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声音的亮度 [复制链接]

查看: 2603|回复: 4
1#
声音的亮度[转贴]

评价声音质量是一项很主观的工作,而学会听音也并不需要什么天赋,一直在相关的测评文章中,穿插一些听感小知识,希望帮助各
位菜鸟朋友尽快“中毒”,在这里,我们将推出一套试验性质的系列文章,尝试列举一些图像处理中的近似例子,给大家一个更亲切更容易理解的直观感受。

声音的亮度

在形容声音时,会常常使用到一个词汇––亮度,主要用于形容中高频。亮度是一个无法测量的听感指标,我们尝试用灰度图像的例子来让大家理解亮度。很多朋友知道颜色值可以用灰度值表示,8位灰度图像的颜色变化范围在0-255之间,这个值和图像的亮度有密切关系,由低到高是暗到弱的关系,灰度值为0时,就是一张黑漆漆的图。

[upload=jpg]Upload/20058271402523676.jpg[/upload]

这是我们在搭乘某次航班时拍到的一张很漂亮的云图。

[upload=jpg]Upload/2005827141517267.jpg[/upload]

如果调低灰度值,你马上就会感觉到这副图像太暗了。这张图与原图的最大差别,就是“白色区域”少了很多,或者说灰度值高的像素少了很多。我们演示这两张图就是为了演示一下图像亮度和这些“白色区域”的关系。高灰度值可以带来明亮的视觉效果,而高频讯号的高电平值能带来明亮的听觉效果。

[upload=jpg]Upload/2005827142434411.jpg[/upload]

人耳对高频讯号并不是最敏感的,调高8-20K段的高频讯号的电平值,能够明显让黯淡的声音变得明亮起来。过于明亮的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容易造成视觉或者听觉疲劳。但明亮的视觉效果或者听觉效果都有助于描述出一个清晰的轮廓。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58271484581884.jpg[/upload]

我们尝试把浅灰色区域的灰度值提高,为获得更明亮的效果,也就是上图这样的效果。很明显,它失真了。任何过渡的修饰都会造成明显的失真,在许多多媒体喇叭设计当中,都是以提高10-11kHz讯号来获得明亮度,这种设计也会明显造成声音的失真,就像上面这张图一样,过亮的效果会损失很多细节。伴随亮度的提高,颗粒也会变得明显,过度的明亮,也会造成轮廓过于突出显得生硬。

[upload=jpg]Upload/20058271492293954.jpg[/upload]

图像颗粒变明显的原因,是因为某一段灰度值内的像素的灰度值变高,导致相邻的灰度值的值差变大造成。

[upload=jpg]Upload/20058271495668449.jpg[/upload]

而声音的颗粒感变明显,是因为相邻的时间点的讯号的电平值的值差变得更大的缘故。如果看到形容某喇叭“颗粒感强”或者“声音有些毛刺”,过亮的声音也许是原因之一,当然,造成这种不良听感的还可能是其它原因。請參考声音的清晰度。
TOP
3#

比较形象。
TOP
4#

        学习一下!!!
TOP
5#

好文章,长知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