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3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调声心得汇总———————“四分频”的镁声旗舰电源线—... [复制链接]

查看: 952883|回复: 566
71#

联想系列之一——从房间声学处理,到插座盒子以及发烧线线身的电磁波振荡处理——

.

前言——

.

镁声用了十多年时间,把脚钉器材架、房间声学处理、线材、插座、供电专线和电箱,全部都研究了一轮,最终发现,所有音响调声配件的机理几乎都是相通的。在一种调声配件理论和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很容易联想应用到其他的调声配件。所以,打算写几篇联想系列,一来希望烧友能灵活运用镁声文章中汇报的各种理论和调声技巧,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把自己的音响调整得更好,二来也给其他有志于研发调声配件的研发者提供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冲破玄学迷雾,共同把国产或者DIY的调声配件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

镁声不吝惜分享自己掌握的理论和技术,也会公布自己原创研发的各种产品背后的机理。作为开发者,看了镁声的文章,经过工程试验和优化后,是可以开发出类似效果的产品的。这个工程试验和优化当然是艰辛的过程,却是开发者的必由之路。

.

很多烧友加了镁声微信交流技术,聊着聊着就表示希望能直接购买原材料、半成品,或者要镁声告知购买渠道;又或者询问线材具体的编织图样、电气方向校准的方法、做音响排插和电箱各个细节的处理等等,很抱歉镁声不会进一步透露。实话说我有这样的“自私”想法:即使是多年的圈内好友,我可以不赚钱动手给您组装一个成品,也不会教您如何自己购买材料完成这个产品。还请谅解!

.

请允许镁声重复一下前面曾经表述过的观点,做为引言——

.

有几句老话: “玩音响就是玩供电”、“玩音响就是玩空间”、“玩音响就是玩线材”等等。其实说到底, “玩音响就是玩振动”!因为供电、空间和线材,都可以归结为广义的“振动”。

.

从最简明直观的现象着手:物理学有个概念叫“共振”,是指驱动力频率和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的振幅最大。利用相关理论,可以选择合适的脚钉和器材架,可以妥善安置器材。

.

同样的,电磁学有个概念叫“谐振”,是指电路中激励的频率和电路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电磁振荡的振幅最大。利用这个原理,可以设计供电专线,或选择各种电源处理器和各种线材。

.

声学有个概念叫“共鸣”,也是指两个物体因为共振而发声的现象。利用相关理论,可以做听音室空间处理,消除驻波。

.

所以最终来说,玩音响就是玩“振动”!

.

镁声早几年写过很多房间声学处理的帖子,168或者极品论坛都有。相关基础知识点老烧基本都知道,那就是:听音室三维尺寸要在波尔围线以内,反射、吸收、扩散要均衡,比例适当。自己动手制作过音箱的烧友也知道,箱体内部的处理也类似听音空间,也是要考虑适当的三维尺寸和吸收扩散比例。但更深一层,很少有人会知道,其实排插或者机箱外壳的内部空间,也会对电磁波吸收反射扩散,也需要做对应的处理,以避免反复振荡。

.

很早镁声就开始在插座内或者机箱内填充天然碎水晶,也多次在帖子里汇报过。这是利用了水晶对电磁波的扩散特性。包括各种调音水晶摆件、能量石、“量子”之类的玄品,底层逻辑其实遵循着同样的道理。

.

天然碎水晶十多元一斤,大家可以买来试试(请自己去问马云吧)。除了填充排插,机箱(包好,注意高温和吸潮,防止短路,具体方法脑补),还可以做为压镇,都能对声音产生可闻的变化,多数时候是正面的。

.

慢慢镁声发现,水晶固然可以扩散电磁波,如果再加上适当的吸收,是否效果会更好呢?于是就开始了不停的工程试验和优化。吸波材料大家百度一下就知道有哪些,可以都买来试验,最后组成一种安全、环保、持久的复合填料,对排插和机箱声音的改善是非常大的。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2#

请楼主上点调好的美声,大伙欣赏一下,再介绍具体料子就有对应了。
znd06 发表于 2021/1/12 7:28:14

谢谢提醒。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3#

.

对于电源线来说,也相当于一个房间,本身具备一定的阻抗、容抗和感抗,相当于房间的长宽高,即使最昂贵的电源线也无法消除。电源线的两端,连接的插座和器材尾座,以及器材内部的变压器,都是产生阻抗突变的地方,当条件满足时,高频杂波就会在电源线火零线之间反复震荡,造成模糊、染色、重影、哨声、鬼影(音场中同一件乐器的发声点分散)。

.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参考房间声学处理的方法:调整三维打散驻波、适当的吸收和扩散。比如说采用手编线,不断交叉,以抵消高频震荡的谐振;线与线之间设置电磁波散射功能层;线身采用吸波阻尼材料包裹等等,这些理论和技巧,全部都在镁声线的制作中得到运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联想系列之二——从铜锣、音箱架、煲线机说起(朝花夕拾修改稿)
.


