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环境尺寸限制声音那些频率的还原(怎样初步计算你的环境里完... [复制链接]

查看: 20566|回复: 151
21#

<音响技术与声学原理>
罗永超博士

里面有这样几段话,本人比较感兴趣,现在摘要如下:
——戴维斯夫妇(Don& Carolyn Davis)是《音响系统工程》(Sound System Engineering)这本书的作者。这书被称为音响圣经,几乎是每一个外国研究音响的人必读之物。我引述他书内这一段:“具有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是实质上了解音响工程学的必要条件。对这两种科学认识越深,越能使你跨越从感觉上所得到的意念,而达到用科学来引证事实。著名音响家占士摩亚曾经说过:‘在音响学中,任何在表面看来很明显的事情,通常都是错误的’。”
——我在以上引述了几位科学家及音响学家的训言,主要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做音响的人士,他们当然是对音响及音乐很有兴趣,但是以为光靠他们的听觉就可以鉴定什么是好或不好的音响,不明白这是一门专业的工程学问,是做不好音响的。远在19世纪的莱李爵士已经指出这是一个科学的境界,现代的音响工程学也像其它科学学术一样正在努力地发展,所以音响工程学是离不开数学及物理学的。
TOP
22#

KENTRYFO 在 2006-4-7 10:08:12 发表的内容
"现在大部分做音响的人士,他们当然是对音响及音乐很有兴趣,但是以为光靠他们的听觉就可以鉴定什么是好或不好的音响,不明白这是一门专业的工程学问,是做不好音响的。远在19世纪的莱李爵士已经指出这是一个科学的境界,现代的音响工程学也像其它科学学术一样正在努力地发展,所以音响工程学是离不开数学及物理学的。 "——不要批评得太多了吧?!从事科学研究,执著的源泉还是生命与自然的源动力吧?!



这是罗永超博士的观点,我个人是赞同的。KENTRYFO兄从“源泉”的角度看问题的观点也是不错的。大家可以讨论或者补充的。
TOP
23#

名琴LP 在 2006-4-7 8:53:40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6 21:40:51 发表的内容
小夜曲 在 2006-4-6 21:27:19 发表的内容
哦,忘了问一句:松香味兄是专业从事音频工作的吧?这么多正确的理论知识和数据- - - - - -


谢谢夸奖,工作、爱好的关系,我只不过学的“非常杂”,也比较“努力”吧。


他在大学本来是学化学专业的,但他自已又自学了物理学,获得了两个专业的学位,再加上他三十多年来对音响事业的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是农学专业毕业的,对音响理论一概不通,请大家多多原谅。


名琴LP 兄和我距离很近,经常来往,但是名琴LP 兄可能并不太了解我的情况,上面的介绍就非常令我惭愧和无地自容,什么“巨大成就”,那里有啊?不要害我了。
TOP
24#

KENTRYFO 在 2006-4-7 14:33:01 发表的内容
另外,想了解以下:2.5倍波长为弹性波长这个立论的理论依据是?.......是的,我有自己的理解,认为然,想知道理论界公认的观点及其取向。


请查阅——戴维斯夫妇(Don& Carolyn Davis)《音响系统工程》(Sound System Engineering)这本书。这书被称为音响圣经,几乎是每一个外国研究音响的人必读之物。
另外可查阅罗永超博士的《音响技术与声学原理》。
TOP
25#

“一直以来,希望能够座下来认真总结、分析一下音响文化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他应该是精神文明的一个分支部分吧。非常希望尽快看到KENTRYFO兄的精彩论文。个人表示支持。
TOP
26#

我们这里可以找到这样的“实验”(应该说是体验)场所:一些朋友可能听说过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表演《印象刘三姐》吧,我因为工作需要是多次陪上级领导去看演出了,前排、中排、后排、贵宾席都“体验”过。如果只听音响效果,贵宾席最好,后排、中排也不错,前排最差。因为是大型实景表演,环境的反射相对就比较小,基本上以直达声为主要声音类型。
前排(距离音箱大约10来米)只感觉到冲击力极强的80~100Hz左右为主的低频,感觉很“吵耳朵”;后排、中排就可以感觉到比较丰富下潜的低频了,也没有那么“吵”了;贵宾席到音箱的距离大约有40多米,距离和后排是差不多,但是他比后排高两三米左右,直达声更加“直接完整”,低频下潜感觉更加丰富,更有弹性,不会“吵耳朵”(不过价格非常高,一张票480~680元/人,其他座位188元/人。听说团体可以优惠)。如果有机会去看演出,前后走走体会一下就可以了。
TOP
27#

主要不是这个原因,在超声波厂附近,如果在做超声波检验,40m的距离同样可以听到18KHz左右令人烦躁的“超声波”(当然可能也包括了低于18KHz以下的谐波)。空气对人耳敏感的高频如12~16KHz的衰减没有那么厉害。
TOP
28#

KENTRYFO 在 2006-4-7 19:38:01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7 17:59:36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4-7 14:33:01 发表的内容
另外,想了解以下:2.5倍波长为弹性波长这个立论的理论依据是?.......是的,我有自己的理解,认为然,想知道理论界公认的观点及其取向。


请查阅——戴维斯夫妇(Don& Carolyn Davis)《音响系统工程》(Sound System Engineering)这本书。这书被称为音响圣经,几乎是每一个外国研究音响的人必读之物。
另外可查阅罗永超博士的《音响技术与声学原理》。


哎.......看来还是信心不足啊!是否松香味老兄对论坛上朋友们的探求精神缺乏信心?


何以见得?
TOP
29#

维卡亚 在 2006-4-7 23:53:54 发表的内容
有的观点不同意.封闭室内声波的研究首先要在房间尺寸大于波长的情况下才行.还有真正的声波这个问题.随便打个比方,消声室测量按1M的标准的话所测得的超过这测量距离波长的频率都属于不精确的了?理论分析理解还不到位.


封闭室内声波的研究首先要在房间尺寸大于波长这是一种相对比较理想的环境条件,大多数朋友是不能拥有的。
至于“大于2.5倍波长才能获得弹性释放完整的声波还原”的现象或者观点,是有些难理解。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慢慢体会吧。
TOP
30#

KENTRYFO 在 2006-4-8 22:04:07 发表的内容
2.5倍波长原理外,还有个4分1波长。其实,同样对于小空间的低频重播有着极大的意义。松香味老哥所提的实践方法其实可以从更多角度进行理论解释、或加以指导的.......


4分1波长与产生共振或者驻波关系密切,对低频重播有着极大的影响,选择了需要的反射点后,其余的反射面就需要扩散、吸收等手段处理了,目的只有一个——尽量多的吸收、扩散低频,保持低频、中频、高频有平衡的吸收曲线,防止“过量”的共振或者驻波产生。
本来不打算再多说了,“言多必有失”。KENTRYFO 兄提出来了,随便说一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