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影茗香下之音乐与杂感 [复制链接]

查看: 19985|回复: 46
11#

既然说到作品“本来面貌”,那就提一下。类似的讨论,之前与那位新加坡马勒老会员前辈也讨论过。

这部OP73,关于“皇帝”这个称号,并非原作的标题。
原作总谱是没有标题的,只是标出速度节拍这些。贝多芬第五钢协之所以被现代多数公司在唱片上冠以“皇帝”标题印刷出品,是因为评论界根据这部作品表现出来的庞大气势形成的一个“外号”。而我个人认为,现代评论界这个“皇帝”的聆听印象,一定程度是因为现代乐器以原作速度进行演奏,使作品音效等方面被全面提高,得到远比原作更为震撼的效果。

不过正如我在上述及其他论坛相似帖子中的回复所说过的,我不但不抗拒不同理解带来的的不同版本 ,还喜欢这样的百花争鸣,因此我只对比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评判它们的高低。

当然每个人都有他所喜欢的几个版本,我也是。

欢迎更多交流。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2#

“无论什么乐器,都有好有差的版本”
确实是这样的,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古典音乐和历史、传统、师承这些关系也非常大的。
象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阿劳、巴克豪斯这些人名气都很大,与他们的师承、资历这些因素关系也很大的,因为阿劳就是贝多芬的传人。不是说贝多芬的传人都很优秀,但阿劳是非常优秀的。
卡尔里希特,他是莱比锡传人,相当于巴赫的传人,不仅在资历上他最高,而在实际上他也基本上是最优秀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6/8/16 17:27:20

施名古头兄观点赞同。
十年前在隔壁论坛发的一个专题帖子说到类似时,提到各人的观念与审美会因社会环境、教育情况、生活阅历等而各不相同。有师生关系,自然对于理解老师的意图能“近水楼台”,但了解作者或作品意图,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需要离作者有多近。有时作者的学生或亲人,未必就认识或理解到其真正意境;作者也多数并不满意他的大部分学生。例子是很多的,不一一列举。

基础+悟性+不懈努力,再经受生活波折之磨砺,离成就就不远了。至于怎么样的成就,只需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特色,不需要条条框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3#

这生茶,太新了吧?
8844.43 发表于 2016/8/19 12:36:24
试茶评鉴,新旧无关。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4#

对于古乐以及用传统乐器演奏,我认为都没有关系的,不必太拘泥于形式,只要演奏处理好就可以了。

古乐起源于荷兰,莱昂哈特以及比尔斯马那些人作出过很大贡献。第一套古乐版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是加丁纳在90年代推出的。虽然名噪一时,但今天也被人遗忘。布吕根的版本也曾经引起一些古乐爱好者的追捧。不过总的来说,古乐并没有成为今天世界乐坛的主流。今天,最权威的乐团仍然是柏林爱乐以及维也纳爱乐。另外,很多古乐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6/8/19 17:11:14

施古兄观点中肯。有兄这样聆乐素养的坛友交流,实为幸事。

兄似乎误解了我之前所说的“古乐器与古乐团”含义。我指的是作者当时那个年代的乐器与乐团,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创作排练直至完成得到作者满意效果的那时的乐器/乐团以及演奏特点。而不是整个古乐时期,也不是单指巴洛克时期。当然我的意思,包含了所有的时期,只是所指的时期作品用当时的乐器乐团去演奏,出来的效果及反映的作者的意图。

不同时期乐器乐团的演奏效果当然是各不相同的,我多留意的一个维度是思考与原作的区别,而不是简单的作高低评判。即使同一时代的不同版本,甚至同一指挥与乐团在不同时期演译的同一部作品,结果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甚至较大的差异,仅之前提到的贝5钢协,第二乐章钢琴的和声编织与变奏,我听过二十个左右版本都各不相同。这是版本的精彩与乐趣,多数时候我看作是反映演奏者独特理解的、精彩的二次创作,亦籍此了解作者的音乐形象与风格。但如前所述,如果能了解原作的本来面目,会有更准确之欣赏座标及更开阔的视角。不但不会与欣赏现代乐器演奏互斥,还会收获更多陴益。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8-20 00:44:36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5#

对于施古兄提到的“古乐”,前一段时期也比较多的听一些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古乐”与“现代”之间的跨度其实是很大了,跳了好几个级,似乎不太适宜将“古乐”时期的作品与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品用流行度、知名度这些维度去对比。

以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为例,其编制、节奏、乐器表现能力等虽然有所局限,音响效果及由此表现的音乐情绪变化波动亦远不好古典、浪漫时间的宽阔宏大。但其音乐表现规整、质朴、素净,仿佛直通内心情感本真。例如一张早期的布兰诗歌(注意这里指的是B63、B151、B215,见下图。而不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奥尔夫版本),只有一两个原始简单的敲击乐器伴奏+人声,简陋、粗糙,都算不上什么编制配器,但它表现的情感,却是古典~浪漫~现代时期有所欠缺的质朴真切、纯粹宁静。

巴洛克以及更早前的音乐,与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品,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或者说,是内涵沉积与才美外现的关系。其包含之内容与意境,相互之间的转承含展,我远未敢说知其一二,仍在长期学之思之,敬之畏之;领受之陴益,感之惜之。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8-20 00:29:30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6#

一部音乐作品是有生命的,演奏家基于作曲家创作动机与乐谱记录的本源去完成作品演绎,是让一部曲子得以重生。
也正因为一部作品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植根于时代延续、变迁坐标之上的变化中的生命,所以从演奏或唱片里重现出来的音乐作品,是与作曲家、乐谱'、指挥、乐团及演奏家,甚至音乐厅、录音师等等环节的不同而结合在一起,这些不同之间产生的音乐重现的区别,又何尝不是在表达与延展一部作品的生命力呢!
就象我们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6/8/20 0:20:43

音乐与功夫茶的确有很多共通之处。前两年在某茶坛还应管理员邀请写过一篇关于两者关系的帖子来着(不再哆嗦,有兴趣朋友请稳步:http://bbs.puerh.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619&extra=)。
时光兄有空多分享品茶赏乐之感想。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8-22 14:39:09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7#

        ……
        浅火或深火烘好的一炉豆子、冲煮完成一杯咖啡;
        刚沸开的水恰恰好的水温、冲泡的一壶大叶普洱;
        当一张黑胶唱片从封套里取出、在33.3转的唱机里播放,随之而来的音乐故事重现……
        咖啡、大叶普洱与黑胶唱片,何其相似!
        1、咖啡的产地、品种;普洱的茶区与生长形态各异的大叶古树;音乐演奏家、演唱家、乐团。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6/8/22 16:00:42

对头也......
艺术形式虽有不同,但多有共通。
茶也好、音乐也好,在于其中心态而已。
最后编辑fallingforyou 最后编辑于 2016-08-22 20:32:40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8#





胆影微黄,
乐音已暖。
茶汤渐滑,
心绪已远。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19#

时光兄相片拍得真雅致啊。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20#

内心总是钱啊女人的,快失控了,不太好。看点书调和下也好。诗词以前喜欢过一段时间,尤其有段时间喜欢写字时,后来拉下了。
宋词最为喜爱,高低错落、不拘一格而又能首尾贯通往复呼应。唐诗稍嫌工整死板、元曲稍显随意散漫。诗词对情感的共鸣,对我来说至少不亚于古典音乐。





690元一套,小贵哦。。。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