发烧友在音响发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从理论上无法解释的玄妙现象,例如电源线的作用、BYBEE(“量子”粉末)的奥妙、煲线处理的效果等等,还有神棍、魔钟、魔戒等等。既然理论上解释不通,很多人就把这些方法和附件归为音响玄学的范畴。但这些方法和附件在敏感的高档音响系统上,其效果是确凿无疑的。在所谓的玄学背后,必定有它的科学道理。

.

音响发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除了涉及电子学、电声学、振动控制、材料学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了解音乐声学、环境声学、生理和心理声学等学科的内容。单是从某一学科的角度来看,很多调声的附件和方法似乎是荒谬的,但从另一个学科的角度来看,又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

发烧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音箱架只要够重、够结实就行了,几百元的架子和几千元的架子,除了外观的区别,声音效果差不多的;线材买回来,能影响声音的相关参数——电阻、电容、电感是不会再变化的,用煲线机煲线是自欺欺人。

.
要纠正上面的这些观点,我们需要从原理上进行分析。本文所涉及的三样东西——铜锣、音箱架和煲线机,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蕴含着同样的科学道理,掌握了这个科学道理,就可以举一反三,对我们的调声大有裨益。

.
铜锣

.
铜锣要发出浑厚响亮的声音,必须经过反复的锻打。锻打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内应力积累的过程。最后的工序是定音,是技术难度最高的工序。由大师傅一锤子下去,锣的声音就确定了,这也是成语一锤定音的来历。

.
铜锣用久了,声音会变得暗哑,需要由大师傅重新定音。这里有一个典故,是方潮盛铜锣第五代传人方绍贤介绍的:以前福建有个人背着一个大锣让我爷爷修音,我爷爷一锤锤下去就变好了,收他两个银元。他说这么贵,不要修了要锤回去。我爷爷就说好,太贵了就锤回去,就重新锤了一下,声音就变回去了。他再怎么恳求,我爷爷都不给他修了。

.
为什么铜锣用久了声音会暗哑呢?这是因为经过几个寒暑温度的变化、和反复敲打振动,铜锣加工过程中积累的内应力逐步得到释放,声音也就越来越暗。用现代机械加工的术语来说,这叫时效

.
如果想快速释放金属件的内应力,可以通过退火热处理工艺,把金属件加热到几百度的高温,并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按照降温曲线冷却,就可以很好地消除内应力了。但铜锣如果这样处理一下,就会变成废锣。

.
音箱架(器材架)

.
    再来说说音箱架。由于木质音箱架接合部位太多,加上木材的刚度有限,难以给音箱的瞬态响应提供坚实的支撑,所以市面上的音箱架以焊接钢结构为主流。在焊接过程中,局部高温膨胀,冷却下来后架子内部会蓄积很强的内应力。外表看不出来,但轻轻一敲,就会像铜钟一样,发出清越悠扬的钟响。这个钟响的频率就是架子的谐振频率。

.

    虽然通过铅粒、石英砂、高分子材料等填料填充能够调整和降低谐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架子在使用时,遇到音乐中的同样的频率或倍频,就会激发共振,加强或削弱喇叭对该频率的响应,造成失真。表现在听感上就是声音发冲、刮耳朵、不耐听。所以,合格的钢制音箱架,焊接好之后必须经过退火时效处理。

.
    “
退火工艺虽好,但加工周期长、能耗大、成本增加较多,从外观上也看不出来,所以多数千元左右的入门级钢架子均没有经过上述处理工艺。镁声之前使用的意大利某品牌架子,不仅经过了整体退火工艺处理,还采用了铅粒混合高分子静音填料按比例填充、静音涂料喷涂等一系列的专有技术处理,这样出来的声音自然流畅、扎实饱满,和入门级架子的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

.
    有位同城烧友的钢制架子用了十几年,已经锈迹斑斑,他想换掉。问镁声国产架子中,哪一个好。我告诉他:哪一个都没有他正在用的好!因为他的架子经过了十几年的时效处理,内应力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后来他按照我的建议,重新做了铅粒+高分子填料填充、外表喷上静音涂料进行处理,最终对效果非常满意。

.
    所以烧友买音箱架如果咨询我,我都是建议他们买二手的钢架子,然后自己做静音处理。近十年来,钢制音箱架的工艺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进,而十年的时效,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
煲线机

.
    线材的加工过程中,也会蓄积内应力。导体拉丝,伴随着金相组织的压延和扭曲,内应力积累较多,必须经过退火处理才能开展下一步工艺。在绞制和包裹过程中,也会积累内应力。所以当线材商家声称自己用了单晶铜的时候,我们心里要明白,拉丝之后已经不存在单晶状态了,除非拉丝后再入炉进行再结晶工艺。

