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室全攻略(只能参考)您是凡人吗?凡人必有凡人的烦恼。例如钱永远觉得不够用,知识永远觉得不够扎实,力气永远觉得不够 大。如果您是凡人,当然也有不懂得如何布置一个音响室的烦恼。在此,我也以一个凡人的身分,来为您 讲述如何以DIY来建立一间自己的凡人音响室。 既然大家都是凡人(包括我自己),都不是专家,也都不想成为专家。那么,我就以凡人的方式来讲,完 全不要提什么深奥难懂的理论。只要让您对音响室的种种有概念;只要您能够抓住正确的大方向,这就够 了。日后,如果您不想再当凡人,想当专家,自己再去买一些声学理论方面的书来研读即可。 我刚才说过,凡人大部分都嫌钱不够,所以,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切入。其实,钱多有宽松豪华的作法,没 钱也能吃叫化鸡,如果我们省着花,三、四万台币也能够做出一间很好的音响室。不信吗?让我们来做做 看。 首先,我们先来说四面墙壁的作法: 一般而言,我们的四壁大多是砖墙油漆。这种墙壁对于高、中、低频的反射都很强,尤其是对高频的反 射。所以,「适当」的吸音就成为首要任务。我所谓适当就是不要太过分,吸得声音乾乾短短死死的,那 就难听了。 二侧墙的作法 到底这四面墙壁要怎么吸才算适当呢?先说二侧壁。这里要对付的是从喇叭发出来的第一次反射音。为什 么要吸第一次反射音?如果第一次反射音太多,会导致定位不清楚,而且声音听起来也会太吵。所以一定 要吸。 要怎么吸?您不必满满的整个墙面都吸音,只要大约在喇叭与聆听位置中间处吸音就可以。这片吸音的面 积大概要多大?至少要有1-1.5公尺宽,墙面三分之二高度高。吸音材料的厚度呢?您不能用一般窗帘那么 薄的布料吸音,因为效果不彰。至少都要有厚绒布的厚度才可以。而且,如果您要像窗帘一般吊在侧墙, 请注意要打皱摺,就像窗帘的作法一样。 若是不想用布料来吸音,有什么其他的材料能够使用吗?您也可以用布绷吸音棉,做成一块块的吸音体; 您也可以吊绵羊毛;您还可以用各种您想得出来的软质材料来吸。不过请注意,千万不要以为钉木板可以 吸音,木板表面是平的,与原来的墙无异。木板本身很硬,也与墙无异,它不会有吸音的作用。如果您用 薄板钉空腔,它是会吸音没错。不过,它吸的不是高频,反而会把中频与低频吸掉,使声音变薄,不饱 满,除非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这样做。 喇叭后墙的作法 喇叭后墙一定要结实要坚硬,这样才不会吸掉低频,而且会让扩大机功率倍增。假若您在喇叭后墙钉空 腔,不论您是用多厚的木板或薄板,绝对都只有负面的影响而没有正面的效果。最常见的负面影响就是声音虚虚的,低频量感不够、不结实,而且低频也不乾净。 咦?既然喇叭后墙要结实要硬,您刚才怎么说要吸呢?我所谓的吸不是要您钉空腔,而是要像侧墙一样的 吸法。请注意,假若您在二侧墙做吸音之后,已经觉得定位精准,而且声音不会吵,那么,喇叭后墙就可 以不要做吸音处理。反之,如果您还是觉得声音太吵,定位不精准,那么就要在喇叭后墙做吸音处理。后 墙一吸之后,保证声音改观。 后墙吸音的面积要有多大呢?二喇叭之间那片面积的三分之二才够。如果您只挂一幅小画,那是没有多大 用处的。如果您只挂一只小提琴,那也没什么用。还是请您注意,挂薄的布是没有用的,至少也要像壁毯 那么厚才会有用。 喇叭后墙墙角的作法 任何的墙角处都是驻波最强的地方,如果能够稍加处理,对于声音绝对会有助益。如果不加处理,其实也 不会产生巨大的伤害。最自然又不花钱的作法就是将墙角设计成书架、CD架或摆饰架。有人会用木板把那个直角封起来,这样就变成斜角而非直角。这样做是有用的,不过仍然会冒斜角空腔吸收低频的风险。