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Vibrato Swing,文杰工作室去年出品书架箱的主观评测。 [复制链接]

查看: 87498|回复: 124
51#

抱歉,今日无更,也没有播录可看。没心思中!

好消息:问题似乎找到了。

坏消息:还缺乏一个环节,以及,得再把以前听过的写过的再捋捋!

        需要一些时间,请有心者再给些耐心,见谅。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52#

责任:Swing 60%,Kenny 40%

我个人感觉这样分会比较公平,毕竟不是每个音响消费者都是电子工程师!

        下单给富盛之前,他问我具体要求。我说要体积小、细节多、频响直、瞬态好、相位准和驱动易;“和”字之前的要求他没作声;到最后了“驱动易”一条,他也没吱声,但发来一个并不文雅的手势,代表了当时他内心世界里的草泥马的匹数。纠结了好一会儿,我问89dB可能不?他居然不理我了!好像是隔了好些天才抛来一句:换原子粒机啦!言下之意,很是轻蔑我用惯了的单端EL84那煞是惊人的,四瓦每边。我去!

        音箱效率没法再高的了,电子管换成晶体管,也只好这样妥协。不过,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让晶体管的音色更接近于电子管的。我想:


最后编辑超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6-04-17 06:18:25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53#

So Wired, Can not edit. 也许我的图大了?

于是乎,在等待Swing的漫长过程中,我可是缩衣节食、废寝忘食并夜以继日地把一台Kenny捣鼓成既有原子粒的驱动能力,又有胆机类似音色的怪物:





最后编辑超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6-04-17 06:52:50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54#

楼上陈哥太捧,真没这么高的水平。

Kenny是喜欢Kenwood(健伍)系综合放大器的同好们,给她起的一个昵称。

        而我的这台的型号是KA-3700,正用的这台版本还比较特殊,功率输出部分的晶体管是东芝的;其它版本的多为三肯(我还有台备份机就是用的三肯)。在发现那个“太淡定”的问题之后,偶然听了张CD(帮朋友找的,刚收到),突然就觉得问题消失了!又或者说得到极大的缓解:若不时刻提醒自己留意,变得几乎不可察觉。

        隐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且这台Kenny所备唱放又是独立的,也在最前端,传统前前级的位置上。当CD接入时,问题消失,则证明问题是唱放部分的太淡定所引起的了。
最后编辑超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6-04-17 10:52:41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55#

下面这个链接,就是播的那张指引“途径”的CD。

http://www.miaopai.com/show/iVmy8V2QZ1K09WnW4fEBkQ__.htm

        有心人可以试着比对《钢铁之躯》的那段LP播录,看看能否得到近似的主观感受。

        另注*所谓主观(subjectivity):与客观性相对,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又一固有的本质属性。 主观性指以主体自身的需求为基础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倾向,它是个体可以拥有的观点,经验,意识,精神,感受,欲望或信念的属性。
最后编辑超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6-04-17 12:09:35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56#

周末就是不一样,热闹多了。

既然“证明”了问题是唱放部分的太淡定所引起的,那就太好办了!检查一下唱放部分正用着什么运算放大器就是了,也许是Swing没到之前,哪天我自己抽风捣鼓了些啥?

        Kenny原机使用的是当年的NJM4558/5532。那在我改良之后的版本中,因为设置了一个可插拔双列八脚的IC座,就是为了方便自己因应不同的音箱,快速更换与对比OP-Amp,并得到最为满意与习惯的那种平衡度!

        如果说4558/5532偏肥、偏慢的;那么正在机子里使用着的一颗OP249,就显得清晰、均衡与迅猛得多,而且也能很好地匹配与迁就日常工作常用的SuperZero,就是那对完全没有低频的小家伙(我的播录集中有使用此箱的相关记录:http://www.miaopai.com/show/OsfXWrETbw-Iv3qYqHFleA__.htm,有兴趣可以一试)。

        当Swing收到并替换下的NHT,又是熟化、试听、拟稿、更新…… 就把是否应更换OP-Amp做个比对这件事给忽略了,所以说人老了就是急不得、不能催。哈

        结论:换好匹配的OP-Amp,感觉就对了;等再过几天,另一项应该用上的东西到了(因为手头没有,记得东部的老家里有存,已安排表哥去取寄了),就再播录一次《钢铁之躯》以示公允,请有心人静候(别催)。
        那什么才叫责任六比四呢?Swing有些敏感,或者说有点轻微的神经质。对前端以及附配件等的适配性或契合度,有着超越其价格的,可称作是一种执着吧!这对于简约玩家,或偏音乐一些的爱好者(特别是预算有限类和初入门的)而言,弄好会有不小的难度。并不是一摆、一接简简单单就能弄出美妙音乐的;准备入手的朋友真得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别当豆包就不是干粮了。此消彼长原理,因此Swing占六,Kenny占四。

        另外,前面有关Swing在动态一项的“尚可”一说,迄今为止是可以上调至优良的了!敬请注意。
最后编辑超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6-04-17 16:30:09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57#

两则故事。人老了,话唠些也正常!

