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想买柯颂V8I,会不会后悔? [复制链接]

查看: 41499|回复: 224
81#

mosana 在 2004-10-26 20:01:39 发表的内容
我还是要再次提醒想买的人们:之以他的“哼哼声”,我觉得很讨厌!

吾会挂?!V8I的信嘈比好正喔!我听过拎到最大声都无嘈音。你中奖了,难得有嘈音的果台V8I,你都能碰到。恭喜!!!!
TOP
82#

我现在的音源还是DVD,正在考虑升级CD中,也不知买哪个来搭配较合适,我喜欢听较暖的人声
TOP
83#

leigoodwill 在 2004-10-27 13:54:01 发表的内容
你弱智啊,我又不是用V8的,价位贵几倍的东西好是应该的,值得沾沾自喜吗,V8至少是现阶段很多人的选择,那像你一副洋奴才像


你脑袋进水了呀?有屎?神经病吧?
我前面的帖子你看清楚了吗?
我说过V8没有性价比了吗?
贵好几倍?不是还有人说V8在国外卖7000美金吗?国内才卖7000人民币,超值呀!!!讲这话的人如今都跑那儿去了?
笑死了,W3才卖几米?

那些人都没话了,你却跳出来抬杠,就你最懂得什么叫超值?别人都是傻子?
就你会骂人?你妈从小拿手纸给你当餐巾用吧?

洋奴才?
就你知道爱国?用国外产品的人都是洋奴才?你这话放这儿大家都看着!
你如果真那么爱国,家里别有一件小日本的电器!全砸了狗日的!
你如果还那么爱国,以后记着千万别买任何国外的产品!
否则你就是婊子养的!

不给你几句好听的你就难受
现在你觉得我骂你骂的有道理吗?~痛快吗?舒服吗?
你个没脑子+弱智的大SB
最后编辑mackiel
TOP
84#

找个更好一点的胆前级可能会好得多
TOP
85#

个人也分别听过V8I和SIM的I3,感觉都是物有所值的东西,两者价位本身有一定的差别,声音我觉得V8I还是比较中性的,就是粗了点,而I3明显有美式AMP的特点,大气豪迈,驱动力也不错。如果V8I配上一个好的前级的话,我觉得是有很大的潜力的,不过这样搭配下来整个系统的价格又大大上升了,所以我觉得V8确实是有一定的性价比,但要完全发掘它的潜能,其它投入也是不会少的
TOP
86#

mackiel发表于 2004-10-27 10:14:23 2004-10-27 10:14:23 我们两个中,肯定有一个人是在胡说八道,呵呵,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是谁!
你其实才最可怜,自欺欺人

肯定是你在胡说八道,这个主题是买柯颂V8I、而不是买你的SIMAUDIO,在这里你才是可怜的人、你只能孤芳自赏了。
TOP
87#

Gro 在 2004-10-27 18:22:31 发表的内容
做人說話要敦厚些......照你simaudio的用家就說v8i不能入耳.......那我用goldmund前後級的人也可以說simaudio不能入耳呢!!!我當然不會這樣說.......也希望你不要這樣說話....v8i我的確是用家......用了一年多無亨聲無故障.......確實是性價比很高的東西.......勝至高過我很愛的goldmund主系統...


这位朋友,你用GOLDMUND说SIMAUDIO不能入耳,可能有你的道理
我同意不同意是我的见解了,这种问题毕竟只是心得,不涉及其他,是可以沟通的
但我绝对不会因此而首先攻击你是:胡说八道!洋奴才!浅薄!小资情调!爆发户嘴脸,弱智,鄙视~~云云吧?????尊重是相互的!
如果我这么说你,你会什么反应?有可能你脾气好,忍了
但我不忍,我对这种人永远就一个字:骂!

这与做人厚道不厚道无关吧? 你说呢?
来而不往,非礼也~~~

另外再说一点,GOLDMUND如此高端的东西,生产它的厂家也不是把性价放在主要位置来考虑的吧???,买它的人还强调性价比吗?应该属于但求好声不择手段的高烧友了,所以你说GOLDMUND的性价比比V8如何如何,这有可比性吗? ?OK!!!既然V8这么好,你对它评价这么高,,我看你的GOLDMUND不要用了,以后转手一心一意用V8吧!

