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驱魔人”智取“夺命标” [复制链接]

查看: 11898|回复: 60
51#

缘分极重的SL600

文·【SAM】



前言

如果有人要编写一部Hi-Fi专有名词,我想你大可把600列入,只要一提起600,Hi-Fi友都能意会你指的乃是英国听觉文化的产物Celestion 600小喇叭。这一对褒贬参半的喇叭,在香港叫600仔,在这里我们叫600。细数一下,600降临我们的婆娑世界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这其间它给Hi-Fi友带来了无数的亢奋,同时也带来了无数的苦恼!具双重性格的SL600,就有如一匹难于驯服的野马,她能把你带入仙境也可能把你推入困境,确是“大好大坏”,许多人在未经细心雕琢之前,就盖棺定论,把600往二手商里推,正是把宝钻当石头,除了说“无缘”之外,What can I say?

十年相伴

万事讲求缘份,600跟我有缘,与我相伴已有整十年了,她的难以驾御,许多人都闻声丧胆,这其间我也以致不厌其烦地为她做媒,物色一位能与她相配的如意郎君(Power Amp也)。我服侍600的容忍精神,更甚于我家里的太座,确实超乎寻常!直到今天,我的太座还是无法明白为什么那两个铁箱子居然能够与她平起平坐而一直不能释怀。其实这十年来,在我家进出的喇叭也有好几对,可是到头来600还是600,依然还是文风不动的屹立不倒!有人好奇地问我:“600真的是那样好吗?”其实600也颇具格性,后级配搭不当时将会给你一块块的声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夜阑人静,当你想以较小音量独自欣赏的时候,会有一种听不到细节,“搔不到痒”的感觉!不过,这一小音量的毛病却可能是600另一优点的主因,那就是“大音量而不吵”(大音量并不代表极大音量),很多喇叭在大音量的时候,往往就显得吵杂并带压迫感。?00却能在这个时候很适当的把各种乐器的比例、亮度很均衡的表现出来,给你一种大声而又不吵杂的亢奋感,这是600的一大特色。600给你的那种音的美感是非常迷人的,她能把每一个音符Seamlessty地缝接起来,在整体上给予你一种和谐自然的美,这整体上的美加上她所营造的音场、定位,往往使你感染到音乐的起伏,浸淫其中而浑然不知。

600si

600的那一段音乐味的确叫我难以自拔,三年前当我听到600si时,我就兴起把我的600升级至600si的念头,600与600si的差别在于后者为Bi-Wire设计,除了分音器不同之外,其他元件都是一样的。Bi-Wire的设计近期特别风行,在立论上,好处多多,它把分音器里的高音与低音的线路分开,减少了高低音之间分音元件的互相干扰。从另一角度来看,Bi-Wire用多了两条喇叭线,由两条增加到四条,这就有如我们的快速公路,四条Lane当然是比两条Lane来得顺畅无阻,更能发挥车子!性能还有滋味使用上,如果后级的推动力不足,Bi-Wire也许会帮上一点,这是我后来在600si神上所得到的一个经验。

手术过程

把600升级至600si,第一件工作当然是去找600si的分音器,还好,经过一番工夫后我终于把它弄到手,接下来就把整个Upgrade工程接给本地焊线高手CD Acoustic的Jimmy Goh。表面上这个工程的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而且经过Jimmy开刀的喇叭也不计其数。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和手术过程惊心动魄,事过之后Jimmy说以后再也不会干Upgrading 600的这一类买卖了,个中原因且让我一一道来。

(1)装上600si分音器并不难,可是我却偏偏选上了VDH
SCS-12作为喇叭内的引线,此线乃经过高压缩处理,密度高,线的表层镀银,此线被广泛应用,深获得好评。可是此线也相当硬、粗、重,当Jimmy要把它衔接上幼如发丝的高音喇叭线圈时(此高音喇叭不像一般有±终点),顿时也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只要稍为一不留神,整个高音喇叭就得报销,在骑虎难下的情况下,我只好“拍拍”胸膛,担保他不必负责后果,他才终于完成了任务。