有人则将那个直角做成弧形,弧形具有扩散声波的作用。不过,仍然要冒空腔吸收低频的风险。此外,弧形的直线宽度也限制了所能扩散的频率。例如,如果弧形的直线宽度只有1公尺,那就只能扩散340Hz左右的频率(声音秒速340公尺除以弧宽1公尺)。 有人会将梁下的直角做成弧形,这同样也会遇上上述的问题。而且,做梁下弧形也恐怕不是您自己能够DIY 的,请木工来做就是错误的第一步,您将开始花大钱。 聆听位置后墙要怎么做 或许您会说,我都已经贴着后墙坐了,这片墙还能怎么做?老实说,贴着后墙坐是最不好的,因为此时声 音会比较浑。除非您的系统低频不足,必须靠近后墙来增强低频。一般而言,您的坐椅至少要离后墙半公尺,这样的声音才会比较乾净。 聆听位置后面这片墙其实可以吸,也可以扩散。用吸是怕您离后墙太近,反射音太强。用扩散是因为离后 墙较远,扩散可以使声音更自然。我认为最佳的方法是将吸音材料用在扩散造型的表面上,这样一来,吸 收与扩散的好处兼得,这是最完美的。 要怎么做扩散呢?如果您懂得二次余数扩散器的作法,当然可以自己DIY。如果您不懂怎么做,也懒得去 做,也可以想办法收集麦当劳外带饮料容器,或者去买装蛋的容器。那些容器都是纸做的,而且凹凹凸凸 的,具有自然的扩散效果。不过,它的扩散频率范围很窄,无法像RPG一般扩散范围很宽。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做扩散?请记住,任何的斜面或弧形都可以扩散声波,您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过,它 的扩散频率范围受限于自身的「面宽」。这也就是为什么二次余数扩散器要设计成一格一格深浅不一的样 子,因为这样才能扩散更宽的频宽。 天花板与地板的作法 说完四壁与墙角的作法之后,我们要进入天花板与地板。由于天花板比较复杂,我想先从地板说起。 地板的布置 台湾的居家地上大概都是大理石、瓷砖或木质地板。由于位处亚热带,气候又湿又热,固定的地毯并不适 合我们的居家环境。为了降低从地板反射上来的低频,我们还是需要在喇叭与聆听位置之间的这块地上铺 上可移动的厚地毯。请注意我说厚地毯,而不是一般南亚薄地毯。为什么需要厚地毯呢?因为厚地毯的吸 音效果才够,如果您只想用小块薄地毯,那将只有装饰作用,而没有实质的吸音作用。您知道去哪里找厚 地毯吗?如果住台北,您可以去找全国地毯或其他规模比较大的地毯店,那里都会有手工或半手工、或机 器织的天津羊毛地毯。只要是那种厚地毯,而且是羊毛的,买比较便宜的机器织品就可以,不必买到纯手工织的,因为那会贵很多。 天花板的作法 在地上,我们能够着力的地方只有铺上一块地毯。而在天花板上,花样可就多了。请注意,千万不要留着 空空的天花板不管,那样就太可惜了。 一般来说,天花板最好也是吸音与扩散兼具,这样声音才会最好。如果只有硬调子的扩散,则从天花板来的高频反射音会太强。在此,我举五种吸收与扩散兼具的天花板作法,以及一种只有吸收的作法。当然, 您必须把做天花板的预算编入房屋装潢费里。否则,天花板随便一做就是好几万,这样就破坏「凡人预 算」的初衷了。 一、轻钢架加矿纤板 这是最简单的天花板作法,也是最省钱的作法,除非您要去买国际牌音场系列的矿纤板。虽然这种天花板 只有吸高频的作用而无任何扩散功能,不过对于抑制过吵的高频以及过长的室内回音都会有效。您可不要 看不起这种作法,本刊顾问刘仁阳的聆听室天花板就是这样。不过他在其他地方有很多玄机,您要能够参 透才行。 二、藻井加中央区吸音 所谓藻井就是一格格、一层层向上收的天花板,中国旧式建筑的天花板经常可以看到这种作法,我们国家 音乐厅的天花板也是典型的藻井设计。藻井扩散的作用在于一层层内缩的阶梯,而它的吸收作用就安置在 最中间的那一块。如果是四、五坪的小聆听室,将天花板分成四格来做藻井就可以。