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LP的RIAA曲线讨论;P22我的LP计划目标基本实现。啊声场!原... [复制链接]

查看: 41500|回复: 329
41#

dr kuang 在 2006-5-1 1:13:53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30 21:07:38 发表的内容
只讨论唱头的频响曲线情况。
现在可能还有部分朋友用的唱头,其频响曲线大概和上面讨论的三只唱头的频响曲线差不多,有的可能还不如。


中华?翡翠?
20元一只的铁三角频响曲线都比这三只强呢。


真的吗?孤陋寡闻了。
能不能提供网站或者帖些图?我计划在500元内找自己的目标。因为目前我还是以CD为主,目前心态老实说LP只是玩的补充。不过我的个性是努力玩出水平,玩出超值。这一点接触我的朋友都知道。到时候方便的话,还想请你帮忙选购,可否?
TOP
42#

syp8 在 2006-4-29 15:54:50 发表的内容
我的拙见:从给出的三条曲线看,SHUER的V-15频响比另两个牌子GE和RS的要好,V-15低频不如GE,高频在8KHz-15KHz比RS平均高1db,V-15从63Hz到15KHz正个曲线比较平直。
其实在CD出现以前,各国就制定了许多有关高保真(Hi-Fi)的衡量标准,这些标准大同小异,仅对音响系统在63Hz到15KHz这个频带内的频率响应作出要求。1982年CD出现以后,为了与CD匹配,各种器材纷纷给出35Hz-20KHz频率响应。个人认为,63Hz到15KHz这个频带是最实用的,是许多成年人正常听觉范围。所以上述三条曲线对应的唱头的放音都能令你满意,不过那个V-15会更好些,难怪它大名鼎鼎啦。

syp8兄的分析非常值得参考。完全同意“63Hz到15KHz这个频带是最实用的”的认识。两端能够继续延伸当然好,这些延伸更重要的是“平坦”和“平缓下降”。
TOP
43#

胡敏强 在 2006-4-30 22:14:30 发表的内容
关于动态范围和信噪比,还想请松香兄谈谈个人的感受,目前我还没有参与任何这方面的讨论,还请谅解。


可以到这里看看,这里的讨论已经很全面了。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87972&page=1
TOP
44#

这样的话,几十张黑胶和三百来张瓣膜唱片又要再出声了。
TOP
45#

胡敏强 在 2006-4-30 22:07:2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4-30 21:50:52 发表的内容
胡敏强 在 2006-4-30 21:29:04 发表的内容
除了频率响应外,松香兄以为LP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比CD好些否?听感上有什么不同。

关于信噪比和动态范围过去讨论的很多了,这里不再讨论。
听感上有什么不同?——个人认为最大的不同是LP中频密度感好。


那说明声音重播得更接近真实的声音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知声音的轮廓感和形体感如何,声场、层次及聚焦、结象表现比CD如何。

CD、LP、都有中、高、低档,高档的CD、LP,其实声音表现已经非常相近。中、低档的CD、LP声音表现(个性)差别比较明显,好与不好取决于个人爱好。
TOP
46#

JWang兄,这图是科研级旗舰兄弟帖上来的,我转帖以用而已。
你的发言里最后一句,我感觉已经不是讨论问题了。能不能不要以“对人”或者“辩论”的方式继续讨论下去呢?
只是建议,不强加接受。
168HIFI乐趣——主题就是——HIFI——快乐。
TOP
47#

哈哈!手上的事情还没了结,新的目标又出现了。有得玩啦。
TOP
48#

vv 在 2006-5-1 11:03:45 发表的内容
这样,
这儿就让松香大侠喃喃自语好了,请请~~~

能不能把你现在用的最现代的唱头资料帖上来?随便谈谈你的体会。来点实际的交流。
如果你不愿意在这里交流没人勉强。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49#

bjm1 在 2006-4-30 21:16:48 发表的内容
由于刻纹刀线圈阻抗低,电流大振幅就大,例如;1KHZ时振幅为0.016MM,100HZ时振幅达0.16MM,再低更大.密纹唱片相邻两声槿之间的距离只有约0.082~0.014MM,如以上情况,将发生串槿现像,所以,刻密纹片时,必须对低频压缩,交叉频率500HZ以下,按6DB/倍程哀减.为改善放音信噪比,使高频段的信号不致被5~7K左右的唱片表面噪声淹没,所以在交叉频率2120HZ以上按6DB/倍程进行提升. 回放时按楼主论述.
再来一下我国对唱机行业的产品规格;
普及型-频率100~7000HZ,不均度<12,转盘杂音-26DB,失调率<0.5%,1000HZ失真<5%
中级型-频率 50~10000HZ,不均度<±3,转盘杂音-36DB,失调率<0.3%,1000HZ失真<2%
高级型-频率 30~15000HZ,不均度<±2,转盘杂音-40DB,失调率<0.2%,1000HZ失真<1%

哈哈!!终于引出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了。谢谢bjm1 兄提供的资料。
TOP
50#

felixcat 在 2006-5-1 2:01:3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大侠,非常赞同您的讨论方式和方法。其实我觉得我们没必要把时间花费在这个帖子上面,您都看到了,前面的i帖子交流、讨论的效率实在不高;有时想说明白一些道理,却又难免伤和气。所以与其这样浪费时间并且坏了心情,倒不如我们自己听听音乐,玩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反正您都明白,其实有的人现在正是抱着有缺点的东西,而错失了更好的东西。

前面我记得说过,对于一些早已被业界广泛验证并且认可的事实,我们不必在陈述的时候每次都证明一次给别人看。其实这个帖子里面所涉及的问题,只要细心地Google一下都有很详细很专业的答案(呵呵,不信的话拉倒),这里我不一一列举,因为我不喜欢Hifi168式的辩论,不想牵涉其中。

最后我想说的是:松香味大侠,我支持您。——这是我浏览了前面5页的帖子得出的感受。

能够得到felixcat 大侠的支持非常荣幸,理论上的研究你是我心目中的一流高手。我不想把讨论变成辩论,更不愿意把辩论升级为吵架。有的帖我不回,是让别人保留自己的意见呀,因为没必要想把讨论变成辩论呀。这样我觉得很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