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960616263646566» / 70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朗扬声器用家专栏。 [复制链接]

查看: 1464014|回复: 7073
621#

TANNOY Turnberry:

秋水兄:33000
寻芳兄:31000
哈是韩:28000
富贵兄:24000
看来价格差别挺大。
TOP
622#

贴一个3w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单:
                            英镑           美元      
B&W 803             3500            5000
B&W804              2500            3600
KEF203               3000            5000
PMC OB1            2500             ?
ProAC 2.5            2700             ?
JBL Ti10K               ?               6100
DYNAUDIO            ?               5000
TANNOY             2700            4000
.......
希望给买此价位的朋友参考。另外PMC内地定价60000,B&W804内地定价37000。
TOP
623#

价格与JS大小有关。天朗在北美没市场,Dealer 进价就高。纽约的给我报US$4400一对特贝丽。
TOP
624#

[quote]哈市韩 在 2004-6-3 11:46:31 发表的内容
TANNOY Turnberry:

秋水兄:33000
寻芳兄:31000
哈是韩:28000
富贵兄:24000
看来价格差别挺大。[/quote]

没什么奇怪的,在2000—2001年间TURNBERRY HE  的价格是25000元,当时有些地方的JS店现在还有那批存货,以24000~28000卖出也是合理。从2003年进货的那批进货价格就提高了。
TOP
625#

各位:
   现在阿海在极品人生上发报很多二手功放,不知那款比较适合天朗箱。
TOP
626#

真空管的体积巨大、耗电量高、热量更高、噪音也较高,几乎一无是处!因此,晶体管扩音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面世后,将胆机打得落花流水,毫无招架之力。


听了二十年晶体机之后,发烧友在八十年代开始反思:晶体管虽然较便宜、较长寿、体积更小、热量更低、瞬态更快,但音乐味却不能与胆机相提并论!于是,胆机又再次受到喜欢音乐与音响的发烧友的肯定。


据美国著名音响设计师James Bongiorno表示,真空管和晶体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体。真空管是天生的高频率物体而晶体管则非。真空管很自然地做它们本份内的工作而晶体管则必须被迫去做它们份外的事。真空管大体上具有均匀的谐波失真,晶体管则由于指数天性而具有奇次谐振的特性。晶体管具有时间延迟的现象,起源于接点之电容性,若工作点选择不当,音质会变得极差;反之,真空管就不致于遭受这些困扰,因为它们的性质就是流畅的物体。


James Bongiorno的研究,以事实说明了胆机比晶体机更为悦耳的原因,也解答了为何胆机比晶体机更具音乐感的迷思。


胆机除了音乐较佳之外,真空管的老化,是发烧友普遍面对的一个问题。此外,胆机在不同的工作电压、或换胆后,亦会改变出厂时的特性。若未适当地调校,将可能产生不平衡输出、失真、胆过热或烧机的现象!
TOP
627#

诗醉参考价格:
  http://www.keiser-shop.ch/Ma_un_Conrad_Johnson.htm
TOP
628#

audioasylum 上有烧友高度推崇AM Audio 的纯甲功放推天朗,可惜这家意大利小厂在家乡以外没有代理。
www.amaudio.it
TOP
629#

Spendor S3/5的原厂公布平均阻抗值为8Ω,效率竟然低到84dB,相较于Rogers LS3/5A的82dB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如此一来,搭配高素质、驱动力强的扩大机才能够真正将它的潜力发挥出来。笔者聆听的环境为4.1╳6.2公尺,喇叭安置在高60公分左右的喇叭架上,距离后墙与侧墙约莫2公尺和1公尺。首先披挂上阵的,是Conrad Johnson Premier 7B真空管前级搭配Threshold SA-1纯A类150瓦后级。其实一般的用家都喜爱采用真空管机驱动LS3/5A,以求得甜美的音色和从容Q软的低频。而且,LS3/5A和Dynaudio喇叭有相同的特性,就是以晶体机驱动若要达到相当程度的动态表现,除非功率和电流输出量与喇叭搭配合宜,否则它们就有如吸血鬼般,倾向于吸干所有输入的能量;相对的若采用管机来推动,似乎这样的问题顿时迎刃而解。如笔者过去惯用Unison Smart 845搭配同厂Mystery 1,以35瓦的推力就能够在二坪半的空间里,获得令人相当满意的声音。然而,搭配器材之所以会如此采用是其来有自的。原因是当笔者首次拿到这款喇叭时,第一个反应当然是再以Unison前后级加以搭配。结果,推不动就是推不动!所有的声音都闷在它那娇小的身躯中。笔者除了不停地煲它,最后还是忍不住发了e-mail给Spendor原厂,想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Spendor原厂以相当快的速度回复,结果答案竟然是︰S3/5偏好英国晶体扩大机。

令人赞叹的小家伙

    既然原厂建议使用晶体扩大机,也只有尝试看看了。Conrad Johnson Premier 7B配Krell SA-1的驱动力是无庸置疑的。当Burmester CDⅢ第一首……响起,似乎所有关于LS3/5A的事情都不对劲了。怎么说呢?以S3/5的迷你身段,处在对它而言不算小的聆听空间中,竟然可以营造出非常浑厚的中低频。最令笔者感到震惊的,在于S3/5极为优秀的音乐密度的回放表现,已经远远地将LS3/5A拋之在后。S3/5的高频精致细腻,弦乐表现得滑润自然,小提琴的泛音映着动人的光辉,已可与充分唱开的LS3/5A平起平坐;中频饱满厚实,擦弦感和琴身的共鸣极为诱人,人声的表现也略胜LS3/5A一筹;低频量感因受限于喇叭天性原本不足,但是大提琴却能比3/5A沉得更低,弹跳感也更为扎实。层次感和细节的掌握上可圈可点,对小喇叭所在行的音场音像建构上,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搭配晶体机的驱动之下,S3/5不仅在原本LS3/5A所擅长之处,一一击败对手,对于高低频二端的延伸与动态的表现上,更是LS3/5A所不及之处。在播放马勒第六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时,虽然S3/5仍有些许起因Run-In时间不足的紧绷感,但是整体音质和音响性的表现仍趋上乘,不禁令人期待再过个一年半载,待S3/5调整到最佳状态,将会是么样的表现。

非战之罪

    由于Rogers LS3/5A在将近七坪空间里输得心不甘情不愿的,描述得夸张一点,败像实在有点狼狈。毕竟它也是历经多次战役,曾经打败多对15欧姆和11欧姆版的冠军得主,首战便被那对初出茅庐的Spendor S3/5打得溃不成军。为了寻求一丝可能翻身的机会,将战场移至平日聆听LS3/5A的二坪半大书房,以Denon DCD-S10CD直入Conrad Johnson Premier 11A,希望以真空管70瓦的驱动力再次作一番评估。在慕特流畅带出优美的小提琴旋律之时,笔者发现LS3/5A微微的笑了,历经十多年的煲煮而呈现出来的轻松自在、松软可口的特质,在优质真管机的扶佐之下,所散发出的甜美音色,实在是凡人无法挡。或许我们可以说,在如此的条件下,S3/5输得有理.
TOP
630#

请教秋水,天朗的土星S8我已经听了一段时间,感觉高音不够,但低频的量感和动态比较大,想过搭配一个ST—50的高音。还有,秋水兄对土星S8的声音如何,可以评价一下吗,播放马勒的大型交响乐可以胜任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