假若有十几坪,当然 就要分成更多格了。 藻井有什么坏处?第一,请木工来做相当昂贵。第二、藻井本身的空腔会吸收中、低频。但是,如果您的 吸音、扩散都不够,而且又喜欢藻井的美观,藻井恐怕还是很好的选择。 三、小片声弧扩散兼吸收 我怀疑凡人是否可以自己动手做小弧片。如果您可以DIY,那么,请动手做每片一尺见方、二端弯起的小弧片。然后在弧片向下的一边贴上塑胶皮(木皮难贴,而且要上漆,塑胶皮几可乱真,而且便宜方便。)。 然后在向上的那一面黏上泡棉或吸音棉(绝对不能用玻璃纤维棉,会伤肺)。最后,在天花板上钉木条, 把小弧片一片片固定上去,这样就大功告成。 这样的作法很费工,而且扩散的频率受限于一尺见方的面积。但是,一方面它可以做得美观,另一方面它 可兼具吸收与扩散,而且不会有空腔吸中、低频的问题。此外,您大可不必整个天花板做满。您可以选天 花板中间与聆听位置上方先做,效果不够再继续扩大。 其实,如果有人能够大量生产这种以二分薄板弯成的小弧片,那将是造福音响迷之举。 四、三角扩散吸收 这种方法与上述小弧片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把小弧片改为三角形而已。弧片与三角形何者效果为 优?其实差不多!端赖您认为何者比较对您胃口。 五、洞洞板加波利扩散板 洞洞板就是建材行能够买得到的那种布满小孔的薄板。将洞洞板裁成二尺见方一块,再将洞洞板的向上一 面铺上泡棉或吸音棉,然后将它们放在轻钢架上。整个天花板放一半洞洞板就好,剩下的一半轻钢架则放 波利扩散板。这样一来,洞洞板可以吸音,波利扩散板可以扩散,整个天花板搭配起来也不难看。 六、外表绷布内藏吸收与扩散设计 这种作法其实就是为了顾及美观而做。先在天花板上做吸收与扩散各半的装置,然后再打格子,将那些设 施以美观的布绷起来遮住。这样一来,视线所及是一格格美观的绷布,里面又具有扩散、吸收功能,这是 三赢的作法。当然,这也是很费工的作法。 别忘了摆放自然家具 当您按照以上作法,布置完成一间凡人音响室之后,还有一项措施很重要,那就是千万不要将整个房间弄 得空空如也,舍不得放家具。要知道,家具就是最自然的吸收、扩散体。如果您缺了这些家具的自然吸收 扩散,整个房间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至于所放的家具有没有限制?大体上没有,不过如果能够有皮沙发、 木桌木柜木书架音响架(不要有玻璃门那种)等,那也就差不多了。 看完这些,您心动了吗?或许您还是怕会花很多钱与很多工。放心,只要掌握以上要领,您花不了多少钱 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别犹豫了,把袖子卷起来,开始动手吧!一、 每个音响空间都有其不同的声音特性 每一个音响空间就好象每一个人,都会有其不同的声音特性。人会因为声带的结构,胸腔腹腔的不同共鸣而产生不同的声音。同样的,每一个音响空间也会因为不同的空间大小、比例、室内装潢而拥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性。换句话说,很少有二个人的声音听起来是一样的:同样的, 也很少会有二个音响空间的声音听起来一样的。 基于以上的认知,音响迷可以清楚的知道,即使使用完全相同的音响器材,只要是音响空间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声音特性。这些不同的声音特性就好象不同的音乐厅,只要是成功的音乐厅,就会拥有它们各自迷人的声音魅力。相同的,只要是成功的音响空间,也都会拥有自身迷人的声音魅力。