我以前和现在的帖子从都到尾也没说过V8没有性价比,最初我只是说;:看自己的要求了,V8的声音不入耳"
够明白吗?
如果有人理解力很差看不懂,那没有资格和我再谈下去了!
最后编辑mackiel
TOP
88#

rraallm兄,买进V8I了吗?用她配B&W,JBL是蛮不错的。
以下是部分对她的评价,FYI

                   现代童话故事

          —— 柯颂V8i放大器评测   赵聪

(摘自《现代音响技术》2002.7第70期)

音响产品的改款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在产品设计者看来,一件新产品最初的设计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产品本身的成熟度,要靠时间来检验,产品身上如果存在“臭虫”,也只有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才会充分暴露。所以,在产品的说明书上,厂商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都保留了随时变更设计的权利。但有意思的事,发烧友有时对这种改款并不买帐,特别是当老款产品已经成为一种经典,连原有的缺陷也连带被神化之后,后续产品要像如前作那样成功的可能性就变得很低。

    我想,如柯颂这样的技术派厂商,肯定是属于“音响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因为柯颂掌门人邹元元先生不止一次地告诉我,柯颂产品的任何一次改进,都会不同程度地提升产品的性能,所以后来的产品,一定要好过原型机种。从柯颂V系列的改款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这一点,因为从V6i投放市场之后的反应来看,发烧友们对柯颂的这次改款是持肯定态度的。

    本刊在今年3月号发表了柯颂V6i的测试报告之后,已经有性急的读者发来了电子邮件,询问什么时候可以看到V8i的测试。按照过去柯颂产品开发的惯例,本来V8i应该是在V6i之前上市的,V8i的测试报告也应出现在V6i之前。不知这次是出于什么考虑,柯颂将过去的时间表颠倒了过来。要让我来猜测,可能是柯颂意图将V6的改款作为一次演习,或是投石问路,一方面为V8的改款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市场对V6i的反应,为V8i的设计、校声提供依据。

    当我为我的这篇测评向邹先生收集有关V8i的背景资料时,证实了这个猜测应该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因为据邹先生透露,V8i在电路上,有一处至关重要的改进措施,并没有用到V6i上。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V6i在电路上相对V6的几处改进:第一,增加了遥控功能,改善了操作特性;第二,输出及晶体管从每声道3对增加到4对,这一措施是为了改善输出级的线性;第三,负反馈网络参数略作调整,这一调整不影响整机性能指标,纯粹是根据主观试听结果而作的改动。第四,后级电路每声道增加4只电阻,据称此举纯粹出于工艺考虑,可以简化产品调试工序,提高产品一致性。

    V8i的改进同样有四处,但其中最关键一处改动与V6i有所不同。V8i输出级晶体管数量与V8持平,同为6对,并未增加。与V6i最重大的差异在于,V8i对原有的自适应偏置电路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对信号正负两半周的补偿特性更为理想。这一改进的效果直接反映在了放大器的开环指标上,就是谐波失真有了明显的下降。这样,在保证本机闭环失真指标不变的前提下,V8i将负反馈深度降低了近3dB。在听感上,我们可以明显感到V8i增益的提升,在试听时,我基本没有将音量旋钮设置到大于3的刻度。

    然而在外观上,V8i的变化反而没有V6i那么明显,它基本上沿用了V8豪华版原来的机壳和面板,唯一看得到的改变是面板右下角的花体字“V8”后增加了小写字母“i”。左上角的柯颂Logo后方是红外遥控接收窗,一眼是看不出来的。

常规电性能测试

    这次对V8i的测试比较详细,我们是将其前后及分开分别进行测试,而不像过去作为一台合并机进行测量。

    V8i前级部份额定输出电压是2V,实测最大输出电压达到15V,高于设计值3V,相当于额外提供了1.9dB的上动态裕量。过载/额定源电动势达到了24.2dB。对于有源前级来说,抗过载能力相当出色,即使对于峰值因数高达10的大动态交响乐信号仍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信噪比在不计权情况下也已达到101dB,A计权后更是达到107dB。串音衰减量声道都在85dB左右。对于一台未采取特殊隔离屏蔽措施的合并机来说,V8i前级部分的声道分离度和抗外界干扰能力显得相当突出。

