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音响的真相-人声是鉴别发烧器材的标准 (107楼:真相) [复制链接]

查看: 33846|回复: 136
11#

回复 50# 羲之 的帖子

原帖由 羲之 于 2012-9-1 13:07:00 发表
“我在录音栅里亲身现场见证录音,很多时候录出来的人声唱片与演唱者的真实声音差别,不旦使我笑起来,就连演唱者自己听了后也笑起来.........。”这正好说明人声录音之难。重播人声亦然。

非也!
其实录人声是没什么难度的,重播也同样。我们为什么会笑起来呢?不是录音本身有问题,而是混音师搞的鬼,最聪明的混音师就是能做出符合市场大多数要求、讨到广大听众的开心这就得了!然而混音师把一个艺人的声音做得比他的真实声还要 “ 静 ” 得多的时候,我们听了就会笑一下。

如下面这类就非常难录和难播了(还有钢琴协奏曲和大型歌剧是最难录和重播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2#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2-8-31 23:03:00 发表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8-31 21:39:00 发表您自己多思考,多实践一下就知道啦!唔讲住,隔壁有野玩。
您只知道叫别人多思考。为什么您不思考“就连演唱者自己听了后也笑起来”的原因呢。事实上任何人听自己的录音都会笑起来,因为听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声音时,除了从空气传声外,自己的肌肉和骨头也传声。而话筒只能录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这就是区别。但是别人听来,真声和录音差别很大的话。不管什么原因,在普通人看来,这个录音是有“问题”的。

您觉得我不知其原因么?
不如您分析、总结、归类一下,为什么我会提出以下这些建议?为什么会开出以下这些曲类的莱单,原因是什么?
-----------------------------------------------------------------------------------------------
购买音响和教声前,最好经常到音乐厅现场聆听各种各样乐器的真实发音和感受乐器演奏时出来的效果,从而得到一个正确的听音方向和认知后(音乐系专科毕业的可不用这步)购买音响系统和唱片,运用正确、科学的手段来调合听音环境、因地制宜地调教出正常的系统声音。

测试和调教音响系统用以下这类形的高质素录音唱片为对象就 OK了:

1、《小提琴奏鸣曲》以史特拉第瓦里和瓜内里两种小提琴录音唱片为参考对象,
2、《钢琴奏鸣曲》以贝森多夫和斯坦威两种钢琴录音唱片为参考对象,
3、《小协和钢协》以以上这些乐器为主奏的录音唱片为参考对象,
4、《大提琴奏鸣曲》,
5、《倍低音大提琴与管风琴奏鸣曲》,
6、《中乐》,
7、《管风琴奏鸣曲》,
8、《大形歌剧》,

以上这些全过关,您的系统就非常棒了,再把人声流行和口水歌放进这套系统上播放,您就会发现这些人声流行和口水歌有多大问题了;相反,如果您用这些人声流行和口水歌为参考基准来购买音响系统和教声,就惨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3#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2-9-1 18:07:00 发表
您说的这些唱片难道就没有经过处理过?
相反,如果全部人声来调校,然后再播放这些碟,是不是也有有很多问题?
还有,您为什么总拿“人声流行和口水歌”说事,难道人声就是这些。

请认真看清楚 58#(楼)说什么?钻牛角的东西没有一定谈讨意义!

其次您可以用人声来调教和测试系统的中频带,但其它频带 和 其它东西呢?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9-01 18:53:3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4#

回复 63# 开心果 的帖子

再重复多一次,请认真看清楚 58#(楼)说什么后,回答里面的问题?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5#

回复 64# 小反 的帖子

音乐在音乐家中会有标准,音响之声的正确性在音乐家中一样会有标准;
但是为什么音响之声的正确性在大多数发烧友心目中也是认为没有标准的,您知道什么原因吗?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6#

原帖由 yabao 于 2012-9-2 8:49:00 发表
扯淡,人声能表现音场?

觉得他们还不算扯得太厉害那种,总好过一些用琴姐淡水小镇点 “ 田鸡声 “ 来调教和测试系统的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7#

请列举一些日常你用来调教和测试音响系统用的唱片出来给大家见试见试一下!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8#

这样无法知道你在讲那些唱片 和 唱片的品质如何。请列明什么指挥、乐团、曲目、版次 和 压碟厂,最好连同唱片照片一同附上。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19#

(你问了不答不礼)。多谢!

用来教声 和 测试音响系统的唱片版本、版次不重要,不是吧??!

你都不以口水碟来教声啦。哈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0#

哦,你好似还引以为荣先啵!!不如你日后去买器材 或 重置一套新的系统时,不要用这些古曲唱片,用以上的口水碟来评测购买系统 和 调教系统算啦,看看出来效果如何?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