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rders 在 2005-8-22 11:14:56 发表的内容 harvey兄你说不接超高音就觉得缺少了很多信息,我的理解:超高音就是把箱子没有重播出来的一些环境残响重播出来,这样做会令到声音结像更为清晰和具体化。 |
对,正是这样。
谈了这样多的影响回放出来的声音的因素,综合地说都是为了想声音听来好听吧了。音响器材回放声音的好坏,与聆听环境的建筑声学特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使音响系统发挥最高性能,必须对聆听房间作一定的声学处理。聆听室到底有些甚么问题会影响声音回放的好坏?
为了容易一些说明,这里将我曾多次的图片再引用,这样说明起来会较容易深入。下图是一幅某段时间的声音氛围的变化过程:
[upload=gif]Upload/200582213353346856.gif[/upload]
图中纵坐标代表声音的amplitudes振幅,横坐标time代表声音的传送时间,整个时间历程曲线所包围面积,即是声音在这段时间历程的氛围,声音强度随着时间历程的变化;声音的传送时间历程是由:attack冲撞先后产生数个onset transient实时瞬态声波→进入stationary state稳定状态(期间偶然会有transient瞬态声波突发)→声音开decay衰落(这个阶段就是我们说的泛音、残响、余韵等等声音绕梁表现……因此,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怎样能令到整个音响系统不会改变这个声音氛围的状态。要弄清楚:这张图表只是展示那一瞬间的、某一个音符的、某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的声音氛围,真实的情况中,该瞬间应该还有同样的n个声音氛围同时发生,所聆听到的该瞬间的整体声音氛围 = n个声音氛围曲线的总累迭值。它的声音氛围曲线的总累迭的情况,与下述的谐波频谱总累迭的情况相似:
attack冲撞先后产生数个onset transient实时瞬态声波,当然首先牵连到音响器材的瞬态响应,这一点我们已经谈了。其次就是聆听房间的频率响应特性:
驻波(standing waves) 上文已经谈及聆听房间里在相对的墙壁之间,由于声音的多重反射而产生驻波,当驻波发生时能产生共振,其频率取决于墙壁间的距离,可见房间实际上就是个谐振器。房间里产生的驻波,很多地方会洐生出声音的音色染,尤其是音箱后墙的两边墙角,它会反射不干净的低音,这种效应称为房间轰隆声(room booming)。这种低频驻波是常见的声学缺陷,造成低音清晰度下降,需要小心处理。控制驻波反射的办法,另外有机会再谈。
聆听房间的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 ,与聆听房间的建筑声学特性各不相同,不同物体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也各不相同。尽可能避免房间任何两面墙壁的尺寸相等及平行,或一面恰好是另一面的倍数,正方形或长宽比是两倍的房间,因为这种比例的房间会产生驻波、低频声音产生共振,造成声音染。
聆听房间里从墙壁、天花板、地板、家具和人的身体,反复地反射所形成的声音持续存在、逐渐衰减的现象,称为混响。它与回声(echo)不同,回声不是一种平滑的衰减,而是声音的突然返回。对于室内声学的最重要指标,首先是混响时间,它是声能衰减下跌到原有强度的百万分之一(60dB)所需的时间,对于一个已确定的房间,混响时间主要取决于吸声处理。对于Hi-Fi聆听房间的混响时间,控制在0.4~0.5秒范围较为适当。混响时间适度可使乐音丰满;语音饱满,混响时间稍长的话,声音较活泼丰润;但太长时声音容易含混不清,语音清晰度下降,乐音缺乏力度和节奏感;混响时间太短则声音较干硬,缺少生气,没有混响的声音(如室外)常有呆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