    频率响应特性见图1,高端延伸超过80kHz,远远超过后级部分。两个声道的一致性也相当好。我们注意到,V8i前级并未对低频响应进行人工补偿,可见,V系列放大器整机在低频的约0.5dB的提升全部来自后级电路。

    失真频率特性非常出色(图2),谐波失真加噪声全频基本都保持在0.01%以下,7kHz以下更是基本维持一直线。这一测量结果即便与国外顶级名牌相比也毫不逊色。失真/输出电压测试(图3)同样证明这个前级的动态特性非常优秀,在达到额定最大输出时,前级的失真也低不可闻。

    后级部分,实测输出功率分别是276W/8Ω,506W/4Ω和808W/2Ω,对于容量1000VA的电源变压器来说已经近于极限。信噪比不计权107.5dB,A计权竟达到119.5dB!要知道V8i这次还减少了环路负反馈量呢,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V8i优秀的测量数值来自于电路优秀的开环性能,并非仅仅依靠深度负反馈。

    频率响应曲线两声道几乎重合(图4),低频在20Hz的提升量是0.3dB,比V8低了0.2dB,请注意,这绝非测量误差,而是说明柯颂对频率响应曲线形态控制竟然可以达到十分之一dB的精度!也许有人还没有理解这一手法的技术难度,就让我来解释一下。一般音调电路的提升/衰减率,最小也有每倍频程6dB,斜率不可能更小,而V8i竟然可以做到在从1kHz开始到20Hz近6个倍频程中,仅仅提升微不足道的0.3dB!这说明,柯颂采取了非常规的电路措施,这似乎也是他家的不传之秘,因为至今本人尚未在任何其它产品上见到。不知本文读者中有没有高手可以破解这一秘密?

    不过,V8i的失真频率特性比起前级来就要逊色很多,这是在额定功率下测得的结果。虽然其绝对值仍相当可以接受,但在频域高端,THD+N值竟然可以高出1kHz时35倍以上(图5)!CCIF双频测试(图6)表明,V8i后级在频域高端的非线性和中频完全处于同一数量级,这只能说明,V8i后级高频存在的噪声远大于失真。虽然人耳对高频随机噪声的容忍度比非线性失真要大得多,但我还是期望柯颂在未来的产品在这方面能再有所改进,因为现代国外许多优秀的设计,都表现出类似于V8i前级部分那样较为平缓的失真频率特性,我猜想这也许会给听感带来可闻的改善。

    后级的失真功率特性如图7所示,无论是小信号还是大信号,失真都非常低,特别是大信号下的失真值低到非常令人满意,这是音乐信号达到高潮时,系统音质仍能一如中低音量下般纯净的前提条件(然后就要看音箱的大信号特性了)。

    最后看一下整机的失真频谱(图8),这是在4Ω负载时测得的结果,8Ω时的情况还要更好一些。失真成分中仍是以低阶偶次谐波为主,高次谐波低到几乎看不见。在图的左边,我们还可以看到50Hz电源成分以及谐波,其绝对值甚至比失真成分还要低,这完全是靠过硬的工艺来保证的。

主观测试

    主观测试所用器材与试听V6i时基本没有变化,但这次可供搭配的音箱较多,除了JBL4312C,还有新送测的ELAC 205和DALI Royal Tower。V6i至今尚未送还原厂,正好用来作为对照参考机。

    这次试听V8i,显然不会有几个月前试听V6i时的那种惊喜,因为新V系列音质的蜕变,已经在V6i身上完成,V8i所能做的,只是在V6i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而已。不过,V8i与V6i在音质上的差异,已经不能用“微妙”这个词来形容,事实上,稍有经验的发烧友在第一时间即可领略到两者的不同声音风貌。这种说法并非夸大其辞,因为任何有耳之人都不可能对V8i整机近3dB增益的提升表现出麻木不仁。