(2)原装600喇叭的Terminals在拆出之后才发现是“玩具”级,这对于通透度肯定不会有好处。至于Terminals我看上了Monster的产品,品质不错而又实用。由于600si是走Bi-Wire,意即我必须在600的神上多开几个洞,就在Jimmy开始举钻的当儿,他忽然间停了下来,要求我回避一下,一来是怕我看了会心痛,二来是让他好放胆地去干。洞是钻开了,不过另一个问题却接踵而来。原来600的玉体乃是金属作的,我所用的Monster Plug的主轴也是金属,金属碰金属,短路了!这绝缘的问题的确不好搞,更何况喇叭箱根本不是实体,里头中空,使Plug更加的没有着力点,还好,Jimmy还是把这些难题给一一解决。

后语

朋友们,我不鼓励你像我这样地把600升级志600si,一来是手术难度高,二来是升级后,你的600可能会被贬,因为她即不是600也不是原汁原味的600si,最近芽笼二手商里的Uncle阿财就曾把我的600判死刑,他说:“你的600被舞过,无价矣!”话虽如此,我对升级后的600丝毫没有半分悔意,因为确知我的600是截然不同的,她比一般600来得更通透,同时还附带着一份开扬而自然的气质,其空气感也更为清新,似乎夹着一股秋高气爽的味道,难道是用了SCS 12使然?也许是吧!
TOP
52#

[upload=jpg]Upload/200552415143472502.jpg[/upload]

AMERICAN GRAMAPHONE总舵主Chip Davis

文·【谭泽江】

  

对于喜爱New Age音乐及爵士乐的朋友而言,American Gramaphone
Records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该公司的制作以一贯的高水准及高品味而著称于世。在American Gramaphone Records的众多录音之中,又以由该公司总舵主Chip Davis所制作的Fresh Aire系列备受瞩目,许多坚贞的乐迷从Fresh Aire I一直追到Fresh Aire VII,转瞬已是十五载,几乎是从黑头追到白头,简直惨过爱情长跑;虽然Fresh Aire系列大受欢迎,可是Chip Davis却似乎不谙“抢钱”之道,每一辑Fresh Aire的面世仍然得经过几年的酝酿。

值得高兴的是Fresh Aire VII今年荣获格林美(Grammy Award)的最佳New Age音乐大奖,肯定了坚贞不渝的乐迷们的眼光,当然也对得起那满头银丝般的白发!

American Gramaphone Records是Chip Davis在一九七四年所创立的,至今已经有十八年的历史了,昌发私人有限公司则是American Gramaphone Records远东地区的代理,虽然双方已经有多年的合作基础,有趣的是Chip Davis与昌发的老总曾沛力先生却始终缘悭一面(缘份未到?)。

今年五月,Chip Davis乘着到远东考察业务之便,顺道到新加坡会晤合作多年的曾兄,这也是Chip Davis第一次造访新加坡。

在曾兄的陪同下,笔者与Chip Davis作了一个独家专访,以下简称Chip Davis为C,笔者为谭。

谭:身为一间一间发烧唱片公司的总舵主,您本身是否也是一名发烧友?

C:以前我也是一名发烧友,可是由于目前我每天都得花上十多个小时在我的地窖录音室里利用各种现今的电子器材及电脑作曲,再加上各种硬件及软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我甚至还得特别聘请两位助手专门为我阅读各种硬件及软件的使用手册,忙碌的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我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发烧,虽然如此,我还是密切的留意各种发烧器材的发展与动向。

谭:既然您的工作是如此的忙碌,那您是如何利用那仅有的闲暇时间呢?

C:我喜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在原野里睡觉,倾听各种鸟兽的声音,这些都是我创作的泉源,实际上许多古典音乐家也喜欢这么作,此外,我也发现到像新加坡这样一个高度发展的城市国家,居然到处都充满了一片青葱的绿意,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谭:一般上许多作曲家都精于弹奏钢琴,可是我却发现在您的录音中,您似乎并不演奏任何键盘乐器,原因何在?

C:我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不过进了音乐学院之后却是主修巴松管,实际上我的钢琴弹得并不好,因此我在作曲的时候并不喜欢在钢琴上敲敲打打,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因为弹奏技术的局限而约束了创作的空间,实际上我在创作的时候是直接在脑海里组织我所需要的声响。

谭:您喜欢古典音乐吗?

C:喜欢!

谭:谁是您最喜欢的作曲家?

C:这很难说得上,喜好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有一阵子 我很沉迷于巴尔托克及亨特密克,可是目前我听得最多的反而是莫扎特。

谭:您每年要花上多少时间在旅行演奏及视察业务上?

