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唱片购卖指南(最后更新:斯威特兰诺夫、斯托科夫斯基、小泽... [复制链接]

查看: 41680|回复: 117
71#


姆拉文斯基(Evgene Mravinsky,1903--1988)

说到姆拉文斯基的魔力,确实是每个聆听过他指挥演奏的人都惊叹不已的,同样一个乐队,在姆拉文斯基手中,发出的声音就会是那样的光彩、谐调、清晰和层次分明。他有着极其高超的音响和音色驾驭能力及天才的平衡感觉,对乐队织体的掌握可谓随心所欲,了如指掌。有的评论家曾将他的指挥比喻成x光机,以此来形容和赞誉他在指挥乐队时所表现出的极度清晰的透视能力。而另一位前苏联指挥大师康德拉申曾针对他的指挥说到:“我不仅向他学习了怎样建立音响的平衡。而且还向他学会了怎样建立音色的平衡,在这方面,姆拉文斯基的能力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在20世纪的指挥大师之中,姆拉文斯基是一位风格全面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指挥风格中,既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又有着感情丰富和效果热烈的表面性,可以说是一种感性和理性巧妙结合的典范。姆拉文斯基在诠释作品时,一贯是以布局严谨周密、想象力丰富宏伟和理解力敏锐深邃而著称的,而他的这一切特点,都是非常适合于揭示作曲家作品中蕴藏着的内在含意的。他的指挥还有着热烈激昂的气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其气魄之宏大、感染力之强烈,都是其他人所望尘莫及的。

一支世界一流的乐团———前列宁格勒爱乐乐团
这支乐团气质之好、音质之纯、演绎之优、音色之清、音响之佳、气魄之大、感染力之强,而这了不起的成就正是穆拉文斯基一手训练出来的。在他广泛的曲目中,最为人称赞的是他对俄罗斯作品的演绎,那款柴科夫斯基《第四、五、六交响曲》(DGG 419745-2),是历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后世之楷模。
TOP
72#


纽曼Vaclav  Neumann  1920--

纽曼是一位风格非常细腻的指挥家,也许是他身上所固有的斯拉夫民族气质的关系所至吧,他指挥的音乐非常富有抒情性与(弦乐)歌唱性,在对乐曲的表达处理上,他给人的感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对感情的处理与控制恰到好处,而对待声音的处理则显得十分清晰和干净。纽曼是一位很好地掌握和表现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指挥家,他对于这类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的演释是非常出色的,当然,要说最为出色的还是要数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对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和苏克等人的作品,可以说是最为擅长和具有权威性的了,这种特征无论如何是与他和祖国之间的民族血脉关系紧密相联的,这里面既有着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又有着生活习俗和精神因素的间接关系,因此无论从思维上还是从气质上都能够达到一种自然的协调一致,这些方面应该说是纽曼能够极其成功地指挥本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纽曼指挥的捷克爱乐乐团时,不但使其完好地保留了它原有的雄厚实力,而且在这一基础上又使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纽曼的训练指挥下,这个乐团的演奏显得音色更加明亮,色彩更加绚丽,音响更加丰满,而其中又尤以弦乐的合奏显得细致、准确、协调和充满韵味,这也难怪,因为纽曼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弦乐演奏家,而这种直接的感觉所带来的影响,的确是非常独到和富有效果的。
TOP
73#



奥曼迪(Eugene Ormandy, 1899—1985)

一生中享有过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奥地利“一级艺术与科学荣誉十字勋章”获得者和宾夕法尼亚“卓越公民奖”获得者等十几项殊荣以及世界上十余所大学所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奥曼迪是一位态度和蔼和亲近的指挥家,他和乐队队员们的关系很融恰,总是能够以艺术家的同等地位相处,这一点他与托斯卡尼尼、赖纳和赛尔等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奥曼迪在训练乐队的方法上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在排练时,他的细致和耐心,以及生动的、带有明确诱导性的提示,时时刻刻都在调动着全体乐队队员的音乐创造性,使整个乐队在音乐的理解上很快与他本人保持谐调、整齐和一致,从而取得了十分完美的艺术效果。罗伯特•雷诺德斯在谈到奥曼迪排练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时说到:“从这部熟悉的作品一开始,人们马上就感到了奥曼迪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他以极其随和的动作,调节着音乐进行的效果,使其完全符合他内心所想象的声音形象,他非常自然地将印成的乐谱转变成为有准确的色彩、密度和音质的声音。他像是在用指挥的手势来刻划着一位熟悉的老朋友..”

