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13141516171819» / 9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41187|回复: 9777
151#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6 16:31:00 发表
我的听感是第一、二小提琴在第一排,左手是阿卡多(使用瓜内利)、右手是第二小提琴(使用斯特拉迪瓦里),第二排是大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在左侧,低音提琴在右侧;我的理解与先生相同吗?


我是用日本Philips三洋压碟CD作试听(不同版本可能会有偏差)。

我的听感是:首小提琴(阿卡多:瓜内里)左中前;大提琴在首小、左斜0.5米、后1.5米左右;次小提琴比首小提琴要后50CM左右,在右中间再靠左一点点位置;底音大提琴在右后,大概距离次小提琴2米左右,比左大提琴要后一点。(位置我大概说得比较准确的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31 06:48:3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2#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6 16:31:00 发表
我的听感是第一、二小提琴在第一排,左手是阿卡多(使用瓜内利)、右手是第二小提琴(使用斯特拉迪瓦里),第二排是大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在左侧,低音提琴在右侧;我的理解与先生相同吗?


先生您那套是什么版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3#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6 17:05:00 发表
小日本的PHILIPS版


这个碟,您要说清楚版本,每一种版本声音区别很大的。

日本有:

1、最早期80年代三洋压碟的

2、90年代中,24Bit 红标厚胶盒

2、90年代中,24Bit 限量版纸盒(象LP外盒那种)

4、90年代中,24Bit红标环境纸皮版

5、2002年,24Bit 蓝标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6 17:32:1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4#

回复 4447#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6 16:31:00 发表
我的听感是第一、二小提琴在第一排,左手是阿卡多(使用瓜内利)、右手是第二小提琴(使用斯特拉迪瓦里),第二排是大提琴、低音提琴,大提琴在左侧,低音提琴在右侧;我的理解与先生相同吗?


这个碟,您要说清楚版本,每一种版本声音区别很大的。先生您是用以下那一种的?

日本有:

1、最早期80年代三洋压碟的

2、90年代中,24Bit 红标厚胶盒

2、90年代中,24Bit 限量版纸盒(象LP外盒那种)

4、90年代中,24Bit红标环境纸皮版

5、2002年,24Bit 蓝标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31 06:45:4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5#

回复 4453# 670707 的帖子

我等一下再听,听完后做个图吧,这样比打字更好,反正我打字太慢了........哈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6#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31 13:08:5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7#

回复 4457# 红茶 的帖子

晚上好。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8#

下午有个忘了给大家说的,Philips 阿卡多≪罗西尼:六首弦乐奏鸣曲≫这唱片,其实六首奏鸣曲还不算最精彩!最Hi的是CD2:7~11段中的那三首奏鸣曲,筒直就是如入仙境。尤其是第10段的≪Un mot a Paganini≫这首,阿卡多把这把瓜内里琴运用到天衣无缝,如千丝万柳般把故事勾画出神韵,再加上录音极为出色.........听到不想关机的就是这样的演奏。第11段的≪Une latke for contrabass and piano≫这首,Petracchi运用低调稳重的手法把控这把Contrabass,奏出内敛、富有强烈情感气氛的旋律,再加上钢琴的细细呼唤.......晕啦.......实在太感人了,坐在身边的"发烧李"连续重复听了十多遍,还说还要再多听几遍........不说了,还是让各位自己感受吧。 小弟边听边写了这段谬论............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7 14:01:5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9#

回复 4464# 革命书店 的帖子

老兄想表达CD内圈吗?一个个来才好,一次全搬出来就没那么过瘾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60#

回复 4464# 革命书店 的帖子

欧、美的和版次划分明细为何没有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