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9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声是由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830238|回复: 9777
81#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1-7-23 1:34: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7-23 1:11:00 发表
八爷您好。八爷也来陈热闹,软件方面小弟在八爷面前只能算是"小菜鸟"。八爷没有搞错吧,英国佬这段时间发什么神经,这碟在英国现在都卖350磅呀?我以前买才一百多人仔。

哈哈,老大好耶!您太客气了.....
这张您一百多人仔买的,您一定是位前辈,我才玩一年多啦,哈哈~~~~
CHRISTIAN  FERRAS白金狗我只有一张,ASD 314,还是抢来的.


哗....八爷开玩笑咩!您称呼小弟为“前辈”,小弟觉得惶恐,小弟在黑胶圈只能算是初哥。八爷您才是真正的前辈,日后请多多赐教。听说八爷正想集齐英国EMI 绿金狗系列,请问现时情况进展如何?我上段时间看过您的帖,英国EMI 绿金狗系列中最难找到和最小见的几张您已到手了,事情应该指日可待了吧?

另外,CHRISTIAN  FERRAS英国版“白金狗”还有一张,EMI ASD 278《老柴:小协》和《门德尔松:小协》。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31 07:01:4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2#

原帖由 名琴LP 于 2011-7-23 14:12:00 发表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1 14:26:00 发表
我与先生说这些,但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追求“美”的声音是我们应该尊重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听古典音乐时在器材搭配方面是选择“客观”之声,因为我知道没有一套器材能做到包罗万象而把所有形式的音乐都播放到极致;谢谢。


名琴兄您好,您也来了,书的图片保存了吗?请尽早购入,这两本书对您的帮助会很大的。

兄的见解非常正确。因,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和音乐、音响应无国界的;追求“美”的和什么样形式的声音我们都应该尊重。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3 14:51:0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3#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0:06:00 发表
黑胶的编号我不记得了,但是CD我有,编号是TESTAMENT  SBT1337


先生您好。终于找到那张CD了。是日本新星堂买版1990年发行,东芝压碟,内圈1A1 TO 无Ifpi码。
图片如下: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31 07:00:3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4#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5:30:00 发表
日本EMI的这个系列音声需要注意在何系统中播放,搞不好声低会偏薄一些。


先生,EMI的唱片不管是黑胶或CD一向都是难播,要求系统很高这已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系统搞不好它是不会偏薄的,而是只会中音偏硬,高、底如浮云,搞得好的就会众人哗言的。EMI这个系列的所有头版CD我都有,很奇怪的是这个廉价版系列的制作和声音都非常好,听下去一点都不象是廉价版的风格。这个系列最特别之处是:以前50~70年代大部份EMI最顶级的演奏录音在其它系列中都没有发行过,但在这个新星堂系列中就有了,并且是最早发行压碟和质量做得很好。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3 16:12:0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5#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5:40:00 发表
谢谢先生提醒,这个系列我有一些,小日本在唱片制作方面我认可的是以前出过的纸质袋装CD,其他版本认可度不高。


如这样的话,先生就要继续多听了。每个国家包括西德也有好东西,也有垃圾。还是,继续多听,慢慢发掘。还是一句名言:“别急,面包总是会有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6#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6:07:00 发表
先生请不要为了这些软件闹心,它们是我们听音乐工具,器材声音调好了,能让我们感动了,就像丽质美女在面前演唱,今天穿件旗袍具有天香国色的贵气,隐约处透出淡淡胭脂味;明天她挂着玲珑的睡衣,空气中弥漫着香水与体香混合气息,这些归根结缔要感动你才是对的。


先生确是性情中人,文采也是非凡;但音响与美女的性质是不同的。先生我跟您说,您想好声,想往真实方向发展,您就必须要有一队强大的精良头版、老版软件(最好是完美品相的黑胶)作前题;否则一齐都如浮云。我的见解与先生就刚好相反,在音响流程上我认为整套系统都是为唱片而服务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3 17:25:0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7#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7-23 15:47:00 发表
这个已经是CD中很好的版本了!密度,平衡度,细节,动态等音响要数都无可挑剔。。就是太难寻太贵罢了!不那么“平易近人”哈哈!


Xin兄您好,您识货,这个系列除了个别几张外,其它都是平易近人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3 16:45:0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8#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6:29:00 发表
其实这些版本声音风格与其民族习性有关,通过他们的清酒(酒文化)、酱油(佐料口感)能发现崇尚“淡”、“雅”二字,他们爱吃鲜活的海鲜少食肉类,故其耳屎较少;听力相对较敏感;他们崇拜机械加工(三八大盖射程1000米)和电源处理,故其转盘绝类天下;他们认为女人都可拥有,爱搞多P,但是需要寻找别人不可拥有的女人之声,故此造出“KONDO”、“WAVAC”之声;总之,知道其理,其他皆可解决。


先生还是不要太以想象和推算为主较好,一个国家的产品确是存在其文化风格,但您要明白录音不是日本呢,它只负责压碟而已。重新一句,每个国家都有好东西,也有垃圾,继续慢慢发掘。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7-23 16:48:0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9#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6:47:00 发表
我们知道小日本是不肯服输而专断的民族,他们拿欧洲人的母盘,在制作过程中播放的参考机器是他们自己的,至少音源是这样,所以他们在音乐性与分析力方面,更注重指标,即解析力;这一点先生认可吗?


认同,但不能代表全部。有部份的确如先生所说是这样的,如"飞X浦"红标24Bit,这个系列我只买过一套,因西德头版不知为何"蒙"到不得了,故此在无得选择下才买了维一的一套红标24Bit。

其次大多日本压片的碟,都是由欧洲制好钢模后由日本压碟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90#

哈哈哈...........茶逢知已千杯小...........哈哈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