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音响的真相-----4寸口径能创最优秀的单元 ( 14页:2012的重... [复制链接]

查看: 47893|回复: 141
41#

人声上限达8khz以上,我早就测过了,女声的口水声,极限在8k~9khz依然可闻,而超过9khz以上确实一点也听不到了。人声频率范围不超过1.8khz是指基频,你忘记谐波啦,频率限制在3、4khz以内的女声,连通透都谈不上呢。
TOP
42#

搜了一段,请看最后一句的“人声”:

各频段的处理方式:
  30~80Hz:这一频段正是我们在的吧外所听到的底鼓的强劲有力的频段,略提升可增加振撼力,但不要过多,过多会混沌。同时注意对人声的处理这一频段应在低切的范围内。
  注意:这里做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好的结果和你的监听音箱也有很大的关系,一对频率响应曲线平滑的专业监听音箱,对录音和混音工作来说决对是必须的!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你可以把自己认为不错的唱片的WAVE放在硬盘里,对之频率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标准。而把最终调整好的结果做成CD、磁带,在不同的CD机、磁带录音机中播放也是一种不错的检测手段。
  100Hz:Bass的主要频点,在这里做提升,可增加丰满度和底鼓的击胸的感觉。我各人喜欢在350~700 Hz之间提升贝司,在100Hz和250Hz调整底鼓,这样两者才不会打架。这一频段的人声也应在低切的范围内。
  200~400hz:这个频段提升也增加军鼓的木质感,吉它的温暖感。衰减这个频段可使人声、镲等显得清晰。在400Hz提升3-5dB可增加人声的温暖感。
  500~800hz Hz:可作3~5dB左右的提升,可增加乐曲力度,可使贝司显示出来,通鼓更温暖,同时可调整吉它的厚薄程度。
  800~2KHz:可在6dB内提升,可突出某些乐器的声音,但在1KHz以上一点的频率不
作过多提升,以免产生金属声。
  2~4KHz:可作3dB左右的提升,可增加亮度,过多会变尖锐。这一频段的提升可让人耳听到更为突出的声音,所以在这里做的工作应是各声源之间相互适应性调整,而不是一味地全面提升,这只会使你的音乐听起来没有层次而且尖锐难听。
  5~8KHz:适度提升可增加层次感,可使人声更清晰,吉它更动听。军鼓、镲、小提等都可在此得到声音的美化,但一定。。。。。。
TOP
43#

把人声的频宽和3、4khz联系到一起的原因,源于电话的采样是以3khz为标准的,那样采样频率8khz,而且很多箱子的分频点在3~4khz,实际上8khz是必须的
TOP
44#

原帖由 AudioTechnology 于 2010-8-31 17:39:00 发表
人声上限达8khz以上,我早就测过了,女声的口水声,极限在8k~9khz依然可闻,而超过9khz以上确实一点也听不到了。人声频率范围不超过1.8khz是指基频,你忘记谐波啦,频率限制在3、4khz以内的女声,连通透都谈不上呢。


3、4千赫兹的泛音,当然是由高音单元来重播最好了。
用中音喇叭来播,不管是解析力、离轴响应还是瞬态响应都差高音单元好多,而且这一段的能量不多,为何要求由中音单元来播放。
人家说人声的频率最好由一个单元重播,基本上是说基频,因为能量大;不是指泛音。
TOP
45#

人声由一个普通的分频单元完整重播,根本做不到,所以强求由哪个单元单独完成大可不必。至于泛音,是人声的重要成分,能量根本就不小,单独讨论基频也没有道理,因为基频本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声信号,当你说人声的时候,不能抛开多次谐波单独说基频,只强调基频多少有点懒汉思维。我实验过,把1.5khz以上的信号几百hz几百hz地cut掉,缺乏高次谐波的人声,闷得没法听,而且2khz的敏感度相当高,当然了100~300hz的敏感度也高,因为该低频段的能量较大,但人耳对2khz到4khz一带的高频一样敏感。
TOP
46#

只讨论频率偏离了楼主的本意了,我认同楼主的一些观点,就眼下的单元水准而言,4寸和4.5寸的喇叭,重播500~4khz这些相当重要的频率,比起较大尺寸的如6、7甚至8寸喇叭,在物理上可以有先天优势,指标以及听感如前面讲的信息量、密度感等等等等,可以做得更好
TOP
47#

