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莫扎特和巴赫的相似与差异 [复制链接]

查看: 12054|回复: 56
11#

原帖由 万众 于 2009-11-10 9:51:00 发表
     不分老小,都是168网友,都是爱乐人。
   你费劲转来这么多“乏味的专业描述”。还是对了解音乐有益的。你不这样认为?
  
   你不认为我是在交流听乐心得 ?决无考人的意思,更无讲课欲望。只图与楼主谈乐赏乐,同玩共乐。
    如有令你不快的文字,请宽容。

    莫扎特和巴哈已经让世人听了近三百年了,我相信,随着我们听乐的积需,我们会对这些经典有更全面的了解。再过若干

网友的交流都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万老师太谦虚了,了解学习一些音乐专业知识绝对对了解音乐有益,完全赞同,但我认为一个普通音乐受众知道怎么回事就OK,没必要太过深入,除非你要做个音乐专业人士,如作曲家之类。因为这些专业人士需要寻求如何表达他们音乐的方法,比如音高、音色、调式、速度、节奏、织体、配器等等,而作为聆听者,就如美食家,关注的是色、香、味等,如果你在品尝的同时边想这是什么器官它由什么构成起什么作用,那还有什么享受?音乐重要的是在聆听作品的过程中,寻找自己思想或记忆的假想和共鸣。同一曲子它的“专业”构成不变,为何有常听常新、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恐怕这就是理由。作个比较吧,对莫扎特某钢协同片段的2种描述,我们愿意听时想像的是哪种情景?


 

一、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以类似齐奏进行曲般的节奏拉开序幕, 之后主奏钢琴与引子同时登场, 再度呈示第一主题。





二、乐曲开始,弦乐轻声齐奏,像悄悄附上耳朵,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带瓶酒走到门口,弦乐一宕,果然酒香浓烈,绕鼻不去,接着木管起来像条馋虫,与弦乐一来二去地一起。然后圆号、小号和定音鼓一起响起来。整个乐队一起放出光芒,好个热闹。停,柔美的长笛去请主角—钢琴。钢琴一进门就露了一手,小小地卖弄起她的歌喉,音乐泛起了活泼优雅的波浪。波浪加快了流速,激起浪花,结束于一串长长的颤音。这时,弦乐又悄悄响起,还用原来的声调轻轻哼唱,正在上方奏着颤音的钢琴已忍不住飘然而下……

我喜欢的一句话:音乐只在人间而非天堂存在!如果人类不再存在,莫扎特或者音乐就不会也没有必要存在了。离开了人的感情,音乐还的什么意义?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2#

原帖由 metalfan 于 2009-11-11 13:11:00 发表
“我喜欢的一句话:音乐只在人间而非天堂存在!如果人类不再存在,莫扎特或者音乐就不会也没有必要存在了。离开了人的感情,音乐还的什么意义?”[font
呵呵,沟通增进理解,沟通激发赏乐新高潮!
说“音乐只在人间而非天堂存在!如果人类不再存在,莫扎特或者音乐就不会也没有必要存在了”是因为人类为自己创造了音乐,离开了创造者和使用者,可能只能也同意天堂了。

爱因斯坦除了是位科学天才外,他也是一位音乐发烧友,休息时也拉拉琴,甚至和朋友搞个重奏之类,他也最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人问他死亡意味着什么,问者恐怕是想听听科学家的科学解释,未曾想爱因斯坦说:“死亡……噢,就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意思非常清楚,离开了人间,他是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的!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3#

呵呵呵,一号会长也来这热闹?记得你说不买碟了,但发现你还是网上狂买,顶不住吧?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4#

又是零时十分,依依不舍关机,原因是最后听的是古尔德的巴赫1052,虽然是MONO,但美妙的节奏让我仿佛看到古尔德翘着二郎脚在玩,真该死,也让我手舞足蹈起来,如此不认真,早该把他拉去“打靶”,不让他的“阴谋”得呈(他一心想在莫扎特生日那天死去!)。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9-11-16 12:00:29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5#

羡慕,口水,
知道你有才,但不要把市场价格炒得太过了^_^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6#

古尔德天生任性瀟洒,独立独行,他除了年轻时用几年练习琴技外,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对音乐的理解和研究,他的巴赫深受喜爱和认同,按理他最有心得最有发言权,但他心里真正向往的却是莫扎特(据说2000年1月27日莫扎特的忌辰当日,他心脏病发,真的归天见莫札特去了),在他年轻和年迈弹的莫扎特作品中,意境相差甚远。这又是一个有意思的个案,巴赫、莫扎特,相通相异在哪里?也许欲说却无言…奈何、奈何!
这也许就是吸引自己继续畅游和前行的动力。
最后编辑爱hifi 最后编辑于 2009-11-12 17:46:12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7#

原帖由 阿玛迪斯 于 2009-11-13 23:0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爱hifi 于 2009-11-12 16:55:00 发表
古尔德天生任性瀟洒,独立独行,他除了年轻时用几年练习琴技外,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对音乐的理解和研究,他的巴赫深受喜爱和认同,按理他最有心得最有发言权,但他心里真正向往的却是莫扎特(据说2000年1月27日莫扎特的忌辰当日,他心脏病发,真的归天见莫札特去了),在他年轻和年迈弹的莫扎特作品中,意境相差甚

是的,古尔达的莫扎特很有个性,值得听听。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8#

学术方面
巴赫是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创始者,他继承了德国古典前期大音乐家的遗产,广泛吸收了德国民间音乐,新圣咏及意大利、德国的音乐元素。
巴赫的音乐具有悲壮性、深刻的人性和人类之爱的感情。他的宗教音乐具有一定的世俗性,而世俗音乐也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巴赫是伟大的复调音乐作家,真正的复调音乐诗人,他的复调具有独特的交响性,“无尽无休”的曲调动力是他发展乐思的基础。巴赫也是主调音乐作家,贝多芬称他为“和声之父”,他的复调音乐在横的方面进行时并不排斥竖的方面和声的丰满感,二者是一个统一体。。
巴赫是钢琴音乐的奠基者。

莫扎特继承并发展了巴赫的复调手法。当他的作品(或片断)按复调风格构思的时候,主题的性质接近巴赫,但莫扎特作品的大部分是主调音乐风格,是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新风格构思。莫扎特的和声功能很好地衬托出旋律的表现力,他的和声虽然以主三和弦为基础,但运用起来变化多样,又从不破坏调式的基础!反而丰富了调式,扩大了的表现力。是伟大的旋律家之一。
莫扎特作品的织体清晰、透明、细致,音乐形式完美,具有高尚艺术趣味和诗意的境界,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19#

生活上(还是个人愚见),
巴赫的音乐像山珍老火靓汤,味道浓厚,垂涎欲滴,你可闻香寻其踪入口方解馋。
莫扎特像茶,茶香飘渺无依无靠,不用入口也能让你茗茶忘忧延年益寿,一壶得真趣,一世受至味。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20#

是啊,不少前辈们说过,爱乐者听来听去,最终还是会回到巴赫和莫扎特上来,世界越复杂,他们的吸引办就越大。
15发烧,30人声,40古典,50而立,60不惑,70耳顺,80随心所欲不逾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