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63391|回复: 1101
41#

“数字格式”存在着格式和标准上限的问题,而模拟信号就没有。

开个玩笑,请问:那位“大师”能正确测出模拟信号,究竟有多少Bit和多少Khz ????

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4 18:53:1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2#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8-22 12:03:00 发表
掐架也不会在八先生这个帖子里掐,就事论事。


好同志,赞一个。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4 18:54:1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3#

原帖由 JWang 于 2011-8-22 1:06:00 发表
再讲关于复刻的LP。复刻的LP有可能比原版音质上差,也可以音质不同(不等于差),也可以相同,也可以更好。一开口就讲复刻的LP比原版音质差是没有根据的偏见。如把45转的复刻也算在复刻的LP中,复刻的LP就必定要比原版音质好。前不久,富盛用45转的LP 录下来,发现其中有高达70kHz以上的信号。一开始我都不信,在33转都情况下,40kHz大概是到顶了。后来,我才意识到他用的是45转的LP。


老兄开玩笑咩,复刻版45转的LP比头版的好!不是吧?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4#

原帖由 zhengchu0042 于 2011-8-22 18:4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1-8-22 18:35:00 发表
不一定比头版差,头版有不都是好的凡事没有绝对。。。。。一切皆有可能!


您好。我讲的是品相、状态完美的头版LP;品相差劣或使用次数太多已较蒙的除外。
请问:头版与复刻版的生产年代之间差距的那段时间,母带老化所至的大量信息流失,谁能复原出来?如不能复原,复刻版LP又如何比头版好?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5#

回复 227# zhengchu0042 的帖子

能明白的人不多。

俺为何一定要使用头版唱片,就是这个原因。买头版唱片就是为了买回母带的已老化时间,尽可能追索到当时演、录母带的最初型态和品质。在现今这年代,只有头版黑胶才能办到此事。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2 20:49:2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6#

原帖由 妖里妖气 于 2011-8-22 20:57:00 发表
不知1S。2S。12S。有区别吗?哼!


您好。这是美国压碟头版RCA(阴影狗)的内圈钢模序号。1S代表:第1号钢模;2S代表:第2号钢模......如此类推。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4 18:58:4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7#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1-8-22 21:05:00 发表
从CD听到现在的LP,感觉听CD就是听响,听LP才是在听味.

拿食物来比较lpP是绿色食品,CD是麦当劳,PCHIFI则是方便面.

拿烹饪来比较P是私房菜,CD是家常菜,PCHIFI则是便当了.


您好八先生。电视机,应该是牛肉干。
哈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8#

原帖由 妖里妖气 于 2011-8-22 21:17:00 发表
姐懂!!


既然大姐已懂,又为何问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9#

回复 236# 妖里妖气 的帖子

果然是名符其实!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0#

因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芝和钢琴家:鲁宾斯坦的大部分作品,CD声音是干、粗、硬、薄、蒙,翻制的CD己严重改变了其本质,所以很多人说两位演奏家很多的演出都不好。

听头版LP(特别是英国RCA头版)才能体会到两位大师的水平去到什么程度。很多个同一演、录版本的头版CD出来的就好像是重新演、录过的另一版本;如后期的再、新版就只能定义为音乐里的噪声。

小弟发现两位演奏家的演出,被很多人误认为不好,他们俩是被CD害死的。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3 01:20:10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