通常,成功的音响空间就好象成功的音乐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您必须经过周详的计画去建构一个音乐厅或音响空间,但是这并不保证您一定可以获得迷人的声音特性。 二、 理性的音响迷应将自身的排他性降到最低 每一个音响迷,难免会因为长期处于自己的音响空间中,而产生适应自身音响空间的聆乐习惯与偏好。同时,也很自然的会以自身的聆乐习惯与偏好为基准,去评断别人的音响空间与别人的聆乐习惯、偏好。当您以自身的「音响空间声音特性」、「聆乐习惯」以及「偏好」为标准, 去对别人做负面评断时,不要忘了,别人也同样可以利用这样的立足点对你做负面评断。因此, 当您听到不同于自身的声音表现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油然而生的排他论断,而是反思。藉由反思,尝试的去发现别人音响效果的美处。 三、 音响空间的音响效果应以现场音乐为标准,而此标准并非唯一 到底音响空间中音响效果的好坏有没有一个认定标准?如果没有,岂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音响效果当然有一个好坏的标准,但是请注意,这个好坏的标准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重的。音响效果好坏的标准在那里?在于现场音乐的演奏效果。任何罐头果汁喝起来像不像原来的水果,都必须以新鲜的水果风味为标准去评断。同样的,任何的音乐软件回放的音响效果好不好,也必须以现场音乐的表现为标准去评断。 然而,现场音乐的音响效果之美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多重的。就古典音乐而言,世界上有许多公认音响效果杰出的音乐厅,它们各有不同的声音特性。有的温暖,有的饱满,有的澄澈透明,有的低频丰富,有的声音亲密性高(听起来包围感很好,乐器好象离您很近)。无论如何, 这些音乐厅的声音特性各有所美。 而在音响迷的家中,由于经过「不可知的录音场地声音特性」,「录音器材声音特 性」、「回放音响器材声音特性」、以及「自身音响空间的声音特性」等四重影响,使得音响迷 根本没有资格去讨论谁家的音响效果为「真」。音响迷所能够着力的,就是讨论谁家的音响效果为「美」。而这个「美」的标准就是以现场音乐的表现为准,而且是多重的美、多重的标准。 四、 软调空间比硬调空间好 什么是软调空间?地板、天花板、四壁属于夹板或石膏版或木板钉成者,就是属于软调空间。什么是硬调空间?天花板、地板以及四壁都以钢筋水泥或砖砌的空间,就称硬调空间。大部份台湾的居住环境都属于硬调空间;而大部份欧美、日本的居住空间都属软调空间。 为什么软调空间会比硬调空间好呢?因为硬调空间无法适量的吸收过多的高频段与中低频段,造成聆听音乐时高频段过于刺耳或中低频段过于压迫的缺点。是否软调空间就毫无缺点呢? 不!软调空间可能也会存在低频段吸收过量,产生低频不够结实的缺点。不过,二者相较,软调空间还是比较适合聆听音乐。 五、要如何把硬调空间转变为软调空间 台湾一般住家都是以钢筋水泥建成的公寓或透天厝,如果要将将硬调空间转化成软调空间, 首先可以动手的就是四面墙壁。这四面墙壁可以请木工师父用石膏板钉一个夹层,夹层里铺玻璃 纤维棉。这样的作法既不会耗去太多夹层空间,也可以多一层的隔音效果。 石膏板比木心板好 或许您会问,为什么不用一般木心板或薄夹板来钉夹层,而要用石膏板或夹板?因为薄夹板或木心板容易吸收中频段,而听音乐时中频段的饱满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可以避开用薄夹板或木心板。而石膏板由于质量较重,所吸收的中低频比较多,对于我们聆听音乐的负面影响比较小。 再者,石膏板是防火材料,家里使用它来做夹层会比较安全。