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ECI-4驯服单拿S1.4,不行再来W5/P5,(有图) [复制链接]

查看: 12437|回复: 36
11#

如果一对管可以在AB类输出这种功率,管子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
TOP
12#

SMERT 在 2006-3-3 7:14:17 发表的内容
小弟有一个问题,ECI-4每声道只用了一对功率管,能达到8欧姆120瓦、4欧姆200瓦、2欧姆350瓦的功率吗?

关键是达到这个功率时的失真度以及实际的听感
TOP
13#

还是焦点比较好
TOP
14#

焦点系列与轮廓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TOP
15#

皇者之战 在 2006-3-3 10:22:04 发表的内容
如果一对管可以在AB类输出这种功率,管子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

老兄,我并没有针对你的任何意思,但你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是如何换算而来的呢?顺口开河?呵呵~
要知道,耗散功率等于结温在允许值时集电极电流与管压降之积,EC-4的功率放大级工作条件是+-48V,在350W/2欧姆的情况之下,你实际算一下,何来1000W的耗散功率?诚然,在产品手册中给出的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是在指定散热器及一定环境温度下的允许值(以ECI-4的功率管是PCM大于等于120W);不过通常在大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管一般要加体积比较大的散热器,在加大散热器、用电风扇强制风冷等措施之下,功率管通常都可获得比手册参数大得多的耗散功率。ECI-4正是在比较厚(体积比较大)的散热器基础上,运用65度启动的温控风扇电路,大大扩展了功率管的PCM参数,在这样的功放电路设计之中,即使是每管达到1000W的耗散功率,又何足你挂齿呢?
TOP
16#

我只想知道,E4和E5有什么区别?
TOP
17#

天神 在 2006-3-5 10:19:30 发表的内容
我只想知道,E4和E5有什么区别?


ECI-5合并式功放

2005年,“音乐之旅”公司宣布推出ECI-5合并式功放,声称在ECI-4的基础上作全面改良。可以说,ECI-5在外表上与ECI-4是基本一样的,但 ECI-5的内部用料与ECI-4相比,完全可以用“焕然一新”来形容:  1、节目源的输入切换端全部换上日本著名的TAKAISAWA继电器。这种浅蓝色的继电器在许多名机的线路板上均可见到,质量非常稳定,可以完全杜绝噪音或吸合不良的问题。   2、电位器仍然是带马达的ALPS,但换了更高级的型号。   3、主滤波电容由原来的ELNA换成了“日本化工”,电容量也原来的8200微法/个上升到现在10000微法/个。这款新颖的“日本化工”滤波电容的音色特点是平衡、细腻,高频延伸得很好,声音很飘逸,但又没有丝毫的毛刺感。相比之下,ELNA的高频则显得暗一些。  4、在耦合、退耦的部位全部用上德国WIMA“威玛”电容。在关键部位还特别用ERO电容校声。ERO电容同样是以中性、细腻而著称。  5、在ECI-5的线路板上可见大量绿色的电阻。您可别小看这些绿色电阻,它们可是大有来头的。这些均为美国产军用级电阻,其级数与著名DALE电阻相提并论。这种绿色电阻的音色特点是:很饱满、很柔和,平衡感很好。曾把它们与DALE电阻做过一次对比,发现其音色竟然比DALE好要更“光滑”一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了。  6、ECI-5的前置放大部分与“音乐之旅”期间前级EC 4.7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连供电电压都是同为20V,可以说ECI-5已经吸取了EC 4.7的大部分精华,基本上是把EC 4.7的电路装在里面了,光是一台EC 4.7已经差不多要20000元了,再对比一下ECI-5 24400元的售价,你就知道ECI-5可以说是比较超值的。   从上述ECI-5在用料方面的改变来看,初步可知其改进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使机器工作得更稳定,消除一些虽不影响音质和使用、但又比较烦人的小毛病;二是使声音的透明度更高,能量的分布更均衡,高频的延伸也更细腻、光滑,满足宽频和高保真的需要。 
  


售价:¥24,431元

标称输入阻抗:330KΩ 縘恆銈^}?
最大输入电平:>10V 喓砠 z04?
输出阻抗:< 0.01Ω 榏6肺亓碱?
总谐波失真:< 0.007% 宬脯哂朠?  
额定输出功率: 8~2⑻]€鈀?
8Ω 2 x 120W
4Ω 2 x 200W
2Ω 2 x 350W /
静态功耗:160W 体积(W x D x H):483x405x135mm  
重量:16Kg:
TOP
18#

皇者之战 在 2006-3-5 10:09:47 发表的内容
wenzi 在 2006-3-5 7:18:17 发表的内容
皇者之战 在 2006-3-3 10:22:04 发表的内容
如果一对管可以在AB类输出这种功率,管子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

老兄,我并没有针对你的任何意思,但你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是如何换算而来的呢?顺口开河?呵呵~
要知道,耗散功率等于结温在允许值时集电极电流与管压降之积,EC-4的功率放大级工作条件是+-48V,在350W/2欧姆的情况之下,你实际算一下,何来1000W的耗散功率?诚然,在产品手册中给出的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是在指定散热器及一定环境温度下的允许值(以ECI-4的功率管是PCM大于等于120W);不过通常在大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管一般要加体积比较大的散热器,在加大散热器、用电风扇强制风冷等措施之下,功率管通常都可获得比手册参数大得多的耗散功率。ECI-4正是在比较厚(体积比较大)的散热器基础上,运用65度启动的温控风扇电路,大大扩展了功率管的PCM参数,在这样的功放电路设计之中,即使是每管达到1000W的耗散功率,又何足你挂齿呢?