.
    另外,线材导体内部,金相组织之间有着很多界面,哪怕是原始的单晶铜棒材,界面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数量少一些而已。界面也是阻滞电子运动,产生失真的重要原因。

.
    加工好的线材,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内应力也会得以释放,界面会某种程度地融合。一些发烧友追捧的几十年前的西电品牌的线材,虽然这些线材当时并不是专为音频而设计的,但用在音响系统中后,会令声音有着独特的韵味,这就和几十年的时效处理密不可分。而日本顶级音响品牌KONDO,他们坚信30年老化的纯银是制作线材和变压器的最佳材料,所以他家的顶级产品都是采用在仓库里存放了30年以上的老银制作的,其声音也得到了发烧友的普遍认可。

.
    煲线机可以提供比正常使用条件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电流,按照设定的程序循环高速扫频,对导体进行冲击,对界面进行打磨。能够使得内应力快速释放,并改善界面的传导性能。据测算,煲线机煲数小时,就相当于正常使用条件下几个月甚至一年的熟化效果。而大电流高频率的快速冲击,就像高压冲洗车清洁马路一样,对线材频宽的拓展效果,是正常使用条件下几年时间都达不到的。(但似乎也有个小小缺点,频宽扩展后,起伏感音乐味会降低。)

.
    煲线机的发展也历经了几代产品,镁声都试用过。一开始是白噪声或扫频信号煲炼;之后是宽频信号煲炼;而镁声首创采用宽频古典音乐信号煲炼,弥补了前几代煲线机的一些弊端。(镁声公开这个技术秘诀,估计很快就会有商家推出采用音乐信号煲练的新一代煲线机)。如果大家看到,会心一笑,知道这是镁声首次提出的观点就行了。

.

煲线机的技术门槛很低,镁声DIY了一台自己做线使用,不会开发这个产品,也放弃申请专利。有心人自己可以DIY
.

严谨的器材生产厂家,对于器材使用的主要零件,例如三极管、电容、电子管等,都要进行老化并测试后才装机,这其实也是一个煲练的过程。新机买回家,即使主要原件经过老化处理,焊点和机内接线仍然需要煲练,要有至少100小时以上的使用时间才能发挥出器材的真正实力。

.
    知道了上述道理,发烧友们在买器材、评器材的时候就会更有耐心,一套新系统组建起来,至少要听两个月,等着它的声音慢慢变好了,才能对系统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推而广之,新房间也需要煲,另外,耳朵也需要煲。呵呵,您懂的。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4#

——联想系列之三——从“音响系统热机后更好听”感悟到的——

.

音响热机后更好听,对于老烧来说,应该是个常识了。虽然没有人专门论述和测试验证这个观点,但似乎地球人都知道。镁声每次回到家听音乐,总要先开机然后去做事,过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才开始认真聆听。

.

记得几年前,有位国外的著名音响设计师,认为发烧线材无用,并发文章驳斥关于音响的一些“错误”观点,例如“煲线之后声音更好”、“热机之后声音更好”等等。他说自己测量过,开机几分钟之后,和热机1小时后,功放的各项参数是完全一样的(大意如此,一时没搜到原文)。因为这位大师太有名了,所以后来镁声在测量“不同结构的电源线对谐波改变的规律”的时候,就也顺便测量了一下功放热机前后的参数。

.

大师测量的是功放自身的相关参数,而镁声另辟蹊径,测量的是功放热机前后,对供电线路的谐波干扰程度。镁声有两台电参数测量仪,一台接在专线源头,测量监控来电质量;一台接在功放前,测量监控器材工作时,对供电线路的谐波干扰。

.

测量结果表明:1、器材刚刚开机工作时,对供电造成的谐波干扰,要远大于供电线路来电的谐波干扰。2、功放热机之后,对电源线路的谐波干扰,比刚开机几分钟的时候要小。由于当时并没想过要发帖,所以没有拍照片,得到这个结论就结束了。

.

由此可以知道:虽然功放自身的参数和是否热机没有差别,但功放热机之后,对电源线路的谐波干扰,比刚开机几分钟的时候要小。而功放工作时对供电线路的干扰,会造成同一供电线路其他器材工况变差,最终会影响到音响系统的声音表现

.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多路专线的声音更好,以及器材不要同时插在一个插座上的道理。)

.

那么,为什么热机后功放发射的杂波辐射会变小呢?这个好解释,功放中的变压器只有在热机达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隔离高频杂波。变压器的隔离作用是双向的,热机后,也能一定程度地抑制自身产生的杂波。从网上搜了个图,可以清楚地显示这一点。

.


.