画外音:别拿年龄说事行不?你特么就是个话唠,即便年轻的时候也一样。不然人家陈经纶当年怎会单单就投诉你、针对你?

        是话唠又如何?烟斗陈对着他自己喜欢的物件还不一样话唠得很;比如他收的烟斗、限量版斜出火的杜彭,还有单端EL84…… 所以嘛!年青人是要有起码的敬畏与耐心的,不话唠其实是你还没找到值得你去话唠的玩意儿罢了!

故事一,陈先生的1057。

        陈先生也姓陈,和上面那个烟斗陈并不是同一个人。早年间曾经供职于ARC等一些胆机厂商,圈内人缘尚可,所以我们的私交也是不错的。这个故事的起因,源于当年圈内流行的所谓“元件校声”,距今也该有十多年了吧!至于“元件校声”是否可行,并不是本故事的主题。主要是因为当年我问陈先生的那个问题,以及他的回答。

        “陈先生,你觉得你用过的OP-Amp中,哪一只是你最满意的呀?”我问。陈先生沉默了半晌,又用右手食指的弓部轻扶眼镜,略显疲惫地说:“得先看机器的外围电路的合理程度,才好决定OP-Amp的选择与替换。”

        这次轮到我安静了一会儿,又不甘心地问到:“有没有那种一插就灵,又不用怎么理会外围的呢?”

        “嗯…… 真没有!不过,若仅仅是直代5532的话,你试试1057吧!不过后缀要带ACN8的那种。”陈先生很是无奈,又补充说:“有机会还是多看看那些出了名使用1057的外围电路吧!学学人家的设计思路和用料上的讲究。”

        不错,这一次问题得以轻易解决,就是用了一颗LT1057ACN8,替换了原用且贵不少的PMI OP249。如果说249已经是清晰、均衡和迅猛的,那么1057则是在平衡度方面更合适于我的审美,低频上段顶部的量略轻了一些,反应到主观听感上就是量与质达致了某种平衡,而且这个平衡又恰恰正好是我很喜欢的那一种,仅此而已。
最后编辑超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6-04-18 09:18:07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58#

剩下的一则故事,仍在构思当中。

今日无更了,播录一则顶住:http://www.miaopai.com/show/3nrHQjtxu46irarnV2tDPQ__.htm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59#

续昨。

故事二,小明的疑惑。

        小明的真实姓名不可考,点头之交;他既不属于我的普通朋友,也并不文艺。记住他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他的问题,还有他接下来给出那个的结论;或称根据他自己的疑惑而下的那样一个判断。

        也是老老年间的事啦!记得那时刚给客户弄好了一间演播室,客户验收后大喜,并大排筵宴广邀他的客户。小明应该就是客户的客户的某个朋友。期间本无事,一片祥和、皆大欢喜,眼看这样一个过场即将走完。小明突然亢奋发难,终于提出了他的疑惑:“为什么你们不搞滤波?我观察了许久,也找了许久,你们的机器都是随便往墙插上一插,完全没有经过滤波啊!电源处理啊什么的?”

        大伙稍一愣神,也许只有一弹指,就又开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丝毫不见冷场的意思。小明则百思不得其解,似乎是过了好一会儿,我听见了他自言自语:“没有对应的滤波,市电也不经过电源处理器的清洁,难怪刚才播那首莫小协的琴声音像发虚,而且会到处飘的啦!”

        英语里有个非常著名的名词:falsifiability,中文译作“可证伪”,这是科学与神学(玄学)相互区分的一个重要且关键的属性。打个没这么学术的比方吧!以上面那首所谓“莫小协”为例吧!小明认为是一把小提琴音像来回飘,没出声的大伙却知道是一把小提琴加一把中提琴(有的版本是用两把小提琴,更具欺骗性)的协奏。谁对谁错找段视频一看就一目了然的了!这就是可证伪性。但是,如果大伙都不知道曲目,任由小明将琴声飘移的主观现象,归咎于滤波或电处;但加上之后依然飘,甚至更具轨迹;若小明借口说滤波不足、市电过于肮脏、机器不好需要升级或推倒重来…… 这就是玄学啦!因为根本无法证伪!

        因此:无法证伪的理论就是彻头彻尾的耍流氓!试想,小明遭冷遇这一结果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最后编辑超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6-04-19 07:52:16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60#

呀!忙事儿给忙忘了。

前述作品是莫扎特的K364,只可惜我把那张唱片不知给塞哪了,霎时间无法播录。只好当一次油管的搬运工了:
http://www.miaopai.com/show/9YNYXfGNiv-CRSWc2RTanA__.htm

        等空闲时把唱片找出来,再弄一次,没有图像的指引的确坑人得很。另注*秒拍有时长限制的,上不齐,只有15分钟可看。见谅!
最后编辑超强悍制箱 最后编辑于 2016-04-19 13:45:32
I'm watching you forever till di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