    在开始试音时,我习惯性地把两台功放的音量旋钮都调到刻度盘3.5的位置,当我把喇叭线从V6i换到V8i,然后回到错位按下CD遥控器上的播放按钮时,陡然增大的音量让我从座位上跳起来调小音量。由于在器材对比试听时音量较大的器材明显要占便宜,我不得不借助测试信号和声级计来使两者音量达到差不多大小。一般来说,相同的音量,V8i音量刻度要比V6i小近一格左右。

    但是,纵然两者以同样功率驱动同一对音箱,V8i的声音还是表现得更为大气一些,这种感觉在推动ELAC这样的书架箱时尤其明显——一方面声音舞台在各个方向都撑得更开,另一方面,低频的量感也有所增强,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你会觉得你在听一对比实际尺寸更大的音箱。以Jimi Hendrix的录音为例,你会感到在使用V8i时,整个乐队不仅占据了视听室前方更大面积的空间,而且每个乐手个人所占据的那片空间也变大了。与此同时,好像由于乐手更卖力的演出,乐器发出的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很奇妙地背上了翅膀,以至于能够比用V6i时能在空中漂浮更长的时间。电贝斯最低端的那几个音符,我上次说过在用V6i推4312C时就像灌足气的标准篮球那样有弹性,但如果把音箱换成ELAC 205,这个球就变成了儿童篮球(以音响单元口径来说,我得承认ELAC的低频确实不坏)。然而,只要V8i上场,你立刻会发现ELAC音箱的低频实力并不仅于此,马力强大的V8i竟然可以把篮球当作气球,再吹大一圈。

    除了声场和低频,V8i和V6i在声音质感上的差别就很微妙了,我的感觉是,V6i在整体上似乎比V8i更幼细,同时也稍稍丧失了一些活跃感和相对的动态对比。比如《树之歌》中沙哈姆的小提琴音色,V6i在高把位时表现得娇嫩而纤细,然而在某种搭配下(如钛膜高音的JBL)偶尔也会略显刻板,换了V8i,小提琴高音区也有了类似于中低音区的厚度,声音质地更加光滑流畅。V8i的声音乍一听似乎没有V6i来得工整,但在长时间的聆听之后,你会发现V8i的声音其实更加生动一些,也更富于表现力一些。不过其间差别实在很难一下子分辨,也许只有在聆听你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某一类特定类型的音乐时才会有所察觉。我不知道这种感觉和两台放大器不同的增益有无关系。

    除此之外,V8i的声音和V6i就想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那么相似(大家可以参考V6i的评测),中低频质感的大幅改进使得V8i的音乐感更胜它的上一代机种。过去我本人一直以为柯颂的主力机种具有国产放大器中最清晰直观的中频,新V系列在此基础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你可以听一听Decca旗下艺人Barbara Bonney的精选专辑,无论是透过JBL、ELAC还是DALI,无论是在高音、中音还是低音区,这位年青抒情女高音的音色都如天使般纯净通透,并无毛刺开叉迹象,如上等绸缎般光润滑爽,令人闻之而忘俗。一台价格不过七千多元的国产放大器能有此实力,夫复何求!

    由于V6i与V8i的音色相似程度非常高,两者之间如何取舍有可能会令人踌躇。对于预算较紧的发烧友, V6i无疑更具吸引力。不过,我在此必须提醒一下,如果你是使用书架音箱(如本例中的ELAC)或是低音控制力良好的落地箱(如丹拿、JBL的大箱),V8i明显会带给你更大的满足感。但对于一些使用多只小口径单元并联,为取得平衡听感而适度将声音调整得比较松软的落地音箱(如本例中的DALI),搭配V8i有可能会使系统整体音色过于滞重,效果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换用V6i倒是更聪明的主意。无论如何,声音的匹配是第一位的,价格的匹配在其次,小马力的V6i配落地箱,大马力的V8i配书架箱都是有可能的。

结论

    几个月前,网上就有柯颂在为某国外名厂作设计并代工的流言,而柯颂倒是一直在低调处理,既不承认,也不明确否认。最近,我通过美国和日本的音响杂志,基本证实了这个流言。那家国外名厂的品牌价值,令柯颂放大器身价十倍,无异于造就了又一个现代版的灰姑娘童话。对国内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发烧友来说,还能上哪里去找这么大个的馅饼?无论你过去对柯颂放大器的声音有何种看法,这次恐怕都该找机会认真听一听新V系列,我敢说任何人在亲耳听过之后,都会对柯颂有一个新的认识。

V8i真的是甲类机吗?

