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为什么要玩黑胶?》---与黑胶相关的交流话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63966|回复: 1101
71#

补回上两天说漏的东西!



CD格式16Bit、44.1Khz、20~20000Hz。

小弟初步计算了一下CD的数据量和流量(以立体声格式)约172Kb字节每秒;当时制定这标准时,16Bit、44.1Khz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和CD盘片的数据容量等因素约束。

一般人耳对3000~16000Hz的频率范围反应最为灵敏,当时针对人耳可听频率范围而制定的20~20000Hz范围也是比较合理和实际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6 21:09:5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2#

“数字格式”存在着格式和标准上限的问题,而模拟就没有。

开个玩笑,请问:那位“高人”能正确测出模拟信号究竟有多少Bit(通道数量)、多少Khz(采样值)和计算出1:1无压缩下每秒的数据量呢????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6 21:25:5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3#

回复 369# 八先生 的帖子

什么叫:音场、乐器定位、三维立体感,这张图就完全可以反映出来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4#

原帖由 markh 于 2011-8-26 20:58:00 发表
追唱片、追唱盘、现在又要追唱头,早知音响无奇迹,一分钱就一分货。正在头疼点还卡数。。。


其实什么胶也同样存在这些情况!!

明志的烧友应会想到同样的付出,黑胶的收获大,还是白胶的收获大?只能由明志的烧友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取经了。

都是老话一句:“睇菜食饭“;收益多小,付出就多小。

说句自私的:“很希望没什么人用黑胶、免得把碟价搞涨;大家千万不要用黑胶、不会响的“!

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6 22:33:2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5#

回复 380# 阿杰 的帖子

您好杰兄。杰兄不要玩我啦,叫我老大???叫我弟弟就差不多。

(一分钱一分货是没错,但很多人却是一分钱半分货哦)?这样就惨了?

黑胶唱片品相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三年以前买头版黑胶,一面唱片只要有三响以上集声、外套不完美、内袋不是原装和陈旧、碟身不平整,一率不要。但现在这样要求就难、难、难了。只能降底要求,没办法。

头版现在越来越小、越小就越贵、越贵品相就越差,什么东西都是这样的。所以黑胶淋妹妹就手快有手慢无。

现在很后悔了,以前应该把QC标准定为每面10响集声就好了。

杰兄您也不是一样有我的待遇!!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6 22:23:3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6#

回复 384# 时光车间 的帖子

您好时光兄。

这就是真真正正的艺术。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7#

回复 386# 时光车间 的帖子

但有时候不说一下实质上的数据是不可以的,免得如某些事情,说了几个月还没说清。

最后让人眼也晕,大脑更晕就不好。

呵呵~~~~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6 22:56:4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8#

回复 383# 八先生 的帖子

哗......吃早餐都听黑胶,发达啦!!!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9#

回复 390#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其实我是没有钻什么的,只是用科学和理性来听音乐而已。

老话一句:蛇无腿跑得最快!茶无人工最好!


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6 23:07:1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80#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1-8-26 22:57: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8-26 22:34:00 发表
有时简简单单才是真正的享受,无休止的追求,能力有限啊。

能象杰兄、中山兄这样钻得很细致的,还是不多,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积累。


        小弟个人认为软件排第一;其次听力水平;系统调较功力;最后器材。一切硬件就是为软件服务,软件可遇不可求;听力、调较功力无价;器材有米就有。在俺的字典里音响就是这么简单。

        一名话:音响、音乐永远是:“艺术、技术、学术”,只要有度一定会好声!!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1-08-26 23:20:31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