在此,我提供石膏板与夹板的几个吸音率以供您参考: 同样是9mm板厚,空气层约45mm厚时,石膏板在125Hz时的吸音率为0.26,可以多吸收一些 中低频驻波。而夹板的吸音率才0.11。而在250Hz时,石膏板的吸音率就降低了,才只有0.13。 到500Hz时吸音率则更低,只有0.08而已。相反的,夹板在250Hz时,吸音率就高达0.23。假若夹板的厚度降低为6mm,它在250Hz时的吸音率更高达0.33。从以上的吸音率来看,您应该了解为什么我会建议采用石膏板。 至于天花板与地板的作法,它们与四壁的作法又有不同。先说地板。台湾由于气候潮湿,使用地毯比较不适当。否则,地板上铺厚地毯也是软化空间的方法之一。通常,一般居家的地板都是铺磁砖或再钉一层实木地板。您可以在这样的地板上铺上一块厚厚的羊毛地毯,地毯的大小最好是大约与喇叭至聆听位置这一块空间的大小相近。这一块地毯的作用在于吸收一些从喇叭射到 地板、以及从天花板反射到地板的声波。通常,这块地毯只会对中频以上的频率有效,对于中低 频、低频是没有什么吸收效果的。不过,因为它吸收了中频以上的频率,因此也就改变了人耳对于中频以下频率的听感,所以听起来好象整体都会改变一般。 矿纤板便宜好用 再来说到天花板,最便宜的方法就是轻钢架加矿纤板。它的作用主要在适量的吸收中高频以上频段,对于中频以下的频段影响并不大。假若您嫌矿纤板不够好看,也可以请木工用薄夹板做天花板造型。请注意要避免凹型的造型,多做凸出的造型或弧形。因为凹型会使声音聚在某处, 而凸型或弧形可以扩散声波。还有一点要注意的,这些天花板上的造型最好不要一整片连在一 起,这种作法会使其吸收的频率范围降低,影响了中频段的饱满。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将天花板分割成几个区,以每区互不相连的原则来设计造型。 六、硬调变软调之后,空间的表面要如何处理 将音响空间由硬调转为软调之后,接着可以按照「刘氏好声歌」的原则,以「前硬中吸后扩 散」的方法来做表面处理。 喇叭后墙要硬 所谓「前硬」指的是房间的前段(也就是喇叭后墙与喇叭之间那段)最好尽量不要做太多吸收的装置,因为这样的作法会吸收喇叭所发出的声能,使得扩大机必须有更大的输出功率我们才 会觉得声音够结实。如果这段墙面是硬的,我们只需要较小的扩大机,再藉由后墙的反射,结合成足够结实的声音。 在此会有一个疑问?前面不是说四壁要钉石膏板变成软调空间吗?这样岂不是与现在所要求的「前硬」相互矛盾?是否矛盾要依实际情况来判断,假若喇叭后墙刚好是落地窗,当然不能钉石膏板。假若喇叭后墙是半窗,石膏板可以不钉,也可以钉(避开窗户来钉,千万不要将窗户封死,这样有碍光线与空气。)以上二种情形都还能令后墙保持在硬调的状态。 比较需要考虑的是喇叭后墙本来就是一面墙时,到底要不要钉石膏板?如果您的扩大机功率不算大,喇叭也不算大,我建议这面墙不要钉石膏板。反之,就可以一并钉起来。 话说回头。如果您在听音乐时,已经在二侧墙做吸音处理之后,还是觉得声音太尖锐太前冲,此时就必须在喇叭后墙挂一块比较厚、具有吸收高频特性的材料。这样的作法只会吸收中高频段以上的频率,对于中频段以下不会有负面影响。因此它并不违背「前硬」的原则。 二侧墙要吸收 所谓「中吸」,就是在喇叭与聆听位置之间的二侧墙做吸音表面处理。为什么这一段二侧壁 要吸音呢?因为这个区域是喇叭发出声音后,第一次反射音的来源。而第一次反射音如果过强过多,会对直接音造成干扰,影响定位感的清晰。此外,因为第一次反射音过多,也会造成中高频 以上对人耳的压力,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声音太亮太刺耳。 常见许多音响迷在这一段二侧墙摆了木质或保利龙的二次余数扩散板,这是错误的作法。