    这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只要认真读过邹元元先生发表在本刊的那篇《理想中的甲类》,就会知道采用自适应偏置的V系列放大器“比甲类还甲类”,也就是说,它不仅严格符合教科书上的甲类定义,而且其甲类范围还远胜常规甲类机。可惜,如今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社会,有时候,一些伪科学怪论似乎比严谨的科学理论更容易取信于人。我就曾经在一个音响BBS上见到有人问V8是否真的是甲类,有意思的是发问者还读过《理想中的甲类》。为给读者们一个满意而直观的答复,我请邹先生特地为本刊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测试方法。

    测试思路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能够监视每一输出晶体管的输出电流变化情况,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晶体管在何时导通,何时截止。要做到这一点,只要把一个普通的示波器输入端跨接到末级晶体管的发射级电阻两端就行了。这样,通过检测射级电阻上的电压变化情况,就等于检测到了输出电流的变化。

    让我们来看图A,图中显示了三种形式的放大器末级晶体管的电流输出情况。对于传统固定偏流甲类、甲乙类放大器,其末级电流的变化规律其实是一样的,并无任何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初始偏置电流大小的不同导致的截止点不同。在图Ab中,虽然末级晶体管在完整信号周期中都有电流通过,处于完全导通状态,但这个甲类放大器已经处于进入乙类状态的边缘。可以预料,只要输入信号幅度继续增加,晶体管就会在部分时间内完全截止,情况就会变得与图1a中的甲乙类放大器极为相似。而对于柯颂的超纯甲类放大器,在大功率情况下,末级输出电流的变化情况应该如图1c所示,上半周波形的底部和下半周波形的顶部始终不会触到0坐标轴,保持着导通(甲类)状态。

    下列照片是V8i的测试情况,图B是V8i的50mA静态电流流经射级电阻上产生的电压降。这里我们用的是双踪示波器,可同时显示正负端两个射级电阻上的压降。我们对小信号情况不感兴趣,直接来看大功率输出时电流变化图形。图C和图D分别是V8i在200W/8Ω和400W/4Ω时射级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由于电压峰值很高,超出了示波器显示范围,我们只能看到电压波形的中间部分。可以看到,由于偏置电路的补偿作用,晶体管即便在不工作的那半个周期中也始终有微弱的电流通过,并没有被截止(图中正负半周波形顶、底部的弯曲是因示波器的介入而引起,因为示波器信号输入接地点电位不是理想的0电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结论)。

    为说明问题,我们用柯颂KS99来进行对比,KS99每只输出管的静态电流和V8i差不多,在50mA左右。图5是KS99在1W输出功率时发射级电阻上的波形,上半周波形的底部和下半周波形的顶部都在0电压位置被削平,说明KS99的甲类功率远小于1W。

    拥有自适应偏流补偿电路的V系列放大器,虽然静态电流设置与常规甲乙类放大器一样定得很低,但却能在很大的范围内使输出管始终保持在导通状态。所以,说柯颂V8i是国内功率最大、然而又是最环保的甲类放大器这话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TOP
89#

我聽過v8i搭配dyna 1.8MKII沒有問題....
我目前是用Mcintosh C34V搭v8i推N805....很滿意!
TOP
90#

zengchm2 在 2003-8-11 0:41:27 发表的内容
柯颂V8I好力,但音色粗。象台拖拉机。

 
  请教zengchm2 胸弟,V8I多少米呀?
  。。。。。。
  要是推丹拿122 或 听众42不知会怎样?哪位DX试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