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6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查看: 666652|回复: 1950
41#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19 9:34:00 发表

切刀的角度一般是从91度至95度。但Risch提倡92度。他认为92度是个比较可靠的适应比较广的。牛仔有兴趣可自己去看。

这里是探讨侧滑与超距,还想卖弄你的“特异功能”?
我有机会开第二、第三篇的,有的是机会给你献丑。
因为在168上,将你这些“特异功能”通称为神棍。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17:45:57
TOP
42#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4-4-19 17:13:00 发表
用光面碟调整抗侧滑力是一定不准的,建议不要急着发表见解,还是耐心点等杰哥讲解如何精确量化测量和调整抗侧滑力吧。

当大家还不求理解原理、沉醉于咬文嚼字的争吵中,就先让他们吵个够吧。
TOP
43#

回复 225# Real 的帖子

事实上天藏的图出了一整天,我都热烈鼓掌了,但大家都没去理解。
我的原理补充图出来之后,大家仍为一些无谓的名称吵个不停。
一直不上那个没有争议的原理图,就是看看大家对于我的切点与切线方向的观点能否理解。
结果天藏大侠做到了。
我相信稍后拿出来的超距设计原理图,第一个明白的肯定也是天藏。
TOP
44#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19 17:52:00 发表
如把描述改为:只有不在切线轨迹上(静态曲线),必受到侧滑力

还有问题吗?

正切时切线方向与支点的合力为零,这个就是定义。
那个就是切点(集合)弧线,在弧线上任意一点与轴心以及支点的夹角都等于90度,也就是任意一点都是正切。
什么“静态曲线”完全是某人白日做梦忽悠出来的!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4-04-19 18:01:56
TOP
45#

回复 229# Real 的帖子

为了避免某些人的找茬,我要先组织好文字、画好图。
TOP
46#

极品那个帖子是去年发的,这里的所有争吵的内容,我在那个帖子上都曾见过,呵呵。
所以我原封不动地发过来,就清楚地知道,大家一定会放着支点臂上正确的那个超距点不说,偏要拿只凭想象,现实中很少见的那两个点来说事。
这样做并非是误导大家,而是让大家探讨清楚,针尖在负距时的运行轨迹,顺便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那条切点弧线!
因为只有明白了其相关原理,才能完全理解超距设计图。
TOP
47#

从切点弧线的定义上看到,当针尖沿着切点弧线运行时,其针尖处于正切点、针杆处于切线、侧滑为零、循迹角变化为零。
是最理想的运行弧线。
但事实上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最多只能相接近,不可能完全重合。
其最佳的定义是两条弧线在唱片信息范围内最接近、相邻的部分的面积最小,也就是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小。
从唱针负距运行轨迹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个绝对的正切点,但整个范围内误差较大,即使使切点交汇处于唱片信息的中间,其外圈和内圈的误差也很大。
有效长度等于轴距时(也就是你们所说的零距),其误差就更大了。
QQ图片2014032618411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4/19 19:05:35 上传)

QQ图片20140326184112.JPG

TOP
48#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19 18:46:00 发表
有些人不知道怎么搞的,整天往自己脸上贴金...呵呵。

你整天不分青红皂白的袒护那个忽悠网友的人,对极品是没什么好处的。
TOP
49#

回复 238# consequence 的帖子

前面的都白说了。
正是这样的理解能力,我放弃了在极品说下去的原因。
TOP
50#

241那张图是jwang偷换我的观点画出来的!
他拼死命的否定我的切点与切线方向图,不承认切点与切线方向理论,还三番五次大声说超距不产生向心侧滑。
在被我引导做实验后发现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错误后,还死不承认,于是就编造了一大堆屁话出来企图蒙混过关,这实际上是误导和忽悠网友的行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