镁声玩了多年隔离牛,在前面的帖子里也汇报过:隔离牛一定要常开,维持一定的温度,声音才好听。如果断电冷却下来,再次开启隔离牛,要几个小时以后声音才能听,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

做了上述测试和推理之后,镁声一直想着利用这个发现做点什么。通过线材的编织和结构,能实现一定的抗串扰能力,但对于高频干扰的隔离效果有限。某些EMI尾插或者带有LC滤波的电源处理器,虽然对声底变黑有一定效果,但又会压抑高频、压缩动态、改变音色。相对隔离牛来说,LC滤波多数是按照单向参数设计的,只对来电起作用,对于器材自身产生的杂波,则无能为力。

.

镁声不断地研究测试,最后终于搞出来了双向隔离杂波的方案,这就是镁声品牌十周年推出的镁声“小专线”供电系统和“孔雀翎”。

.

用了这套“小专线”之后,音响效果的提升不需要镁声自卖自夸,有很多用户自发反馈的惊喜和听感,放在镁声的另一个产品介绍帖子了——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3789.aspx。在这里只想提醒用户留意一下:以前要开机半小时热机后声音才好听,而用了镁声小专线或孔雀翎,现在是否一开机就很好听?原因就是小专线的隔离作用是时时在线的,一开机就能发挥作用。(当然,热机后变压器的隔离作用也会加强,声音还能更好一些的。)

.

结合“小专线”的使用经验,镁声认为,音响系统的电源处理除了考虑净化供电线路的来电,还应该考虑隔离(消减)器材本身产生的杂波干扰。另外,再好的电源处理,如果多个取电口之间没有进行杂波的电磁隔离的话,只要插上两件或以上的器材,效果立即大打折扣。

.

当然,这只是镁声的个人心得和观点,无论理论多么自洽,最终还要以产品的效果说话。因此,希望“小专线”和“孔雀翎”的用户,能把镁声的这套DIY小玩具,带去拥有顶级电源处理器的大烧家学习交流。如果发现缺点和不足,反馈给镁声改进,一定万分感谢,并有好用的调声礼品赠送。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5#

谢谢镁声绕梁 兄介绍这些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
cui_xibo 发表于 2021/1/22 13:43:22

班门弄斧,请多批评!

.

感谢烧友们的信任,最近几个月一直忙着赶订单,更新少了。从我的朋友圈文章中转一篇过来吧。(上网时做了点修改,可以加镁声索取原文)。



.

拉音响专线的实用知识点

.

关于拉音响专线,各个音响论坛都有很多讨论和专贴。大家通览一遍就基本知道怎么做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帖子推荐了不太合适的产品或材料,镁声在之前的帖子里多次提醒过。

.

临近年底,近期很多烧友向镁声咨询专线,干脆写个简要的避坑指南,分享给大家吧。

.

时间关系,镁声只说结论,不展开,不论证。信任镁声就参考一下,镁声不评价其他老师的方案。

.

1、拉单线还是线缆?

.

如果您懂得试听确认导线的初始电气方向,(不是外皮印字方向!)那么拉单线可以得到全部正确方向的专线。(镁声帮朋友开展过这项服务,效果可以参考烧友的反馈截图,但现在太忙就没有做了。抱歉!)




.

如果您不懂这个,那就直接拉34芯复合线缆吧。因为单线火地零之间的线序有讲究,一不留神就会犯错。

.

2、哪个牌子的线比较合适?

.

国产线镁声推荐**电缆,选PE外皮不阻燃的。不要用音响专线中最著名的牌子***,那个是pvc外皮的,介电常数高而且不稳定,让声音紧张不自然。——镁声说过多次了。进口的***等牌子,两三百一米,其实没必要。洋垃圾里偶尔也有好线,例如furukawa、日立的三芯pe绝缘7股线缆,不阻燃的那种,以前帮烧友拿了不少,现在很少见了。

.

(需要了解更详细的品牌资料、图片,可以加镁声微信。)

.

3、单支硬线还是多股细丝的软线?

.

两者都有好线。单支线速度快,干净利落。多股细丝温暖丰满。至于地线,不推荐单支,多股细丝线效果更好。地线在线缆外面独立走!懂行的话,在拉铜线做地线的时候,可以多拉一条李兹线或者镀银线,根据系统的声音特点组合并联接地,可以像均衡器一样大大拓宽调声的手段和幅度,而且不会造成相位扭曲。

.

线缆可以考虑买4芯的。两条或者3条同规格的。一条走数字(四芯可以接成两路),一条走后级(四芯可以两两并联,当一路用),另一条走模拟。以后还可以根据器材升级情况灵活调整。

.

4、空开和漏保需要用发烧级别的吗?

.

只要是电磁式的,内部有线圈,大电流在内部转十几圈,再贵都不如没有线圈的空开。例如熔丝式或者电子式。电子式容易烧而且不能修,熔丝式可以换熔丝,成本低。但壳子和熔丝都有几十种选择,要试到好声的组合很难。(呵呵,镁声组合出来了,外壳完全一样,做了深冷处理降低工业品的火气。大烧一听就换下某千元级顶级空开,价格只有23成。)

.

