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澈,高度风,气浮正切,确实魅力非凡! [复制链接]

查看: 90192|回复: 227
31#

10年前自从进了黑胶门,我当然知道黑胶的声音非常好听。可是当时喜欢折腾,东西进进出出,换来换去,听了别人的介绍试试这个试试那个,在这个折腾的过程中也走了一些弯路,影响了一些心情,导致在黑胶和CD间反复摇摆。一会听听黑胶,一会听听CD系统,那边也没我的听音房里取得决定性地位。可是现在,我的听音房里已经没有CD机了,主系统后面就是听黑胶了,在声音面前,我已经做出了决定。当然,我的几千张CD和CD转盘和解码也不放弃,用 哪儿呢?我搬到我的起居室里用。为此我专门在威虹老周那里买了对几千元的捷克诗韵落地箱接了听听,这对箱子温润斯文细腻,声音还是不错的,不过我其实更多的是听耳机。
TOP
32#

耳机其实我10多年前也开始用了,我的第一副耳机是森海塞尔的HD600。不过因为夹持感不好,声音感觉又点闷闷的,感觉不鲜活,头中效应明显,音场不自然(可能当时也没玩好),很快便放弃了。直到现在,因为CD系统搬起居室了,晚上听听不能吵到家人休息,只能使用耳机了。经过反复比较和了解,我最后选定了奥地利AKG的K712 PRO这副开放式耳机。我现在非常喜欢这副也是在捷克工厂生产的耳机,夹持感好,声音是欧洲传统的典雅又内涵的声音,非常耐听。我感觉上能和音箱系统播放的黑胶的声音相比的,也就是好的耳机播放系统了。我现在用的是新德克20周年转盘,解码,单端甲类牛入牛出的电子管功放带耳放来推,晚上听听古典音乐,非常惬意舒服。那种丰富的细节和乐感以及保真度,让你感受到音箱和空间实在是最大的失真和损失体。发烧友,备个好耳机系统,真的有必要。
TOP
33#

刚刚戴着AKG 712 PRO,听着德国MDG唱片20周年精选这张唱片,翻看着台湾刘汉盛《音响论坛》上的唱片信息和介绍,感觉非常舒服。音乐好听,耳机保真,杂志精彩。人生的愉悦莫过如此自由而直接地沉浸于艺术的美好与纯粹中不能自拔!
好音响是一种商品,好音乐制品是一种服务,我们绕不开实体硬件的比较和选购,但我想我们应始终不忘初衷:让我们的心情和思绪离音乐更近!
IMG_20151202_223258_HDR.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5/12/2 23:07:58 上传)

IMG_20151202_223258_HDR.jpg

IMG_20151202_223400_HDR.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5/12/2 23:07:58 上传)

IMG_20151202_223400_HDR.jpg

IMG_20151202_223438_HDR.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5/12/2 23:07:58 上传)

IMG_20151202_223438_HDR.jpg

TOP
34#

现场听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魏松老师歌唱,对好声音的一点感受和理解:

前一阵魏松老师响应总书记文艺座谈会号召,带了学生来常州开“艺术为人民,魏你歌唱”演唱会。在千人大剧院,完全不用扩音,讲话坐在后排也听得清清楚楚。歌唱起来,魏老师的声音和他的学生相比,就是有明显的光泽感,或者说贵气,铜管般的光泽感,金属感,穿透力,声音的厚度,还不失情感起伏,婉转和细节。相比之下,他的学生们在这些方面可就差不少了,那种声音的魅力和本钱,明显少了很多。所以说,名家就是名家,能成为名家不是偶然或炒作得长了的。不当现场去听,这种体会是不真切,或想象不到的。
魏松老师原来是唱男中音的,后来周小燕教授让他改唱戏剧男高音。我听下来感觉其实他声音的光泽感并不是亮,而是中频细节多,中气足,变现力丰富,微动态好。而他的学生们嗓门也很大,但声音就比较亮而薄,延伸也很好,但声音细节和微小的变化就少了很多,直拔拔的,亮堂但不像魏松老师那样沉得住而又感染力,多少有点像摄影作品中的“死白”“过曝”而显得有点刺耳。所以刘汉盛的说法还是比较有道理和准确的。
TOP
35#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5/12/3 10:0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5/11/30 13:17:00 发表
我觉得最关键是三点:1,做的人不要瞎吹,不要膨胀,不要拿炒作当生命力。
2,还是要实实在在走良心价,高性价比的路线,不要和国外那些价格虚高的东西去攀比。一根线也喊上万,一对箱子也5万,8万的。国外有些高价,天价货确实也有人买,但说实话现在买的人实在也不多了。妖股飞上天,但活不长。价值投资,