C:去年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在家。

谭:请问您结婚了吗?

C:我已经结婚了。

谭:那您一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在家?

C:其实前年更糟,我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家,所以去年总算有进步了,今年也许会有四个月的时间吧!

谭:您太太听了一定很感动!

C:嘻!嘻!是的。

谭:许多人正在热切的期待着Fresh Aire VIII的面世,请问您是否正进行中?

C:Fresh Aire VIII的完成可能还需要多一两年的时间,目前我正着手进行一辑名为Impression的创作与录音,之后我还会进行一个称为Seven Natural Worder of The World系列录音中的第一辑,然后才会推出Fresh Aire VIII,而Fresh Aire VIII也将是Fresh Aire系列的完结篇,Seven Natural Worder of The
World系列则是另一轮心的冲刺的开始。

谭:Seven Natural Worder of The World在风格及构思上与Fresh Aire系列有何不同?

C:Fresh Aire系列的风格基本上是建立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然后再将古典乐器与电子乐器相结合,至于Seven Natural Worder of The
World目前还处在构思阶段,表达的手法上将会与Fresh Aire系列有所不同。

谭:您除了创作与制作之外,是否也参与公司的行政与业务?

C:在行政与业务方面我亦积极的参与!目前我是公司的总裁,在我的名下还有六、七间子公司,这就是我得经常作业务视察、旅行演奏及到各地录音的主要原因。

谭:这种频繁的旅行,是否会影响到您的创作?

C:坦白讲,有时的确感到累死了!可是这种积极的参与却使到我能够更准确的掌握到人们的口味,同时也能够更明确的让我旗下的作曲家了解到人们的需要,如果缺少了这方面的接触,我们的作品恐怕将会与听众绝缘,因此我视业务旅行为我创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谭:您觉得人们的口味是否在改变?

C:从十八年前我创作Fresh Aire I开始到目前的Fresh Aire VIII,人们的口味一直在改变中,当年购买Fresh Aire I的听众目前都步入了中年,由于他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因此对于品质与内容的要求也相对的提高了,而口味则更加日趋于古典音乐。

谭:所以您开始录制古典音乐?

C:其实我们一直都有录制古典音乐,只不过现在更积极一点!嘻!嘻!

谭:您似乎非常在乎听众的口味,我想请问您,您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听众抑或是为了表达自我?

C:两者都有!因为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我对事物的看法亦随着改变,因此在口味改变的步伐上几乎是一致的。

谭:在结束这段访谈之前,我想……。

C:在结束这段访谈之前,我倒是很想听听作为一名亚洲人的您,对于将古典乐器与电子乐器的结合有何看法?

谭:其实我所接触的音乐范围很广,从中国音乐、古典音乐、马来音乐、流行音乐至爵士乐等都曾经涉及,这几天为了访问您更是听了不少您的录音,我觉得您将古典乐器与电子乐器相结合得很有美感,最重要的是您的音乐具有时代感,能够很真实及贴切的反映了现代人的感觉。

C:完全正确!我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感觉。
TOP
53#

The Weavers

文·【阿狂】
  


尽管多年来一些Hi-Fi天书曾经特别撰文来歌颂这张唱片,我还是忍不住需多写几百字来说说这张静电之作的伟大之处,好的唱片是不会过时的,就如好的女人是永远不老的。

The Weavers是五十年代美国的民谣组合。他们纯朴无华的风格,代表了那一代美国人的心声。为了纪念成立十五周年,The Weavers在1963年五月二日和三日在Carnegie Hall举行两场演唱会。这两场演出的实况录音,也为Hi-Fi史留下一个珍贵的宝藏。

这张唱片所捕捉的人声的真实感、舞台的阔度、深度与高度、乐器的定位、观众的掌声皆清楚可闻。很多人都喜欢Goodnight Irene来试机,这The Absolute Sound的一班大帝(借用香港人的术语)。读过我上一篇文章者必知此片乃我的镇山之宝之一。当你的器材Set Up到完美时,你会对这首歌所营造出来的效果咋舌。在我用Quad ESL 63的时代,每当整套Hi-Fi系统搞到有上佳水准时,我常播放这张唱片来招呼客人。