漏保对声音的影响比空开小,其实不折腾也行。或者搞早期的黑色壳子漏保,图片这种。但这种没有燕尾槽,不好安装。不懂电工的不推荐。

.

5、已经装修好了,不想破坏装修,怎么拉专线?

.

近期也有了理想的替代方案,推荐给几位烧友,都有巨大的提升。在听音空间找到空调插座,把线头拉出来,接上“一分三”“一分四”隔离模块,就秒变三路、四路小专线供电系统(这一路的空开可以改成熔丝空开,能量更加充沛)。空调可以通过延长线接到其他插座,(现在空调都是节能型,2匹空调用2.5方插座就足够了。隔壁房间的空调插座,也可以打个墙洞接过来当专线用)。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6#

地线调声法以及接地盒的使用


玩地线,是很多烧友的终极追求,但由于涉及复杂的电磁兼容理论,难以系统掌握。这一篇就集中说说地线调声法。


一、地线的种类


电子工程所说的地线有很多种,例如安全地、防雷地、信号地、屏蔽地、电源地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名称,有的是独立专用的,有的是合并兼顾的。在每一件器材中,不同功能的地线经过精心组织,最终连接到电源地线上。一套音响系统通常有两三件或更多的独立器材,当不同品牌、不同设计理念的几件器材通过排插和信号线把地线连接到一起的时候,往往会带来很多始料未及的问题,轻则影响器材潜力的发挥,重则产生噪音无法正常工作。


对于玩音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分清每一件器材地线所传输的干扰信号的特性,通过正确的地线设置和接地顺序优化,发挥系统的最大潜能。


容易造成各种干扰、严重影响声音的是信号地,其传统定义是:“作为电路电位基准点的等电位体”。这是一种静态的表述,不能揭示信号地影响声音的原因。随着高速数字电路的发展,信号地新的定义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途径”。也就是说,地线是有信号电流通过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等电位体。所有的地线问题,都是由于地线的不完美造成的。了解了地线不完美的实质,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玩地线的技巧。


二、地线为什么会改变声音


既然地线上会有信号电流通过,那么地线的电位浮动就会造成信号的浮动,改变信号的波形,从而改变系统的声音。


地线电位浮动是由于地线阻抗造成的。其中包括电阻部分和感抗部分。电阻部分可以做到很小,例如低于1欧,而感抗部分,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例如,4平方的单支铜线做地线,50Hz频率时的电阻大约是3毫欧/米,50MHz时的阻抗是400多欧/米,阻抗增加了十几万倍!


这么大的阻抗,会引起不可忽视的地线电位浮动,对声音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压缩动态,吃掉细节,缩窄音场,破坏结像等等。


上面抽象的理论分析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表示:地线其实就是音响系统的“排污管”。这条“排污管”口径有限,当几股不同浓度的污水同时涌来,难以及时排出的时候,就会产生冲击,影响到信号电流的纯净度。玩地线就是根据不同器材所产生“污水”的特性,重新组织安排“排污管”,使得音响系统上下通畅,每件器材的互相干扰最小化。


三,地线优化的方法


1、地线的选型


很多烧友为了节约成本,拉电源专线时地线面积小于火线、零线的标准,例如火线零线用10方,地线用6方。其实地线面积越大,高频传输特性就越好,声底会更加安静,一点也不会浪费。所以选择地线,不应低于火线零线的标准。


地线主要是传输高频杂波,应优先选用表面积大,传输速度快,高频特性好的线材。最佳选择是方芯单晶银、单晶铜,或者里兹结构的线材,镀银线、多股软铜线也有着不同音色,可以多拉几种,组合使用,大大拓展调声的幅度。


2、地线的铺设

一些高素质的3股复合电源线把火线、地线、零线绞合在一起,外面敷设屏蔽网。由于火线零线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反,因此地线上的感应电流也为零,有利于降低地线电位。如果自行铺设3股分离的专线,一定要注意地线不要单独和火线零线其中的一根并行在一起。最佳方案是火线零线走一根线管,地线单独走另一根线管,两者分开10厘米以上。


有条件的话,地线也可以设置屏蔽网(或者采用金属线管),屏蔽网在公共地线端接地,另一端悬空。原因同样是避免感应和吸收空间的射频干扰,抬高地线电位。


3、独立地线

公共地线汇集了所在单元、甚至整栋居民楼所有电器的干扰信号,会大大影响音响系统的解析力。因此,有条件的烧友都应该在绿化带找地方打独立地线。由于音响独立地线的特点是过流量很低,频宽很大,其施工要求和防雷接地、供电接地有所不同,例如要避开楼宇的防雷接地点足够的距离、所连接的导线要避免集肤效应等等,建议施工时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如果住在高层住宅,无法打独立地线,有一种非常规的玩法:利用楼宇的结构钢筋当地线(结构钢筋和电源公共地线往往是导通的,但电位波动要小得多),镁声试验过效果也很不错,但涉及防雷和建筑安全方面的因素,并不推荐大家仿效。


