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追捧老版、绝版,我也来说几句,算拍砖吧 [复制链接]

查看: 6508|回复: 22
11#

我既不支持老版,绝版,也不支持新版,我只支持经典。

支持老版只是一个表象,他的内在意思是经历这么多年依然被人们所追捧,是因为他经典。而那些不经典的已经被淘汰了。

不如说我去弹拉三钢协,自己录音出唱片,过50年也是老版,而且因为发行量小,肯定是绝版中的绝版,恐怕没人追捧这个老版绝版吧。哈哈,而新版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最后编辑ttsoo
TOP
12#

其实我也就随意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象前面几位朋友谈的那样,对老录音和新录音都要有自己的审美来欣赏,不要人云亦云
TOP
13#

想请教一下喜欢老版CD的朋友,现在新出的SACD几乎都是首版,有没有大量收藏的必要?过一二十年市面上都是再版
SACD了,岂不是升值了吗?
TOP
14#

尾声 在 2006-4-3 12:19:00 发表的内容
想请教一下喜欢老版CD的朋友,现在新出的SACD几乎都是首版,有没有大量收藏的必要?过一二十年市面上都是再版
SACD了,岂不是升值了吗?


有些人可能反对,但我觉得如果看好SACD的发展,那么有些SACD是值得收藏的.事实上有些已经绝版了.

比较典型的是Sony的单层SACD,因为Sony当时推SACD的时候,要推出一批SACD软件,但是当时混音软件不成熟,而Sony又要坚持纯DSD制作,所以其中绝大部分,包括古典类和流行类都是Flat Transfer,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任何后期处理,直接从原始双声道母带编码成DSD信号.有些可能音质不错,有些可能不行,因为没有经过一些处理,但你听到的就是真真正正母带的声音.

Rolling Stones的22片再版SACD,也已经绝版了,再生产出来的都是纯CD版本.

有些发烧小公司,例如Audio Fidelity(前身是DCC),一些SACD,授权期已经到期,所以也就绝版了.

关键是你是否看好SACD今后的发展,如果觉得10,20年不论是否占据主流市场,如果在发烧软件市场仍然会存活的话,那么有些SACD软件你现在不收,以后就又要出高价了.
TOP
1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6#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3 12:46:10 发表的内容
有些烧友认为Flat Transfer直接转过来的声音太过平淡,还是要做制版,添油加醋。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不是SACD的错,人们的耳朵已经被CD声浸淫太久了


烧友也分几种,有人喜欢原来的声音,哪方面不行,自己可以调整.而且母带原始声音也有出色,普通,平庸等差别,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烧友喜欢调整过的,修饰过的,但有时候调整后的声音不是可以让我们满意的.其实现在大部分CD存在的问题,是太多的人为修饰,包括limiter的使用,都是劣化音质的主要因素.到以后DSD混音台的功能越来越多,开始被滥用的时候,许多人又会回头来找这些没有人为修饰的头版了.
TOP
17#

Raxel 在 2006-4-3 12:53:22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4-3 12:46:10 发表的内容
有些烧友认为Flat Transfer直接转过来的声音太过平淡,还是要做制版,添油加醋。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不是SACD的错,人们的耳朵已经被CD声浸淫太久了


烧友也分几种,有人喜欢原来的声音,哪方面不行,自己可以调整.而且母带原始声音也有出色,普通,平庸等差别,不是千篇一律的.有些烧友喜欢调整过的,修饰过的,但有时候调整后的声音不是可以让我们满意的.其实现在大部分CD存在的问题,是太多的人为修饰,包括limiter的使用,都是劣化音质的主要因素.到以后DSD混音台的功能越来越多,开始被滥用的时候,许多人又会回头来找这些没有人为修饰的头版了.





最近索尼出了一批哥伦比亚的老录音,全部用DSD转录,我前段听了张伯恩斯坦的春之祭,效果非常好。上周收了个也是这个系列伯恩斯坦的蓝色狂想和美国人在巴黎,准备和我原来的报纸版对比一下,看看头版好还是DSD转录好,其实蛮有意思的,呵呵。
TOP
18#

[upload=jpg]Upload/2006441135559752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441137671141.jpg[/upload]

我原来有报纸版的蓝色狂想曲和美国人在巴黎,非常喜欢这张碟子,虽然只有30多分钟,的确很经典。前段,看到SONY公司重新用DSD转录出的蓝色狂想曲和美国人在巴黎,就觉得很有意思,收下来啦。最近,也有朋友提到用新的转录技术如SACD或DSD技术能否做的音质比原来的老版更好,但是好象还没有人比较过,所以,我决定比较一下这两张CD,录音是一样的,制作的年代和方式不一样,这样的比较很有必要。

原以为会很轻松,所以我先各听了一遍,发现似乎不是那么容易,两张CD的制作水平都很高,动态和细节都很不错,但是既然要比,就一定要决出个高下。我决定主要以蓝色狂想曲为比较对象,注意力集中在钢琴SOLO,小提琴SOLO,铜管的表现,辅助的是美国人在巴黎的第一分钟内弦乐的表现。

通过几次的比较,我发觉DSD转录的这一版居然胜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啊。DSD转录的钢琴的颗粒明显饱满,小提琴SOLO区别不是很明显,铜管的声音似乎更亮一些。美国人在巴黎里面第一分钟内的弦乐的密度来讲,DSD转录这版明显强于报纸版。

呵呵,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TOP
19#

sorry,水平有限,只能看看学学,不敢发言哟,呵呵。
TOP
20#

怎么都看贴不回帖啊?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