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求Vegh 韦格 Beethoven 贝多芬 四重奏全集 [复制链接]

查看: 31218|回复: 156
31#

回复 90# kensk007 的帖子

谢谢,收到了;请你耐心等几天就能拿到了。
TOP
32#

回复 92# kensk007 的帖子

先生可不知,我一直在寻求真正爱好音乐的同好中人,人生在世爱好中能找到同道中人是不易的;我已将唱片放入包中,明天上午便可通过“顺丰”快递不日送至你手中;不谢。
TOP
33#

回复 93# 贝多芬的乐迷 的帖子

先生好!我已回你短息,请查收;请方便起见联系,谢谢!
TOP
34#

回复 96# kbohm 的帖子

感谢先生的指点与解读,通过先生的言辞,我便可猜出先生为何用巴克豪斯头像了—以钢琴家为职业,淡泊名利宣传音乐,成为莱比锡学派最后一人;这种素朴的诠释、演奏方式需要相当修养和一定艺术境界才能领悟的;谢谢!
TOP
35#

既然大家如此喜欢韦格四重奏组,我把相关资料链接过来,如果需要中文简译,愿为大家效劳:
http://en.wikipedia.org/wiki/V%C3%A9gh_Quartet
TOP
36#

诸位看到这段简介便知,Végh Quartet韦格弦乐四重奏1940年成立之初团员是:
Sándor Végh(1小提琴)
Sandor Zölty(2小提琴)
Georges Janzer,(中提琴,曾在格鲁米欧三重奏)
Paul Szabo(大提琴)
他们在1972-74间录制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时已经七老八十了,(此处仅说年龄没有贬义;山道 韦格出生于1912年,1971年担任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客座教授,1978年后任学院乐团艺术指导和指挥。1997年1月7日逝世。)
1978年成员更换如下:
Philipp Naegele(2小提琴)更换 Sándor Zöldy(原2小提琴);
Bruno Giuranna (中提琴)更换 Georges Janzer.(原中提琴);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09-26 22:14:46
TOP
37#

从资料中显示,记录在案的是1952年和1972-74年两次录音,但是后期确实又有一次录音,如果说七十年代版本可谓老而弥坚,80年代版本确实老态龙钟了,而且成员更换不久,默契与和声处理存在客观火候不足。
TOP
38#

请诸位不要误会,我发表这些资料仅是个人愚见,音乐艺术讨论绝不是拿把标尺去衡量一切,这样做法是浅陋之间,请大家畅所欲言;如果此举不妥当,我以后就不做此事,请勿误解我;谢谢。
TOP
39#

回复 110# kbohm 的帖子

先生对于音乐艺术的执着精神让人敬佩,我是去年进入168论坛,刚开始踏进的就是“音乐唱片”版块,后来进入“hifi乐趣”版块之“好声是有。。。。”帖子至今,这次偶然重回故土,能认识先生这般同好中人实属欣慰;我来此只算作串门,音乐艺术彼此观点、认识的探讨、学习需要时间和信任;如有愿与我交朋友的同好请去“好声”一贴,对我有个观察、了解,我们再进一步互相学习、彼此沟通;如果先生是上海人那就更好了,我会邀请您来寒舍,在贝多芬四重奏之“大赋格”里遨游一番,您会面对四十多个单元和华丽的音色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您我岂不惬意?这种感觉只有知音才有!谢谢。
TOP
40#

回复 113# kbohm 的帖子

韦格四重奏组演奏贝多芬弦乐四重奏70年代录音能使先生产生如此强烈共鸣为你高兴,我前帖所言暗含委婉之意不知先生知否?我有个习惯,对于一个公认的权威版本没有品出真味,会花点时间、心思寻找资料,甚至捧着乐谱探查个究竟,关于此版本我收集了一些韦格四重奏组成员资料和他们活动情况,发现50年代后期至60晚期年代,他们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合作机会不甚多,有种劳燕分飞之感;另外,在“大赋格”演奏中第三变奏的对答节奏是切分音,要求力度一直强,并且重音加强,体现音乐的狂野和粗暴性,而韦格版此处显得脱节而力不从心;反观阿尔班贝格在此几节处理中节奏、力度、强弱变化都在掌控之中,如果音响器材还原得好,就像小型管弦乐队声响;当然,这些话本想与先生私下交流、沟通,在先生鼓舞下再次妄言几句,请谅解;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