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杜希情缘 [复制链接]

查看: 3336|回复: 7
1#
我的杜希情缘



我对音乐的热爱要追索到1983年,那时的我刚上高中。托熟人从广州买回“康艺8080”当时人们都叫它是“三洋”啦!从此与当时的流行音乐为伴。邓丽君的情歌,谢丽诗和王杰实的校园二重唱,张明敏的民族歌,还有李谷一,关牧村......值得一提的是:我当时买了二盘我最喜爱的磁带。一盘是电子琴音乐,内容是“排球女将主题曲”,“蜗牛与黄莺鸟”等(记得是太平洋影音公司发行的)。一盘是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都是正版了。这二盘磁带给了我一个自己的听音标准:就是音乐的层次要分明,结像力要好,轮廓要清晰……当然,那个年代是没有人用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音乐的。我当时的理解是:一个好的声音出来时,应该象一片平静的湖面当中投入一粒石子,音乐从此中心一圈一圈地清晰散开……

1986年上大学了。这段时间知道了: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进口象宝丽金有限公司出品的磁带好贵(当时我买一盘就20元5角);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公司出版发行的广录进字的;还有philips的;太平洋影音公司的;还有香港华纳唱片公司制作发行的……这些磁带都是出好声音的代名词。这时出现了CD,LD。我也明白了要想出好声不光要好的软体,还要好的硬件来播放。一句话要钱!我带着对未来音乐的向往走出了校门……

参加工作不久社会上流行组合音响。我开始和我的女朋友攒钱,于1992年购入了我每次逛街都去看上一眼的“金索利克”豪华组合音响。从此每晚入睡前都得关灯小声地听一阵才睡(这套音响的均衡器上的一排排小红灯晚上太醉人了!)从此迷上了收集CD,但当时CD盗版盛行!我尽量去买所谓的正版了。听着CD久了,不知不觉地想念磁带、黑胶唱盘(虽然我买的黑胶仅十余张)的声音——松驰、温暖。

期间买了松下的LD,万燕VCD(当时流行卡拉OK).自己对声音的追求使得听音标准进一步明确——声音的层次要分明,结像力要好,轮廓要清晰,还要松驰、温暖……

对声音一直不满的我开始想换音响了。1996年,周边朋友所说的“发烧”一词与现在的“发烧”不是一个概念。我一个人到能去的电器城,音响店转悠。从一份音响报刊上目光锁定了当年获奖的书架箱——瑚珊217。去买吧!说实话当时想买的原因就是此箱是专家盲听投票选出的。差不了!

来到音响店,店员很熟,径直带我们上了二楼的听音室。一进屋跃入我眼帘的是脚架上雄居着的一对大黑箱子,感觉好扎实!上前一抱,二三十斤一个!我随即嚷道:“听听这对!”当时放的是一张西藏高原的电声音乐,一开声随着音乐的升起,感觉一股声线直穿云霄!空洞而博远,清新而幽长。陶醉之余放上一张自己带的邓丽君,好象是“夜来香”吧。邓丽君一开声我就感觉找到自己的声音了!邓丽君的声音是很有质感的,她的嗓音很甜!听着箱子里邓丽君歌声的尾音仿佛能感觉到她嗓子的细微颤动,有一股磁,一股纯,一股黏,从而就形成了一股甜。每每听到她的声音我就实在地感觉到她的声音带着配器的声音升级了(当然宝丽金的录音是不错的),带着音响升级了。“一片平静的湖面当中投入一粒石子,音乐从此中心一圈一圈地清晰散开……当时真是激动中夹着冲动!

“多少钱?!”

“什么?”

“这对箱子!”

“四千五。”

吓了一跳!(当时月工资刚涨到三百)什么东西这么贵?这时我已完全忘了自己是来买瑚珊217的(这家店是瑚珊和惠威的地区代理)。

“这是惠威监听箱,杜希2.2。低音单元是8寸的。这边还有一对杜希2.1欧美获奖的书架箱子,低音单元是6.5寸的,他们的高音单元是惠威的专利,丹麦的箱子也有好多用他们高音单元的!要不要听一下2.1?”

“不用了,就这对2.2吧!”

当时想到要K歌选个8寸的低音吧,一起选配了瑚珊功放BK92还有一前极放大器(主要用来唱歌看碟)。从此杜希2.1与我擦肩而过!匆匆一别就是十年……

十年磨一剑!这十年间我一直与杜希2.2为伴,我用它看DVD;卡拉OK;听流行;听古典......

