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2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冒雨觅知音——围着西湖找功放(6.75配16款功放听感,听感P2—P5... [复制链接]

查看: 679783|回复: 560
81#

原帖由 Heerochen 于 2010-7-30 16:59:00 发表
simaudio听过i5.3配LC8.1,很快就出局了。

coda合并机表现的不错,尤其是低频控制力,LZ有机会听听吧。

   看看飞韵美9月来西安办音展时有没有coda合并机可以听。呵呵
TOP
82#

原帖由 sprs 于 2010-7-30 17:32:00 发表
音响哲学的声音风格一如它的名字,很有哲学修养,理性但不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北欧器材一贯具有的优雅和润泽风格。hegel的能量储备不可谓不足,但是hegel的能量是一种有所克制的释放,实际上hegel整个高中低频都是在哲学修养的克制之下进行表达的。不够尽兴,不够销魂。可以说hegel还是挺有个性的,它契合了北欧人只求优雅高贵的生活态度,但是和美国器材的风格就显得不那么协调了。

紫禁城和h

  sprs兄对音响的理解真可谓入木三分。与我心有戚戚焉!我在下面要发的有关于彩虹功放的试听感受中正准备谈谈我个人理解的音响器材的“密度感”。我一直认为密度感是对音响器材非常高的评价。当然这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密度感,其实我发现很多人对密度感的理解是有一定误区的。这也直接影响了对器材声音的辨识力。
  我的音源是斯巴克17a的大摩版(大部分是按三越方法摩改同时自己对比进行了管子的调整和运放的搭配),线材用过很多也换过很多,现在的配置:喇叭线美国分析家oval9,信号线winkll wx1880纯银线升级版、nan23出品单晶铜信号线,电源线是雅雀6n4030和powercord e 91hifi版,这些线材不见得有多贵(没有一个是超过4千的),但性价比都不错,当时我也都是靠耳朵收货的。不过现在6.75上有些线材是需要做出调整的。这是下一步的事情了。的慢慢来了。
TOP
83#

本想今晚谈谈彩虹功放搭配6.75的试听感受。无奈晚上回来太晚,还是待到明日再上传吧。上传前多说一句:建议该机早日量产,但个人认为该机在声音表现上仍有提升空间。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0-07-31 00:21:05
TOP
84#

因此西湖这样的箱子一定要搭配密度足够,并且本身个性不太强的前端器材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优点,才听得到真正西湖的声音。

   sprs兄说的有道理。但就这种要求国产器材已经很少又能达到的了,另外我认为胆机也不是6.75的佳配。并不是说kt88之类的机器控制力够不够的问题。而是胆机在声音的密度感呈现上较之优秀晶体管机普遍偏弱。配6.75只能在音色上互补而很难在风格上融合。这样就很难发挥出6.75本身的特色了。
   经过前段时间的搭配经验,以我的预算来看a600的后级搭配素质好点的前级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而a600本身前级的水准确实一般般,关键的问题就是国产机器普遍所缺少的密度感。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0-07-31 00:53:03
TOP
85#

原帖由 sprs 于 2010-7-31 19:57:00 发表
其实到了一定档次,电子管和晶体机都可以做的很不错,除了晶体管的功率和速度外,电子管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和晶体机相提并论而且很可能成本更低。当然到了更高的段位还是晶体机更加有优势,但这是很高的价位,例如10W,这个价位恐怕没有太多蛋鸡的生存空间了。

我在北京听的几次西湖都是jadis的蛋鸡推动的,老实话说没有完全控制住,低频也没有完全推出来,但是基本的密度感和音色也都出来了,素质还不错,据我了解,

  谢谢sprs兄的建议。我准备开始物色款素质比较好的前级来搭配a600的后级。目前已有了几个目标,最迟下周末应该可以作初步尝试搭配。如果搭配成功当然就最好不过。通过这次功放搭配的尝试我发现国产大功率合并功放在前级部分的素质明显要逊于后级部分。而优秀的前级(尤其是晶体管前级)国内的厂机里确实是非常少的。看来厂家都应该好好努力了。
TOP
86#

原帖由 design2001 于 2010-7-31 13:58:00 发表
羡慕你有这么好的心态和时间。。。。:)