因为木质或保力龙的扩散板无助于第一次反射音的吸收,它们只有扩散的作用。如果要用二次余数扩散板,则应该使用表面厚布包起来的软质扩散板,它除了扩散作用之外,还对中高频段具有吸收作用。 有关「中吸」的作法很多,个人巧妙不同。高明者可以结合室内装潢,产生令一种美感。一 般人如果想要简单行事,也可以吊挂一些软质材料,同样可以达到「中吸」的要求。在此要提醒 读者们,一般的窗帘布对吸收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因为它们太薄了,而且多数并非高纤软质材 料,您只是白花钱而已。如果您想在二侧壁挂吸音材料,至少都要像厚绒布那样的材料才有效。 就我所知,最便宜而有效的材料就是玻璃纤维棉。以厚度为5cm,每立方公尺重量为20公斤 的玻璃纤维棉为例,它在500Hz以上的频率都有高达0.85的吸音率。您可以将玻璃纤维棉框起来,包起来(千万不要裸露),作成像画框一般。这就是效果相当好的二侧墙第一次反射音吸收体。 聆听位置后面要扩散 什么是「后扩散」呢?所谓后扩散就是从聆听位置开始到后墙的这个区域来做扩散。近年, 大家都知道二次余数扩散板是很好的扩散工具,不过,并不知道使用扩散板的数量要够多才会有效。常见的情形是只摆了一个扩散板在那里,这种作法只会产生心理的自我安慰效果,并无法做到足够的扩散效果。比较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后墙的二个墙角各摆二个扩散板,后墙的中央再摆一 个扩散板,这样加起来总共五个才能发挥真正的扩散功效。 或许您会问,到底扩散的好处在那里呢?如果声波能够得到均匀的扩散,理论上您在聆听区域各处所听到的声波反射都很平均,您的聆听位置就不会只局限于一个「皇帝位」。再者,声波 在音响空间内得到均匀扩散之后,明显的会提升音质、音色以及层次感、深度感等「音响二十 要」的表现。 在此要提醒读者二件事:第一、并不是只有二次余数扩散器材有扩散声波的效果,任何的斜面、凸面或圆弧都会有扩散声波的效果。只不过二次余数所扩散的频率范围比较宽而已。所以, 在您的音响空间中,您大可搭配各种的造型以达到扩散声波的要求。第二、如果您做了各种处理,仍然觉得声音太尖锐,此时,聆听位置后面这个区域恐怕就要做吸音处理了。此时,您的音响空间就会形成「前端活、后端死」的情况,这样听起来声音会结实有力而不吵杂。七、反射、吸收与扩散三者必须巧妙运用 以上所谈的「前硬中吸后扩散」原则,事实上就是音响空间中「反射」、「吸收」与「扩 散」三种表面处理大原则。这三种手段必须灵活运用,并尽量在大原则的范围之下发挥您的想象力。在此我要提醒您,当您想模仿别人的处理方式时,一定要先仔细评估,自己音响空间的声音 特性、各项条件以及本身好恶是否与别人相同。否则,胡乱模仿的结果通常会以失败收场。例如,如果您已经按照以上原则去处理之后,还是觉得高频段太亮太刺耳,此时可以学本刊顾问刘仁阳,在房间内施盖大量绿布,以吸收高频段。反之,假若您已经觉得声音有点闷,不够亮丽, 此时如果再大量盖布一定会适得其反。 请记住,我们精心的调配反射、吸收与扩散声波,为的就是要得到「温暖」、「饱 满」、「柔和」、「丰润」、「清澄」、「透明」的声音。如果您听到的是尖锐、刺耳、单薄、 白热的声音,那么听音乐将成为痛苦的试炼,而非轻松愉快的享受。 八、二次余数扩散器十分好用 在说二次余数之前,先说扩散。所谓扩散就是喇叭发出的声波无论从那个方向射入一个反射体,那些声波都会均匀的向各个方向反射。所以,扩散可以说是无指向的。而一般的声波反射呢?通常是定向的。例如利用一个斜面来反射声波。理论上,只要是一个反射面的长度大于声波波长,则所有波长比反射面小的频率都会被反射到某个方向。 从以上的叙述中,您可以了解,在音响迷的音响空间中,我们需要的是扩散,而不是定向的反射。