因为工作的原因,再加上买房,进修学习,一直没精力折腾音响。当然主要是有杜希2.2的原因!说实话我这十年里多次到我们湖北的发烧胜地“保成路”陪朋友买器材,先后听了一些名箱:宝华;劲浪;JBL;雨后初晴;AE;城堡......当丹拿BW15出声时,我再一次感动了!它使我找回2000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听保罗莫利哀音乐会时的感觉。那是现场的感觉呀!那是正确声音的感觉呀!正确的声音是要平衡的。保罗的管弦乐队按声部紧密地组合在一起,乐器间没有空隙。随着小提琴手们的运弓那绵绵的琴声仿佛化成了一片丝绒的海洋。此时根本没有去想什么要木味了。打击乐器和铜管乐器,金属的光泽划过胸前,但一定不会刺得让你难受。你想想,乐器质感清晰,层次分明,并且厚厚地、暖暖地向你袭来,是什么感受?所有的声音都是非常的松驰,舒服极了!大家常说的中性,什么是中性?现场最中性!我当时就有掏钱买BM15的冲动。可想到要买车,忍吧!回到家里看着我的杜希2.2外观与BM15真象呀!高低音单元看上去也一样!只是导向孔不一样。放上一张醉花荫,随着陈洁丽那绕梁的鼻音,我突然想到我喜欢BM15不光是它的外表而是它与我的杜希2.2在声音上有相似处!当然BM15的声场是我听的书架箱里还没有胜出它的!当时功放是音乐传真308,碟机是美丽安200。我的杜希2.2出声的条件是:功放瑚珊BK92,碟机17A。差距是一目了然的!可我现在又不会为了2.2去买更好的功放和碟机。我又静下来想想杜希2.2是什么声音呢?

我的朋友们每次买了什么新的器材都愿到我家去试听一下(当然这其中也有我的要求),听过二次以上的朋友都会一致认为:你这对箱子通过十年下来煲透了啊!再加上低音单元是8寸的,所以就这低音一般书架是比不了的!不错!我是这样看我的杜希2.2的:声音松软!高频明亮通透,录音效果好的CD(象黄江琴的无声雨,猎人,声声醉等)就越发舒坦了。低频绝对量感实足,但质感总觉差点。总体上,我还想要的声音是解析力还要高,声音层次感还要细密点,低频质感还要加强,下潜再狠点,这样才会感觉高中低频更平衡,更加耐听。就不会有书架箱的妥协了。说来说去不管杜希箱子如何全面升级是势在必行了!正在这节骨眼上,老头子要我帮他配音响。出资三万。上网找找吧!发贴问问吧!可回应的贴据我这价位都多指向国货。我也想啊,一个只是喜欢音乐的老人不可能去听爆得起的音乐,听音取向定在舒缓的人声和小弦乐。有必要花冤枉钱吗?出于此因我想起了十年前与我擦肩而过的杜希2.1(人啊!有时就是怀旧)。上网一查:杜希2.1SeDIY箱网上卖得正火!而且网上评论更是说得诱人!现在是2.1Se了与十年前欧美获奖的2.1不可同年而语了!再加上我的杜希2.2的出色表现顿时撩起了我的杜希情缘。要缘再续吗?

网上通过QQ与小丫版主长聊后意外地得到特惠:无偿地寄一对2.1Se来给我听(当然中途是寄给另一音乐论坛的版主作中间人)。管他的呢!不听白不听!主要是可以慰籍我十年来对杜希2.1的思念情怀。

驾车去华宇取箱子的当天晚上,杜希2.1Se就在我家开声了。除了交响外(夜晚不便大声)挑了几张平时自己最常听的碟初试了一下。表现不错,等白天开大声点听一段时间再说吧!

二周一恍而过!功放分别用了我的老功放;艺术家6.6;斯巴克A88t。碟机-17A下面分别给出听感:

测试碟片:机遇(台湾版)1、6,天空(的卡版)1,魔鬼颤音,For Two,卡门幻想1,TUTTI!1。

第一场:功放-瑚珊BK92;碟机17A;信号线全套秋叶源。电源线为随机线。

这套系统上主要是与杜希2.2比一下差别。2.2前面有所谈及,现主要说说2.1Se的表现:一言而定之——杜希的声音!没错,一开声就给我这样的映象。几天听下来,在此系统上与2.2相比没有质的飞跃。对我而言就是没找到要换此箱的感觉。但箱子的提升是很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解析力上。举个大家都熟悉的数青蛙的例子。当“机遇”这张碟出来时就有烧友谈到月光小夜曲里一段实旷录音青蛙的叫声多少可说明系统的解析力好坏。我不以为然。这与听音环境,听者的听力,心理作用等都有关。但一直以来我用2.2听到的蛙鸣声是7声。一天晚上,9时,我和我11岁的女儿一前一后端坐在皇帝位数蛙声。通过反复验证:2.2上的蛙鸣我和女儿观点一致,是7声;2.1Se上的蛙鸣,我听到9声,女儿却坚持是10声。是小女耳聪还是心理暗示不得而知。但我以生命担保我是清晰地听到了9声。这二对箱子比听的时间最长,我的感觉是:听长了2.1Se就想听2.2那松软的声音;而听长了2.2就想听2.1Se那清纯的声音。烧友们常说“好的箱子听长了就听不回差的箱子了”这句话在此不灵了。此系统上播放卡门的流浪者之歌与TUTTI的第一首是2.2胜出,胜在它那8寸低音营造出的小书架不可比的低频。流浪者之歌最后6分50秒出现一波一波的高潮对人的冲击和TUTTI第一曲Dance of Tumblers的声场气势,不平衡的箱子就力不从心了。而人声和弦乐的播放是2.1Se胜出,胜在它的解析力。明显的听到了比2.2更多的细节。但略感涩了点,打电话问小丫得知:此对2.1Se发给我时在他的听音室正常听音不过一周,是没煲开的原因?

第二场:功放-艺术家6.6;碟机-17A;对比音箱-德高601;信号线338的800和1500电源线fever3子文托板。

这套系统上听完德高601后,换上杜希2.1Se,开声我就觉得对不住我的这位同事!因为他网购601时,我是看了网评后认为不错建议他买的,事先都没听过。现在听来,德高601与2.1Se比要明显的干,瘦。真象灌头音箱!下面重点说一说2.1Se在艺术家6.6下的表现:这次的听感,让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昌业代理丹拿,又代理艺术家。也进一步证实了惠威与丹拿有血源关系(这仅是个人观点,欢迎DN党拍砖)。在艺术家6.6驱使下,2.1Se发出的声音一下子柔和了,高频顺滑了,不是,是漂亮了!仿佛一串撤向天空的水晶一般,晶莹剔透。机遇中,蔡琴嗓音质感相当真实,并不强调突出磁性,即可以呈现出纯然的美声。钢琴的触键感铿锵有力,高音键的木味和晶莹剔透感可以同时表现出来,低音键弹下的下沉能力与泛音都实实在在。换上Paganini For Two第一首和第六首这是我平时最喜欢的二个小品,我喜欢小提琴和吉它有机地错落在一起,相互辉映。整曲越发清澈,细腻。闭上眼不很专心地去听,就象一名处子在若有若无地为你锤腿、搓背。Tutti!中定音鼓的力道凝聚一点,再渐渐向四周扩散,而余声却能点到即止。声场的宽度深度比较理想,足以托起一个舞台!低音量感还是差了点(毕竟是6.5寸的低音),所以气势上稍亏。我并没有感受到凌厉威猛的冲击力,声音的解析力也没有过分的强调与渲染,反而对于音乐的美感倒是显得特别的和谐,让人很容易投入音乐的内涵中。6.6与2.1Se的组合使音乐耐听了,作为书架箱与落地箱对比在平衡上是一定有所妥协的。但在此状态的2.1Se的确超越了它的身价!我如准备投资一万元左右购买音响,那此组合就是我所求了。

第三场:功放-A88T;碟机-17A;对比音箱-丹拿52Se;线材-超时空维克多,范登豪,宝韵sp580。05D

    与52Se的对决我是一定要亲耳一听的!因为网上有朋友说2.1Se能胜过52Se。再加上我一直认为丹拿与惠威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此二对箱子体积和单元又接近。所以在我熟悉了2.1Se的特点后驾车前往一52Se烧友家中,以上器材,软体全由52Se箱主提供。

    自从听过BM15和BM5P以及S1.4后一直认为听众系列不够班!记得第一次听52是在武汉昌业,先听的雨后P3,刚一换上52开声,我们当时一行人异口同声:“不行!换箱!”52Se也多次在我这朋友家听过。可能是我中BM15的毒在先,也可能是听音环境不好,52Se没感动过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声场好,爆得起,相对而言解析力就稍弱一点了。本次比听2.1Se纯属好乐者在一起自娱自乐。听前我心中很清楚52Se全面胜出。但经过前二场对比试听的结果,我还是很好奇:2.1Se在我朋友的器材上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到了朋友家提出要盲听,后因每次换箱A88T要求延时开机,麻烦而取销。