一点也不爽啊!真是老命伤财的说。:(
TOP
87#

原帖由 寒石 于 2010-7-31 19:58:00 发表
祝贺残剑兄弟找到心仪的音箱。

  谢谢寒石兄,兄有空来西安时欢迎来寒舍做客。
TOP
88#

     下面我来谈谈广东江门新天海音响出品的彩虹130w甲乙类合并机搭配6.75的试听感受:


      在试听这台功放前收到设计师的论坛短信说机器需要先煲10小时后再试听,且每次开机预热半小时后声音才能渐入佳境(这一点我有些疑问,甲乙类机器也得预热半小时以上才能出好声?)。同时在信号线的选择上不要用银线或镀银线。恰好我这里有两付信号线:winkll wx1880纯银线和nan23出的单晶铜线。刚好可以对比试用。  一开声就感觉这台机器的的声音气质和一般国产机器不太一样。有点像德国与北欧机器风格的结合。下面先谈谈它的优点:

首先,该机的分析力很高。声音的精细度比同时对比的新德克a600要明显高不少。使得很多之前听来不太明显细节都显露了出来。乐器和人声的余韵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人声和乐器演绎作品的感情就变得丰富充沛起来。

其次该机中低频具有不错的层次感和密度感。在播放大动态时的音场稳定性和清晰度有不错的表现,达到了层次分明的效果。鼓类乐器的形体感和微动态表现比新德克a600明显要好。人声与乐器间的分离度表现上佳。

另外该机的背景也比较宁静。音场的透明度不错。有非常良好的空气感表现。音乐的表达也毫不生硬。有不错的鲜活感和流动性。

下面说说这台功放的不足之处:
一、高频的密度感和饱满度较之中低频要偏弱些,这一点影响到了弦乐器高把位以及女高音在高音区的形体感。在铜管乐的表现上形体感偏小,因而少了点通透,同时高频稍欠了些柔韧,和高档进口机器比较少了些松润绵密的质感。这一不足在我用纯银线与单晶铜线的时候都有所反映,银线稍稍明显一点点。

二、该机在驱动力上并非特别出彩。我在15平米的听音房内听小品类曲目时音量要开到11点钟,听大动态时要开到将近12点才能获得一定能量的声压。虽然在这时本底噪声并没有随着音量增加而增大,但也可以看出这台机器的功率储备方面的情况。

三、可能并不算是缺点,这台机器的温度比一般甲乙类的机器感觉要高些,接近于小型甲类机的温度。


我并不想说什么以声论价如何如何,因为设计师希望我提意见,我就将自己的个人听感如实表述出来,当然衡量的标杆是哪些机器前面大家也都看到了。总体而言这台机器的声音是非常有特色的,希望在量产前能尽善尽美的继续改进提高。当然,到了一定的程度每提高一点点都是很困难的。而其很容易顾此失彼。这也是真正考验设计师能力的时候。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0-08-01 11:03:13
TOP
89#

原帖由 寒石 于 2010-7-31 23:27:00 发表
来西安时,一定拜访兄弟。可惜我的见识太小,无力帮助兄弟选功放啊。

  呵呵,老兄来帮我提提意见就行。小弟口袋的那点米高价的DD也收不起啦。
TOP
90#

原帖由 wxw1 于 2010-8-1 7:51:00 发表
昨天下午把我的t-6s前级带到阳光明媚家与A600前级对比试听,之前已经看了残剑兄的对比听感,结果是预期的。变化最大的是声场的宽度和声音的密度,较A600前级的粗、混、冲,明显耐听了许多。T-6S下的A600的声场超出两侧的音箱很多,换下T-6S后声场明显往中间收缩了,人声和乐器的形体大了,带来的层次感差了。T-6S带来的密度和均衡性的改善也很是明显,“中空”的现象得以改善,整体平和了很多。但清晰度和层次感,仍感觉不是很满意,和系统搭配有很大关系吧。  

    没错,我当时就断定a600的前级部分确实比较弱!新版a600的改良也主要是在后级部分和供电部分,虽然控制力较之老款肯定是增大了但由于前级部分变化不大所以在音质上应该是没有本质性的提高。所以个人认为还是用a600的后级部分为好,前级部分绝对是鸡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