4、适合高层住宅的独立“地线”

居住高层住宅,又向往独立地线的发烧友,也可以考虑台湾 “种地”的理念和方法。本地有几位发烧友尝试后,对效果也很满意:利用住宅的阳台、窗台、花槽、贮藏间角落,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做一个防水的容器,容积0.5-2立方米不等。在容器内放满腐殖土,埋入一块接好地线的专用接地板,浇水,保持土壤充分湿润。接地板含有的特殊化合物会和土壤进行离子交换,稳定几天之后,就变成一个比较“理想的”独立接地点。需要注意的是,时间长了,土壤可能会发臭、或者有不知名的小植物生长出来,所以要保持通风和遮光。


5、接地盒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各种价格不菲的接地盒。接地盒的原理和前面介绍的“种地”的理念是一致的,也就是利用盒子里各种矿物质的组合,模拟出地球的电位。接地盒容量有限,吸收杂波饱和后需要接上公共地线释放“清零”,因此接地盒体积越大,效果也越持久。前面介绍的“种地”的方法,也就相当于做一个巨大的“接地盒”,这个“接地盒”也可以接上公共地线,随时“清零”,效果更加明显和持久,而成本就低得多了。


6、多地线玩法


数字音源、前级、后级,每个环节的地线所传输的杂波特性是不同的,混合在一起进入一个接地点不可避免会抬高“水位”,甚至造成彼此串扰。所以对于有条件的烧友,可以考虑多地线玩法:


如果影音室在一楼或低层,可以找一块草坪打两根接地棒(注意避开防雷接地点,具体做法可以网上搜一下,有详细的施工工法,镁声尽量只写原创内容。)接地棒相距5米以上,分别接一根地线到听音室,这就是最简化的双地线玩法。一根地线用于数字,另一根地线用于模拟。也可以把两条接地点用导体连接起来,就成为接地电阻更低的大地线。经过这样处理之后,每件器材都工作在理想的电磁环境中,有利于器材潜力的完全发挥。


另一种折衷了的多地线玩法,是把地线拉到器材附近,连接到一根汇流铜排上。然后从铜排引出多组地线分别连接音源、前级、后级的电源插座或外壳(对于数字音源,或者有干扰,可以在地线和铜排之间接一只高素质的0.1uF的电容,以避免重复接地造成环流)。通过对比每件器材连接和不连接铜排的效果,来优化接地方案。


以上种种,可以看出玩地线虽然花费不大,但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细心、耐心,还要具备基本的电工知识。地线得到正确设置之后,会带给系统巨大的提升。这时您会发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后,特别提醒一下,接地的玩法一定要懂电工知识或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展,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自己想当然去做很容易掉坑走弯路。上述介绍的各种方法,镁声都摸索实践过,并指导很多客户验证有效才公布。但由于每位烧友用电环境不同,镁声不对上述公布的玩法承担安全责任。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7#

有位发烧友升级功放,从二手商那里挑了一台状态很好的20多年前的经典后级,结果买回来接上一听,声音混浊软散,还不如原来的后级,于是大呼上当。镁声上门帮他调整,拔掉信号线一看,平衡口内部的铜柱子都氧化发黑了,用专用的小磨头打磨抛光、油剂清洁护理之后,声音表现像换了台新的后级一样,恢复了一代名机的本色。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说明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某些细微之处带来的提升也许比较微妙,但集腋成裘,好声音都是通过细微之处不断优化累积取得的。后面镁声集中说说玩音响那些容易被烧友忽视的改善声音的细节。

.

.端子护理

.

每一套音响系统,都有着信号线、电源线、音箱线、保险管等几十个接触界面,即使是全新的接线端子,如果把接触面用电镜放大来看,看似光洁的导体表面,其实有着繁多的微小峰谷。传导电流时,只有有限的点状接触,空隙位置仿佛并联了电容,造成阻抗加大和信号的失真。

.

对于用过一段时间的插接件来说,峰谷间填满了具有不同介电常数和阻抗的氧化物,像半导体一样,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有着不同的通过性,这么多触点引发的微小失真积累下来,会达到惊人的地步,直接听感就是解析力差,两端延伸不足,动态和控制力不够。

.

一些烧友注意到接线端子的清洁和保养,但在清洁保养用品的选择方面,却一直缺乏权威的意见。有的人推荐wd40、有的人推荐无水乙醇,还有人推荐德国的可喷灵,如果不差钱,更有卡达斯、古河、机洁、XLO的相关专用产品。那这么多的推荐,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

.