    先说结果:52Se全面胜出。明显胜在声场上。

    我们在近二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一直边听2.1Se一边闲聊。我们先谈到了它的箱体及做工,真不象是件DIY的产品,有大厂风范!谈到听感,我们从三个方面说及:

    首先是“中性”,谁的声音更中性,谁的声音就更接近现场。说到中性时,碟机里随手放入了“THE HUNTER”(猎人),这张碟的录音太好了!什么空气感,乐器质感,结像,形体都无可挑剔!这张碟是烧友真应拥有。这么好的录音在此系统上想说不够现场都不行!这又让我联想到国内唱片制作的低能,不扯远了!2.1Se还是有监听风格的。

    其次整体平衡,用2.1Se来听人声和弦乐,表现很好,但你拿一款更全面点的音箱52Se和它比,播放一下交响乐,马上听出差别。所以很多朋友听了发挥正常的高档落地箱后,很难再倒回去听小书架箱。原因很多,但关键一条,小书架箱是一种妥协,不平衡,不全面。有此认识,我还能对2.1Se有进一步的苛求?

再就是“要有骨头,要有肉”,2.1Se层次清晰,结像力,形体感都很好。但听大场面的音乐(TUTTI!)时虽不会乱。并且轮廓清楚。可还嫌稍薄,稍瘦。此系统上陈洁丽的口型适度,不是有的朋友所说要越小越好。我倒觉得在密度大的情况下声音要健康地大。2.1Se此时此地给我的遗憾是:中频密度没大够我的要求!应我的要求换了张伦敦小提琴之声,那穿墙而出的琴声有了,那满天的丝绒感有了,可感觉有间隙。众多小提琴手分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但琴群间有空隙,这就显得不够丰满。如果琴群体型稍微再大一点,把这个空隙填满,就再好不过了。

好了,瞎乱糊说了!拿很多高人常说的一句话来作个总结吧:杜希2.1SeDIY箱的整体表现对得起它的价钱,还可能超越它的价钱!至如它是值还是超值那得看你的听音取向了。



(完)



                                          二00六年11月8日.
最后编辑天音行空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61191731332791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732202124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11917324598990.jpg[/upload]
TOP
3#

天音行空 在 2006-11-9 14:04:10 发表的内容
我的杜希情缘



    与52Se的对决我是一定要亲耳一听的!因为网上有朋友说2.1Se能胜过52Se。再加上我一直认为丹拿与惠威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此二对箱子体积和单元又接近。所以在我熟悉了2.1Se的特点后驾车前往一52Se烧友家中,以上器材,软体全由52Se箱主提供。


   自从听过BM15和BM5P以及S1.4后一直认为听众系列不够班!记得第一次听52是在武汉昌业,先听的雨后P3,刚一换上52开声,我们当时一行人异口同声:“不行!换箱!”52Se也多次在我这朋友家听过。可能是我中BM15的毒在先,也可能是听音环境不好,52Se没感动过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声场好,爆得起,相对而言解析力就稍弱一点了。本次比听2.1Se纯属好乐者在一起自娱自乐。听前我心中很清楚52Se全面胜出。但经过前二场对比试听的结果,我还是很好奇:2.1Se在我朋友的器材上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到了朋友家提出要盲听,后因每次换箱A88T要求延时开机,麻烦而取销。

先说结果:52Se全面胜出。明显胜在声场上。



                                        
我觉得器材对比应以各自调整得当的情形下为宜。
最后编辑hy3000
TOP
4#

好文,,,帮顶/.//
TOP
5#

样子和单拿很象啊,声音实在是不怎么的
TOP
6#

非常不错的文章.
但杜希2.2应该是8寸低音单元D8.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7#

一个好的声音出来时,应该象一片平静的湖面当中投入一粒石子,音乐从此中心一圈一圈地清晰散开……LZ形容的多好,令人神往。发烧的经历似曾相识,很多老烧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回忆是美好的其实回忆刻在脑海中故事也是人生的财富。D2.1se试听过程交待的很清楚,各箱的特点、长处、弱项都很真实,让人阅后信服,找到知音找到令自己感动的声音这才是最好的,贫贱高低并不重要。
TOP
8#

坚决支持原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