因为扩散会使室内的声波更均匀,而定向反射只会对某个局部达成影响。 再来,什么是二次余数呢?它的英文是Quadratic Residue。这个名称来自于计算公式hn = (λ0/2N)?Sn中,Sn就是以n平方除以N的余数而来。式中λ0是想要扩散的中心频率波长(例如 以1000Hz为中心频率),N是您决定的扩散器格子数(也就是踏步)。请注意,踏步的数目必须是质数,例如7,11,13,19,23,29…等等。n则是0,1,2,3,4,5,6,7,…。hn则是n那个踏步的高度。 好处是扩散范围很宽 其实,告诉读者们二次余数扩散的简单公式,可能无助于您对于声波扩散的了解,我主要的目的是要让您了解这个名词的由来。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的扩散器种类很多,其中有专门扩散用 的,也有扩散与吸收二者兼用的,更有扩散、吸收与反射三者兼用的。此外,除了供墙壁使用之外,也有供天花板使用的。 为什么二次余数扩散器会在近年倍受欢迎呢?因为它有一个扩散特性:如果以中心频率为准,它扩散范围的低限可以向下延伸到中心频率以下约半倍频(假若中心频率为1000Hz,半倍频 就是750Hz),上限则很高,可以达到中心频率的(N-1)倍。假设中心频率为1000Hz,该二次余数扩散器的踏步为7,则扩散范围的上限约6000Hz。 看到这里,我想您已经了解,一般外面所见到的二次余数扩散器几乎都是针对中频以上的频率;而且踏步数越多(这里指的踏步数是单组的数,而不是二组三组的总和),扩散频率的上限也就越高。此外,为什么没有人会做三个、五个踏步的?因为它扩散的上限比较低。 九、 大空间比小空间好 为什么大空间会比小空间好?道理很简单,因为大空间的容积较大,喇叭发出来的声波受边界(六面墙)扭曲程度比较小,您所得到的声音将会比较正确。这也是为什么如果我们使用计算机软件做喇叭测试时,通常都必须要求在越大的空间下测量。因为声波少了边界的干扰扭曲,测试结果才会越准确。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许多喇叭计算机测试软件的有效值只在300Hz以上而已,低于300Hz的频率因为波长较长,容易受空间内边界的干扰,以至于造成测试值的不可信。 而无响室所要达到的目标,其实就是在理论上完全消除空间边界的干扰,使得测试结果准确可信。 在一般人的家中,大空间就是客厅与餐厅共享的开放空间,小空间就是特别设计的音响室或一般房间。在大空间中,我们所需要考虑的是空间的多功能共享、聆乐时的干扰、以及喇叭的低 频量感是否足够等问题。如果能够适当调配,您所得到的声音通常都会比较轻松、均匀与正确, 而且低频向下沉潜的能力会更强。至于驻波,即使大空间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不过危害的程度会 相对的降低。 在小空间中,喇叭发出的声波受边界扭曲得很严重,驻波的危害也远大于大空间中,低频段的延伸也永远受限。不过,小空间由于容积小,可以不必使用大功率扩大机与大型喇叭,空间的布置也比较省事。 十、 东西多比东西少好 这里不是指器材越多越好,而是音响空间里的东西越多越好。不过,东西越多越要整理,不要随便乱丢,造成满室脏乱。为什么音响空间里的东西越多越好呢?因为这些东西会对声波产生自然的吸收与反射作用,达到自然调节室内残响的作用。请记住,质量越重的东西对于中低频或低频越会产生吸收作用,有时候可以解决一些中低频驻波的问题。例如柜子、沙发、书架、CD架 等都具有这种功能。而表面多纤维、多孔软质的东西则对高频具有吸收作用,例如绒布沙发的表面,地毯厚绒布等等。 假若音响空间内东西很少,只有一套音响以及几张CD、一张沙发,这么阳春的空间很容易产生回音过长,高频太亮,声音虚而不实的缺点。