奥曼迪的主要指挥风格是纯朴、精致、细腻和富有光彩,他对于精美润泽的音色和感情丰富的歌唱性,都有着敏感的要求和内在的体验。从指挥曲目上看,他是一位“广博性”的指挥家,但再从中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够体会到他对俄国作品的偏爱,在这些出色的俄国作品中,他找到一种能够与他内心感情进行直接交流的东西。一般来说,他对于柴科夫斯基、鲍罗丁、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作品,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和精辟的演释。他在晚年即将卸去费城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一次告别音乐会上,以82 岁的高龄指挥华盛顿国家乐团演奏了他的拿手曲目——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在那次音乐会上,他以极大的毅力,向人们展现了他那似乎又年轻了的艺术魅力、他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以无懈可击的艺术魔力,强烈地震憾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了他那永恒的精神与崇高的品德。
TOP
74#

罗杰斯特文斯斯Gennady  RozheStvensky  1931--

在一些著名的指挥家中间,罗杰斯特文斯基是属于性格豪放和思路敏捷的指挥家,很多与他熟悉的人都有着一种共同的认识,觉得他是一位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强的适应性和接受能力的艺术家。他的思维逻辑异常的清晰,说话和做事都显得十分的干练和游洒,是一位一接触就能够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吸引力的、很有思想见解的指挥大师。
从指挥家的角度来看,罗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拥有着卓越技巧的大师。他在指挥乐队时,能够以一种非常镇静和有条理的精神状态来影响乐队,并且十分善于利用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轻松的幽默感来调动和引导乐队队员,启发他们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和对音乐的想象力。除此之外,由于他是当时前苏联与西方接触最多的指挥家之一,经常前往西欧各国和美国担任各个名乐团的客席指挥,因此在排练方法、指挥风格以及各种艺术信息的交流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灵活性,这些在当时看来显得十分特殊的因素,都大大地促进和帮助了他的指挥艺术天才的发挥。

罗杰斯特文斯基曾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能够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的指挥家,对于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作品,他的演释都是很有特色的。他在指挥作品时,有着非常深刻和微妙的细节处理,而且十分善于把握作品中理智与激情之间的平衡,使音乐变得十分灵活和生动。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他理所当然对于俄罗斯作品最为擅长,对于这类作品,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对他来说都是拿手的曲目,他指挥的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深刻而不厚重,其中情感的表现尤为生动和恰到好处,特别是对于作曲家所创作的三大舞剧,罗杰斯特文斯基的演释可谓是世界上的杰出典范。此外,罗杰斯特文斯基还是俄国近代作曲家作品的积极请删除此帖者和出色演释者,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谢德林以及一些当代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对他来说都是最为擅长的,他曾指挥前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录制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全部交响曲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全部交响曲,并且首演过谢德林和哈恰图良等人的多部重要作品。1970年,他因出色地指挥哈恰图良的舞剧《斯巴达克》而荣获了列宁奖金。1976年,他又因艺术成就突出而被莫斯科音乐学院聘为教授。

罗杰斯特文斯基是一位善于开动脑筋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指挥大师,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新的形式或创造新的条件来实现和丰富自己的艺术想象,例如前面所提到的前苏联文化部交响乐团,就是由他来倡导和积极组建的,当时,他为能够获得一个高质量的乐队来进行艺术实践,便萌生了一个组建新乐团的想法,在具体组建时,他费尽心机,想方设法将最好的演奏员吸收进来,甚至将前苏联许多著名交响乐团中的一流乐手都挖了过来,而且这其中还包括有大量的首席演奏员,这样他就获得了一个具有很高水平的、全新的交响乐团,他与这个乐团一起举行了许多场水平很高的音乐会,并且录制了大批优质的唱片,从而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TOP
75#

赖纳(Fritz Reiner,1888-1963)

