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IY实战秘技之空谷白云 [复制链接]

查看: 9089|回复: 83
21#

自从那一抹灵光闪耀,一直在一种十分激动的状态,至今已经成为了痛苦!—— 天籁之声在鞭挞、懒惰之情在揉搓.........龙文之神在催促。我要赶紧完成这一篇文章!
    加入吸音棉和加入导向管,都有其依据,实质上也是一种耦合的技术。
    吸音棉如何吸音?如前面松香味老兄所言:增加吸音棉的量,可以降低空气流动的速度(声音的速度),相当于箱子的体积增加;低频谐振频率降低,低频谐振峰提高,中频相对减少。吸音棉越多,这些情况越明显。——如果细究:这也是一个振动的原理,高频振动能量传送质量更大的物体结构时,振动频率下降!而由于吸音棉疏松而可朔,可以轻易填满整个空间,在其自身的共性作用下,他所转换的振动频率将相对稳定而易于控制,成为了调整谐振、控制谐振的利器。至于吸音棉的材质构成或转换振动频率的范围与最终所转换的目标指向,就视实际需要而定了。
TOP
22#

吸音棉作用不是吸音,而是转换频率——松香老兄是正确的。吸音棉的转换频率的特性则不同于其他的感性的方法,如果条件许可,密度、容积、材质构成等情况的转换特性完全可以测试甚至可以计算出来!但是,一旦与箱体结合,又是一个巨大的变数,所以我们仍然需要经验、感性和艺术性的创作手段。
    至于导向管,的而且确是运用了4分之1波长的理论。但这个理论的依据和作用原理又如何?
TOP
23#

声波的4分1波长和4分3波长、4分5波长........(注意:这里,不包括4分2、4分4、4分6等偶分数!)是该声波传播途中的一个敏感位置:承载波的粒子已经处身在保持原状态平衡的边缘!施加任何能量干扰都改变着它的振动频率!导向管的“进口”(在音箱内那一头)边缘与喇叭边缘之间的最长距离和最短距离决定着喇叭背部声波“可能”(因为辐射的方向性可以不)进入这个管道口的频谱范围。当然,箱体的所有壁面和箱整体所产生的谐振,部分也有进入这里面,之后,才是4分1波长原理作用下的振动的“管道效应”在这个管道上产生作用——管道长度与管道直径构成的定向声波辐射限制着可通过的声波频率,完全刚性的情况下,不可通过的频率的声波能量被叠加到可通过的声波上。
    完全刚性?实际上没有,而且管与箱体还存在着结构关系,同样在转换为声能或其他能量。
    但是,导向管的作用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转换长波段为相对短波段,输出声能!而且能够计算!但是,仍然不能绝对,也是要靠感性认识、靠经验、靠艺术化的手段!——以上说法,不一定十分准确,可能真正的振动研究专家一眼就看出了破绽。但是,如果结合技术、监测手段的现实性,应该能够支持楼主的主张:
TOP
24#

理论上的错跟精神上的缺失相比,宁可理论上错了。
TOP
25#

壮家汉 在 2006-5-8 9:27:11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5-7 20:35:03 发表的内容
理论上的错跟精神上的缺失相比,宁可理论上错了。

一些朋友将吸音棉调整视为被动技巧,是不得已的,但汉子更愿意将它视为主动技巧,在被动中求主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因而就有了“空谷白云”。
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就形成了观念冲突。


所以嘛,我说的不成文的道理都是老兄你一直在想的东西而已,境界至此,夫复何求?!!!
    根本上,对于自然,我们永远处身被动!但是,“人定,能胜天”!这个定,就是要我们明白我们正在干的是什么!
    对于声音,按照我们(人类)目前和将来的条件,即使是更高档的器材,也必须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才能达到更接近自然的境界。
    hiend的手段可以通过美妙的耦合完成——这类似于艺术,也可以通过避免需要耦合的环节的手段去完成——这似乎是科学,而实际上如果我们意识到它仍然逃不出去的时候,仍然只是技术手段,能够运用得好,才是艺术。其中,唯一不变的hiend精神是:以最高的文化成就,现实地、个性化地表达自然!追求更高、更强无可厚非,而现实地追求更高、更强,更堪欣赏!!
TOP
26#

壮家汉 在 2006-5-8 9:49:59 发表的内容
呵呵,老兄的表达能力并不差啊,再多写一些文笔会更加流畅的。

呵呵,那不成了关帝面前练大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