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对一些碟片的感受...... [复制链接]

查看: 106504|回复: 236
81#

昨晚的赏乐头盘--Decca唱片《女大不中留》,为同名芭蕾舞剧的伴奏原声带。欣赏亮点:弦乐的细滑如丝,铜管的璀璨烂漫,音场的宽广立体,旋律的悠扬起伏……总之,它向你展示一段优秀录音的成果!提示:此碟在一套高频暗淡的组合听过,可以说声音毫无吸引力,缺乏了那种通透绝伦的亮点,差点就让物主误解此唱片的素质了。换成在双ESOTAR平方高音的组合里,它的魅力就出来了,具体的如上述!我的提示就是,搭配失衡的系统,通常会让听者误解唱片本身的素质,请各位听官三思!
奶妈.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8 17:26:38 上传)

奶妈.jpg

最后编辑天神 最后编辑于 2011-02-12 17:07:19
TOP
82#

这张罗西尼《弦乐奏鸣曲》+唐尼采蒂《四重奏》等2CD,同样是DECCA公司的名盘,为浪漫主义时期的曲目,引用一段网评:“《Rossini String Sonatas罗西尼弦乐奏鸣曲》属于绮丽华美的室内乐作品,音乐清新,旋律优美,非常悦耳动听,是适合大众欣赏的古典美乐。由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马利纳兼任指挥,该乐团是由原任伦敦交响乐团第二小提琴首席的马利纳为中心组成的室内乐团,成立于1958年,他们的演奏是以清新的现代感觉,以及对作品的彻底研究而著称世界乐坛,特别是他们快速的齐奏,神奇得就像一个人在演奏。他们不仅在演奏风格上把握得极有分寸,而且在声部组合之间的音色平衡,音乐力度、速度的整体调控等方面都极为考究,并紧紧与每个乐章各自的生动情景密切相连,使乐曲达到最理想和最佳的诠释,神奇的演奏令你发出由衷的赞叹。”
个人认为,这套唱片是音色的试金石,甚至比上面介绍过的DECCA《女大不中留》更甚。虽然是单纯的弦乐小编制演奏,但请不要小看它,如果系统的全频分析力不够,高频延伸不理想,你会听得乏味甚至打瞌睡,相反,如果系统的高频华丽出彩,全频分析力和密度感充足的话,你会听到一种雍容华贵的声音,小提琴的高贵典雅,大提琴的宽松柔韧,丝丝入扣、让耳朵麻酥酥的不在话下,每个提琴彷如对答般的交汇,真是让人百听不厌!曾经遇过一些貌似分析力高强,甚至达到白热化的高频,被稀释了的中频和瘦弱的低频,这种风格的CD系统,播放此碟也会原形毕露,在这种系统上播放,你只会觉得此碟的声音生硬和死板,一言蔽之,若系统的数码味重,在此碟眼里,无所遁形!你的系统是否好听,单纯的一个词语“好听”,背后隐藏的含义和功底,可谓博大精深吧!好听的系统,播放此碟,一定会非常好听,哪怕是一个不懂古典音乐的人,也会一听上瘾,这就是此碟的魅力!
罗西尼.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2/8 21:56:29 上传)

罗西尼.jpg

最后编辑天神 最后编辑于 2011-02-24 13:29:40
TOP
83#

今天听了克莱本版本的《拉2钢协》,跟李赫德的版本可谓大异其趣!RCA的录音,还是以豪放为主,大开大合的风格,必有不少捧场客,但稍感细致不足;DG的录音,讲求平衡细腻,动态不差,钢琴的神韵更加流畅。真的各有各精彩了!
TOP
84#

谢谢楼上两位的支持!此贴会不时更新的,欢迎多交流!
TOP
85#

刚更新了DECCA罗西尼《弦乐奏鸣曲》+唐尼采蒂《四重奏》2CD的听后感。
TOP
86#

原帖由 细钊 于 2011-2-25 16:42:00 发表
DECCA的《圣桑:引子与回旋》,也就是经常说的《骷颅之舞》,图特瓦指挥,郑京和主奏。
第一首《骷颅之舞》,已经足以检验系统的整体表现了。
开头几声大提琴的拨奏,然后的齐奏,短短十几秒就可以显示出音场的宽度和系统的低频控制力和分析力,量感和气势虽不及白头佬第一首的开始部分,细节却是更多。
随后的主奏小提琴出场,演和录都很出色。很奇怪的一点是如果系统调整得当,琴声是在中间稍偏左一点,调整不到位
很不错的碟评!谢谢细钊兄的分享!
TOP
87#

发现一张音响性和音乐性俱佳的碟片!
3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3/7 9:21:07 上传)

33.jpg

33-1.jpg (, 下载次数:5)

jpg(2011/3/7 9:21:07 上传)

33-1.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