不过听这张唱片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却不在我家,而是多年前在昌发总舵主曾沛力的发烧房中。当时他用Basis唱盘,Air Tengent唱臂,Spectral DMC-10前级代码200后级和Mirage M-1喇叭。当播放Goodnight, Irene时,The Weavers的各个成员在舞台上呈一个半扇形排开,3D感非常丰富。演唱者的情感变化,Bangos,Guitars和Double Bass的拨弦声,每条琴弦音色的瞬变之快和包围在人声和乐器四周的空气感之多,都考得100分。尤其当大肥婆女主音Ronnie Gilbert高唱主调Goodnight,Irene时,她上扬的嗓子,夹着四周的回声,直上Carnegie Hall的屋顶,而周围观众的呼吸声混合着和声,贴着聆听者,使我们有置身观众席的感觉。玩Hi-Fi可以达到这种幻梦幻真的境界,是我从未听过和想过的,这肯定是已进入了The State of The Art殿堂。

我回家校调了Quad ESL 63两年,始终无法达臻如斯境界,只能佩服曾大侠确实是校声高人,摆喇叭的本领超人一等。

除了Goodnight,Irene外,这张唱片的其他歌曲其实一样惊人,如Guantanamera,Round the World,If I had a Hammer等等。这张唱片在TAS上榜十多年,也是香港人拱为瑰宝的天碟。我个人先后拥有四张唱片,包括一张平价的Repressed Mid-Line版本,可惜音效亦只得50%,和两张从英国二手店发掘出来的原版珍本。最近又搜集到一张由Doug Sax做Mastering的Limited Edition发烧超级片(Analogue Production Serial No 0985),可惜近来较忙,无法比较原版与Dong Sax用真空管器材所泡制的发烧版何者更劲、更生猛?这张唱片的原版相当难找,至于你是否有幸能印证这唱片是不是如我所说的那么神奇,那就要看你的造化咯。(编者按:天无绝人之路,请翻另页。)
[upload=jpg]Upload/20055241516371403.jpg[/upload]
TOP
54#

举足轻重的空间因素

文·【杨伟鑫】
  

我们家中的聆听环境,对整个音响系统的再生效果有着绝对的影响。根据著名扬声器设计家Mr Dave Wilson的一番话指出,一对良好的扬声器不能在任何环境底下充分地发挥其最大的潜能。换言之,它只能在整个音响空间的某一处理想地带才能发挥至最佳状态。能够拥有一间舒适理想的聆听室是许多发烧友一直响往的目标。这不只是建立自己的发烧园地这么简单,它更可能是整个音响的延伸及音乐生活的所在。

一般人在追求High-End的过程中,最普遍的便是更换较好的器材以捕捉更理想的效果。器材间的优势固然是存在的,但这并不代表是绝对的升级。若处理不当,却弄巧反拙,降了级。其实整个再生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许多人在追求升级当中,往往忽略了聆听空间的因素。而空间在音响再生中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所听到从扬声器中发出的音波,是已经通过周围的空气作为媒介,并且具有折射,反射等特性,因此我们所处的空间可以视作这种输出的负载,如果负载条件有缺陷,那么完美的输出也随着大打折扣。

我们从厂方所得到的一些器材规格,都是在无响室中测试出来的。这些资料只能拿来作参考比较,因此它未必符合实际使用情形,除非你是使用无响室来听音乐,其实一间理想的聆听室所要求的特性跟无响室的要求是不同的。我们是要造出一间适合听音乐,而不是测试器材的空间。从这点也提醒了那些完全依赖杂志的介绍而去选购器材的朋友,有时会碰到货不对办的经验,其实不是货有问题而是空间在作怪,若你能深切地了解这个问题,所得的效果很可能比试听室的更好。

一间理想的聆听室不能像无响室般的绝对隔音以及内部无反射、无残响的状态。为了保持一定程度的鲜活气氛,最好能有适当的残响。过于死寂的环境虽然能让扬声器表现其原始性能,但音乐听起来毫无感情,沉闷无味,那么要营造一个理想的聆听环境应具备神明条件呢?

