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常发烧之旅:香港空巴A330机长家访+避震梁工作室家访,揭秘发... [复制链接]

查看: 1368141|回复: 1275
51#

造线理论

在造线理论方面: 为免长篇大论, 有兴趣的, 请参考我下列博文

漫话神经线 (一至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ap9m.html

神经线随笔谈 (一至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dpvy.html

神经线之神话  (一至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rfp.html

附图片: 当年最常用的3本参考书复印件,微波传输(wavetransmission), 结构(network)及噪音(noise), 上面还留有我当年的铅笔手稿痕迹


我在80年代开始研究造线, 先在此感谢当年教我造线的3位博士老师, 另外当年较重要的参考课本有下列几本, 有兴趣的, 请参考下列的链结:

1.     微波传输: WaveTransmission: Amazon.co.uk: F. R. Connor: Books

2.     结构: Networks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sbn=0713135778

3.     噪音: Noiseby Connor, F. R. (Frank Robert), 1927- - Capita's Prism

TOP
52#

我是MIT、Siltech、Audionote、VDH、NBS用家,尤其是Audionote SOGON虽然整体线身设计细软,但外部接地排流系统(EEDS)设计非常巧妙。玩到深处,Audionote SOGON的线材,虽为熔点非常低的银制李慈线,音乐味好且毫无光辉之感。
正天飞云 发表于 2016/11/1 14:54:39

同意Audionote SOGON的线材,音乐味好且毫无光辉之感。

AurumAurum Notes系列, 就是参考其声音持性后, 所作的设计

TOP
53#

Audio Cable Distortion is not a myth

权威文献:

Audio Cable Distortion is not a myth

= 线材的失真是音响组合中最大的,改善也可以是最大的


谈科学要理论与现实兼顾,新理论的发明每每是由为旧理论解释不了现实的问题,而不是以有所不足的旧理论去否定现实的存在,找出原因后自然会形成新的理论和发明专利了。


附美国专业录音师协会AudioEngineering Society2006年发表的一份权威文献:
Audio Cable Distortion is not a myth 封面(版权所有,售20美元)



以实验举证和力证劣质线材所导致的失真和优质线材的音响改善作用,及证明音响组合失真最大的环节就是线材,线材的重要性绝不在器材、和校声避震之下!


认为线材无效的不妨一读!

TOP
54#

非常赞同,我玩的器材非常简单,音源OPPO BDP-105D,功放YAMAHA 雅马哈RX-V10,可线材的价值不知比这些器材贵了多少倍。
正天飞云 发表于 2016/11/2 16:53:39

佩服!  


看来大家不但志同道合, 兄的线材和器材价值比例可能比我更高呢!

TOP
55#

我想问,线材插头好像是黄铜吗?应该也用单晶插头啊!看到现在最大的迷惑
suv88 发表于 2016/11/2 19:05:08

Aurum线材由于高频至超高频的感和伸延度特别出色,  一向都以青铜、青铜镀金插头作为标配,

大忌使用白金、 纯银系列的插头!  

Furutech的单晶铜镀金喇叭线插头, 效果也不错, 正 扩大使用中!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16-11-03 00:04:45
TOP
56#

科普补充:

许多高级音箱的分音器, 为了减免高低音、或高中低音之间的讯源互扰, 电能虚耗(高音单元耗电低, 低音单元耗电高), 而产生的失真和轰鸣, 都会有Bi-Wire : 孖线分音 / Tri-Wire : 三线分音 的优良设计。(為追求完美的分頻點: 我現時自用的仙樂音箱的分音器是五线分音)


音箱有Bi-wire的优良设计,而喇叭线没有Bi-wire设计的话,平衡度会比较弱,尤其在高频至超高方面,浪费了音箱Bi-wire的设计,这会同时反映在3D音场的高度感方面有所缺失


一般音箱线(也包括其他线材)的设计,只是尽力在电感值(Inductance)和电容值(Capacitance)方面取得平衡!而电感值管高音,电容值管低音;以传统的线导传输技术,要把高低兩極的伸延都做得出色并不容易。


若要高低兩極的伸延同时取得改善,必需要降低特性阻抗!

如果是同轴线,例如电视天线或电源线,简单的做法是把线径加粗,使屏蔽网和线芯的距离加大就可以降低特性阻抗了!


这造法胜在简单, 也是许多名厂发烧线喜用的解决方案! (这种结构较适用于MHz以上的超/极高频传输, 20~20kHz则会有控制力不足等缺点, 但这结构不良的副作用是题外话, 不谈了!)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17-07-07 15:35:53
TOP
57#

但音箱线方面,由于担心低压大电流及长度较长,容易导致高频(超高频更不用说了)造成衰减,多数厂线,都没有屏蔽。如线芯加粗(或使用2对同样的音箱线)的话,电容值就会加大,相对电感值比例马上降低,高频量感实时降低,于是高频即死!


亦因如此, 一款表現平衡的音箱线, 若然用2對同款的音箱线, 去分別獨立接上喇叭的高音和低音接頭之後, 高低音的平衡度就會失衡了!


音箱线跳线的出现,既可省掉多一对用作Bi-wire音箱线的费用,也避免了用多一组音箱线而导致高频不足的问题,但却废掉了Bi-wireTri-wire的优良设计!

TOP
58#

不知梁兄这次参不参加东方音展?有机会我同另外一位玩线高手,拜会拜会梁兄,函请老兄多多包涵!
正天飞云 发表于 2016/11/3 10:14:07

兄台客气了!


今年没有报名参加东方音展。若能抽空观展, 当必先PM联系。


对话间感觉与兄是英雄所见略同, 若不嫌弃, 希望能和您俩交个朋友, 互相分享喜好, 若将来有机会互访就更理想了。 可PM在下

TOP
59#

Aurum音箱线由于是采用了微波传输和黄金镀膜技术,无惧高频损耗,既可全屏蔽,又不大受电感和电容值平衡的限制影响,所以在将功放和组合深挖潜的原则下,只要不介意线料太粗的话,基本是:愈长、愈粗、愈多愈好,我自己用上了45米孖支/3支结构的Celestial Cantus,現時每边共11条粗线,特性阻抗和内阻超低,还有5线分音呢。要变声,只要抽头改变5线分音的比例就可以了!


用上了45米孖支/3支结构的Celestial Cantus


作为历史文物, 我前后设计过5款仙乐音箱, 全都放在我的金缐试音厅!




TOP
60#

Aurum缐的特点之一是愈长愈好,长缐的控制力更强、3D音场更大、细节和微动态更丰富、音色也更佳,缐驳线以取得Aurum长缐的效果,是信号缐和电源线是Aurum用家惯常的做法,而且接驳后不带可闻失真


附图是我的唱臂信号线, 孖支结构的Aurum Celestial Cantus , 3米多, 上图中独立的唱臂地线是旧的, 现在()已换上了E版和本帖主角梁先生刚试过的Aurum Celestial 包括地线在内, 这也许是世上最粗、制作成本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唱臂信号线了!  用驳插是方便升级换线。


以较高价的型号接驳较低型号,是高效费比的做法,以较低成本去取得高价长缐大部份的音色音效优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16-11-04 10:48:0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