同样的,如果音响空间里的各种柜子都装上玻璃 门,也会产生过多的高频反射。所以音响空间内的各种柜子最好都不要有玻璃门。 十一、音响空间的比例重要吗 所谓音响空间的比例,一般人都会习惯的称为「黄金比例」。事实上这里「黄金」二字只是 代表珍贵难得而已,与真正的「黄金比例」无关。为什么音响空间要讲究长宽高的比例呢?如果比例正确恰当,可以将音响空间内的驻波强度降到最低,减少中低频驻波对于聆赏音乐的干扰。 所以,如果您有机会装修一间不受干扰的专用音响室,当然要顺便讲究空间的长宽高比例。先天条件先具备,加上后天的布置调整,音响空间的效果当然就会高人一等。 到底怎么样的比例才是最好的黄金比例呢?如果要简单点,只要是长宽高的数值不要互成倍数就可。说得白话些, 这三个数值相互无法除尽即可。若是讲究些,则要背一些简单的数字, 这些数字都是以计算机计算过,驻波强度很低的相关数字。您可以记住以下三组:A. 1.00 : 1.14 : 1.39;B. 1.00 : 1.28 : 1.54;C. 1.00 : 1.60 : 2.33。以上三组数字的1.00代 表着房间的高度,其余二个分别为宽与长。从数字上看,您可以发现这是三个容积大小不同的空间比例,到底要用那一种比例,那就看您有多大的空间而定了。 十二、 驻波只宜智取,不要蛮干 驻波是什么玩意?简单的说,驻波就是赖着不走的声波。赖在那里不走呢?赖在二个对立的平行墙面之间。一个空间有三组对立的平行墙面,所以,一个音响空间就会有三组驻波混在一起。 其实,驻波就是空间的共振现象,只要二对立平行墙面的距离等于半波长的整倍数,就会产生共振,也就是驻波。、例如,一个5公尺长的距离就是34Hz的半波长(声音的速度每秒340公尺除以频率34Hz就是全波长10公尺),这样的长度就会在34Hz的2, 3, 4, 5, 6, …倍处产生驻波。也就是在34Hz, 68Hz, 102Hz,136Hz…等处产生驻波。 假若,空间内三组平行的墙面个别所产生的驻波有相互重叠之处,那就会形成更强的驻波。 这个更强的重叠驻波就是我们音响迷俗称的驻波。例如,如果三个平行墙面恰好都有102Hz的驻波,那么,这个音响空间中最强烈的驻波就是102Hz。 事实上,音响空间内的驻波不仅会发生在平行墙面上,也会发生在对角线的长度上。所以, 当喇叭在播放音乐时,音响空间内所产生的驻波是非常复杂的。幸好,音响迷并不需要了解那么复杂的驻波,您只需要知道驻波形成的原因就可以了。 为什么我说驻波只宜智取,不要蛮干?第一,驻波并不是只有单一频率而已,它的范围很广,您无法以某种设施去准确的「抵销」它们。第二,驻波的能量很强,通常会比正常音乐的音压还高十几dB以上。这么强的音压根本不是以用来「微调」的调声秘技所能够应付的。所以,依我多年的经验,音响迷对付驻波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开它。用什么方法避开呢?用喇叭摆位以及变 换聆听位置的方式来避开。 假若我硬要用某种措施来降低某个强烈的驻波,是不是可以成功?如果您想不计代价去做, 当然有许多前人研究出来的方法。例如假若要吸收102Hz,就要利用公式计算,用什么吸音材料、怎么安置法,用量多少去吸收它。在录音室中,多少都会有这种吸收中低频与低频的设施。 或者,您也可以设计一个很大的二次余数扩散器,专门扩散较低的频段。不过,还是那句老话, 吸收的量不仅无法精确的控制,还会对邻近频段做负面的影响。 在此我要再度强调:对付驻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造一个比例恰当的音响空间。假若没有机会建造,最省事、最聪明的方法就是以「? 文/刘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