适合音响用的端子护理产品,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清洁护理,油体本身不导电;另一类是导通增强,油体内加入了石墨、铜粉、银粉、金粉等导电物质。清洁是基础,清洁剂的选择要看机器的情况而定:如果是新机器,就以柔和的产品为主,例如美国机洁、德国Cramolin等;如果端子出现氧化的情况,就要用效能稍强的,例如各种精密电子清洁剂等等。使用过这类强力清洁剂,一定要及时抹干,再用柔和的油剂护理一次。

.

电源插座插孔、RCA内孔、平衡母头内孔很难清洁到位,却是对声音影响最大的部位。镁声推荐大家购买无尘室用的超细无尘布棉签,头部直径只有2mm,不脱毛,很适合清洁上述内孔。

.

说完基础的清洁,再说说各种增加导通效能的产品。抛开“音响专用”这个标签不谈,能够供我们选择的有以下几类:触点油、开关油、导电银漆银浆、古河奇效液等。不同材质的金属粉末,不同大小的金属颗粒,不同的溶剂和添加物,都会影响到电流的导通频率,所以不同的导电神油有着不同的听感。

.

触点油一般都是为导通大电流设计的,没有考虑各种频率导通的一致性,不适合音响使用;导电银漆会增加高频延伸,但容易使声音变薄、高低频脱节;古河NANO LIQUID α(Alpha) 奇效液,通过银粉和金粉的颗粒大小和比例控制声音的三频分布。

.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新的工艺不仅可以控制金属微粒的尺寸,还能控制形状。例如某最新的工艺生产的薄膜状纳米银颗粒,涂抹后会在导体表面形成瓦片状的层层覆盖,充分利用导体的趋肤效应,使导通更加顺畅和传真。并无其他银油声音发亮的弊病,反而非常厚润沉稳,同时又有极好的细节和质感。

.

镁声制作线材和排插,在压接再结晶小端子时,根据调声需要,在线头涂上不同的“镁声油”再压接,既可以防止氧化,又可以有效降低接触电阻,这也算是镁声线好声音的一个小妙招。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8#

器材摆放和压镇

.

前面镁声系统介绍了音箱摆位的心得。其实,器材也需要摆位,也能对系统的声音产生可闻的变化和提升。

..

首先是器材架的摆放位置。注意尽量不要贴音箱后墙或者放在房间的角落,因为这些位置都是驻波比较多的地方。镁声有一次在朋友家调音,测出125Hz有比较明显的驻波,计算出来这个频率和房间模式无关。于是用扫频软件播放125Hz的频率,站到器材架的位置去听,果然这里是125Hz共振最强的地方。把器材架往旁边挪动了不到1m,驻波峰立即减轻,朋友啧啧称奇。

.

其次是器材架的水平。玩黑胶的烧友都清楚,器材架的水平是黑胶调整的第一步。方法有很多,大家网上搜一下,镁声就不展开了。

.

另外,器材架4个脚对于地面的压力尽量保持一致。如果四条柱子受力不同,柱子长度就会有微弱的长短差别,就像汽车的四个轮子大小不同一样,跑起来振动就会加剧。方法是逐个转动一下器材架脚钉下的垫片,感觉摩擦力都差不多就是正确的。或者一只手轻抚器材架立柱,另一只手轻拍立柱,感受振动情况。不同的承重的柱子,振动的频率是不同的(用这个方法也可以鉴别器材架的好坏)。

.

然后是器材架上面器材的摆放。以一个三层架为例,每一格的谐振点都不同,对声音的影响也有差异。通常应该把较重的器材,例如后级放在最下面的层板上,中间放前级,顶板放CD机,声音的能量会呈金字塔形分布。

.

除了传统的每件器材都居中摆放的方式之外,还可以试试后级尽量往层板的前缘摆放,同时CD机尽量往层板的后缘摆放,目的是让每层器材的重心都不重合,从而分散器材架的谐振点,削弱谐振强度,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

对于入门级别的器材架来说,层板的不同位置,振动模式也不同,器材4个脚如果落在层板容易发生共振的部位,就会产生恶声。镁声以前玩入门架子,会像音箱摆位一样,一点一点不断调整器材在器材架的位置,听声音的变化。后来换了好架子,对于位置的变化就相对没那么敏感了。

.

现在有很多器材压镇类调声配件。很多烧友使用这种配件,都是把压镇放在器材顶板中心。这其实是错误的。大家如果弹过吉他就知道,振动的琴弦,如果把中心点按下去,琴弦依然会振动,只是音调高了八度。器材顶板的振动控制也是同样的道理,最佳的抑制振动的点,是在黄金分割点的附近。

.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9#

名牌线材的招牌技术以及DIY方法——

.