(一)噪音控制

周围的噪杂音,对聆听音乐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我们吸收入耳的音波已渗入了噪音,而这些杂音正是我们要全神贯注去欣赏音乐的绊脚石,若能尽量把噪音抑制在最低的程度,对再生效果起了很大的帮助。

(二)残响控制

一般上我们会碰到的是某个频段的残响过剩,而形成驻波的问题,而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也是环境的结构所带来的。要有效地控制整个音频的残响,必须利用各种不同的素材,作适当的吸音及反射。至少要能判断出那个音频出现问题,然后对症下来,千万不可随便贴上吸音绵或反射素材就了事,残响的控制是绝对影响再生音色的主要关键。

(三)响应均衡及反射状态

这点与整个聆听室的空间息息相关。错误的反射会造成音频失去平衡及音场混乱。譬如说,开口式扬声器与密封式的摆法上就有所不同,开口式的设计对某一频段所产生的共鸣较大,尤其是开口处在扬声器背后的设计,尽量能与背墙保持一些距离,才会使音场的深度及定位更显著,有些扬声器甚至摆到整个房间长度的三分之一效果更理想,适当的摆放扬声器有时是不简单的。若是碰到恶劣的环境,往往是费时费力,还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能够把问题解决。

空间的问题只能由空间本身来解决才是根本的方法,市面上所售卖的任何吸音绵及素材都有其一定的作用与价值,问题是如何正确的运用它才不至于带来反效果。总的来说,若要获得最高的聆听享受,就必须加强自己对这方面的修养为最实惠。
TOP
55#

中澳合制的坦克级胆机Melody SP3


文·【谭泽江】
  

Melody是一家澳洲公司,据Melody宣称,旗下的胆机都在澳洲设计,制作及生产则在中国。当我首次见到Melody SP3合并式胆机时,还以为是出自军火设计师的手笔。SP-3除了音量旋钮是银色的之外,其他部分全都采用银灰色。机壳上的真空管及变压器都套上金属外罩,坚硬冰冷的外观,令人联想起无坚不摧的坦克车。

SP-3的面板的正中只有一枚巨大的音量旋钮,非常简洁。也许你会和我一样感到好奇,电源开关及选择挚究竟在何处?

仔细打量,才发现电源开关就在机身的左侧,选择挚则在机身的右侧,SP-3共有两组输入可供选择。面板简洁固然赏心悦目,但如果只求美观而将常用的基本功能分散开来,便显得缺乏逻辑及说服力。

话虽如此,SP-3还是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原因是它用料之大手笔,在同价胆机中实属罕见。

SP-3的售价为$1550,通常这一价位的胆机都采用无段式碳末音量控制器,但SP-3却重槌出击,采用以美国Dale金属膜电阻所制成的24段级进式音量控制器,它的失真率及精确度都比同价胆机所惯用的音量控制器优越得多!换句话说,采用级进式音量控制器的胆机,其价格都比SP-3高得多!在供电方面,SP-3采用日本的电解滤波电容,有些更是八十年代军用仪器所专用的军用级电容。电源及输出变压器则是由Melody所自行开发。在SP-3的机壳上,只见到一对输出变压器,当你将SP-3翻个四脚朝天,便可见到电源变压器在机壳的底部露出头颅,原来电源变压器就“藏”在机壳之下。SP-3总共动用了10只真空管,它的输出功率为38W,重量达20kg。

测试时,所用的CD机为Reimyo CDP-777,扬声器为Rogers LS3/5a LE,喇叭线及电源线为Bad Cable。试音碟分别为Anner Bylsma演奏巴哈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爵士乐For Duke,邓丽君的《人面桃花》,雨果《梦想天堂中》的《香格里拉在哪里》及Joaquin Rodrigo的六弦琴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等。

开机时,SP-3的面板上亮起了一颗蓝灯,显示电源已经接通。由于胆机需要长“煲”才进入状况,于是便离开发烧房,让SP-3“燃烧”自己。

两个小时后,SP-3已煲得热气腾腾,可以开始试音了。

听过多张试音碟后,发现SP-3整体的表现不俗!它的节奏轻快,瞬态迅速,音响干净俐落,可惜下盘较轻。此外,听音乐时老是觉得意犹未尽,可是又说不出其所以然,直到听了巴哈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后,才发现SP-3的音色虽然清丽,但却不够浑厚,削弱了音乐感染力。

由于成本的关系,因此对跟机而来的真空管不能期望过高,我估计SP-3的问题可能是出在真空管。于是,马上致电Melody的总代理,要求提供质量更佳的真空管作为测试之用。

Melody的总代理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将跟机而来的真空管悉数取出,换上四枚Svetlana的5881/6L6功率放大管,两枚RCA的12AX7,两枚Mullard 6922及两枚Mullard的12AU7。

值得注意的是,我向Melody的总代理提出的要求是真空管音色要柔和、低频要丰满,但这不代表着SP-3一定要配搭以上管子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相信各位都很想知道,SP-3换胆之后,它的表现究竟是扬长避短抑或是扬短避长呢?

