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复制链接]

查看: 42904|回复: 123
41#

回复: 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2#

回复: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出于对瓦尔哈的敬仰,这是我以前根据资料写的一篇关于他的文章。麻兄以非常便宜的价钱将这套瓦尔哈的巴赫的管风琴集转让给我,在此表示感谢:

所有音乐家中,我最推崇巴赫。圣人的音乐犹如浩瀚汪洋,博大精深。他的音乐揭示了大自然和宇宙中和谐的神秘性,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所苦苦追求的。我认为,冥冥中巴赫用他的鸿篇巨制在无意识中暗示了大自然的某些人类用意识中的理智苦苦寻找,却永远不可能完全发现的规律和神秘性(也就是上帝的存在),所以圣人的音乐才那么热切的吸引人心,这也是圣人的伟大所在!聆听巴赫的音乐,令人追忆起一个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时代,一个奠定人类近代科学和哲学的时代。那时,伽利略和哥白尼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的发现,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建立,都在把人类引向探索真理的路程,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牛顿的万有引力揭示了宇宙间存在的规律,劳克奠定了人类思维研究的基础。这一切科学发现的终极目的就是宇宙间的真理,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巴赫的音乐,则折射着时代的、真理的光辉。如何将圣人的音乐传达给大众,古往今来涌现了无数的杰出者。他们为了表示对圣人的尊敬和崇拜,甘于无私奉献。而在这批传播巴赫音乐的虔诚者当中,我特别尊敬瓦尔哈。我觉得他就是再世的圣人,他对巴赫和音乐的虔诚,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有这样高尚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刚毅!

Helmut Walcha 瓦尔哈(1907.10.27-1991.8.11)是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和大键琴家,1岁时不幸因预防注射引起的后遗症,视力变得极无可挽回,16岁时双目完全失明.瓦尔哈14岁时拜拉敏为师,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我没有看过关于瓦尔哈的传记,只是看过一些零星的资料.瓦尔哈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瓦尔哈具有惊人的记谱能力,他母亲帮他读谱,他都记住了,然后自己再用管风琴弹出来。瓦尔哈终生热爱巴赫的音乐,最后他把所有的巴赫管风琴曲目都背熟并弹出来了,而且弹得很好并且声名远扬。具体地说:她妈妈把巴赫音乐中复杂的各个声部,逐段慢慢用钢琴弹出来,由瓦尔哈在脑海里靠记忆完成总谱.因此瓦尔哈的作品声部异常清晰,和他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瓦尔哈1926年成为拉敏助手,任圣托玛斯教堂副风琴师,1929年被聘为法兰克福和平教堂风琴师,1938年后任法兰克福音乐学院教授.这一巴赫圣徒是老一辈演奏巴赫的专家,他背熟了巴赫的所有键盘乐作品, 在Archiv录制了巴赫管风琴作品集.

瓦尔哈的伟大成就在管风琴。学习管风琴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管风琴的曲谱与其它器乐器的曲谱是完全两回事的,上面除了记录主调旋律外,还要标注通奏低音、副部旋律及一大堆管风琴演奏术语符号,简直就像一部交响曲的总谱,一个盲人在不能直接看到这些复杂的乐谱的情况下,要正确无误的背谱是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全身心投入,也包括要有极大的天赋。瓦尔哈能演奏的曲目上自布克斯特胡德、巴赫、斯卡拉第,下至辟斯顿,这一切的浩繁曲目都是刻在他的脑海里面,全部凭记忆背谱演奏的。就算是正常人都很难做到。不要说光背这些谱子的难度,就说他较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来学习这些曲目的情境,就叫人对这位一生奉献给巴赫音乐的圣徒肃然起敬了.

1947年,Archiv选定由瓦尔哈来录制巴赫管风琴作品集。风风雨雨几十载,终于完成了这一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全集并不是巴赫的所有管风琴作品,但包括了其中最为精华的作品。这一伟大成就就可以令他流芳百世。ARCHIV和瓦尔哈所灌录的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集。但这套全集也存在不同的版本:1947年开始到1960年之间的MONO单声道本和1960年到1970年之间的STEREO立体声版本。其中包括了巴赫的颠峰之作《赋格的艺术》。瓦尔哈的演奏兼顾了个人情感和巴赫结构逻辑的平衡,演奏挥洒自如,简练古朴,沉稳内敛。可以说是世界古典音乐录音史上的奇迹!