出发点不同,潘主编的思路是框定130hz/2~3.5khz分频,然后据此选极品单元做一对high-end箱子。而我会认为这样的制作它的成本和难度都相当高,适配的单元少,普通单元做出来又和一对书架箱加一对超低没多大差别,因为后者正是这样结构和分频点。这样的分频没有突出三分频里的中音、高音的优势,因为130hz/2khz分频对三分频来说怎么都低了一些,对高音和分频器的要求相当高,框定分频点去选单元,强调人声基频由一个单元完成,有点局限。不觉得哪种分频就绝对占优,总是有长有短有所取舍,如果成本高得脱离实际,又有失败的风险,何不选择更简单容易的方式呢,很多名箱也是频率较高的分频。楼主的主题思想应该是4寸在重要频段比大尺寸可以有更好的表现,以自己聆听和制作经验,感觉很有道理的,三分频我认为首选有先天物理优势的合适的4、4.5单元,AT最小的喇叭也有5寸多,已经有点大了,如果AT有4寸,表现可能比5~7寸还来得强。搭配10~12寸低音,分频点300~600hz/3k~5khz都可以随便分了,不见得比130hz/2~3.5khz逊色,关键还是分频器的设计和调试才是功夫所在。具体一般人是不太做得好的,只是一种有成功可能的有乐趣的尝试。哪天条件具备我也要折腾一番,想想确实很好玩。优选4寸中音,箱体到分频全部自己来做,因为我这边有消声室和测试设备,那样多一些把握。
TOP
48#

原帖由 AudioTechnology 于 2010-8-31 21:06:00 发表
只讨论频率偏离了楼主的本意了,我认同楼主的一些观点,就眼下的单元水准而言,4寸和4.5寸的喇叭,重播500~4khz这些相当重要的频率,比起较大尺寸的如6、7甚至8寸喇叭,在物理上可以有先天优势,指标以及听感如前面讲的信息量、密度感等等等等,可以做得更好


谢谢您的认同,十年来,一直研究这个呢
TOP
49#

原帖由 AudioTechnology 于 2010-8-31 20:58:00 发表
人声由一个普通的分频单元完整重播,根本做不到,所以强求由哪个单元单独完成大可不必。至于泛音,是人声的重要成分,能量根本就不小,单独讨论基频也没有道理,因为基频本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声信号,当你说人声的时候,不能抛开多次谐波单独说基频,只强调基频多少有点懒汉思维。我实验过,把1.5khz以上的信号几百hz几百hz地cut掉,缺乏高次谐波的人声,闷得没法听,而且2khz的敏感度相当高,当然了100~3


要求用一只单元来完整的重播整个乐器,包括泛音,是不实际的,肯定要分频才好。
全频喇叭我不支持,我自己也玩过,玩全频是是强调没有分频器损失;但是全频喇叭本身的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相当大,而且小信号下失真就很大了,大信号更是没法看。两害相权取其轻者,还是分频的好。
至于好的高音,我现在DIY土炮,起步的高音是丹拿T330D,往上还有更好的,所以我不担心高音的能量感和信息量。

至于说到好的中频喇叭,我想说一个事实,我的土炮用的是像AT定制的7英寸纯中音,短音圈长磁隙结构,mms很小,解析力很好,同样,对比用Seas顶级Excel黄金系列 5英寸纯中音做的箱子,我的AT在中频的解像力上胜出,而且宽松感什么的就不多说了。我自己也有5英寸的AT纯中音,我不期待它的解像力会比现在的7寸纯中音强,只是用它来搭配10英寸的低音,不浪费。

现在Morel的634是一个非常好的6.5英寸纯中音,这个口径的纯中音很少,素质高的更少,但是一旦有了这个口径的纯中音,不仅可以分频到100-3kHz,而且解析力什么都不会比5英寸差,宽松感和规模感更是比5英寸、4英寸好。
当然,口径再大的中音问题就多于优点了。Morel这个单元是有很多特殊设计,才可能比AT的7英寸分频更自由。
最后编辑潘志强 最后编辑于 2010-09-01 09:28:18
TOP
50#

另外,即使有4英寸的锥盆中音,指望它能分到3-5k也是不太理想的,因为毕竟,它在扩散性和mms等指标上都不如高音来重播,这一段的解像力也不会太好。就像你用一个10-12英寸的低音重播1kHz以上一样,可以用,但是不是很理想。

Dali皇太子就是分频到4200Hz吧,还有几款小音箱也是,那是因为它们采用的高音单元本身性能限制。
说实话,它们的分析力不算极佳吧。皇太子我自己用过很长时间。
世霸老款小名琴使用的AT中低音频带很宽的,但是它也只是取了2K多的分频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