性急的朋友不妨到总代理处先听为快,沉得住气的朋友则请听下回分解。



续谈中澳合制的坦克级胆机Melody SP3


文·【谭泽江】
  


话说上个星期测试Melody SP-3合并式胆机时,感觉它的节奏轻快,瞬态迅速,音响干净俐落,只可惜下盘较轻。听音乐时老是觉得意犹未尽,但又说不出其所以然,直到听了巴哈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后,才发现SP-3的音色虽然清丽,但却不够浑厚,削弱了音乐感染力。

于是,马上致电Melody的总代理,要求提供音色柔和、低频丰满的真空管作为测试之用。

换胆之后,当然先听巴哈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大提琴的音响更为结实饱满,琴匣子的共呜更佳,余韵悠长,典雅华贵的巴洛克气氛,舒适迷人!对于音乐造诣高的朋友,可能会感觉到流畅的琴声中,稍带有一丝的浮躁及不够从容,音色也较明亮。不过,以SP-3配搭Rogers LS3/5a LE听大提琴,音乐气氛不错,弦的韧性也重现得很好,将大提琴的迷人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很高的像真度。

听过了大提琴之后,相信发烧友最关心的是SP-3听人声又如何?

以SP-3听邓丽君的《人面桃花》,除了音色稍亮之外,邓丽君的嗓音芬芳馥郁,胆味十足,充份发挥出胆机特有的韵味。

有些胆机听女声及古典音乐,充满了文艺气息,但在播放爵士乐时,便显得无精打彩,因此非得以爵士乐试试SP-3不可。

听For Duke中的Take the "A" Train,低音提琴充满了弹性,低频明显地更为下潜,与换胆之前的表现判若两人。套鼓及的低音提琴的音粒充满了节奏感,瞬态表现不俗,令人听得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高亢的小号(Trumpet),音响请脆及富有穿透力;出色的三度空间感,令喇叭消失于无形,所有的乐器都出现在喇叭后方的音响舞台上。

听过了大提琴、人声及小编制的爵士乐后,现在是以较大块头的录音来考验SP-3的时候了。首先,听Joaquin Rodrigo的六弦琴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

独奏六弦琴、英国管及弦乐的音色极美,在爆棚时音响则显得略紧,但它的音场非常宽阔,音响也很丰满。接着听柴可夫斯弦乐小夜曲的第一乐章。

在汹涌澎湃的乐段时,高频会显得较为尖锐,音响也较散,说明了以SP-3区区38W的输出功率,已无法满足Rogers LS3/5a LE的胃口。因此,喜欢大场面的朋友应考虑为SP-3配搭灵敏度较高的扬声器,如:TAD,便可轻易将它推得天翻地覆!

音响器材所追求的是高传真,但事实上每件器材都有本身的性格。与Melody SP-3相处了一个多月,发现它的音质较为硬朗,音色较亮;它的输出功率虽然不大,但骨干鲜明,不似一般小功率胆机的阴柔;它的音场宽阔,结像清晰,音色甜美;以价论声,SP-3是一个物有所值的选择。




售价:
Melody SP3: $1550
最后编辑leslie
TOP
56#

CANARE4S12超值喇叭线

文·【SAM】



回顾二十年前,导线在Hi-Fi组件中并不被重视,直到Monster Cables这名字在七十年代末出现后才奠定了Hi-Fi友讲究导线性能的这一新局面。过后由于有甜头在望,各种五花八门的超级导线也都相继面世,举目当前,每米叫价S$100的导线比比皆是,确实是叫价有不惊人不休之嫌,在很大程度上,这一局面是与Hi-Fi友“一分钱一分货”的这种心态有关。还好,例外总是还有的,这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Canare 4S12导线,但愿你也深具慧眼与此线结缘。

