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者之战 在 2006-3-5 10:09:47 发表的内容
wenzi 在 2006-3-5 7:18:17 发表的内容
皇者之战 在 2006-3-3 10:22:04 发表的内容 如果一对管可以在AB类输出这种功率,管子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 |
老兄,我并没有针对你的任何意思,但你的“耗散功率要至少有1000W”是如何换算而来的呢?顺口开河?呵呵~ 要知道,耗散功率等于结温在允许值时集电极电流与管压降之积,EC-4的功率放大级工作条件是+-48V,在350W/2欧姆的情况之下,你实际算一下,何来1000W的耗散功率?诚然,在产品手册中给出的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是在指定散热器及一定环境温度下的允许值(以ECI-4的功率管是PCM大于等于120W);不过通常在大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管一般要加体积比较大的散热器,在加大散热器、用电风扇强制风冷等措施之下,功率管通常都可获得比手册参数大得多的耗散功率。ECI-4正是在比较厚(体积比较大)的散热器基础上,运用65度启动的温控风扇电路,大大扩展了功率管的PCM参数,在这样的功放电路设计之中,即使是每管达到1000W的耗散功率,又何足你挂齿呢?
|
看来文子开始有权威的味道了,+-48V工作电压可以输出120W/8欧,350W/2欧功率?如果你认为可以,我就不奇怪为什么您的论坛上的M9功放动不动就标400W/8欧额定输出功率.看完您的回贴,不难发现,原来您说的话可以重新定义过去这么多年这么多专家既定的实践和理论. |
小弟谨以探讨的态度来进行交流,牵涉到“无厘头”方面的话题,就不予回应喇!这里明眼人还是居多的。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扬声器都用一个电阻值来表示扬声器的阻抗,如4Ω、8Ω等.,这些数值称为扬声器的标称阻抗,是阻抗曲线上高于f0(最低共振频率)时的最小阻抗值。实际上扬声器的阻抗不是一个纯电阻,也不是一个固定阻抗值,而是随频率变化的。 一般来说,扬声器的阻抗在最低共振频率f0附近急剧上升,在高频部分随频率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现实中的扬声器负载会普遍地呈现复杂的阻抗,个别扬声器的阻值会起伏得很可怕,高可至十几Ω,而在扬声器反电动势与功放驱动电压瞬时“同相叠加”情形出现时,呈现在功放输出端的等效负载阻抗会急剧降低,有的扬声器瞬时阻抗甚至可以低于1Ω以下!扬声器的这个动态阻抗特性,对功放输出级的考验是非常严酷的!因此,功放对低阻抗负载时的驱动能力,是功放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从测量标称数值中可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功放的“内力”所在。以ECI-4为例,标称2Ω负载时能有350W的输出功率,这个指标,其实是很直观地反映出在喇叭阻抗瞬间跌至2Ω的时候,功放仍可具有13.23A的电流输出能力,这个输出电流数值,当然也是随着扬声器的阻抗瞬时变化而瞬时变化着的,以ECI-4所用的功率管特性,在变压器供流足够的情况下,每对功率管对负载所施加的最大输出电流(瞬时)可接近15A,因此,ECI-4有2Ω(负载)/350W(输出功率)的标称,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另外,功放末级只采用一对功率管的设计,除了阻尼系数比较低这点稍不如人意之外,其他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如更容易获得比多管并联低得多的失真指标,这个对追求更靓声表现是非常有利的。在功率管散热器体积足够大或功率管散热措施比较完善(如实施风冷、水冷等散热措施)、工作电压比较高的情况下,末级只采用一对功率管的功放,同样亦能做出比较高的性能指标,而且音色肯定较多功率管并联的末级电路形式要讨好人耳!功放末级采用一对功率管输出的高级音响器材,其实并不单一只有ELECTROCOMPANIET ,如售价数十万的丹麦VITUS AUDIO- SM101后级,大家可参考一下其介绍文章所简单披露的设计理念,就会对只使用一对功率管的功率放大器有比较客观的认知了,对其“藐视”甚至存在根深蒂固的误区,是大可不必的!![upload=jpg]Upload/2006351828217180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51828343106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518284715487.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