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仿如天籁的人声! [复制链接]

查看: 11713|回复: 71
11#

clk 在 2005-4-30 14:47:10 发表的内容
這是什麼音樂


听过后令人难忘的古典音乐!
真诚向各位推荐。
TOP
12#

    
舒伯特的低语

这个星期的最后一天,舒伯特一直在我的身边。
    在最深的夜里享受最澄澈的音乐,旋律如溪流般流淌,倒映着自己的影子。和自己作伴,孤独者更加孤独了。
    简单的钢琴伴奏,衬托着芭陶绝美的声音,纠缠着上升。舒伯特是悲观的,哪怕是他最明朗的旋律,也总是会擦过几片薄薄的云彩。迷恋这样的感觉,像迷恋摩卡那浓烈的酸醇后在舌尖留下的苦涩与浓香。就那样微笑着,抚摸着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冬天过去了,但天凉依旧。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感染力是很难解释的,从开始的第一个音,乐思便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出。如果说真的有音乐如水,那么舒伯特便是了,而且是加勒比海那最最
诱人的碧绿晶莹的海水,被风推动着,一波一波的涌来,打在礁石上,碎开,细碎的水珠织成水雾,清凉朦胧带着些许的咸涩……
    记得去年十月心情最低落的时候听菲舍尔-迪斯考的冬之旅,人声伴着钢琴柔柔的滑过心间,孤独悲伤就那样随着音乐的流淌慢慢累积,泪水渐渐盈满眼眶,不自觉滑落了。红着眼圈望窗外,世界以披上一层淡蓝色的薄纱。
    失去,他的歌曲中永恒的主题。
    《晚安》、《风信旗》、《冻泪》、《冻僵》、《菩提树》、《泪洪》、《在河上》、《回顾》、《鬼火》、《休息》、《春梦》、《孤独》、《邮车》、《白发》、《乌鸦》、《最后的希望》、《在村里》、《风雨的早晨》、《迷惘》、《路标》、《旅店》、《勇气》、《虚幻的太阳》、《老艺人》,也许光是这些题目,也足以编织出一个动人的故事了。

      我永远是个陌生人
      永远是流浪汉
      我只能踏上旅途,
      在这黑暗的夜晚,
      但如今世界多凄凉,
      大雪到处弥漫。
      我只能一个人跋涉,
      在这黑暗的夜晚。

      我梦见遍地是鲜花,
      正像那五月的光景,
      我梦见那如茵的草地,
      小鸟欢乐的歌声。
      但雄鸡已经报晓,
      我睁开我的眼睛,
      四周都是寒冷,
      只听见乌鸦的叫声。
      你会笑我还在梦中,
      在严寒的冬天里,
      我却做着春天的梦。

      村庄尽头有个摇琴的老艺人,
      他冻僵的手指不停的摇着琴,
      光着双脚徘徊在那雪地上,
      盘里总是空空没有分文。

      啊陌生的老人,
      可要我与你同去?
      你可愿为我的歌来奏你的琴?

    不知为什么,舒伯特总是对流浪者的形象情有独钟。或许是因为他自己也是在命运中漂泊的流浪者吧,在这套冬之旅中,一开始就出现连续下行十度的小调性音调。贝多芬勇敢的迎击了命运,莫扎特在生命的最低谷也是静静的微笑,而舒伯特却选择了承受与绝望。在满天的大雪中,世界黯淡无光,流浪者向爱情、幸福、往昔的时光作别,踏上了孤独的不归路。
    至于天鹅之歌,更是把这种孤独与绝望发挥到无限大了。印象最深的是《幻影》这首歌,断断续续的歌声,有如梦游人的呓语。钢琴从头到尾都在深沉缓慢的和弦上徘徊,无尽的夜,无尽的凄凉:

       夜深人静,
       街道寂然无声。
       我爱的人曾住在这座房屋中,
       她早已离开,
       这凄凉的城市,
       他住过的房屋,
       如今人去楼空。

    在《小镇》中,这种绝望表现得更加复杂晦涩了。忧郁,已注定成为他一生挣不脱的枷锁:

       遥远的地平线上,
       一片雾景迷离,
       小镇和高高的塔顶,
       笼罩在雾色之中。
       潮湿的微风吹动,
       灰色的河水,
       船夫划着我的船儿,
       发出那忧郁的桨声,
       夕阳在一次从地面,
       发出了金色的光芒,
       它向我指示远处,
       我失去爱人的地方。
       像一个迷蒙的幻影——
       在昨夜星光下揭开面纱,
       一阵阵的风,
       吹皱了幽暗的水面。
       蜜蜂掠过诗琴的弦,
       暗夜的波涛颠簸着小船,
       船夫已疲倦,
       静静的看着水中顽皮的鱼儿。
       夕阳西下,
       阳光如一道道金箭,
       射入悲伤的心灵……

