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日论剑REVEL SALON (PASS X350.5 VS CODA 33.0 VS 天进M211) [复制链接]

查看: 105345|回复: 461
31#

原帖由 guoki8 于 2010-12-17 23:07:00 发表
进来捧个场,期待精彩后文。。。

谢谢。
TOP
32#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0-12-18 11:25:00 发表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10-12-18 11:21:00 发表
嗯,有看见三相电进户,现在5匹的空调都是用三相电的,所以只要用户提出申请,供电局有这个服务。

另外,话说回来,一般家用配电箱比较狭小,施工难度的确比较大。


本地相当部分小区一般还不给提供三相电,除非别墅和超大户型或供电局自己造的房子。吴大师当时好象也曾经想弄过三相

那是6,7年前的事了,当时确实曾经到供电局咨询改三相的事,由于我所在的单元都是小面积,如果要单独拉一路,代价太大,所以只好作罢。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咬牙装了三相,声音应该会有更大的提升。
TOP
33#

原帖由 混混 于 2010-12-18 16:06:00 发表
2x2 kVA toroidal power transformers (non-EU)
这个比较壮观!

“不发烧”的长老玩的也是CODA33.0, 欢迎说说推M3的感受。
个人认为大功率后级如果舍得用料,认真,用心去做机器,尤其在电源供应方面(变压器,滤波电容,功率管等)提供充足的余量,是可以做出驱动力一流,适配性广泛的好机器的,从CODA后级开机我们所看到的铺的满满的物料(虽然仅仅凭借物料的堆砌而无良好的线路设计和独到的校声技术也不一定能做出好机器),作为用家,我对CODA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另外要赞一下老曹的营销模式,发烧友购买器材很多都是“隔山买牛”,无法实地试听后再作出决定,作为商家,能不远千里将器材(包括配套线材等)送到府上让烧友试听,满意再付款定货,或者押款免费试听,对烧友来说,多了选择性,节省了时间,也消除了购买器材的盲目性。如果8月份不是老曹将一并器材搬到寒舍试推TAD2402,我是不会在没有认真听过的情况下轻易下定入手作为知名度相对较低的CODA后级的。
TOP
34#

原帖由 雷射猫 于 2010-12-18 11:42:00 发表
350.5推金屬盆的喇叭不合適 ……
MK336或是絕配

有同感,PASS350。5的电源供应相对薄弱一些,并非大电流输出,因此更适合驱动灵敏度更高,对输出电流要求不太高的喇叭。
在蒋兄府上,虽然没有同场比较过PASS350。5和MARK336,但根据这两台后级在不同的时间推REVEL SALON的表现来看,论音响性,MARK336胜出PASS350。5许多。我们也曾经打开MAK336看过,发现336的用料(尤其电源供应)比CODA33。0毫不逊色,有些方面更是有过之而不不及,比如占机身一半体积和超过一般重量的巨大的环牛,和四只大容量的(大约5万UF/只)滤波电解,多管并联的功率管,以及一层一层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线路板和电脑控制系统。
TOP
35#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0-12-18 16:28:00 发表
吴大师文笔,一如既往地细腻精彩!

JOHNLEEH兄过奖了。昨天的活动纯粹是本地烧友间自发组织的交流活动,和任何商业利益无关,我的听感虽然不一定准确全面,但一定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
老曹这次来常州是因为本地有一位新烧的朋友入了一对单拿C4,打算组建一套效果比较全面的HIFI系统用于平时听音乐,因此出面请老曹携机来常试听。
TOP
36#

蒋兄过奖了。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0-12-18 17:54:00 发表
接着说,其实自家系统的缺点也是知道的,由于是开放式空间,低频量感较少,中频缺了点饱满度。350.5的高频还是不错的,延伸佳,还带有光泽,三个频段线条还是清晰的。中频欠缺了点饱满。低频、还是低频打不到底,想解决无奈看得上的全新后级功放都在15W以上,唯有一声叹息。
     既要有有血有肉的中频,又要有打到底的低频,又不想超支。(高于10w不考虑)确实有难度。32+336的组合欠缺的就是韵味、空气

昨天老曹来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建议蒋兄不妨尝试将喇叭换个方向,摆在目前皇帝位附近,这样两边各一堵侧墙就对称了,对此我也同意。目前的摆位方式确实不够理想,箱子左边为落地窗,右边为餐厅直至大门的敞开空间,不利于音场的建立和结像的生成,能量也有大量外泄的可能。
TOP
37#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10-12-18 18:07:00 发表
原帖由 wm711130 于 2010-12-18 16:5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clk 于 2010-12-17 22:18:00 发表
这样子的天气对喇叭边是考验。。。

确实如此,包括当天使用的咸菜,其中有一对我带去的随机电源线,由于温度原因变的非常硬, 喇叭边也是这样,因此,冬天还是需要多开机,让单元和悬边

多谢高兄指点。
TOP
38#

老兄过奖了。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0-12-19 8:14:00 发表
好文采,写得非常细致。难得的好贴!

文笔其实拙劣的很,不过我还是尽量希望将周五下午活动的情况和当时的一些感受真实的记录下来。
TOP
39#

原帖由 花鸟虫鱼 于 2010-12-19 11:21:00 发表
这次coda 33.0+M6是在我家听到的最好声,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这次把32+336、M6+350.5不足补掉了。韵味、hifi都有了。说说试听舒伯特DECCA版布伦德尔的鳟鱼五重奏,在钢琴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的演奏中钢琴家是灵魂,决定音乐的品味,神韵。小、中、大提琴大多是伴奏,或主题的重复,当然也有一定的重奏。小提琴声部是飘在上面的,大提琴是力量的象征,中提琴则容易淹没,钢琴的能量感不用

蒋兄的文笔非常细腻生动,是本地烧友的软硬件双烧的高手。和蒋兄相比,无论在哪个方面,我实在是菜的很。
基本同意蒋兄的观点,虽然器材的升级可以是无穷无尽,但以周五活动M6+33。0的组合,已经可以提供比较全面的表现而没有明显的缺陷,可以安心的听音乐了。
TOP
40#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0-12-19 13:38:00 发表
这个世界所谓的平衡就是相对平衡,百搭的功放,音箱不是没有,是太少了。

基本同意。没有百搭的器材,只有最适合具体某套系统的器材。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搭配,和各种各样的声音。
不过从最近几天CODA33。0后级所搭配的几款箱子,包括蒋兄的REVEL SALON,本地一位朋友的单拿C4,以及我今年夏天试听的TAD2402,灵敏度各不相同,但都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