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1” [复制链接]

查看: 38613|回复: 288
21#

      砍柴兄,梁祝的交响写作水平确实较嫩,我十分同感。这个硬伤无法治的。

   y兄提到的这个京剧的沒落问题确实令人担忧。所以才有期盼之说。令人担忧的还有太多的东西:如那么辉煌的格律诗。

   y兄,俺是A型血。从小搞文艺。确实易感动。身边有几个医生乐友都是统一的理性,精准。佩服可学不来的。
在G弦上……
TOP
22#

     哇呀呀!B老师真是音乐图书库呀。改日,有需要时,到您那里借阅。

   看了5177兄的贴图中的舞剧“鱼美人”。想起吳祖强与杜鸣心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部舞剧音乐甚是优美。虽然可以听的出学习俄罗斯音乐的明显印记。还是要建议年轻乐友去听一听。
在G弦上……
TOP
23#

      乐韵飘飘兄,音乐有其独有的美感。你去掉一切文字与背景的影响。“70尾的人更容易”去听听吧。
    没有听就反感为谁服务,当然就听不下去了。因为开始就带上墨镜了。
    为宗教服务的伟大音乐太多了哟。

    美的旋律不正是艺术,那是什么?
在G弦上……
TOP
24#

好!鼓掌!

我至今无法忘记看完歌剧《江姐》之后的感动,其实这部歌剧整场就是在歌颂一种精神——在无边的黑暗中憧憬光明,并不惜为心中光明的梦想牺牲一切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具备的。看完这个戏我觉得,那时的人们应该比我们现在充实和快乐很多。

   这个敏感而深具理解力的年轻人“相对俺这老纳”终于使人们常担心的代沟不存在。这样去感受、理解艺术作品“不管它是经典巨作,还是一般水准的”确实正路。
在G弦上……
TOP
25#

这个帖子可以是一部中国现代音乐史50-80(hifi168版),.不知LZ有没有这个想法。对90年以前中国的音乐作品知道的太少了。

    B老师的希望当然也是俺的希求。从上168以来,看到谈中国音乐的帖子几乎是空白呀。
    这实在是个缺憾。
    音乐艺术是感官感受的艺术,理性的推理与分折只可以强化、深八感受。但决不可当文字那样去做概念的结论。
    所以,生活在毋土上的我们,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审美意识……诸方面都会影响我们听音乐时的感受。我们的基因里就是注入了东方文化,由其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我们不关注自已的音乐,实在叫人费解。
    诚然,音乐之于东方于中华,与西方文明的明珠--古典严肃音乐相比,是显的幼薄简陋。这是文明的区别所造成。而並非等级有高婑。西方音乐最重要的源渊---宗教于我们几乎空白。但东方艺术中的抽象比兴、趣味、朦胧。则也被现代西方音乐家学习,借鉴。这是个大大的话题,在此只是希望我们以更宽的视角去欣赏音乐。当然包括我们民族自巳的声音。
    如果划地为牢,把自巳局限于某一类型的音乐之中“如古乐、浪漫、现代、搖滾、流行、口水、………或乂乂乂、乂乂乂……”那么只能为您遣憾了!
在G弦上……
TOP
26#

     乐韵飘飘同学:
      首先要探讨一下一个词:自由。自由是一个哲学概念。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学科--美学。是人类正在探究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理论。但就知道的公认的艺术本质属性之一的是“美”。如你能转述一下什么著作中有关于艺术本质之一是自由的论述。不胜感激。“关健词:艺术本质,”
      另,洗脑是由外力强制性灌输某一谬误。如被灌者有足够的力量抵御之,则洗不成功。同时也有一种洗脑是非强制性的,如广告、舆论,时尚………。人们常常会人云亦云应该也属此类洗脑。
      贪官有钱人想往並去追逐的自由可的划个大问号呀!
      陈丹青就不是艺术大师所以他也不希望有人会是。但我们希望今后的中国会出现。起码应该希望……
在G弦上……
TOP
27#

     wa202:这个奖票是您的吗!

   吃干、吃稀不仅无罪而且难得“高三”。现在不吃稀了,吃农药、化肥。连孩子都吃“三鹿”里的高科技。
在G弦上……
TOP
28#

重复询问:202兄:

202兄:你贴出的那个兑奖票是您的吗!

在G弦上……
TOP
29#

     既然来此一聚,就是朋友。喜欢认真的人。
   关于对自由的论述,其实多如牛毛。洛克从立法的角度去定义。是从政治的角度看艺术创作活动而得出的结论。就不在此继续探究。
    俺以为真正看明白“自由”的倒是东方文化。涅磐才是最终的。这又扯的更远了。
    问题是,艺术珍品的出现其实更需要创作者心灵的自由。所以过往的大师们各个历史条件下都有经典之作。
    乐韵兄对民主的进一步的期盼就是我们更加民主那一天的希望。用一句老话: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超英赶美。
    “红旗颂”传达给我们的正是对光明不懈的追求和想往。
在G弦上……
TOP
30#

     chiphi兄,哎呀,你也立刻学会用这语气词了。

   诚如砍柴兄提示的“革命”是个中性词。那么,那年月很多的作品都是在歌颂一种精神。如chi兄说的那样:在无边的黑暗中憧憬光明,并不惜为心中光明的梦想牺牲一切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今天过度重视个人利益的风气下。在人们的眼中是犯傻。
     今天的人们多聪明呀!比英国、德国人都灵活,比法国人更浪漫更会玩、比美国人还会掙钱,而且是立即富有。
    在贪官和不义暴富的人眼中,贝多芬的奋斗、抗爭多么可笑。假祟高假英雄。德奥古典音乐中那惯有的希腊悲剧精神是自找苦吃。
    今天的某些人更会把那些年人们的纯情当弱智去看,把那时的激情当疯子去嘲笑
    历史嘲弄了过去的单纯与理想。历史同样也会潮弄今天的自做聪明和铜臭至上者。
    但历史可以证明艺术的干净、那年那月的音符还在传播。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