    也许舒伯特的英年早逝,恰是上帝给他最好的礼物。像他一样忧郁的人,是不适宜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
    正如生命中总有些东西是摆脱不了的,爱可以结束,但你不能停止思念。你想走,远远离开属于你的城市,草草打好行囊,披着一身细雨飞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却发现刻骨的孤独换来的是更加铭心的痛苦。扳着手指算算,你有多久没有笑过了?你有多久没有见过晴天了?
    很害怕,自己有一天会像舒伯特一样忧郁,但在那绝美的声音中,还是就这样沉沦吧,让忧伤浸透你的生命,在泪海中嬉戏,不也是一种特别的美吗?
TOP
13#

[upload=jpg]Upload/2005521934138564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5219342768139.jpg[/upload]
TOP
14#

漂泊的音乐诗人舒伯特(ZT)

   维也纳的朋友很久没有看到舒伯特了,他们都不禁怀念起这个善良害羞、个子有点矮胖、面孔圆圆的落魄音乐家。平时每隔一阵子他们都要聚会一次,听舒伯特发表他刚作好的新歌。可是最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舒伯特老是不出现。

   有一天,舒伯特终于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很兴奋地告诉大家,这一阵子他闭门作曲,刚完成一套二十四首的联篇歌曲,曲名是《冬之旅》。

  他一说完,马上打开钢琴,自弹自唱起来。朋友围绕在他身边,或站或坐,静听他的歌声。渐渐地,大家都有一些异样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只没有人要的野狗,瑟缩在寒冷的野外,又冷又饿,茫茫人世,竟找不到一个稍许温暖的地方。终于,舒伯特唱完了,大家又感动又难过,久久说不出话来。一个朋友打破了沉默,静静地说:“我很喜欢这些曲子。”

  大家都有一个共通的想法,只是没有说出来。大家都觉得,舒伯特这一套歌曲简直就是在描写他自己那漂泊的一生。只是大家都不能了解,怎么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会有这样一种苍老、凄凉的心境。大家都没有想到,浪荡了十多年,舒伯特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事实上,《冬之旅》是舒伯特真正的“天鹅之歌”,是清高脱俗的天鹅临死前发出的最感人的歌声。过了不久,舒伯特就去世了,享年只有三十一岁。

   舒伯特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他出生在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音乐。

   他的父亲希望舒伯特能够像他一样,当个教师,至少在生活上比较稳定。但是,他不喜欢教师那种刻板的工作,他宁可为了他所喜欢的音乐,去过一种没有固定收入的生活。

  从十七岁开始,他就漂泊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有时做人家的家庭教师,有时帮人家作曲,有时干脆靠朋友接济。舒伯特生性善良、乐观,并不以这种生活为苦,他又喜欢交朋友,只要能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或弹弹唱唱,他就会非常高兴,于是,在他的周围便聚集了一群青年朋友。渐渐地,大家发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写得实在很好,朋友的聚会常常就变成舒伯特新作的演唱会。在这群朋友的赞赏与赞助下,舒伯特也就生活得很满足了。

   但是,舒伯特到底是个年轻人,他也向往爱情,憧憬着更美好的生活。他心里也有一些“希望”的种子。他曾轻偷偷地爱过几个女孩子,但以他内向的个性和漂泊无定的生活,这样的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

  有一天,他读到一本故事诗集,内容是说,有一个流浪各地的工人,在一座磨坊里工作,爱上了磨坊老板的女儿。但是老板的女儿爱的却是别人,他只好伤心地离开,又到别处去流浪了。舒伯特读后大为感动,立刻把这诗集谱成歌曲。这就是他早年写的最有名的联篇歌曲:《美丽的磨坊少女》。

   《美丽的磨坊少女》是舒伯特的“青春之歌”,我们从这里可以听出少年舒伯特的心声。

   他憧憬爱情,满怀希望,但爱情与希望却与他无缘,只能过一种孤独而落寞的生活。“那少年的心啊,正在淌血”,这就是《美丽的磨坊少女》的心境。不过,这终归是青春之歌,虽然感伤,到底还有热烈的追寻与惨痛的失望。

   但天鹅之歌《冬之旅》就不是这样了。这是一个历尽沧桑、心中已不存在任何希望与憧憬的“老人”最后的叹息,里面只有凄凉与绝望。

   我们必须同时聆赏这两套歌集,才能了解一个终生漂泊的音乐家完整的心灵世界。

   然而,舒伯特到底是善良的人。不论他在少年时代经历多少爱情落空的挫伤,不论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了怎么样的一种绝望的心境,他都不曾会怨天尤人、不曾愤世嫉俗。

