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京威虹老周2018年德国慕尼黑Hi-End音响展与欧洲游记 [复制链接]

查看: 54281|回复: 136
41#

尽管大多数画册印刷的都很精美,但与原作相比,仍有不小的距离,特别是梵高以及印象派等人的作品,画册非常难以再现原作的面貌。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6 12:02:05
TOP
42#

马奈的这张作品我很喜欢,但每次拍照的时候都很困难,反光总是很强,我感觉在不同时间段所采用的防护玻璃是不同的。因为在丢勒的自画像中这种情况也有出现。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6 12:05:12
TOP
43#

平常所翻的画册与原作相比都显得比较鲜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拍摄时的用光有关,也与后期的印刷有关。在博物馆看展品实际上色彩会显得更加沉着,灰色的层次与变化也更多,原作的笔触肌理感与厚度也是印刷品难以再现的,所以看原作显得非常重要。但画册也不能不买,因为博物馆并不总在我们身边......





TOP
44#

慕尼黑的现代博物馆藏品并没有完全的按时间与流派进行分类,只是相对的集中陈列,从大量的作品中,你可以感觉得到,离现在的时间越近,作品的风格差异也越大,也更加的追求个性的张扬与人性的解放。艺术语言的个性化与独特性,以及观察方法上的独创性都有正面的肯定,这个时期艺术的发展真正做到了百家齐放,繁荣昌盛。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15:57:43
TOP
45#

慕尼黑展览馆还是以绘画作品为主,雕塑作品并不多,偏向于古典。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16:00:55
TOP
46#

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在岩石上的,人们用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进行符号性“创作”,这几乎是人类绘画艺术的共同起点。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物质的丰富,符号性的绘画语言变的更加具有目的性和宗教感,线条造型和装饰性的色块成为最主要的绘画语言与表现的形式。随着各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不同,东方文明绘画语言中的线条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为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精神提供“服务”,而色彩具有主观运用与象征性的含义。欧洲文明的发展从形体的塑造到光与色的运用都建立在相对科学的基础上,由此欧洲的绘画也慢慢的达到了一个写实与色彩运用的高峰。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16:13:17
TOP
47#

在写实主义绘画逐渐达到顶峰的时期,对光与色的运用开始了新的追求并达到了极致,而此时照相机的出现让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整个美术界也因此困顿,而新的哲学思潮的影响也让画家们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与表达形式,艺术的主观性与形式美的本身再次成为新的语言要素,东西方文化文化有了再次融合的机会。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16:16:21
TOP
48#

绘画也从早期以宗教体裁为主,慢慢进入对平凡人物的内心刻画,艺术语言也更具有多样性,和主观性。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17:35:38
TOP
49#

继续看一看博物馆的藏品,这些作品都相对偏于写实,造型都很扎实,光影以及色调的处理都是围绕塑造形体来进行的。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21:52:14
TOP
50#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和俄罗斯的教学体系还是围绕着写实主义的方式在进行着。地域不一样,自然界所造成的光谱与色域也是有差别的,我们平常所观察到的色彩与欧洲也不同的,从这一点上来讲,东方的文化以“黑白”作为艺术语言的基础,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欧洲的博物馆看过之后,进中国的博物馆看油画,觉得还是有距离的。













最后编辑新航线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21:55:0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