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36.8℃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10-2 16:34:00 发表如果在家折腾音响也算艺术创造,比照音乐家和画家的成才率,168网友中的唱片演奏家最多不超过1个,剩下的烧友都是蹩脚的唱片演奏家。168的这位唱片演奏家反正不是我,你们去争去往自己头上扣高帽吧!哈哈!
原帖由 八先生 于 2011-10-2 15:48:00 发表创作说.作曲家是原创,演绎者是第一次创作;录音是第二次创作;......我们是第N次创作,也就是唱片演奏家,呵呵,自我高估/抬一下.
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10-3 10:47:00 发表烧友的HIFI重播器材相当于摄影方面的显卡+显示器。把显示器调出各种不同的偏色和味道,就成了“照片演奏家”?!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10-3 18:01:00 发表记得05年注册168后就谈论过声场声像的问题,立体声唱片里的确存在三维立体声场声像的信息,影响三维立体声场声像还原的因素除了器材(包含电源及小附件)外,更重要的是听音环境及其音箱摆位,当时能认识到这一点的不多,风言风语不少,如今好多了,知道三维立体声场声像存在舞台(左右)宽度、(远近)深度、以及高低错落的声像层次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过,明白声像还有高低错落层次的仍然较少。不客气的说,如果仅仅获得了(左右)宽度、(远近)深度的声场,那只是二维平面的声场;同时再获得了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声场声像还原,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立体声。现在不信这一套的估计仍然是多数,时间长了这个多数一定会是负增长,而现在的少数一定会是正增长。只要他想这样一个问题:立体声应该是怎样的呢?最后就会明白“立体”是三维的。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10-5 21:50:00 发表你想气死我???!!!本来想找张美国版就算了,可有人说英国版才好,而且说这张唱片不显眼,比较好找。一等就是数年.......这下到好,你这一扬出去,没指望啰。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1-10-5 22:29:00 发表八爷说到哪去了,两位都是尊敬的朋友嘛。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10-5 23:33:00 发表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1-10-5 23:14:00 发表讲到信息量、音场这些元素,我发觉其实很多烧友都不怎么看重。记得高盈有一档卖西电等古董器材,用几瓦的古董胆机推一对硕大无朋的古董号角喇叭,足有4-5个电冰箱的宽度,高度就直顶到天花板了,店主经常用一些6-70年代国外流行来示范,声音嘛无疑是挺讨好耳朵的,特别是中低频,就是嘴型大得有点过分,有次我要求店主播只古典的CD来听听,结果当然是不怎么样了,神马信息量、音场都是浮云。不过这家店的生意却不差,而且东西还卖得挺贵的,因此网上交流各路烧友的观点、意见南辕北辙是一点儿都不出奇的,根本大家要求都不同的,纸上谈兵实际上是谈何容易啊。 其实问题在于发烧友自己,绝大部分发烧友对声音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感性阶段,典型的表现就是用一大推虚无缥缈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特性,比如说什么“湿润感”之类,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个阶段的发烧友会比较关注器材的档次,品牌和血统,通常会简单地以器材价值来评估声音效果。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1-10-5 23:14:00 发表讲到信息量、音场这些元素,我发觉其实很多烧友都不怎么看重。记得高盈有一档卖西电等古董器材,用几瓦的古董胆机推一对硕大无朋的古董号角喇叭,足有4-5个电冰箱的宽度,高度就直顶到天花板了,店主经常用一些6-70年代国外流行来示范,声音嘛无疑是挺讨好耳朵的,特别是中低频,就是嘴型大得有点过分,有次我要求店主播只古典的CD来听听,结果当然是不怎么样了,神马信息量、音场都是浮云。不过这家店的生意却不差,而且东西还卖得挺贵的,因此网上交流各路烧友的观点、意见南辕北辙是一点儿都不出奇的,根本大家要求都不同的,纸上谈兵实际上是谈何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