   他只会自怨自艾,只会自己感伤难过。然后,他再把这些自怨自艾、这些感伤难过,化为无数的旋律,写成无数的歌曲,成为一种“美”

   的乐章,来让大家晶赏。这是舒伯特一生所写的六百多首艺术歌曲真正动人的原因:这是善良内向,一辈子孤独、落寞的维也纳少年舒伯特的心声。

   听了舒伯特这两套感人的联篇歌曲,如果我们还想多了解舒伯特,我们可以去听他的《未完成交响曲》、《死亡与少女》弦乐四重奏,以及他唯一的一首弦乐五重奏。

   在这些作品里,他把漂泊的主题,通过庞大的器乐曲,表达出独特的哲学的意义。听了这些曲子,我们会觉得,人生不过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漂泊,最后不知要归向何处。这样说来,舒伯特的一生好像就变成是人类的“牺牲”,好像是在为我们背负起漂泊的“十字架”了。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15#

浪漫的舒伯特(ZT)

    第一次听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时,为他那极其浪漫的创作手法所惊喜。舒伯特的天资禀性是浪漫的,这毫无疑问。他在早期接受音乐教育,11岁至16岁在理想的环境中度过,1814年他17岁时创作了《美丽的磨坊女郎》,在这期间崇拜海顿、莫扎特的作品,而贝多芬这个巨匠,也屹立在他的身边。舒伯特20岁左右时已经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佳的艺术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魔王》、《飘泊者》、《马车夫克罗诺斯》等。
    
    舒伯特的《第一交响曲》是他16岁时的作品,是以古典派为一面镜子的漂亮的习作。晚年的《C大调交响曲》,大概是想到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而写的一部大作,与第一、第四交响乐相比,是部臃肿肥大的作品。舒伯特以作曲为天职,这在他手札、信件与友人的谈话中可见。天赋的才能加上自己的磨练相得益彰,可以说他一生是在不断地付出。《b小调(未完成)交响乐》是稀有的合二为一的范例。
    
    舒伯特一生共写了634首艺术歌曲,其中的100首是按歌德的诗所谱写,其余的则来自席勒、鲁克特等人的诗歌。
    
    舒伯特经常使我们想起贝多芬。他在感情的深度上、表情的强度上以及悲剧性的广度上都很像贝多芬。他比贝多芬有着更多的诗人气质,对于歌德的诗歌,他能更好地掌握全部微妙的变化,他的心灵更为灵活,能把种种不同多变的印象和感情的焦点结合起来。在这一方面,他比贝多芬更有创作艺术歌曲的天赋。
    
    舒伯特是艺术歌曲的大师,世上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过他,甚至也没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此外,我们还应指出,他创造了一种完全新颖的方法,把艺术歌曲移植到器乐的领域中去,就在他为钢琴写作的时候,创造了一种被他称之为“音乐瞬间”的小品,这就是所谓“无词歌”的最早的标本。后来,就以这一个名称或其他的称号,一些其他的音乐家如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创作了一大批小巧的精美绝伦的钢琴诗歌。
    
    在舒伯特的非常崇高而纯洁的心灵中,有着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他是一个富于幻想的人。在他的灵魂深处强烈地充满着一种另一个世界的思想。他像莫扎特一样,很早就感到自己的生命力日渐衰竭,预感到末日即将来到。终于过早地熄灭了生命的火焰,离开了人间。
    
    天才音乐家的耳朵在听自己的声音,读自己的故事,将瞬间的感受描绘出生命归宿的歌,以此回报了他的天资。后来的我们只能在他的音乐中感受着那一份永远的浪漫。
最后编辑shinelb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5538462123442.jpg[/upload]

梅洛斯的全集值得考虑!
TOP
17#

csmlmm 在 2005-5-2 21:09:54 发表的内容
舒伯特《死亡与少女》弦乐四重奏,这张碟那儿可以买到?我要买二张。
[upload=jpg]Upload/2005538183550665.jpg[/upload]

是这张吗?
如果是,
我可以帮你问一下。
也许再版了吧。
TOP
18#

csmlmm 在 2005-5-4 10:30:25 发表的内容
谢谢shinelb兄,有看到的话请短信告诉我。


四哥应有的,
深圳的货是从广州过来的。
我会为你留意。
你若买到了,
请跟我说一声。
TOP
19#

csmlmm兄请收短信。
TOP
20#

csmlmm兄请再收短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