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36.8℃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1-7-23 1:34: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7-23 1:11:00 发表八爷您好。八爷也来陈热闹,软件方面小弟在八爷面前只能算是"小菜鸟"。八爷没有搞错吧,英国佬这段时间发什么神经,这碟在英国现在都卖350磅呀?我以前买才一百多人仔。 哈哈,老大好耶!您太客气了.....这张您一百多人仔买的,您一定是位前辈,我才玩一年多啦,哈哈~~~~CHRISTIAN FERRAS白金狗我只有一张,ASD 314,还是抢来的.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7-23 1:11:00 发表八爷您好。八爷也来陈热闹,软件方面小弟在八爷面前只能算是"小菜鸟"。八爷没有搞错吧,英国佬这段时间发什么神经,这碟在英国现在都卖350磅呀?我以前买才一百多人仔。
原帖由 名琴LP 于 2011-7-23 14:12:00 发表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1 14:26:00 发表我与先生说这些,但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追求“美”的声音是我们应该尊重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听古典音乐时在器材搭配方面是选择“客观”之声,因为我知道没有一套器材能做到包罗万象而把所有形式的音乐都播放到极致;谢谢。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1 14:26:00 发表我与先生说这些,但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追求“美”的声音是我们应该尊重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听古典音乐时在器材搭配方面是选择“客观”之声,因为我知道没有一套器材能做到包罗万象而把所有形式的音乐都播放到极致;谢谢。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0:06:00 发表黑胶的编号我不记得了,但是CD我有,编号是TESTAMENT SBT1337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5:30:00 发表日本EMI的这个系列音声需要注意在何系统中播放,搞不好声低会偏薄一些。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5:40:00 发表谢谢先生提醒,这个系列我有一些,小日本在唱片制作方面我认可的是以前出过的纸质袋装CD,其他版本认可度不高。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6:07:00 发表先生请不要为了这些软件闹心,它们是我们听音乐工具,器材声音调好了,能让我们感动了,就像丽质美女在面前演唱,今天穿件旗袍具有天香国色的贵气,隐约处透出淡淡胭脂味;明天她挂着玲珑的睡衣,空气中弥漫着香水与体香混合气息,这些归根结缔要感动你才是对的。
原帖由 xin889 于 2011-7-23 15:47:00 发表这个已经是CD中很好的版本了!密度,平衡度,细节,动态等音响要数都无可挑剔。。就是太难寻太贵罢了!不那么“平易近人”哈哈!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6:29:00 发表其实这些版本声音风格与其民族习性有关,通过他们的清酒(酒文化)、酱油(佐料口感)能发现崇尚“淡”、“雅”二字,他们爱吃鲜活的海鲜少食肉类,故其耳屎较少;听力相对较敏感;他们崇拜机械加工(三八大盖射程1000米)和电源处理,故其转盘绝类天下;他们认为女人都可拥有,爱搞多P,但是需要寻找别人不可拥有的女人之声,故此造出“KONDO”、“WAVAC”之声;总之,知道其理,其他皆可解决。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1-7-23 16:47:00 发表我们知道小日本是不肯服输而专断的民族,他们拿欧洲人的母盘,在制作过程中播放的参考机器是他们自己的,至少音源是这样,所以他们在音乐性与分析力方面,更注重指标,即解析力;这一点先生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