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正逢发烧时------本地烧友家访记 [复制链接]

查看: 47151|回复: 121
71#

    来到杨君的视听室,杨君将第一排皇帝位让给了我们,而他就在CD架和设备间穿梭,一如他的性格,换碟如换弹匣,劈了啪啦,我们需要听什么,他就换什么,看那架势,他对两边CD架海量的CD估计闭着眼睛都能数落的出来,基本上我们报上名字的CD,他都一个不拉的拿出来播放了,我们聆听的范围基本涵盖了人声、弦乐、交响、国内、国外、流行、古典、爵士等各类题材。对于杨君这套系统的声音,我觉得用过多的描述没有多大意义,而用他自己的话来总结则更有代表性:什么是好系统,什么是好声?--能够随便唱就随便好听的音响就是好的器材和好的系统:如果您的音响系统很挑片,只有唱少数几张CD才好听,而唱大部份的CD都不好听时,那一定不是好音响系统,反之,如果您的音响系统随便唱大部份的CD都觉得顺耳好听,那就代表着您的音响系统声音很平衡,对各种类型的音乐、各种的录音都能够接受,而且有相当水平的表现能力。

    杨君的系统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一套不怎么挑碟的系统,适应丰富题材的系统,即使国内录制的音乐碟,甚至是翻录的,在他这套系统里也是能入耳的,并且可圈可点,这的确让人不得不服杨君调较的功力,而对于声音表现的要素,杨君有自己明确的标准:1、宽广平直的频率响应;2、极低的噪音 (听不到)3、透明的左右音场再现;4、透明的前后深度再现;5、透明的音场高度再现;6、不压缩的高动态.....


   同时,杨君也认为:音响除了要配搭得宜之外,更要有一个好的聆听环境、悉心的调校和正确的使用,才可以达到目的。这些道理相信大部分的发烧友都懂,但能够顾及全面去玩好它还真不容易,单就器材使用方面,很多朋友对自己的器材性能还没好好的了解,往往因为使用不当,而将衰声的原因归究在某些器材身上,结果”Hi Fi 变成不停地”Hi Fi了。重视环境,注重对器材的把玩和掌控,享受细微调教的乐趣和成就感,通过这次杨君的家访,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1-06-20 15:28:40
TOP
72#

    时间在杨君的视听室是明显不够用的,我们在这里不知不觉就度过了近5个小时,期间,杨君还展示了AV系统,但HIFI系统给人印象太深刻了,AV系统反而成了彻底放松的时刻,对比我朋友的天龙、安桥、BOSS、杰士号角等系统,这套双炮配备并且有足够空间释放能量的AV系统给人感觉:声音无处不在,该有的都有,声场更加庞大,三维空间感更逼真,中置人声更耐听和平实,而低频不是那种硬“憋”出来的而是游刃有余,有量有质的声音,诺大的空间,即使火爆的枪战,也毫无压迫感,没有一般小环境AV系统大声压下看了一部片之后耳朵发胀,脑袋犯晕,要休息片刻的迫切欲望,觉得这样的环境下连续看几部也没多大问题,不会觉得耳朵受不了。后来,我们甚至还看了一期江苏卫视的高清版“非诚勿扰”片段,而对于杨君自己编辑的家庭录像则更令人感慨。或许,注重生活,关注家人,让家人来分享自己的愉悦,让影音消费促进家人间的交流,这才是杨君投资影音设备最大的回报了。(OVER)
TOP
73#

原帖由 yrm2000 于 2011-6-13 9:22:00 发表
美图,漂亮!!
    报道很感人,仿佛我们就在现场,呵呵。好想过去北海现场听听啦…………。
   音响系统一顶要和环境相匹配,这点很重要。也曾在本地几个烧友家视听交流深有体会。什么样的环境,需要什么样的喇叭,如小环境(20平)以下的,最大的低音不能超过6.5寸,否则就是噩梦。再有,能有基本的声学环境 处理肯定是好的(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的系统在商家店铺里出好声,回到家就不出好声的原因了)。具体

欢迎来北海。对环境充分重视,对于烧HIFI来说,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点越来越受到烧友们的重视。
昨天刚跟名琴兄通电话,看来名琴兄给开盘带迷住了,期待他的开盘梦圆。
TOP
74#

回复 107# CopperColour201 的帖子

感谢帮顶,呵呵,大家交流愉快就OK了,欢迎外地烧友来访。
TOP
75#

原帖由 caryni202 于 2011-6-23 21:40:00 发表
发烧友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发烧路上烧得更顺、烧得更

的确,通过这次家访,收获很大,也结识了很多对音乐和HIFI有共同追求的朋友,独乐乐不若众乐乐,音乐之旅有你有我同行,才会更加精彩。
目前,对于独立空间的欲望越来越大,今天,已开始独立影音室的规划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