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国淘碟之旅之收碟要趁早 [复制链接]

查看: 12507|回复: 47
11#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7-8 17:44:00 发表
老范,喜欢的唱片干脆就直接买原版好了,什么白金标、德版PHILIPS你现在看来或许还可以,但当你的系统稍稍升级一下,就会发觉这类唱片没啥意思,心里头还是会牵挂着蓝地球呢,宁缺毋滥啊!


是啊。这也是我几年来收碟的心得。好的录音,不要吝惜价格,一定找个好版本。不过我对ELECTROLA这个牌子很有好感,德国早期立体声的制作,质量不会差到哪去。蓝地球我觉得是有点过分受追捧了。同样是早期立体声,为什么HMV的就一定要比其它品牌贵一截呢?
TOP
12#

我手里只有一张蓝地球,克莱姆佩勒的贝四,品相完美。听之后感觉不好,我即不喜欢演绎,也不喜欢录音。还是发干。我听他在ELECTROLA出的片子也是如此。因此我怀疑录音本身应该比压片地的影响还大。
同样是EMI的录音,我手里有ELECTROLA白金狗的朱里尼和阿劳的勃一钢,还有柯岗的贝小协,这张还是ELECTROLA蓝标的再版,音效都是好得不得了。这几张HMV原版的效果可想而知。
TOP
13#

我现在的收碟的原则是少数几张好的,特别喜欢的曲目,一定要收到好的版本。比如fournier和gulda的贝大奏,一定要找到红签STEREO的版本。我现在已经有了一张,剩下两张慢慢等,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只买这几张唱片应该不会对家庭财政有太多影响。
收藏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搞得太理智了就没意思了。
对于20欧以内的片子,我只是不收廉价版的,比如DG的画廊系列,因为这和正价版一般情况下价格都一样。以前我对品相也不太在意,现在则有点苛刻,这次多次受到李大的批评。
凡事过犹不及。太执着于版次,就会忽略音乐本身,陷到人云亦云的坑里去。但也不是人人都有老Q的条件,家门口守着个唱片店,开车去收碟,出门放到后备箱里就行,还有那么大的房子可以放唱片。像我这种需要一张一张往国内搬的人,宁可少买两张,这样,即使均价上去了,总的花费也不会超太多。
TOP
14#

其实这个话题很有意思,这涉及到人收唱片的动机。至少对我来说,收藏唱片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是脑子进水之后做的决策。不知道对其它人如何。

如果说头版和再版的区别听不太分明的话,那LP和CD的区别呢?有的时候当然是云泥之判,这我经历过很多次。但我也还经历过好几次CD好过LP,或者区别听不出来的,这些我不愿意说就是了。

那收LP为了什么?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好的艺术家,现在CD找不到了,这是理智的因素。还有,就是要看封面啊。比如收了DGG的片子,如果小李有一箱子的红头,我至少要先搞到一打。收到之后,管他听不听,没事搬出来看看总是好的。这就是非理智的,是虚荣。

但是人干嘛总要活得那么理智。玩吗。这也挺好。
TOP
15#

原帖由 qsyd 于 2009-7-13 0:40:00 发表
你喜欢大提琴,这次给你拿了一张马友友拉的德沃夏克b小调,没开封的。来纽约的时候记得向我要。

[quote]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9-7-13 0:34:00 发表
我现在的收碟的原则是少数几张好的,特别喜欢的曲目,一定要收到好的版本。比如fournier和gulda的贝大奏,一定要找到红签STEREO的版本。我现在已经有了一张,剩下两张慢慢等,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只买这几


多谢。一定要去的。欧洲现在没货扫了,只能去北美了,再不去就晚了。一定要大买Janigro,他的盘在欧洲太贵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