各大发烧线材专业厂家,最知名的大概就是银彩、晶彩、音乐丝带、NBS、超时空、AQ、天仙配了吧,其他知名的品牌还有PAD、范登豪、杜兰、卡达斯、线世界、卡玛、LESSLOSS、银圣、雅图等等。珠三角烧友云集,镁声有几年几乎每个周末都在中山、珠海、东莞、深圳等地四处奔波,带着自己代理的台湾线材品牌, pk、学习、调声,有幸对这些发烧线材的表现有了第一手感受和认知。对于好声音的线材,忍不住购买或商借回来,在自己的系统对比聆听。

.

过手和研究的线材多了,镁声就在思考,这么多的品牌,每一家的技术都大不相同,也都有着各有特色的优异表现,如果能够把这个多品牌的招牌技术,集于一身,例如用银彩的金银合金导体,卡达斯的粗细丝绞合,杜兰的表面处理,音乐丝带的微空间绝缘技术,超时空的保护气或者真空介电调整,NBS或者LESSLOSS的编织技术,加上AQ的电场屏蔽技术和天仙配的相位调整盒子,生产一款线材,那该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

大概从2014年开始,镁声越来越不满足于手头的线材,就开始尝试着自己开发。由于早年买过很多种成品线基,古河(furutech)、万隆、范登豪等等,自己装头尾,效果都不行,所以镁声打算扎扎实实从导体开始研发。

.

说到导体技术,冶金方面最有名的是日本古河furukawa(不是furutech),镁声就专门从日本采购早期的furukawa单晶铜线基,刨开取导体来试验。音响线材导体深度处理方面,最有名的是银彩,采用纯银材料拉丝,表面渗金,一来填充导体表面沟壑,二来利用金比较缓慢的导电速度,降低导体表层的电流速度,从而降低集肤效应。经过这样处理,银彩的声音不再有银线固有的薄亮特性,中低饱满大气,高频华美多彩。

.

镁声购买了国内能采购到的最高标准的纯银,拉成丝线,花大工夫镀上24k金,然后放到保护气氛炉控制不同的温度处理,让镀金层渗入银线表面。果然也得到了厚润饱满的声音。每一个工艺环节之前,镁声都打样试听,总结整个工艺流程中声音的变化规律。(记得2015年镁声曾经发帖汇报过上述流程)。

.

这几年,镁声不断提高导体的处理温度,甚至出现过温度太高把线卷烧结在一起成了“金丝饼”的情况。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

这就要从所谓的单晶铜说起:

.

每一位烧友都知道单晶铜,多数线材厂家都有“单晶铜”产品,似乎单晶铜满街都是。但镁声负责任地说,如果检测的话,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发烧线材是真正的单晶铜!

镁声是工科生,对于冶金和材料有一定了解,并一直跟踪关注新发展。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生产的单晶铜,无一例外都是8mm左右直径的棒材(或者叫铜杆)。这种铜杆是不能直接生产线材的,只能经过几十道模具拉成细丝后使用。以前看过相关的文献,单晶铜拉成零点几毫米的细丝,已经彻底丧失单晶结构,和同样纯度的无氧铜拉成细丝,基本没有差异。

.

所以,单晶铜只是无氧铜的一种状态。把无氧铜融化后控制好温度缓慢引出,就是单晶铜。单晶铜拉成细丝,晶粒破碎位错扭曲,又会还原为无氧铜。发烧友所熟知的万隆单晶铜,就是直接采购古河的无氧铜杆,用大野冶炼炉生产的,期间并无进一步提纯的工艺,也没有从铜锭到棒材的冶炼过程。

.


既然铜杆拉丝后晶粒会破碎,拉丝后再回炉加热到临界温度,保温几个小时,能否让晶粒重新融合生长,变成真正的单晶铜细丝呢?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美,但基本不可能在工厂的流水线作业,因为工厂的线轴不耐高温,而且线盘得很紧,一条线几百上千米长,内外受热不同,达到临界温度之后,恐怕出炉就都变成铜疙瘩了。工厂做不了,镁声在家里可以做啊,于是买了气氛炉,保护气、还原材料,几米十几米地试验。

..
微信图片_20210315113658.jpg (, 下载次数:0)

(2021/3/15 11:55:33 上传)

微信图片_20210315113658.jpg

微信图片_20210315113707.jpg (, 下载次数:0)

(2021/3/15 11:55:33 上传)

微信图片_20210315113707.jpg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80#

.

有了类似于银彩的“金银合金”导体,就能制作出银彩双皇冠的声音吗?当然不是,一来镁声对于银彩的调声并不十分欣赏,二来银彩的导体很强,但绝缘和编织就远没有外观那么讲究,不可避免会有染色和串扰。镁声的目标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博采众长,在每一个环节,都采用最先进适用的技术。

.

镁声试验了杜兰的发泡铁氟龙绝缘,又开发了超低介电常数并且抗静电的发泡PE套管,都在线材中应用过一段时间,但最高目标当然是音乐丝带的微空间空气绝缘。

.

.



.


.


.


.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