的低频,浮在膝盖上,让人难受.所以说低频是很难逾越的一道坎,顶级器材也就是为了低频费尽心思.别看音箱那低频指标,要把系统玩到从高低两端充分延伸越宽越平直,要人命的.我认为这些都是玩音响的正确追求.觉得轻易就谈音色谈细节等觉得很业余,因为一套系统连碟片都还原不好,那来的细节,声音需且蒙,没密度没质感,也就没实体感也就不逼真
TOP
139#

回复: 桂林烧味正浓

原帖由 名琴LP 于 2007-6-21 15:04:00 发表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07-6-21 11:22:00 发表
名琴的MM名花有主了吗?我们AUDIO兄还惦记着呢

为什么不早说呢?

^O^~~!
现在说都还不迟^=^!
TOP
140#

回复: 桂林烧味正浓

平坦(包括平坦自然衰减)的基础上去追求两端延伸才是和谐的延伸,才是对头的、有质有量的高、低频。

有的系统用10Hz~99Hz的信号一个赫兹一个赫兹地去检测试听:在二十多Hz就开始有很大的声压(峰)了,可是三十几Hz反而听不到声音(谷);再上去,可能还有几个这样明显的峰、谷现象;有的更加离谱,在七十多八十赫兹附近上产生一个非常高的(峰)声压,比平均值估计高出十多二十个分贝,那声音大得吓人噢。这些都是我亲身接触过的事实。

第一种情况,由于低频延伸峰、谷现象太突出,听感上有低频,但低频怪异没有质光有量;

第二种情况,由于七、八十赫兹附近上产生了一个非常高的(峰)声压,且比平均值估计高出十多二十个分贝,受“掩蔽效应”作用影响,听感上根本就听不到七、八十赫兹这个(峰)声压以下的低频,或者说听感上没有低频或低频下潜不够。8寸甚至十来尺寸的大单元没有低频,这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上面说的这两种情况,通过细致耐心的摆位调整,是可以有改善的;改善多少得看你的功夫和器材的实际水平了。

质量质量,先得讲“质”才讲“量”…………。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