看来文子开始有权威的味道了,+-48V工作电压可以输出120W/8欧,350W/2欧功率?如果你认为可以,我就不奇怪为什么您的论坛上的M9功放动不动就标400W/8欧额定输出功率.看完您的回贴,不难发现,原来您说的话可以重新定义过去这么多年这么多专家既定的实践和理论.

小弟谨以探讨的态度来进行交流,牵涉到“无厘头”方面的话题,就不予回应喇!这里明眼人还是居多的。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扬声器都用一个电阻值来表示扬声器的阻抗,如4Ω、8Ω等.,这些数值称为扬声器的标称阻抗,是阻抗曲线上高于f0(最低共振频率)时的最小阻抗值。实际上扬声器的阻抗不是一个纯电阻,也不是一个固定阻抗值,而是随频率变化的。 一般来说,扬声器的阻抗在最低共振频率f0附近急剧上升,在高频部分随频率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现实中的扬声器负载会普遍地呈现复杂的阻抗,个别扬声器的阻值会起伏得很可怕,高可至十几Ω,而在扬声器反电动势与功放驱动电压瞬时“同相叠加”情形出现时,呈现在功放输出端的等效负载阻抗会急剧降低,有的扬声器瞬时阻抗甚至可以低于1Ω以下!扬声器的这个动态阻抗特性,对功放输出级的考验是非常严酷的!因此,功放对低阻抗负载时的驱动能力,是功放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从测量标称数值中可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功放的“内力”所在。以ECI-4为例,标称2Ω负载时能有350W的输出功率,这个指标,其实是很直观地反映出在喇叭阻抗瞬间跌至2Ω的时候,功放仍可具有13.23A的电流输出能力,这个输出电流数值,当然也是随着扬声器的阻抗瞬时变化而瞬时变化着的,以ECI-4所用的功率管特性,在变压器供流足够的情况下,每对功率管对负载所施加的最大输出电流(瞬时)可接近15A,因此,ECI-4有2Ω(负载)/350W(输出功率)的标称,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另外,功放末级只采用一对功率管的设计,除了阻尼系数比较低这点稍不如人意之外,其他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如更容易获得比多管并联低得多的失真指标,这个对追求更靓声表现是非常有利的。在功率管散热器体积足够大或功率管散热措施比较完善(如实施风冷、水冷等散热措施)、工作电压比较高的情况下,末级只采用一对功率管的功放,同样亦能做出比较高的性能指标,而且音色肯定较多功率管并联的末级电路形式要讨好人耳!功放末级采用一对功率管输出的高级音响器材,其实并不单一只有ELECTROCOMPANIET ,如售价数十万的丹麦VITUS AUDIO- SM101后级,大家可参考一下其介绍文章所简单披露的设计理念,就会对只使用一对功率管的功率放大器有比较客观的认知了,对其“藐视”甚至存在根深蒂固的误区,是大可不必的!![upload=jpg]Upload/2006351828217180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51828343106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518284715487.jpg[/upload]
TOP
19#

wenzi 在 2006-3-5 7:18:17 发表的内容
皇者之战 在 2006-3-3 10:22:04 发表的内容
如果一对管可以在AB类输出这种功率,管子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

老兄,我并没有针对你的任何意思,但你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是如何换算而来的呢?顺口开河?呵呵~
要知道,耗散功率等于结温在允许值时集电极电流与管压降之积,EC-4的功率放大级工作条件是+-48V,在350W/2欧姆的情况之下,你实际算一下,何来1000W的耗散功率?诚然,在产品手册中给出的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是在指定散热器及一定环境温度下的允许值(以ECI-4的功率管是PCM大于等于120W);不过通常在大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管一般要加体积比较大的散热器,在加大散热器、用电风扇强制风冷等措施之下,功率管通常都可获得比手册参数大得多的耗散功率。ECI-4正是在比较厚(体积比较大)的散热器基础上,运用65度启动的温控风扇电路,大大扩展了功率管的PCM参数,在这样的功放电路设计之中,即使是每管达到1000W的耗散功率,又何足你挂齿呢?



看来文子开始有权威的味道了,+-48V工作电压可以输出120W/8欧,350W/2欧功率?如果你认为可以,我就不奇怪为什么您的论坛上的M9功放动不动就标400W/8欧额定输出功率.看完您的回贴,不难发现,原来您说的话可以重新定义过去这么多年这么多专家既定的实践和理论.
TOP
20#

实际听感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