共同努力,让优质实价的国产音响器材越做越好,越玩越开心,走近寻常百姓家,让大家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TOP
36#

刘汉盛先生在306期《音响论坛》中写的卷首语。从他对调声中细节,甜味和光泽是最终的三追求来看,刘汉盛先生对好的音乐重播的理解和认识和我还是颇有共识的。
IMG_20151203_152720_HDR_dh.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5/12/3 15:44:37 上传)

IMG_20151203_152720_HDR_dh.jpg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5-12-03 15:44:37
TOP
37#

原帖由 名琴LP 于 2015/12/3 15:52:00 发表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5/11/30 13: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5/11/30 11:25:00 发表
非常感谢兄的支持


蒋兄客气了,久仰大名,只是还未有机会接触,交流,谋面。此次买臂也未敢打扰蒋兄,主要是和贵司淘宝店客服人员联系的。
很多人国外进口的高端名牌器材其实也未必


谢谢名琴兄。
TOP
38#

唱放我目前在用2.5DU,本来不知杰士铭为何物,通过HIFI168才有所印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淘宝上买了个,用了后出乎意料的好。饱满,宁静,大气,漆黑。保险丝换了POWER HOUSE 的铂金后,表现又有提升。主机下垫老凌的中国钉,电源箱下垫美国S,A,的钉垫在机脚下,经过细节调整后的声音更是连升三级,表现力令我满意到不想再试它机了。就这么听听,真没什么不满意的了。谁说中国人做不出又便宜又好的机器呢?
没有AB对比,就印象而言,我感觉比我以前用过的美国HERRON胆唱放,和瑞士BENZ MICO T9唱放好。HERRON当年陈英光等写手炒得很凶,但说实话,实际做工,用料,质量,声音,我觉得其实都挺差的,根本不值靠两万的那个价。反正我之后是再也没有买陈英光的杂志看。BENZ MICRO唱放小巧精致,声音倒还是不错,也没啥小毛病,高频精致透明,乐感好,就是中低频不饱满大气,实力还不够,小家碧玉型的。相比之下,我还是比较喜欢杰士铭这样平衡大气饱满的声音,也许所谓的贵气或染色少点,但久听不疲倦,也许让人听得更久些。
TOP
39#

原帖由 jszj 于 2015/12/3 19:42:00 发表
2.5都这么满意  没理由对刚出来的4.0不感兴趣沙


4.0看看168上厂家发的内部图,看看用料和样子就应该比2。5好,又是同厂,好是肯定的,就是问了下9000多的价格,我觉得贵了些。器材这些东西都是比出来的,一比肯定用不回2.5,不比2.5听听也蛮舒服的了。2.5才买了几天,先听着再说吧。今天买了4.0,明年又有5.0了,换还是不换?器材折腾永无止境。
TOP
40#

原帖由 可乐迷 于 2015/12/3 19:35:00 发表
楼主买的是什么地盒?能介绍一下吗


地盒我自己没有动手的条件和能力,是在淘宝上湖北荆门的“声韵发烧音响”买的,老板也是个发烧友,店里基本上是发烧零件为主。地盒带线是259元一个。我觉得这价格还不错,至少是我发现的最便宜的。效果嘛。我先买了一个试试,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产品和名气,主要看看价钱和淘宝上的用家评价的,试用的效果我前面已经说了一说。然后我又拍了一个。第一个我是接在唱放的接地棒上的,接这里效果最好。然后今天第二个到了,我为了检验自己是不是心理作用,花了冤枉钱了,在我的黑胶系统上用本。韦伯斯特的口水花萨克斯黑胶唱片来反复比较用和不用,以及接前级,后级外壳,接前后级排插等处的效果。最后我决定拍入第三个给我的副系统——CD系统用。效果实在是好,声场立马开阔,能量感也增强了,口水花飞溅得更立体了,背景更漆黑宁静,音色更甜美饱满,细节浮现得更多,钢琴下潜得更深,过瘾,舒服,不能不用啊。
和这个淘宝店商量了一下,老板终于同意给我买的第三个给予优惠,免了我12元的邮费。12元也是钱啊,满意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