赖纳的粗暴的确是有着许多不近情理的地方,但不容置疑的是,他的确是一位具有高超才能的指挥家,他有着极为出色和富有成效的训练乐队的方法和高雅的艺术鉴赏力。赖纳是一位具有高雅的艺术气质和朴实的指挥风格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手势简练,表情漠然,然而指挥演奏出的音乐的效果却十分的丰富多彩。他是一位热衷于忠实原作的指挥家,这一点他与托斯卡尼尼有着相似之处。赖纳在排练和指挥作品时,对于作品的织体结构有着十分清晰的掌握,对速度和节奏的把握尤其精确,在指挥戏剧性很强的作品时,(如歌剧及浪漫派的交响乐作品)他所把握的分寸感亦是十分令人信服的。
TOP
76#


赛拉芬(TuIlio Serafin,1878—1968)

赛拉芬主要擅长的作品是自罗西尼以来的主要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的作品,在这些作曲家的作品中,又尤以贝里尼、唐尼采蒂、威尔弟和普契尼的作品最为拿手。他指挥这些作品时风格掌握准确,内容揭示完美,音乐的处理生动而自然,最大限度的挖掘了作品特有的深度,能够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他的指挥风格沉稳潇洒、落落大方,从不别出心裁的哗众取宠。在对待作品上,他也象托斯卡尼尼一样忠实于原作,持有着一种严肃而认真的态度。
TOP
77#

舒里希特(Carl Schuricht,1880.7.3~1967.1.7)

在众多德奥指挥家中,舒里希特是个性十分突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指挥风格尊重和继承传统,但却决不拘泥于传统。在欣赏他的指挥时,既能感到风格质朴和格调高雅的意境,又能体会到温暖亲切,自由流畅的特点。他能够赋予管弦乐队以庄严、神圣般的魄力,又能够同时带给它活泼、诙谐的情调与动力感。他指挥音乐的内在张力却十分丰富饱满,把握音乐层次变化的分寸感更是无懈可击。常常能够利用自己深厚的修养而给音乐带来丰富的情调。
TOP
78#


萨莫苏德(Samuel Samosud,1884~1964)

萨莫苏德在指挥艺术上被公认为具有高度的修养、精湛的技术和大胆的创新的精神。指挥风格是拥有丰富音乐性和强调戏剧性,其具体的表现是豁达、开朗、舒展、热情和豪放。
TOP
79#


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

萨金特实际是一位很偏爱声乐作品的指挥家,其中又尤以合唱艺术最受其青睐,他曾在自己的指挥生涯中担任了20 余年的合唱指挥,这恐怕在任何一位指挥家的履历中都是鲜于见到的,萨金特对于合唱艺术有着精深的研究和了解,经他手中训练过的合唱团,都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和技艺,这一切都是与萨金特本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合唱感觉紧密相连的,由于萨金特早年曾担任过多年的教堂管风琴师,因此很早他便从教堂唱诗班的合唱中领悟到了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再加上他作为管风琴演奏家,对于近似人声般的和声感觉早就有着直接的印象。

萨金特是一位风格粗犷的指挥家,他的指挥能够使人们感到一种很深的内在动力。对于古典主义作品,他十分精于亨德尔和海顿等人的作品,而对于现代主义作品,他无疑是英国现代作曲家作品的指挥权威。萨金特在指挥特点上表现得很大胆,在某些方面似乎界于比彻姆和布尔特之间。
TOP
80#


赛尔 George  Szell  1897~1970

赛尔虽然是一位在匈牙利出生的指挥家,然而他却是在奥地利受的音乐教育,早年的艺术活动也主要是围绕着德奥地区而进行的,因此,赛尔实际上是一位很“德奥化”的指挥家,他在长期训练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时,也的确将那种严谨、精密和细腻的“欧化”风格带给了这个乐团,难怪后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获得了“全美最具欧洲特点的乐团”和“精密的使人透不过气”的雅号,这些恐怕都是与赛尔的长期培养和个人风格的熏陶所分不开的。

赛尔在指挥风格上趋向于托斯卡尼尼开创的客观主义风格,他本人在排练和演出时也十分强调于忠实原作。在指挥时赛尔表现出了出奇的严谨和细腻,他在演释作品时,总是能够凭借着自己的敏锐的听力、良好的平衡感和果断的判断能力,将作品的织体层次勾划得异常清晰。赛尔的演释,具有十分恰到好处的完整感,在对于作品内容方面的揭示上,他也有着极其严整的逻辑性。因此,从这些方面的综合能力上看,赛尔的确是一位很全面的指挥大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