我有缘认识Canare是与Kelvin Tan这位音响顾问有关,Kelvin在当今世界上的Professional Studio领域里,颇早有盛名。在大学期间,他专攻读音响电子学,拥有好些这方面的衔头。有一天,在偶然的机缘下,我在他家试音室内注意到他所采用的喇叭导线,一律为Canare 4S12,而Kelvin当时给予Canare 4S12导线得到评价更实现极为崇高,他形容Canare的Price-Performance Ratio是空前的,依稀还记得他把当今的一些价格最贵导线喻为“光天化日下的强盗”。由于Kelvin拍胸式的推荐,过后我到AUVI那里Tailor-made了一对4S12,沿用过一阵子后,其表现确实是令人谷物,巴不得马上撰写这篇报导以造福大众。

大多数Hi-Fi友都不曾听过Canare这牌子它是日本一家颇具规模的导线及连接器(Connectors)的制造商,其供应对象都是工业厂商,专业Stixlio之类,其最了得的产品乃为L-4E65麦克风线,在广播界里被认定为标准。Kelvin曾把此线应用在Inter-Connect上,表现不俗。在物理理论上,左右导线表现好坏的因素颇多,导线的粗细会影响电阻,线越粗电阻就越小,可是也同时带来了更多的Skin-effect(意即电子流集中在线的表层流动)而得一失一。导线里的铜线纯度固然重要,其绝缘结构亦不可忽视,尤其是应付那无形的磁场干扰。避震功能亦不可忽略,Canare在这几方面都下足功夫,其沿用的Star-Quad概念,有互相抵消导线之间引起的磁力干扰的作用。Canare所采用的铜线是OFC级,不过到底是几个'N'就不详,其避震材料也把导线落实札紧,在音响上的表现,4S12确实是不遑多让于一些昂贵的超级导线。以价论声,Canare 4S12更是属于五星级,其售价只不过是S$15/m,而市面上的一些超级导线叫价都往往在S$100/m以上。

Canare 4S12能准确忠实地把原音重视,其低音的震撼力是摄人的(Victor VDRY-28006鬼太鼓),听蔡琴的“老歌”时你会发觉到原来其喉底深处还有那么多的细节。播放Rossini Stabat Mater(chan 8780)的Track 3及7时,两个女高音的“音效”确实惊人,从中你可以感觉到高能量中高音的冲击力,Canare 4S12更能把这束“能量”充分发挥使人有一种更开放直耸云宵的“无限”感,丝毫没有半分“压制”。Hi-Fi Corner的Joe Lee全力推荐此碟,他曾说:“这张碟你可以不买,不过却不可以不试听。”Canare 4S12的中音表现是出奇的圆满,没有日本声里常见的过度光辉感,在表现钢琴声的质感上(Mikhal Pletnen Plays Liszt, Olympis OCD 172)Canare 4S12使我觉得琴声更具弹力、活泼、生动。在高音空气感方面,Canare 4S12亦有不俗的表现,乐器定位空间感也都不差,当我播放Aurora(Denon CY-73148)里的Jazz敲击乐,中高频处在那一阵空而来的激荡,直逼你的肌肤,但又不感觉其利,十分受用。在整体音乐画面上,4S12亦可说是表现得可圈可点,要形容4S12的音色个性,你可以说它是属于“加洲阳光”型,绝对不是含蓄而又晦暗阴霾的那一种,从价值的观点来看,此线更是值得投资,如果你是资深的Hi-Fi友,器材一流,在使用4S12时,线的结法将是把4S12里的四支分线合为一组,作为一正式一负使用,如果你的喇叭线长度是3m,那你的投资额将是3mX2X2即$180,就算过后你坚持此线不能“入流”,你还可把它当Power Cord使用,输不了!如果你不是Hi-Fi友,拥有一Midi Hi-Fi,属于只听音乐不搞Hi-Fi的那一种,我建议你采用4S8(价格为4S12的一半),效果将是会令你惊奇不已。最近我把4S8介绍给我的一个同事,开始的几天,他似乎有些怨言,我劝他耐心的再用上一个星期以便Run-in。过后,他好高兴的把我视为神明,还追问我为何音质变好了,我只告诉他:“无他,旧鞋总比新鞋好穿嘛!”几天前又把此线介绍给Virgil CD的Alan,他也同样叫好,过后还自动削价予我所认购的CD以示感激,看来介绍此线,确实是功德无量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