瓦尔哈也是大键琴高手,他录过《平均律》,《歌德堡》,《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和《帕蒂塔》等等巴赫伟大键盘作品。瓦尔哈使用短杆大键琴(Ammer-Cembalo)。在发声上比一般大键琴发声要迅速。瓦尔哈以心灵窥见了巴赫音乐的真谛,他的音乐具有人性的无比温暖和感人至深的超强魅力。

回顾瓦尔哈伟大的一生,不禁落泪。瓦尔哈情真意切的琴声里增添了无限的凄清,超尘的向往和人世里的苦痛融成一片苍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3#

回复: 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原帖由 pier0920 于 2008-11-5 13:29:00 发表
好文坚定了我的LP信念  
先去音响店试听。再把LP系统借回家,与自己的CD系统比较后再决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

回复: 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接着谈瓦尔哈的巴赫管风琴黑胶与CD的对比。除了巴赫的管风琴黑胶,现在比较出名的可能是明希的管风琴交响曲。其实对于巴赫的作品,几乎在很长时间里被历史遗忘。巴赫作品的复苏,很大程度上是门德尔松的功劳。大部分巴赫管风琴作品被世人重新认识,门德尔松功不可没。巴赫在世时,他并不只是音乐作曲家,很大程度上他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管风琴家。管风琴几乎是历史上最早期的乐器,后来被教会重视和应用于康塔塔的伴奏。后来随着教会势力的衰败和没落,而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兴起,管风琴也渐渐谈出。管风琴的显赫时期在巴洛克时期,而巴赫将管风琴这种作品发挥到极至。巴赫的管风琴黑胶是非常丰富优美、多姿多彩的。质地是很柔软的,是汹涌澎湃与细腻华美的完美结合。CD版本在质感上稍差,但动态不如黑胶。如果加大功放的音量,黑胶的管风琴的力量好像是无限的,既可以很爆棚,也可以很优美。管风琴是考量音响器材的试金石。听瓦尔哈的巴赫管风琴,仿佛有时光倒错的感觉,我们仿佛回到巴赫时代。青绿的山峦,静静的溪流。然后让你的脚步停留在三百多年前的一座教堂前面,聆听教堂窗口飘出的古朴美妙的管风琴声。看到孩童在教堂里歌唱,教士在乡间漫步和思索。还有蝴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天使在歌唱和飞翔……..这就是伟大的巴赫带给我们的爱和欢乐。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11-06 11:47:1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5#

回复: 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继续PK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6#

回复: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这是一个伟大的录音。历史上除了卡萨尔斯和塞尔金的版本,就数这个版本最出彩了。就像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一样,在贝多芬之前,钢琴是在小提琴奏鸣曲中占主导的地位,象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就是典型例子。是贝多芬改变了一切,他是革新者。在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里,小提琴已经开始和钢琴平起平坐了,弦乐的地位提高了,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一样,大提琴与钢琴是具有相同地位的。在前苏联,里赫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搭档是卡岗,而大提琴奏鸣曲搭档则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大提琴是非常温暖的,抒情性较强。而里赫特的钢琴是冷列的。他们合作正好形成互补。这套CD是PMDC的,已经有不错的音响效果。但因为弦乐是黑胶的特长,所以黑胶版本更加优美,尤其是大提琴与钢琴的亲热对话,窃窃私语,听起来活生感极强。当然对于这个唱片,有CD已经很不错了,黑胶的头版是非常贵的,即使是再版了几次的红银,价格仍然非常高昂。所以对于这个黑胶,音响效果是好于CD的,但是否值得购买就看个人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7#

回复: 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8#

回复: 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9#

回复: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这是著名的TAS名盘。佛丽亚舞曲是起源于17世纪的葡萄牙的流行舞曲,年代离今天非常久远了。佛丽亚舞曲虽然起源于葡萄牙,但它在欧洲各地都广为流传,并具有许多各种色彩的变奏和发展。这是一张非常刺激的佛丽亚舞曲打击乐。音乐包括许许多多的不同乐器。有鼓、铃和其它多姿多彩的新奇乐器。这虽然是打击乐,热闹非凡,但却是有主旋律的,这个主题非常优美,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佛丽亚舞曲。而打击乐器的灵活运用,又使得这部作品非常刺激。总的来说:这张TAS名片是非常考验器材的动态、分析力和层次感的。相对来说,比较CD和黑胶,CD的层次感要好于黑胶,但若谈到乐器质感,黑胶则具有压倒优势,尤其在舞曲韵味和歌唱性方面,黑胶是有优势的。听着这迷人的佛丽亚舞曲,真是热闹和冷漠、妖娆与唯美兼而有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0#

回复: 谈谈几套LP与CD的对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