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LP的一个奇特现象,本人百思不解 [复制链接]

查看: 30214|回复: 233
11#

dr kuang 在 2006-4-23 14:19:38 发表的内容
今天在电台又和雨果的易有伍先生讨论到这个问题,没想到最近他也留意到这现象,他认为原因来自于时基误差——JETTER造成的数码失真,在数码录音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减少JETTER,这个现象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他的说法和威马DX的第一个观点都比较符合在顶级的CD系统上听音响时交谈比低档CD轻松的现象。

留意到很多DX都强调自己的CD系统很“大声都不吵”,但应该注意到这并不能完全代表系统声音质素很高,还是应该以“细节清晰而不影响交谈”为目标,而且还要注意细节不单指中高频,还应包括低频甚至超低频段的细节。


哈哈!!讨论关于CD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与dr kuang 版主的这个观点印象中是第一次完完全全的一致了。
““大声都不吵”,但应该注意到这并不能完全代表系统声音质素很高”,这非常重要。大声都不吵?比较容易啊,我前面提的试验建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丢失了低、中、高频细节,就不能完全代表系统声音质素很高。
TOP
12#

kick 在 2006-4-23 14:47:09 发表的内容
请继续深入探讨,我是自己发现这种现象并思考其发生的原因,限于理论水平,只能得出肤浅的结论:高频突出及房间处理,而且此两者还有相互关系,我想当然地准备压制高频与第一反射点适当吸音来实现,能否行得通还不能保证,期待通过DX们的讨论能给我一些启示与帮助。



这个想法非常好,重视第一反射点中高频适当吸音的确才是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严重”注意的大问题。为什么?箱子本来直接传来的中高频是平衡的,如果第一反射点中高频没有进行适当吸音,结果中高频又被反射过来并与直达声叠加,造成中高频无形中提高了大约3dB,不“吵”才奇怪。
建议的试验去掉了4~5K以上的频率,不等于4~5K以上的频率完全就没有了,而是按照分频器设计的每倍频-12dB、或者-6dB、-24dB等规律,被滤波器衰减而已,但是如果第一反射点中高频没有进行适当吸音处理,它可以提供大约3dB的中高频增益,其结果可能感觉更平衡舒服,也不“吵耳”了。不是新的LP,中高频衰减已经比较大,第一反射点提供了大约3dB的中高频增益,反而平衡了,这大概是问题的关键吧。
TOP
13#

但是LP上20KHz-0.2dB非常难达到哟。

如果把20Hz到20KHz的信号刻制成LP,用来调整LP的频率响应,应该是不错的手段。
TOP
14#

环境和摆位不同,上面说的结果不完全一样,这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万事不要绝对。
TOP
15#

hy3000 在 2006-4-24 1:28:59 发表的内容
本人不懂理论性,只是想到什么就说。有一点想大家讨论,但不知对不。请指正。
LP的唱针是机械性的,是唱片的槽纹与唱针磨擦引起震动发声。当唱针震动时,在第一次震动到第二次震动的时间里,会引起余震(就像琴弦一样),而这种余震可能会是失真,但这失真造成了堂音.余韵及每个音符的延长(延长多少我不知道),这种震动的延长是在极短时间内的,可以起到第一个声音棵粒与下一个的连续。所以人耳听到的LP声音就比较平顺圆滑有密度感。

CD机是用0/1代表的,数字是不会无故去增加余音(就算人为增加可能也不自然),所以当CD上的某个乐器信息停止时,播放出来的声音也立即停止,而在极高速度的时间上的每一个声音棵粒就不能与下一个棵粒延续,可能这样才是造成吵的原因。


哈哈!如果唱针会引起你说的“余震”,就相当于“失去控制”
或者认为不能正确读取信息了。
对CD的“解释”不如不说为好。
TOP
16#

关于影响“谈话”的问题,个人认为有两个条件:
1、声音“不干净”;
2、声压太大,超过“谈话”声压15dB以上;
对于(1),是干扰的结果。
对于(2),是掩盖的结果。
TOP
17#

dr kuang 在 2006-4-24 23:04:22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24 21:08:43 发表的内容
个人认为,重视第一反射点中高频适当吸音的确才是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严重”注意的大问题。

不是新的LP,中高频衰减已经比较大,如果第一反射点不做中高频吸收处理,第一反射点会提供大约3dB的中高频增益,反而平衡了。
而CD频率响应就非常平坦,20KHz-0.2dB,是大多数CD都能够轻松达到的指标,如果第一反射点不做中高频吸收处理,第一反射点会提供大约3dB的中高频增益,中高频就多了,反而不平衡了。

如果第一反射点不做中高频吸收处理的环境,播放LP感觉平衡就很正常;但是播放CD就肯定中高频过量“吵耳”了。这是一个不合格的“环境效应”。

这大概是问题的关键吧。


如果是播一张全新的LP呢?


如果唱头没有问题,全新的LP上又有足够平衡的高频信息,如CD上20KHz-0.2dB,CD、LP两者的差别只有“音色”不同而已,“吵耳”的情况差别不大吧。
TOP
18#

环境做了适当处理,中高频就不会产生多次反射造成声音“不干净”的现象。但是播放PL就可能感觉到(不是新的LP)中高频衰减已经比较大,其实是正常现象。

同时CD、LP、一起玩的朋友,建议先重视环境的处理,以播放CD中高频平衡为标准。玩LP的时候,可以在第一反射点加一块大约一平方米的活动反射10mm板补偿中高频,如果唱放是可调的就更加方便,也不用加什么反射10mm板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19#

个人认为,重视第一反射点中高频适当吸音的确才是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严重”注意的大问题。

不是新的LP,中高频衰减已经比较大,如果第一反射点不做中高频吸收处理,第一反射点会提供大约3dB的中高频增益,反而平衡了。
而CD频率响应就非常平坦,20KHz-0.2dB,是大多数CD都能够轻松达到的指标,如果第一反射点不做中高频吸收处理,第一反射点会提供大约3dB的中高频增益,中高频就多了,反而不平衡了。

如果第一反射点不做中高频吸收处理的环境,播放LP感觉平衡就很正常;但是播放CD就肯定中高频过量“吵耳”了。这是一个不合格的“环境效应”。

这大概是问题的关键吧。
TOP
20#

音乐声音“不干净”;可能是器材失真、不平衡等问题引起,也可能是没有适当处理的环境引起,或者两者贡献的结果。

人正常谈话距离一米的声压大约是75dB;音乐达到90dB时,我们就会自然地提高谈话的声音来交流观点了。但是已经有吃力的感觉。不影响谈话的音乐持续声压应该在80~85dB之间,但条件是音乐的声音“干净”。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